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智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五 第四课走向整体的世界 导学案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五 第四课走向整体的世界 导学案

来源:微智科技网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五 第四课走向整体的世界 导学案

三、世界连接为一体 1.条件

(1)第二次工业推动了世界范围内工业生产的空前发展。 (2)实力强大的垄断公司致力于频繁的贸易和资本输出。

(3)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和电信工具的创新加速了商业信息的传播与交流。 2.表现

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全世界基本完成了以资本主义市场为框架,以国际贸易和殖民主义为手段,各种文化的交流与撞击、各种社会形态的冲突与选择为主要内容的一体化进程。 3.影响 (1)积极影响

①世界一体化,促进了地区间人口的大规模流动与融合,也带来世界动植物物种的广泛交流,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②国际劳动分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提高。 ③世界一体化促进了全球性文化交流的扩大。 (2)消极影响

①世界一体化扩大了资本主义世界与亚非拉国家之间以及资本主义工业国家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亚非拉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运动高涨。

②资本主义列强间的矛盾和冲突加剧,乃至形成军事对抗和战争。 史论总结

第二次工业的特点和影响 (1)特点

①具有坚实的科学基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得到生动体现。 ②侧重于基础工业、重工业、能源工业部门。 ③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④一些相对落后的国家如、日本两次工业交叉进行。 (2)影响

①从经济结构来说,产生了一些新兴的工业部门,如化学工业、汽车工业、飞机制造业、石油工业等,人类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

②从生产关系上来说,出现了垄断及垄断组织,随着垄断组织的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③从帝国主义殖民侵略来看,国际垄断组织促使帝国主义国家加紧了侵略扩张的步伐,殖民侵略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时期,整个世界的经济成为一个整体。

④从世界关系格局来看,英国的核心地位开始动摇,世界力量对比的格局发生改变,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趋向尖锐。

【课堂探究】第二次工业促成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70年前后,所有的工业都受到科学的影响。……大量生产的两种主要方法是在美国发展起来的,第一种方法是制造标准的、可互换的零件,然后以少量的手工劳动把这些零件装配成完整的单位……第二种方法出现于20世纪初,是设计出装配线……在美国,农业机械的发明也得到了促进……与这些新机械同样重要的是高粮仓、罐头食品制造厂、冷藏车、船和迅速的运输工具,它们导致一个不仅提供工业成品、也提供农业成品的世界市场。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资本主义国家将资本输出作为金融资本对外扩张的重要手段,从而加速了资本的流动,发展起国际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形成世界性的金融资本体系。

——刘金源等《全球化进程中的反全球化运动》 材料三 在金字塔顶端的是少数几个欧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其底端是处于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广大亚非拉美落后国家。这时,世界上形成了两大类国家:一类是几个欧美资本主义工业制成品生产国,另一类是以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主的农矿业生产国。

——千枝松《科技与国际分工》 (1)依据材料一说明19世纪晚期,科学技术在推动生产及流通方面有怎样的进步? (2)依据材料二说明第二次工业在促进世界市场发展方面有什么新进展? 1 / 3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 导学案 专题五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第四课 走向整体的世界 导学案

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重点难点 了解两次工业的基1.识记第二次工业发生的条件和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 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2.理解垄断组织出现的原因、特点及其产生的影响。 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3.探究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的主要因素及其形成的过响。 程。 【自主学习】 一、电气时代的来临 1.条件

(1)政治前提:19世纪下半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在欧美主要国家确立。 (2)市场条件:第一次工业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3)物质基础:第一次工业积累的资本。 (4)技术条件:科学技术的突破性成果和创新。 2.发源地及中心:美国和德国。 3.主要发明

