微智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特种设备与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

来源:微智科技网

有网友碰到这样的问题“特种设备与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小编为您整理了以下解决方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解决方案1:

特种设备与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

一、制度范围与目的

为加强对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确保设备安全运行,依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法规、规范的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特制定本制度。本制度旨在明确本公司的特种设备管理、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及其记录要求,以保障生产安全,防止事故发生。

二、引用标准与术语

特种设备:本公司使用的特种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根据实际情况填写,如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等)。

特种作业人员:本公司特种作业人员包括但不限于(根据实际情况填写,如锅炉操作人员、压力容器操作人员、电梯操作人员、起重机械操作人员等)。

三、特种设备管理

购置与安装

特种设备购置由本公司总经理负责,必须采购持有国家相应制造许可证的生产单位制造的符合安全技术规范的特种设备。

特种设备安装前,由安全管理人员确定具有国家相应安装许可的单位负责安装工作,开工前应按规定向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办理开工告知手续。安装完成后,本单位(或督促安装单位)应向有关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申报验收检验。

注册登记

特种设备在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30日内,由本公司安全管理人员负责向市、区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办理注册登记。登记标志以及检验合格标志应置于或附着于该特种设备的显著位置。

安全管理制度与操作规程

安全管理人员负责制定特种设备管理制度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

档案资料管理

特种设备档案由安全管理人员负责管理,包括设计文件、制造单位、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使用维护说明书等文件以及安装技术文件和资料等。

特种设备运行管理文件包括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的记录、日常使用状况记录、维护保养记录、故障和事故记录等。

使用制度

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应持证上岗,严禁无证操作。

设备使用地点、场所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操作人员发现设备事故隐患或不安全因素应立即报告。

资格证书到期前三个月应提出复审申请,复审不合格人员不得继续从事特种设备的作业。

操作人员应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做好运行前的检查工作,并认真填写运行记录。

设备发生故障时,应立即停止运行并上报主管领导,尽快排除故障或抢修。

当设备发生紧急情况可能危及人身安全时,操作人员应在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后撤离操作现场。

对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等进行定期检修和校验,并建立档案记录。

特种设备在安全检验合格有效期满前30天提出定期检验要求,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不得继续使用。

维护保养制度

根据设备使用的规范要求、使用年限、磨损程度以及故障情况,编制设备的年度、月、周、日维护保养计划。

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并建立设备维护保养档案记录。

四、特种作业人员管理

基本条件

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年满十八周岁以上,身体健康,没有妨碍从事本特种作业的疾病和生理缺陷,具有本特种作业所需的文化程度。

培训与取证

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主管部门指定的专业培训部门进行培训,考试合格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才能从事特种作业。

复审与教育

安全管理人员应组织特种作业人员参加发证部门或其指定单位进行的定期复审。

除进行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外,还应关注特种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状况,体检中发现患有禁忌症者应及时调岗。

五、记录管理

为确保特种设备与特种作业人员管理的规范性和可追溯性,应建立以下记录:

《特种作业人员登记表》:记录特种作业人员的姓名、性别、年龄、工种、操作证编号、发证单位、有效期等信息。《特种作业人员资格证》复印件:备查原件,以验明真假。《特种设备登记台账》:记录特种设备的名称、型号、规格、制造单位、安装单位、使用地点、注册登记号、检验有效期等信息。《特种设备检验报告》:记录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情况,包括检验日期、检验机构、检验结果及整改情况等。

通过以上制度的建立和执行,可以确保本单位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和特种作业人员的规范操作,为生产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