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智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十一大、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的区别

十一大、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的区别

来源:微智科技网


十一大、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的区别

1.**“十二大”(1982):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十三大”(1987):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并制定了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3.**“十四大”(1992):确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4.**“十五大”(1997):提出并论述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确立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5.**“十六大”(2002):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6.党的十七大报告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区别主要有三点:

1、举行的时间不同,中国党全国代表大会每五年举行一次。

2、参会规模不同,随着时间发展规模越来越大。

3、主持会议的领导人不同,分别为、、、等领导人。

4、大会的主题不同;对党章的修改程度不同。

十一大:1977年8月12~18日在北京举行。应到代表1510人,代表全国3500多万党员。主持大会并代表作政治报告,叶剑英作《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致闭幕词。大会通过了政治报告、修改党章的报告和《中国党章程》。

十二大:1982年9月1~11日在北京举行。出席正式代表1545人,候补代表145人。代表全国3900万多名党员。主持大会开幕式,并致开幕词。代表党作了题为《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的报告。叶剑英、陈云在大会上作了重要讲话

十三大: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在北京举行。作《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报告。大会提出并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制定了“三步走”发展战略和各项改革任务。

十四大:1992年10月12日至19日在北京举行。作《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的报告。大会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要求全党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十五大:1997年9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2048人,代表全国5800万名党员。作《高举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报告。大会首次使用“理论”概念,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十六大:2002年11月8日至14日在北京举行。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大会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一起作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扩展资料

中国党全国代表大会和它所产生的委员会为中国党最高领导机关。每五年举行一次,由委员会召集。委员会认为有必要,或者有三分之一以上的省一级组织提出要求,全国代表大会可以提前举行;如无非常情况,不得延期举行。

会议职权是:听取和审查委员会的报告;听取和审查纪律检查委员会的报告;讨论并决定党的重大问题;修改党的章程;选举委员会;选举纪律检查委员会。

参考资料:中国党历次全国代表大会数据库—中国党新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