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类4 对策措施类
1.考查方式:试题常以区域重大工程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等为命题材料背景,考查分析、论证地理问题的能力. 2.设问形式:措施类试题的设问中常命题人话见设问词有“简述……措施\"“说命题特点 出……治理方法”“提出……建议”“确定……发展方向”“从……角度提出对策”等。 3。难度分值:难度中等,分值3~4分。
1。前因后果无关联,回答问题不是阅卷人说失分盲区 针对原因。 2.机械利用答题模板,答案不贴题. 3.地理术语运用不恰当,回答缺少条理性。 典题范例
【典例3】 [2017·全国卷Ⅱ,36(4),6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西省焦煤资源丰富,其灰分和硫分含量较低,所生产的冶金焦供应全国并出口,据调查,1998年山西省有1 800余家小焦化企业。随着国家相关和法规的实施,山西省逐步关停这些小焦化企业,至2014年已形成4个千万吨级焦化园区和14个500万吨级焦化园区,极大地改变了该产业污染严重的状况.下图示意1994年和2014年山西省焦化厂布局的变化.
推测山西省建立大型焦化产业园区后,在生产过程和运输过程中,对减少环境污染可采取的措施。(6分)
【阅卷抽样】
【阅卷点评】
针对生产过程和运输过程,该答案分别回答,整体效果很好;但在分析生产过程中忽视了前提“山西省建立大型焦化产业园区后”,答出了使用清洁能源,显然不合题意,可得4分。 答案 生产过程:(由于规模大,实力强,)可以采用清洁技术和设备,(减少能耗,提高资源利用率);可以采用控制排放或回收再利用等技术和设备,(减少废弃物排放量,降低废弃物对环境的危害)。
运输过程:(由于生产集中,)可以修建铁路专用线,采用封闭运输。
对策措施“三步”精准回答技巧
第一步,把握设问词确定问题类型
从设问中找准设问词,结合材料确定要针对的问题类型,常见问题类型有环境问题、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人口、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方法,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整治措施,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及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问题的解决措施,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方向等。 第二步,结合问题成因,寻求合理措施
(1)措施总是针对问题和现象而提出的,因此解答时应该先找出造成地理现象的自然和人为原因,然后针对原因或不足,分析其对应的合理措施。
(2)解题时注意两个方面:一是自然条件一般不易改变,主要应从改变人类活动方式上来寻找措施;二是所提措施是多方面、综合性的,要扩大分析视野,分析要点较大尽量全面。 第三步,要点简洁准确,力求分析
紧扣问题,把握关键词,做到简洁、准确,而且要具有针对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分析角度 答题要素 ①因地制宜实行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结构,改善干旱区农应对干旱 业生态环境;②在干旱多发地区选种耐旱的作物,发展节水农业;③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④营造防护林;⑤改进耕作制度等 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 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植树造林,涵养水源;合理开采利用地下水;发展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提高节水意识;防止和治理水污染 ①从防洪入手,综合开发利用水资源;②因地制宜,发展河流流域开发 农林牧渔业;③开发水能及其他自然资源;④保护环境与开发旅游资源相结合 ①营造中上游水土保持林;②修建水库;③退耕还湖;④防治洪涝 兴建分洪蓄洪工程;⑤加固防洪大堤;⑥疏浚河道;⑦河道裁弯取直等 应对外流湖缩小 ①中上游植树造林;②退田还湖;③合理利用水资源 ①压缩农业用地,提高土地生产率;②扩大林、草地种植水土流失问题严重区的治理 面积;③改善天然草场的植被状况,合理放牧;④大力开展矿区土地复垦工作;⑤综合采用工程、生物、技术措施,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保塬、护坡、固沟)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 传统工业区的振兴 解决能源短缺问题 ①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地区产业升级;②构建区域城市群建设;③加强规划与管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污染的治理) ①改造传统工业,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②发展技术,推进产业转型;③完善交通网络;④治理环境污染 ①加强勘探开发;②能源的地区调配或进口;③开发新能源;④改进生产技术,提高能源的利用率;⑤产业结构调整,减少高耗能工业发展 学以致用
(2019·重庆三诊)下图为呼伦贝尔市及附近区域略图,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白灾是在冬季引起牲畜大量死亡的一种气象灾害.熟悉自然灾害的应对方法和措施,有助于减轻灾害的破坏和损失。
材料二 1996年,新右旗的呼伦诺尔嘎查(嘎查即行政村)草场承包到户,由于利用不合理,牛羊超载,草场退化严重。一些承包户经营不善陷入贫困境地,为摆脱传统畜牧业经营方式,当地牧民在农业专家支持下,于2009年筹建了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组成畜牧、打草、旅游和市场销售四支专业经营队伍.牧场实行四季轮牧,打草队为冬季舍养准备草料,旅游经营小组运作家庭旅游等项目,市场销售小组注册了品牌商标,提高了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取得了良好效益。
(1)根据材料一简述减轻白灾危害应采取的措施。
(2)草原过度放牧又叫草原超载,其结果表现为优良牧草小型化、有毒植物相对增多的特点。从生态系统食物链传递角度对这一现象做出解释,并提出合理利用草场的建议。
答案 (1)措施:贮草抗灾(或合理确定越冬牲畜头数);提高雪灾监测、预测能力;做好灾前、灾中、灾后重建服务;完善应急指挥和快速救援机制;建立完善的减灾系统工程。 (2)解释:在一定自然条件下,单位面积草场只能维持一定数量牲畜需要,牲畜数量过多,过度啃食,使牧草来不及生长,草丛变得越来越矮;牲畜爱采食的牧草受害最严重,牲畜不喜采食或有毒的植物得以保存。
建议:确定合理的载畜量,草场实行轮牧,使草原得以自然修复(恢复)。
综合题技巧突破专练四 对策措施类
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瓜达尔港地处巴基斯坦西南边陲荒漠,为天然深水港。港区所在的俾路支省以渔业、游牧业为主,经济落后,但天然气、煤、金属矿、硫磺、石膏等资源十分丰富。2013年前,该港每年只有极少量货物进港,出口量几近于零.2013年初我国取得其经营权,经投资扩建,2016年11月该港正式开航,“中巴经济走廊”由理念步入现实。下图为巴基斯坦部分地理事物分布图。
(1)分析瓜达尔港长期以来货物进口量少,出口量几近于零的原因.
