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智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关中传统街巷更新策略论文

关中传统街巷更新策略论文

来源:微智科技网
关中传统街巷更新策略论文

摘要:耀州老城怀新巷的改造更新是场所精神理论的又一次实践,将关中传统街巷的更新策略与措施运用到此次规划,采用增加公共开放空间、延续当地传统生活方式等方法,期望能够使再生的空间场所满足大众心理需求。在融入现代生活同时再度散发曾经的市井文化气息。但由于改造过程的复杂和不可预见,其中仍然存在许多不足,更新策略的探析仍需进一步探讨。

引言

随着时间的推移,关中传统街巷中存在一些问题,传统的文化与民俗没有得到很好的延续,人与人之间缺乏可以沟通交流的场所。基于这些问题我们对于关中传统街巷的更新进行梳理,提出了基于场所精神的关中传统街巷更新。本文以《耀州老城怀新巷更新》为例,详细介绍了基于场所精神的关中传统街巷更新方法,以期为今后的传统街巷更新研究提供借鉴。

1理论研究 1.1相关理论

著名挪威城市建筑学家诺伯舒兹(Christian Norber9 -Schulz)曾在1979年,提出了\"场所精神\"的概念。\"场所\"在某种意义上,是一个人记忆的一种物体化和空间化,可解释为\"对一个地方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场所理论的本质在于领悟实体空间的文化内涵及人性特征,认为当空间被赋予文化或地域特征的文脉内涵之后,才称之为场

所。场所精神认为,对于一个场所的感受和认知,取决于场所空间的形态和品质以及感受者自身的文化,成长经历,生活习惯。

1.2案例借鉴

1.2.1成都宽窄巷子的经验

宽窄巷子是由成都留下的较具规模的清朝四合院组成。在修复过程中把握\"保护为本,修旧如旧\"的原则。改造后的宽窄巷子,较好的继承了最初的空间形态,街巷尺度保持原有的宜人比例。业态上将新的功能赋予到原真态的建筑上,延续传统街区的生命力,多样化的商业打造人们不同的需求。形态上继承传统的建筑形式,文态上北方胡同文化及西南历史文化的结合。

2关中传统街巷更新策略与措施

通过对关中传统街巷存在问题的分析以及对成都宽窄巷子案例的经验总结得出以下更新策略。

2.1空间策略

延续当地传统空间特色,修缮传统院落,在继承关中传统民居空间布局的基础上创新性的将现代功能空间与传统建筑风貌进行有机结合,满足各类人群活动参与要求,丰富空间类型,使得街巷空间成为具有活力的公共空间。

2.2 文化策略

整合场所环境,挖掘原有场所文化,延续老城原有休闲生活方式。引发城市居民产生归属感与认同感,唤起居民对传统生活的记忆。再

生出新的满足大众心理需求的场所,使再生的场所融入现代生活同时再度散发曾经的市井文化气息。

2.3 业态策略

为了让在现代都市生活的人们感受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在街巷中引入商业,根据其空间特色和氛围,经营一些具有当地民俗特色的饮食,及手工艺品。让民俗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的同时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2.4 建筑策略

营造具有关中传统民居特色的建筑风格,通过保护其建筑遗产来保留场所特色。建筑单体除基本保持原有空间尺度外,对原有建筑立面进行改造设计,内部则加装现代化的设施,使之在满足现代人生活需求同时传承古老的建筑历史文化。

3实例研究 3.1实例概述

耀州老城地处陕西中部渭北高原南缘,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城内由两条主街,东西南北大街以及四条巷道形成一个\"回\"字形布局。如图1。四大巷是具有典型关中传统特色的生活性巷道。此次实例研究的怀新巷位于四大巷的北段东侧,全长约150米。

从现状来看怀新巷特有的文化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扬与利用,我们在更新规划上,试图营造出一些公共活动场地供居民进行一些当地民间文化活动,如秦腔剧、社火和鼓乐表演等。根据当地人的生活习惯及心理需求,人们总是愿意停留在空间的边缘地带喝茶、下象棋。因

而在设计中,充分利用街巷的檐下及实墙边缘等作为半公共空间,摆放大量露天茶座、休闲座椅,来营造延续原有休闲生活方式的场所。

4.3业态设计

为了延续当地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更新中尝试将这条街巷引入商业,街巷内的店铺及露天集市主要经营当地传统手工制品及别具风味的食品。如餐饮的窝窝面、咸汤面,民俗的剪纸、面塑等,并让游客亲身参与到当地传统的民俗活动之中,体验当地人的生活,在展示耀州文化的同时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4.4建筑设计

怀新巷的建筑原有肌理保存相对完善,但缺乏当地历史文化特色。在改造中建筑单体除基本保持原有尺度外主要采取立面改造的形式追求与当地传统建筑的外部风格保持一致,并在内部加装现代化设施使之满足现代人生活需求,以此延续地方历史文化。立面上主要运用关中民居门楣题字、座山影壁、砖石木雕为其特色。建筑色彩以关中地区的黄土灰为主,形成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5总结

耀州老城怀新巷的改造更新是场所精神理论的又一次实践,将关中传统街巷的更新策略与措施运用到此次规划,采用增加公共开放空间、延续当地传统生活方式等方法,期望能够使再生的空间场所满足大众心理需求。在融入现代生活同时再度散发曾经的市井文化气息。但由于改造过程的复杂和不可预见,其中仍然存在许多不足,更新策略的探析仍需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杜雁.历史性步行商业街户外环境设计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06.

[2]邹陆.成都宽窄巷子古街风貌与商业环境的景观设计与评价[D].四川:四川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06.

[3]孙啸野 雷鹏 曹震宇. \"重构\"传统街巷空间-温州南塘街改建工程民俗风貌街设计[J].2007(4)

[4]郑鑫 邸芃.关中传统民居空间形态解析 西安科技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 首届中国民族聚居区建筑文化遗产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 2010-07

[5]杜杨 城市更新过程中历史街区的保护对策研究[A]. 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1-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C]. 2013

[6]杨宇峤 路秉杰.如皋东古城东大街场所精神的复兴[J]华中建筑.2008(3)

[7]虞志淳.陕西关中农村新民居模式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