(1)电气技术:德国人西门子发明发电机;格拉姆发明电动机;爱迪生发明电灯等。 (2)内燃机应用:卡尔·本茨和戴姆勒发明汽车;莱特兄弟发明飞机。

(3)石油化工:诺贝尔发明炸药;塑料、绝缘材料、人造纤维开始投入生产和实际使用。

(4)电信技术:莫尔斯发明有线电报;意大利人马可尼发明无线电报;美国人贝尔发明电话机。 4.影响

(1)生产力方面

①大大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机械化、自动化,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②钢铁工业的发展使重工业在工业中的比重上升。 ③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准备了物质技术条件。 (2)生产关系方面:垄断组织出现。

①原因:第二次工业推动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 ②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③影响:减少资本家生产的无计划性,推进大工业发展的进程,促进生产力发展。 二、瓜分世界的狂潮

1.条件: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2.概况:到19世纪末,德、美、日等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成为英、法、俄所建立的殖民主义体系的强大竞争对手,它们要求重新瓜分世界的呼声最高。 3.美国的新殖民主义

(1)提出“门罗主义”,把拉美变成自己独占的势力范围,成立了“泛美同盟”。

(2)19世纪90年代,提出“海权论”;发动了美西战争,夺得菲律宾、关岛和波多黎各,古巴沦为美国的保护国。

(3)提出“太平洋商业帝国”构想,提出“门户开放”。 4.影响

(1)资本主义殖民体系最终建立,世界市场正式形成。 (2)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加剧,加速了一战的爆发。

(3)给亚非拉地区带来灾难,加深了各地的民族危机,推动了亚非拉民族运动的发展。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五 第四课走向整体的世界 导学案

(3)依据材料三说明第二次工业导致了怎样的国际分工? 【考点】走向整体的世界课时综合 【题点】走向整体的世界课时综合

答案 (1)进步:工业生产的方法有重大改进;农业机械的发明有相当进展;发明了新交通工具;形成了世界市场。

(2)进展:资本输出规模扩大,由此形成世界资本、金融体系。

(3)分工: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占据工业制成品市场,广大的亚非拉美落后国家成为原材料和初级产品的供应地。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信息“大量生产的两种主要方法”“农业机械的发明也得到了促进”“迅速的运输工具”“导致一个……世界市场”,从四方面概括进步。第(2)问根据材料信息“资本输出”“形成世界性的金融资本体系”得出答案。第(3)问根据材料信息“一类是几个欧美资本主义工业制成品生产国,另一类是以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主的农矿业生产国”提炼概括。 【当堂测试】

1.第二次工业不仅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而且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至今仍广泛存在。直接推动第二次工业兴起的是 ( )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B.自然科学的重大突破和技术的大量创新 C.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 D.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 答案 B

解析 第二次工业中,科学成为技术进步的最重要和最直接的推动力,重要发明大多出自科学家的实验室,而不是手工业者的实践经验,故选B。

2.在19世纪末的西欧,一个资本家要新建纺织厂,为提高产量,他应该优先选址在 ( ) A.商业繁盛的地区 B.盛产煤炭的地区 C.邻近河流的地区 D.电力充足的地区 【考点】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题点】电的广泛使用和内燃机的创制 答案 D

解析 19世纪末是第二次工业时期,电力得到广泛应用,所以应选择在电力充足的地区,故选D。A、B、C错误。

3.19世纪上半期,英国率先举起自由贸易的大旗;19世纪末,美国成为该最积极的倡导者。两国倡导贸易自由化都是基于 ( ) A.拥有广阔的海外殖民地 B.工业使经济实力剧增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D.确立起代议制的政治 答案 B

解析 19世纪上半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实力的增强要求实现自由贸易,使本国有竞争力的工业品能够进入到世界各国;19世纪末第二次工业时期,美国经济实力发展较快,也主张自由贸易。

4.英国史学家巴勒克拉夫为代表的全球历史观的开创者,将1500年和1900年定为世界近现代史的分界点,这反映了 ( )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历程 B.欧洲由兴盛走向衰落的漫长过程 C.资本主义制度产生、发展的历程 D.近代史上野蛮和文明进程的交织 【考点】世界市场的发展

