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让每位孩子成为天使
——关于开展“书香校园”建设的一些思考
信丰县第五小学 邱伟媛
2014年习总在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谈到个人爱好时曾经说过,“我个人爱好读书,看电影,旅游、散步,我经常能做到的是读书,读书已成为我的一种生活方式。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
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
2015年12月11日,由县委宣传部主办的“爱好读书看电影”公益行动——捐图书看电影众筹学校图书角活动在桃江龙城售楼部召开启动仪式,拉开建设“书香信丰”的序幕。
2015年12月20日,第二届南方阅读论坛在浙江温州举行。
“阅读”正以前所未有的高度走进每个人的生活。 腹有诗书气自华,校有书香人儒雅, “书香校园”作为“书香信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学校办学的一个新方向。读书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力量源泉,读书是教师化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怎样做到有效阅读”也正成为教育实践领域一个值得探索的新课题。
置身于教育领域,我们不禁要问:教育的重心到底是什么?当代历史学家傅国诵在
《教师博览》首届读书论坛讲座中提到“我想把教育的重心放在阅读上”,相遇是最美的,阅读就是人与书的相遇,人与书的相遇就是现代人与古今中外的优秀灵魂相遇。人文学科,自然学科,社会学科,无所不包的阅读才叫阅读,而不仅仅是我们所说的文学阅读,纵观他的阅读史,从政治到文学,从文学到科学,再到历史,从古典到现代,从国内到国外,对书是那般的执着和狂热。那么,就让我们从以下三个不同的角度安排与书的相遇吧。
一、与书相遇
学校与书相遇:学校不仅要重视图书室、阅览室的建设和管理,加大投入,配足图书数量,建立新书专柜,配齐书橱、阅览桌凳,使学校的图书室、阅览室成为师生最需要、最想去的地方;要按标准配齐专职图书管理人员,选派图书管理人员参加有关培训,完善日常管理制度,强化图书室、阅览室的管理;要及时进行图书更新,丰富书源,采取微机化管理手段,提升图书管理使用水平;要科学设置阅读课程,合理调配时间,给师生提供专门保量固定的阅读时间,最大程度地发挥图书的借阅率。重视班级图书角的建设。通过学生图书交换或捐助等形式丰富班级图书资源,为孩子在校阅读提供方便。还要重视书香校园的环境建设,营造浓厚的书香氛围。各校要根据实际,利用好校园的现有资源,营造书香氛围。充分利用走廊、普通教室、功能教室、办公室、操场等环境,营造富有书香气息的浓郁氛围,并体现出不同场所的不同特点,使其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体现学校特色的书香气氛。
教师与书相遇:教师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能决定学校的发展水平。学校要鼓励老师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大力倡导教师勤奋学习,学而不厌,增强人文底蕴,丰富教师生活,使阅读成为教师的自觉需求;树立高尚师德,提高人文素养,保持终身学习的源动力,享受学习与生活的快乐,争做科研型教师、教育家型教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要率先垂范,勤奋学习,认真工作,同时要与时俱进,经常学习教育名著,不断更新教育理念,
优化思维模式,创新教育形式。倡导教师读好四类书:读经典名著,增文化底蕴;读教学专著,强教学实践;读教育心理学,悟学生心理;读报纸杂志,知天下大事。教师在阅读中,以原理掌握、方法实施为基础,以专业拓展、学科纵深为发展,强化终身阅读的良好习惯
孩子与书相遇:小学生由于其认知水平和审美能力的,对“好书”缺乏分辨能力,老师和家长要做的第一步就是要引导孩子们去发现“好书”,书籍分类选择的原则一般来说有两个方面:一是选择那些具有积极思想意义的,有儿童生活情趣的,能给孩子带来知识和审美教育的优秀书籍;二是选择与所学课本学科一致或相关的课外读物,这样有利于将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拓宽学生的学习范围。从书籍形式来说低年级的孩子可以选择图文并茂的绘本,让孩子们在图画的帮助下理解文字,树立起阅读的自信。高年级的孩子可以选择文字多一些的科普类作品和经典文学作品。只有让孩子们在学校、家庭刻意营造的环境下不经意间与书相遇,在相遇过程中乐于接受书,那我们就开启了阅读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二、与书共舞
“与书共舞”听起来是阅读的最高境界,而对于小学生来说,我觉得就是要让我们的阅读进行得有效,让孩子们读好书、好读书,体会到阅读的快乐,自由地徜徉在书的海洋。关于如何指导孩子们进行有效阅读,很多学校都进行过研究和实践,也有了一些研究成果,综合起来说主要有:
营造阅读氛围。环境的营造非常重要,能够对师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在校园的长廊、过道、墙壁、宣传栏要布置有关师生读书的作品、名人名言;在花园草地要设置富有人文气息的永久性标语牌,让校园处处充满书香。要建设好“书香
班级”,通过设置班级图书角、张贴“好书推荐”、名言警句、学生读书成果等多种形式,营造浓厚的班级读书氛围,感受名人刻苦读书的精神。加强图书阅览室建设,积极开展读书活动学校图书室要按照国家标准建设图书室,给全体学生办理借书证,以班为单位借阅图书,提高图书利用率,组织学生开展电子阅览,激发学生的读书学习热情。同时校园要设有阅报橱窗,为学生拓展视野搭建平台,阅览室要定期更换。经常开展“推荐一本好书”活动,要写出内容概要、推荐理由,
注重课堂阅读引导。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特别是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注意营造读书的氛围,教师要以身作则,引导学生大声朗读课文,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内心,从那一个个跳跃的字词中领悟文章的含义,达到情感的共鸣。《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观念。提倡教师要依据新课程标准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材不只是课本,课本往往只是教材的核心部分,这条准则同样适用于我们的阅读指导,老师在教授教材内容时,要注意围绕教材寻找类似的阅读资源,作为常规性的家庭作业布置下去,进行广泛的阅读积累。
提倡亲子阅读。密切家校联系,给予家长更多的阅读指导,让孩子们在家里也能感受到浓厚的阅读氛围。孩子最初的阅读主要依赖父母的朗读,我们应该指导家长积极开展亲子阅读,家长和孩子一起看书时,不仅要求孩子认真倾听朗读,还应该要求孩子参与理解和体会,选择好阅读场所,孩子的阅读场所应该不拘一格,床、沙发、书桌,为孩子创设一个自由的,不受干扰的阅读空间,保证一定的阅读时间,因为它是培养孩子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的基础和前提。
教给孩子阅读的方法。氛围营造了,兴趣激发了,那就要教给孩子阅读的方法了,因为阅读方法直接影响阅读质量。我们常用而用行之有效的方法有:
(一)、浏览法,当今社会信息量大,书籍浩如烟海,我们的孩子没办法对所有的文章加以研究,那我们就只能要求孩子对一些篇幅较长的,内容不是很重要的文章采用只要求了解内容概括,文章主旨的方法,也就是当代著名文学家秦牧在谈读书方法时,主张的“鲸吞”。
(二)、精读法,对于那些文质兼美,篇幅又不长的文章可采用此法,指导阅读时,不仅要求学生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还要让孩子们找出作者的情感,观点的关键词,反复研读,体会蕴含的道理。
(三)、摘录批注法,写好读书笔记。
摘录的内容可以是新鲜的好词,精彩的句子,优美的段落,也可以是富含哲理性的句子,能让自己学会思考,明白有益的道理,同时记录下自己一些触发性的想法,为了更好地运用读书笔记上的内容,摘录时也可以进行分类,如人物类,景物类,警句类等,做好读书笔记也是提高阅读效果的一个有效手段。
三、与书共鸣
“与书共鸣”我的理解是孩子们在阅读后能有所收获,有所感悟,这些收获和感悟就是阅读成果,阅读成果的展示是对阅读的检阅和促进,通过实践,发现适合小学生的方法主要有:
1、制作读书卡。就是把读完以后书上的内容按照一个大概的模式,简而易行地小结读书收获。这种读书卡的制作和写法尤其适合一、二年级的孩子。主要记录的内容有:书名、作者、出版社、主要内容简介(故事主要人物、情节、结局)
也可是好词好句的摘录、感想,也叫心得体会或者读后感。
2、读书交流会。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将孩子一段时间读书所得的体会和收获表达出来,可以在小组间表达,也可以在全班同学前表达。让孩子学会倾听,参与讨论,互相分享,这样的读书会可以达到“读一书知百书”的效果。
3、经典美文诵读赛。这样的活动可以在班级里开展,更多的是可以作为学校的大型活动项目,比如学校的艺术节、国庆节系列庆祝活动的一部分、六一儿童节、感恩节等,通过不同主题经典美文的呈现、吟诵,让孩子们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的熏陶。
4读书手抄报。如果觉得光说还不到位,那就让我们的孩子动动手吧,办一期读书手抄报就是不错的选择。
戏剧大师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做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有什么权利不让祖国的花朵享受这能够滋润其精神成长的营养品呢?让我们和孩子一起唱响“让生命因读书而精彩,让生活因阅读而灿烂!”的新时期教育心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