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
1。机会成本: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2。比较优势: 舍弃一种产品生产另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
3。绝对优势:生产者生产一种物品所需要的投入较少,就说该生产者在生产这种物品上有绝对优势. 4.需求定理:认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物品的价格上升,对该物品的需求量减少的观点。
5。供给定理 : 认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物品价格上升,该物品供给量增加的观点.
6。 供求定理:任何一种物品价格的调整都会使该物品的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 7。 正常物品:当收入增加时,该物品的需求会增加。 8。 低档物品:当收入减少时,该物品的需求会增加。 9。 替代品: 当一种物品的价格下降引起另一种物品的需求量减少时,这两种物品被称为替代品。 10。 互补品:当一种物品的价格下降引起另一种物品的需求量增加时,这两种物品被称为互补品。 11。 需求价格弹性:衡量一种物品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指标。
12. 需求收入弹性:衡量一种物品需求量对消费者收入变动反应程度的指标。
13. 供给价格弹性:衡量一种物品供给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指标.
14。 价格上限:可以出售一种物品的法定 最高 价格.
15. 价格下限:可以出售一种物品的法定 最低 价格。
16. 税收归宿:是在市场参与者之间进行分配的方式。
17. 消费者剩余:买者愿意为一种物品支付的量减去其为此实际支付的量。
18。 生产者剩余: 卖者出售一种物品得到的量减去其生产成本。
19。 无谓损失 :是市场扭曲(例如税收)引起的总剩余的减少。
20. 外部性:指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无补偿的影响。
21. 弹性:衡量买者与卖者对市场条件变化的反应程度。
22。 企业为购买交易成本: 是各方在达成协议与遵守协议过程中所发生的成本。
23。 私人物品:在消费中既有排他性又有竞争性 的物品
24。 公共物品:在消费中既无排他性又无竞争性的物品
25。 公有资源:在消费中有竞争性但没有排他性的(完整word版)经济学基础(名词解释)
物品
26. 自然垄断: 在消费中有排他性但没有竞争性的物品
28。 可变成本:是随着产量变动而变动 的成本。 29。 边际成本 (MC) :衡量额外一单位产量所引起的总成本的增加。
30。 总成本:企业为购买投入品所支付的货币量。 31。 总收益:企业从销售其产品中得到的货币量。 32. 平均收益:告诉我们企业从销售的普通一单位中得到了多少收益。
33. 边际收益: 是增加一单位销售量引起的总收益变动。
34。 自然垄断 :当一个企业能以低于两个或更多企业的成本为整个市场供给一种物品或劳务时,这个行业是自然垄断。
35. 价格歧视: 是以不同价格向不同顾客出售同一种物品的经营做法,尽管对两个顾客的生产成本是相同的。
36. 收入效应: 是当一种价格变动使消费者移动到更高或更低无差异曲线时所引起的消费变动。
37。 替代效应: 是当一种价格变动使消费者沿着一条既定的无差异曲线变动到有不同边际替代率的一点时所引起的消费变动。
38. 国内生产总值 (GDP) 是一个经济收入和支出的衡量.
GDP是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
39。 GDP平减指数: 是用名义GDP与真实GDP的比率乘以100计算的物价水平衡量指标。
40. 消费物价指数(CPI):是普通消费者所购买的物品与劳务的总费用的衡量标准。
41. 货币:是经济中人们经常用于向其他人购买物品与劳务的一组资产.
42. 货币在经济中有三种职能:交换媒介、计价单位、价值储藏手段。
43. 货币流动性: 是一种资产可以兑换为经济中交换媒介的容易程度。
44。 通货: 是公众手中持有的纸币钞票和铸币。 45. 通货膨胀:是物价总水平的上升。超速通货膨胀是极高的通货膨胀率.
46. 贸易: 是直接影响一国进口或出口物品与劳务的。
47。 科斯定理:是认为如果私人各方可以无成本地就资源配置进行协商,那么,他们就可以自己解决外部性的一个命题.
48。 矫正性税收: 是用于纠正负外部性影响的税收。也叫做庇古税。
49。 成本—收益分析: 是比较提供一种公共物品的
(完整word版)经济学基础(名词解释)
社会成本与社会收益的研究.
50。 显性成本: 是需要企业支出货币的投入成本。 51。 隐性成本: 是不需要企业支出货币的投入成本.
52。 经济利润 : 为总收益减去总成本,包括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
53. 边际产量: 生产过程中任何一种投入的边际产量 是增加一单位投入所引起的产量增加. 54. 有效规模 是使平均总成本最小的产量.
55. 固定成本: 是不随产量变动而变动 的成本. 56。 沉没成本 是已经发生而且无法收回的成本。 57. 价格歧视: 是以不同价格向不同顾客出售同一种物品的经营做法,尽管对两个顾客的生产成本是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