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智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伤害有时会成为养料

伤害有时会成为养料

来源:微智科技网
二 I 二!! 曼苎 垦兰垒 !矍曼 观・察・主・见 德国人环保不嫌烦I刘 书 蠛 ;寥 .1,国推销塑料袋,我们随德国进口商汉斯先生到汉堡 到的经典镜头一样,他手捧着各种装满商品的纸袋笨拙而 行。最后,我们搭了把手,助他把东西放进小车后备箱里。 的一家大型超市考察。让人欣喜的是,原来摆地摊 的中国货,现在已在货架上:与发达国家的商品比肩齐关 ・ 再以后,我们见德国人购物,似乎对纸袋有一种割舍 不了的情结。除非特需,他们的思维定势是:装东西首先 了,而日用杂货几成中国商品的天下。 因为德国进口税率太高,中国产品在这里的标价翻了 几个跟斗,我们象征性地“回购”了几样。在收银处,我注 考虑用纸袋,然后是塑料袋。如果不用包装物件,则更好。 就此我们请教汉斯先生。他娓娓道来:环保的概念是 上世纪6O年代在欧美国家兴起的。一是民间环境保护组 意到一个很特殊的现象。原来德国超市的包装物要收费, 按数量打进账单里。虽然标明可循环使用的塑料购物袋 比放在一起的纸袋便宜些,但不少顾客却指明要用纸袋, 织大力宣传,二是最早觉醒的有识之士开始身体力行,三 是通过引导,对不可循环使用的包装物课以重税 有的还配一两条价格昂贵的棉布袋。棉布袋用过几次则 要清洗。有些立式纸质购物袋无提手,承栽强度有限,而 手捧着面包、香肠、水果的顾客却把它作为装物的首选,高 鼻凹眼的德国人弃易求烦,这不是犯傻吗? 汉斯先生自称是家里的采购员。这天,他买了不少东 西。可作为塑料袋进口商,却不“敬业”,用了十几个大大 等措施,逐渐使消费者脑海里形成了这样的共识。 我们仍不解,做纸袋要消耗木材,制造过程产生的污 染比塑料袋大。汉斯笑了,的确如此。但在德国等欧美人 潜意识里,纸袋可以回收。他们愿意为节省资源多掏钱, 甚至自添麻烦。由此及彼。想到国内,限塑却成了商家售 卖塑料袋的一个“美丽的借口”。 (智慧摘自‘重庆晚报》2009年6 B 10日j 一小小的纸袋。而那瓶高档法国葡萄酒,是万不得已才配了 条结实的塑料袋。以至于出超市后,像欧美电影里所看 /右一位农场主, 为了方便拴牛:在庄园一棵 榆树的树干上箍了一个铁圈。随着榆树 的长大,铁圈慢慢地长进了树身里,榆树的表 皮留下一道深深的伤痕。 伤害有时会成为养料 ■晖闻 有一年。当地发生了一种奇怪的榆树病, 方圆几十里开外的榆树全部死亡,唯独那棵箍了铁圈、留下深深 伤痕的榆树却存活下来。 植物学家对此产生了兴趣,结果发现,正是那个给它带来伤 害的铁圈救了它,是它从锈蚀的铁圈里吸收了大量的铁,所以才 对真菌产生免疫力。 不仅是树。人也是如此,伤害有时会成为生命的一道养料, 让生命更坚强。 . (省目摘自<羊城晚报)2009年11月19日) 读书创造财富{12}阅读改变人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