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网友碰到这样的问题“控制作业场所中有害化学品的原则是什么”。小编为您整理了以下解决方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解决方案1:
控制作业场所中有害化学品的原则是操作控制和管理控制。
一、操作控制
操作控制的目的是通过采取适当的措施,消除或降低工作场所的危害,防止工人在正常作业时受到有害物质的侵害。
采取的主要措施是替代、变更工艺、隔离、通风、个体防护和卫生。工作场所的危害主要取决于化学品的危害及导致危害的制造过程,有的工作场所可能不止一种危害,所以好的控制方法必须是针对具体的加工过程而设计的。
二、管理控制
管理控制是指按照国家法律和标准建立起来的管理程序和措施,是预防作业场所中化学品危害的一个重要方面。
管理控制主要包括:危害识别、安全标签、安全技术说明书、安全贮存、安全传送、安全处理与使用、废物处理、接触监测、医学监督和培训教育。
操作控制的具体做法:
一、替代
控制、预防化学品危害通常的做法是选用无毒或低毒的化学品替代已有的有毒有害化学品,选用可燃化学品替代易燃化学品。替代物较被替代物安全,但其本身并不一定是绝对安全的,使用过程中仍需加倍小心。
二、变更工艺
虽然替代是控制化学品危害的首选方案,但是目前可供选择的替代品往往是很有限的,特别是因技术和经济方面的原因,不可避免地要生产、使用有害化学品。这时可通过变更工艺消除或降低化学品危害。
三、隔离
隔离就是通过封闭、设置屏障等措施,拉开作业人员与危险源之间的距离,避免作业人员直接暴露于有害环境中。
最常用的隔离方法是将生产或使用的设备完全封闭起来,使工人在操作中不接触化学品。这可通过隔离整台机器、整个生产过程来实现。封闭系统一定要认真检查,因为即使很小的泄漏,也可能使工作场所的有害物浓度超标,危及作业人员。
解决方案2:
控制作业场所中有害化学品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点:1. 分类管理原则:根据化学品的危害特性,进行分类管理。例如,将化学品分为危险品、有害品和易制毒品,分别采取不同的管理和控制措施。2. 标识和警示原则:对于所有有害化学品,必须在作业场所进行明确、清晰的标识,并设置相关警示说明,包括使用方法、危险特性和应急措施等。3. 限量贮存原则:严格控制作业场所中有害化学品的贮存量。遵循最小化原则,尽量减少库存和使用,及时处理废弃化学品。4. 密闭操作原则:有害化学品的操作和使用,必须遵循密闭操作的原则。通过密闭设备、通风设施等手段,防止有害物质泄漏和扩散。5. 特殊管理原则:对于高危险性的化学品,需要制定特殊的管控措施。例如,建立专门仓库、双锁管理、定期检查等。6. 员工培训原则:加强员工对有害化学品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提高员工对化学品风险的认识和应急处理能力。7. 应急响应原则:制定针对有害化学品泄漏、污染等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确保员工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正确应对。通过以上原则的贯彻执行,可以有效地控制作业场所中有害化学品的风险,保障员工和周边居民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