(2)有专家建议我国在瓜达尔港区投资建设重化工产业园,试评价其区位条件. (3)请你为瓜达尔港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解析 第(1)题,由材料可知,瓜达尔位于西南边陲荒漠,人口稀少,经济落后,故进出口量较少,贸易量较小。第(
2)题,建设重化工产业园的区位条件,主要联系工业区位从原料、市场、交通、水源、基础设施及工业基础等方面对比分析,注意“评价”要分有利和不利两个角度。第(3)题,港口的可持续发展主要从交通等基础设施的改善,经济腹地的拓展,相关产业的深加工及生态环境保护等角度分析.
答案 (1)巴基斯坦西南部气候干旱,人口稀少;对外联系不便,港口腹地小,货运需求量小;区域经济落后(农业规模小、工业化水平低),资源未得到充分开发,缺少农矿产品及工业制成品出口。
(2)优势:该地能源、资源丰富;地广人稀,地价低;港口水运条件好。
劣势:气候干旱、环境恶劣;河湖稀少,水资源不足;配套产业(工业基础)、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3)完善港区生产、生活配套设施建设;建设中巴铁路、疏港公路,拓展港口经济腹地;(巴方)提供优惠与法律保障,吸引外资;(利用资源、劳动力优势,)发展临港加工业;注重环境保护措施。
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蛇曲通常是在草原或湿地上形成的侧蚀地貌。位于青藏高原上的通天河穿行在山脉之间,仿佛嵌入岩石深处,如游龙一般蜿蜒曲折(如下图),这种连续拐弯、特殊的蛇曲景观,被称为“嵌入式蛇曲\"。据科学考察表明,青藏高原在抬升到现在高度之前,曾经是低海拔、起伏和缓的夷平面。
材料二 藏雪莲生长在海拔5 000米附近的高山流石滩上,这里空气稀薄,经常出现霜冻、雪雹和强风。雪莲种子在0 ℃发芽,3~5 ℃生长,幼苗能经受-21 ℃的严寒,从种子发芽到开花结籽,需要5年时间,但实际生长天数只有8个月.雪莲花
不易采摘,数量有限,但药用价值极大,被人们奉为“百草之王\",青海某公司采用雪山上的优质雪莲,经过古法自然的传统工艺初加工,并引进国外先进制药技术将药粉制成胶囊、片剂、滴丸、口服液等,产品远销国内外。据调查,近些年来野生藏雪莲数量锐减,有灭绝的威胁。
(1)根据材料一分析通天河“嵌入式蛇曲”的形成过程。 (2)结合材料二分析青海药企利用藏雪莲生产藏药的区位优势。
(3)结合材料二分析野生藏雪莲面临灭绝威胁的原因,并提出可行性的保护措施.
解析 第(1)题,抓住两个关键点,一是“蛇曲\"的形成过程,联系青藏高原抬升前,分析低地侧蚀;二是“嵌入式”,即流速快,流水向下侵蚀,联系青藏高原抬升后地貌分析。注意描述形成过程,抬升前——抬升-—抬升后。第(2)题,联系工业的区位因素,从原料、加工工艺、技术水平、市场需求等角度分析。第(3)题,面临灭绝威胁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自然生存条件差,二是人类的过度采挖。保护措施主要从建保护区和人工种植两个角度回答。 答案 (1)地质历史时期,青藏高原地形平坦,通天河以侧蚀为主,形成蛇曲;印度洋板块向北俯冲挤压(伴随板块运动),青藏高原地壳抬升;河流落差增大,发生下切侵蚀,形成“嵌入式蛇曲”。
(2)藏雪莲生长于海拔5 000米雪峰,无污染,原料优质;距离原料产地较近;生产提炼过程传特,药效损失少(或答出制药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引进国际先进制药技术,技术水平高;产品远销国内外,市场广阔。
(3)自然环境恶劣,种子发芽率低,繁殖困难;生长缓慢,产量少;药用价值大,过度采挖。 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人工培育,扩大产量.
尊敬的读者:
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档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This article is collected and compiled by my colleagues and I in our busy schedule. We proofread the content carefully before the release of this article, but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some
unsatisfactory points. If there are omissions, please correct them. I hope this article can solve your doubts and arouse your thinking. Part of the text by the user's care and support, thank you here! I hope to make progress and grow with you in the fu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