【题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单元综合 答案 A

解析 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英国史学家从全球史观的角度,将1500年和1900年定为世界近现代史的分界点反映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最终形成,故A项正确。

5.有学者指出,到1900年,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可以提及“世界文明”,这主要是由于( ) A.世界各地区都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 B.各地被拖入一个统一的世界市场中 C.英语国家取得了对整个世界的统治 D.世界各地的语言和文化差异被消除 【考点】世界市场的发展 【题点】世界各地联系的加强

答案 B

解析 1900年随着第二次工业后资本主义在全球的扩张,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世界完全形成一个整体,因此第一次可以提及“世界文明”,故B项正确。

6.1880年,美国建立了第一个发电站,90年代末,美国已有2 700座发电站,发电量已达到248亿千瓦时,而英国同期只有45亿千瓦时。各项电器发明广泛应用于美国的工业、交通和公共事业部门。材料说明美国 ( ) A.基本实现了电气化 B.取代英国世界第一的地位 C.成为工业中心 D.生产集中推动生产力发展 【考点】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题点】电的广泛使用和内燃机的创制 答案 A

解析 由“90年代末,美国已有2 700座发电站,发电量已达到248亿千瓦时,而英国同期只有45亿千瓦时。各项电器发明广泛应用于美国的工业、交通和公共事业部门”,可见在美国电力已经广泛运用,故A项正确。

7.20世纪初美国福特公司创立的生产流水线大大降低了汽车生产成本和售价,小轿车第一次成为人民大众的交通工具,福特公司的市场份额也迅速上升,在美国汽车行业占据了绝对优势。这种状况客观上 ( ) A.顺应了生产社会化的趋势 B.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出现 C.契合了利益最大化的趋势 D.推动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考点】垄断组织的出现

【题点】工业结构的变化与生产社会化趋势的加强 答案 A

解析 据材料可知,美国福特公司采用生产流水线的生产方式,使产品的生产过程较好地符合连续性、平行性、比例性以及均衡性的要求,它的生产效率高,能及时地提供市场大量需求的产品,这很显然客观上顺应了生产社会化的趋势,故A项正确。

8. 下图是英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指数变化(1500~1900年)示意图。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A.英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形成 B.英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迅速提高 C.英国工业发展速度远高于世界其他国家 D.两次工业是英国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 【考点】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单元综合 【题点】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单元综合 答案 D

解析 从示意图可以看出,从18世纪中期开始到1900年,英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迅速提高,结合所学可以得出这是两次工业极大推动生产力飞跃的结果,D正确。

9.有学者指出,欧洲的商业城镇不再只是作为世界的一个小部分的制造者和运输者,现在已成为为数众多的、兴旺的美洲耕种者的制造者,也是亚洲、非洲、美洲几乎所有国家的运输者和某种程度上的制造者。这种变化主要得益于 ( ) A.重商主义盛行 B.世界市场形成 C.殖民体系建立 D.自由贸易盛行 【考点】世界市场的发展 【题点】世界各地联系的加强 答案 B

解析 由“欧洲的商业城镇”“也是亚洲、非洲、美洲几乎所有国家的运输者和某种程度上的制造者”分析可知,随着世界市场的形成,欧洲与亚非拉落后地区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故本题选B项。 10. 1900年后,美国许多大公司纷纷成立工业研究实验室,其中通用公司、杜邦公司的实验室成为现代工业研究实验室的典范。这一现象主要说明了 ( ) A.科学、技术与生产之间紧密联系 B.当时美国科研开发力量最为雄厚

2 / 3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五 第四课走向整体的世界 导学案

C.公司是现代科技发展的物质基础 D.国力强弱取决于现代科技的发展 答案 A

解析 由题目中的信息“1900年后,美国许多大公司纷纷成立工业研究实验室”可知第二次工业期间,科学、技术与生产的联系日益紧密,故A项正确。

3 /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