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智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青少年学生抗挫折能力培养刍探

青少年学生抗挫折能力培养刍探

来源:微智科技网
青少年学生抗挫折能力培养刍探

作者:何亮伟

来源:《成才之路》 2020年第5期

何亮伟

(甘肃省通渭县通和初级中学,甘肃 通渭 743300)

摘 要:青少年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有时会遭遇因客观条件和个人能力不足而不能达成个人愿望的现象,进而产生挫折感,这不利于健康成长。教师要采取有效教育措施,帮助青少年学生正确认识挫折,树立远大的理想,积极对待挫折,提升自我认知,加强自我调节,并为其提供有效的心理援助,提高他们的抗挫折能力。

关键词:青少年学生;抗挫折能力;理想;自我认知;自我调节

中图分类号:G421;G633.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0)05-00-02

青少年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如果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强,一旦愿望得不到满足,就容易产生受挫心理,使学习与生活受到影响。挫折是指人们在有目的的活动中,遇到阻碍人们达成目的的障碍。当学生遇到学习、生活中的挫折时,如果不具备抗挫折能力,就会产生消极情绪,产生挫折感和失败感,不利于心理健康发展和价值观的培育。因此,教师在学习和生活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一、青少年学生抗挫折能力的重要性

在成长发育过程中,学业压力、生活中不开心的事情等都容易对青少年学生产生一定的心理影响。青少年学生的眼界与心胸都处于发展阶段,再加上思维深度不够和情绪管理不到位,所以一旦遇到挫折,就容易产生不良情绪,甚至出现自卑、封闭、怨天尤人、破罐子破摔的心理。此时,如果得不到有效的疏导,就会对心理健康发展造成不良影响,产生心理问题,甚至会伤害到自己及他人。挫折与压力是成双成对出现的,青春期的少年一旦遇到挫折,就容易产生压力。如果他们具备较强的抗压能力,就能很好地应对困难和挑战,战胜挫折。因此,对于培养青少年学生的抗挫折能力而言,教师要从思想上重视起来,培养学生直面挫折和战胜挫折的勇气与能力。

二、青少年学生抗挫折能力培养的有效措施

1.正确认识挫折,直面挫折

抗挫折能力培养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心理教育,为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教师应该就挫折的来源和具体表现展开教学,使学生从走近挫折开始学会正确认识挫折。正确认识挫折,是培养抗挫折能力的关键。只有提高学生的挫折认知能力,才能帮助学生从心理上构建起抵御挫折与压力的高墙。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挫折,就要培养学生正确看待事物的辩证思维,让学生认识到挫折会给人带来痛苦或不良情绪,但也会给人带来动力与斗志,可以磨炼一个人的意志,让人变得更坚强、勇敢和强大。

例如,学生面对成绩下滑出现受挫心理时,教师应开展挫折认知教育。初中课程较多,而且难度增大,考试也比较频繁,学生出现成绩波动在所难免。但是,学生如果太注重自己的成绩和排名,一旦达不到目标就容易产生挫折感,这时若不能正确认识考试失利现象,就容易

失去学习的信心。因此,教师要重视开展挫折认知教育。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制定符合自己学情的目标入手,做到正确认识自己,端正学习态度,正确理解考试的意义,不能因为一两次成绩不理想而影响自己的学习态度,反而要知不足而继续努力,直面挫折。

2.积极对待挫折,树立远大的理想

无论在学习还是生活中,每个人都不可能一帆风顺,难免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面对困境和逆境时,青少年学生要有崇高的理想作为指路明灯,不断克服重重挫折,提升自己的能力,磨炼自己的心智。学生必须用积极的心态面对挫折,树立远大的理想,不因眼前的挫折而失去继续追求理想的动力。青少年教育应该重视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让青少年把个人理想建立在远大的人生追求基础之上,不为一时的挫折而丧失继续奋斗的勇气。培养学生抗挫折能力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助于学生克服学习与生活中的困难,追求更加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目标。

例如,学生情绪管理存在问题的时候,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使其对未来充满信心。首先,教师应鼓励学生面对挫折时尝试控制和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同时,教师可以从国家和社会的角度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让学生知道自己将来要承担起建设祖国和实现个人价值的重任,当前的小挫折在远大的理想面前是多么渺小,自己要坚强,不能因为身处逆境而失去对未来的信心。这样,学生就会有意识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从而提高抗挫折能力。

3.加强自我调节,提升自我认知

挫折的产生,往往是个人愿望没有得到满足引起的。因此,要想避免学生因自身问题而产生挫折感,教师就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教师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调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学生对自己的要求应该符合实际,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并帮助他们形成对自己全面、客观的认知,使他们的个人期望和学习目标在其能力范围之内。第二,学生要学会悦纳自我。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足和缺点,应该正确认识和面对自己,不能对自己求全责备。第三,学生要能够有效地进行自我调节。教师应当教学生一些自我调节的方法,使其面对挫折时能从内心深处给自己鼓劲,从而缓解压力,保持乐观心态。

例如,在学生参加中考模拟考试前,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自我调节的重要性,调节好自己的心态。面对中考有压力的学生,往往对自己的成绩特别敏感,而且对自己的学业要求很高,一旦自己制定的目标达不到,就会产生挫败感。为此,学生必须对自己的能力有清晰的认知,给自己定适当的目标。如果成绩处于中等水平,却把自己的目标定在考进班级前10名,那么这个目标就可能是与其能力不相符的,就容易因达不到目标而产生挫折感。但是,如果把目标定为班级内前进5名,那么这个目标就是有实际意义的,而且能真正促进自己的学习。

4.提供有效援助,疏导不良情绪

教师应该既是学生的严师,又是学生亲密的朋友。教师只有成为学生的朋友,才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疏导挫折导致的不良情绪。为此,教师应当进行以爱为主的教育,通过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交流成为学生信赖的朋友,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及心理状态,引导学生在成长的每一阶段都能直面自己的情感与学习。同时,教师可以定期开展心理健康培训,帮助学生排解自己内心深处的不良情绪,始终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另外,教师还可以综合应用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力量对学生展开教育,构建有利于学生抗挫折能力提升的教育氛围。

例如,学生因学习或生活而产生挫折心理时,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分析学生产生挫折心理的原因,并与其一起找到战胜挫折的方法。同时,教师可以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鼓励

家长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因为从家庭角度来讲,在开明、民主、和谐的家庭中生活的学生往往拥有更健康的心态。另外,教师可以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讲座,教学生一些认识挫折、战胜挫折的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人,加强抗挫折能力培养有助于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有助于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早日成才。教师要重视青少年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培养,使青少年学生可以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不被挫折打败,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教师要采取有效教育措施,帮助青少年学生正确认识挫折,树立远大的理想,积极对待挫折,提升自我认知,加强自我调节,并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心理援助,提高他们的抗挫折能力。

参考文献:

[1]高建忠.青少年抗逆力的培养[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6(06).

[2]石智广.中学生挫折教育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13.

[3]张飞燕.青少年挫折产生的原因及其教育途径[J].湖南社会科学,2010(01).

[4]刘芳.青少年挫折教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

[5]闫娜.自我发展视阈下青少年挫折教育问题探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0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