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智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龙洛隧道洞口浅埋坍方段地表注浆加固

龙洛隧道洞口浅埋坍方段地表注浆加固

来源:微智科技网
公路隧道 2010年第1期(总第69期) 龙洛隧道洞口浅埋坍方段地表注浆加固 邱 明 郑成文 丁仰继 (中铁十局集团有限公司青岛分公司青岛市266000) 摘 要 隧道洞口浅埋段施_『,特别是软弱围岩施丁一直是困扰隧道工程施工的一个重要问题,洞口段浅埋软弱 围岩极易发生变形破坏甚至导致隧道上方地表塌坍陷灾害。龙洛隧道北洞口浅埋段即因洞内坍塌导致隧道上方 地表塌坍灾害。为控制坍方和地表塌的发展,提高隧道周边围岩的自承载力,确保隧道施工的安全,施工采用地表 锚管注浆加固方法进行洞内坍方位置上方土体围岩加固处理,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关键词 隧道浅埋坍方段地表锚管注浆加固处理 整,山体稳定。山顶第四纪覆盖层厚约3—5m,山脚 部位覆盖层厚度10—20m,风化程度较大,植被茂 l 刖舌 密。 长期以来,隧道洞口浅埋段施T特别是软弱同 隧道北口V级围岩浅埋段设计长度56m,最浅 岩施工一直是闲扰隧道工程施工的一个重要问题。 埋深6.3m左右,最大埋深34.5m。围岩为坡积土 由于洞口段浅埋软弱围岩极易发生变形破坏,严重 体和全风化软塑性粘土。 者甚至导致隧道上方地表塌陷灾害的发生,引发地 2.2坍方段围岩体特征 表生态环境问题。因此,必须对洞口段浅埋软弱围 2009年2月1日,北口暗洞施工至离洞口31m 岩进行加同治理,确保洞口段施 1二的安全。 处,掌子面因左侧拱腰出现涌流水,致使围岩土体软 龙洛隧道北口施T至离洞口31m时,掌子面因 化,造成掌子面坍方;随后隧道上方地表出现坍陷 左侧拱腰出现涌水,致使隧道围岩土体软化,造成掌 坑,坍陷宽度17m,长度20m,平均坍陷深度5m左 子面坍方和隧道上方地面塌坍。为控制同岩土体坍 右,陷坑内出现30cm左右宽的纵横裂缝。 方和地表塌陷的发展,提高隧道周边围岩的自承载 观察发现,坍体为坡积土体和全风化软塑性粘 力,确保隧道施_r=的安全,施T采用地表锚管注浆加 土,遇水有膨胀特性,且含水量已达到饱和状态。 固方法对洞内坍方位置上方土体围岩进行加固处 理,取定较为理想的效果,既为隧道施工创造了条 3地表锚管注浆加固施工 件,使施工顺利穿越坍方段,又避免了造成地表塌陷 针对坍方段围岩软弱、坡积土体和全风化软塑 灾害的进一步发展。 性粘土稳定性差、饱水和可注性差的特点,施工采用 2工程概况及坍方段围岩体特征 地表锚管劈裂注浆加固的方法进行。采用高压浆液 强行挤压孔周,使全风化软塑性粘土劈裂成缝、浆液 2.1 工程概况 充塞裂缝、凝结,从而对坡积土体和全风化软塑性粘 龙洛隧道长978m,隧道最大埋深约245m,隧道 土起到了加固,提高其整体性、强度和围岩土体自稳 设计平面采用直线形,纵向人字坡(南0.8 ,北 能力的作用。 0.707 ) 3.1 地表注浆处理范围确定 隧道区所处地貌为构造剥蚀低山、丘陵,丘陵形 为了更好地确保坍方段隧道上方围岩土体的整 态浑圆,地形受构造作用和岩性控制,所在山体地貌 体性、强度、围岩土体自稳能力,地表锚管注浆加固 主走向为北东一南西,山丘两侧冲沟发育,山体较完 确定为整个地表塌陷区;考虑到塌陷坑壁的稳定性, ・ 37 ‘ 公路隧道 2010年第1期(总第69期) 地表锚管注浆加固范围外扩5m。 3.2地表注浆管及其布置 通过浆液与松散围岩土体凝结成具有一定强度的胶 结物,加强松散围岩土体颗料间胶结,防止颗料流失 造成松散围岩土体结构进一步破坏并止水。然后采 注浆管采用 89无缝钢管,并在无缝钢管上均 匀打设压浆孔(口部3m范围不打TL)。 注浆孔平面布置采用120cmX 120cm梅花型布 置。 用劈裂注浆通过高压劈裂挤密效果,提高整体稳定 性。 从现场情况来看,地表属于软弱松散体,注浆效 注浆管加工长度根据实测洞顶覆盖层(平均覆 盖层厚度10.5m)厚度确定,拱部及拱腰处注浆管下 果要求主要对隧道拱顶以上进行填充,作为永久性 的加固体,应以满注和高强度为前提。 端打至隧道开挖轮廓线内50cm,隧道开挖轮廓线外 处注浆管打人隧道仰拱下50cm,地表出露钢管 30cm。 图1是地表锚管注浆管布置示意图。 网填后地表 i ㈠  f: ,/ 9丰 唧注浆钢花管 隧道开挖界限 隧道中线 图1地表锚管注浆管布置示意图 3.3地表注浆施工工艺 (1)陷坑回填 陷坑采用坡积土分层夯实回填至原地面。 (2)钻孔及安装注浆锚管 钻孔采用天水一280液压潜孔钻机,钻孔位置 应满足设计要求,孔口位置偏差不超过5cm,孑L底位 置偏差不超过孔深的1 。钻孔应清洗干净,并作 好钻孔检查记录。 钻进过程中,如个别坍孔较严重不能成孔,该处 可以先不钻孔和安管,待其它位置孔位安装并注浆 完毕且浆液初凝后,再补钻剩余的孑L。 钻孔结束后,及时清孔,塞紧孔口,防止杂物堵 孔,致使钢管无法正常安装。 注浆锚管分节安装,并采用套管焊接。安装时, 采用铅丝、麻刀、木楔或编织袋等材料在注浆孔口将 间隙堵塞。 (3)配制浆液 注浆以劈裂注浆为主,渗透注浆为辅。 首先对围岩土体裂缝及松散处进行渗透注浆, ・ 38 ・ 依据上述原因,注浆浆液采用水灰比为0.8:1 水泥单液浆,主要参数如下: 注浆速度:90L/min; 注浆初压:0.5~1.OMPa ̄ 注浆终压:2~2.5Mpa,在补注时调整到 3.0MPa; 单孔注浆量:Q一兀×,上XH+7cXR。×HX r/Xa × 式中,r为钢管半径; H为钻孔深度; R为浆液扩散半径,取0.5m; 为地层孔隙率(经测试堆积体 为10 ~ 15%,取刀为15 ); a为浆液有效充填率(取0.9); 为浆液损耗系数(取1.15)。 (4)注浆施工 在施工区域附近建立三区一带,分别为材料供 应区,浆液拌合区,系统压浆区,运输供应带。 注浆数量(Q)根据加固区需充填的地层孔隙数 量(刀)来确定,工程中常用充填率来估算和控制注浆 总量。 Q一刀・a・A ̄324(m。) 式中,A一被加固围岩的体积,A≈2000m。; 被加固围岩的孔隙率,叩一15 ; 。一实践证实的充填率,a取90 。 注浆时,应遵从从低处向高处注浆,从外向内注 浆的原则,尽量减少相邻注浆管串浆现象发生。 注浆采用2TGZ--200/150型注浆泵进行,设专 人盯注压力表的变化,防止堵管和注浆管的脱管。 内排孔注浆时应适当提高注浆压力,在达到预 计注浆量后,即可换管另注。 邱 明等龙洛隧道洞口浅埋坍方段地表注浆加固 在未达到设计注浆量而压力达到预定值时,进 行原因分析,确定已饱和时,才能换管另注。浆液发 生窜管,从其它管中冒出时,马上停止注浆,并尽早 补注出浆管,否则要补充钻孔。 (5)结束条件 注浆结束条件应根据注浆压力和单孔注浆量两 个指标来判断确定。 单孔结束条件:注浆压力达到设计终压;浆液注 入量已达到计算值的8O 以上。 全段结束条件:所有注浆孔均已符合单孑L结束 条件,无漏注。 注浆结束后必须对注浆效果进行检查,若未达 到设计要求,应进行补孔注浆。 (6)施工注意事项 ①钻进过程卡钻时,应停止钻进,扫孔后再行钻 进。一般情况下,拱脚钻孔在O~8m长度范围钻孔 较容易,且不易卡钻,8m以下钻孑L进度极慢,并且 经常出现卡钻等问题。 ②注浆过程中,若压力突然升高,应停止注浆, 检查无误后,再行注浆。 ③钻孔:钻孔位置要准确,施钻时钻机要尽量贴 近岩面,以保证开孔质量;换钻杆时要注意检查钻杆 是否弯曲,有无损伤,中心水孔是否畅通等。 ④注浆时如遇串浆或跑浆,采用间隔注浆方式。 ⑤注浆中,应密切关注注浆量和注浆压力是两个 关键参数。初始阶段压力较低,注入量增大;正常阶 段压力和注入量呈小的波浪式起伏状态,但比较平 稳;压密注满阶段注入量迅速递减,而压力迅速升高。 应根据设计注浆量和压力,按照上述规律进行控制。 ⑥注浆过程中应配专人进行监控。 浆液配比控制是确保注浆质量的关键,应在施 工现场配备计量仪器及设备,确保计量的准确性。 注浆通道通畅是注浆顺利进行的前提,应随时 检查注浆通道的通畅性、接管封闭是否严密、牢固。 注浆压力控制既是确保注浆质量的关键,也是 终止注浆的依据,应随时关注注浆压力的变化。 围岩及初期支护在注浆过程中及注浆结束后的 变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注浆加固效果,应密切监测。 4注浆加固效果检测 (1)注浆量校核 实际地表注浆总量为346m。,与估算注浆总量 (324m。)数量基本吻合。 (2)隧道洞内开挖 隧道掌子面开挖情况表明,围岩土体缝隙处注 浆饱满。 (3)地表下沉观测 随洞内围岩土体坍塌开始进行的地表下沉观测 结果表明,地表下沉经历了累计下沉量增加到稳定 的过程,即便在2009年4月1日隧道施工顺利穿过 坍方段后,累积地表下沉量仍稳定在22mm。 (4)钻孔取芯 注浆结束后,会同业主、监理及设计方进行的现 场取芯抽检结果表明,土体缝隙处注浆饱满,岩芯采 取率较注浆前有较大的提高。 综上所述,地表锚管注浆加固隧道洞内坍方段 浅埋软弱坡积土体和全风化软塑性粘土效果明显, 达到了提高其整体性、强度和围岩土体自稳能力的 作用。 5 结论 实践证明,采用地表锚管注浆加固方法对洞内 坍方位置上方土体围岩进行加固处理是成功的。注 浆加固土体围岩控制了围岩土体坍方和地表塌陷的 发展,提高了坍方段围岩体的自稳能力,确保了隧道 施工的安全,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 39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