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智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三承气汤方组方思想探讨

三承气汤方组方思想探讨

来源:微智科技网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基础翌论分会首届{临床中药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43三承气汤方组方思想探讨贾德贤1王谦2(1.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lJ告床中药学教研室,北京10029;2.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教研室,北京10029)三承气汤(大承气汤、小承气汤、凋胃承气汤)是张仲景《伤寒论》中治疗阳明腑实证不同情况的名方,是张仲景“下法”的代表方剂,虽有“古方新病不相能”之说,但事实上,其精当的组方,卓越的疗效,所治病种涉及范围的广泛,不管在古代、近代及现代都非常令人称赞。张仲景的临证组方思想,更被世人奉为临证组方用药的圭臬。今人自己组方用药,或根据辨证论述、辨病论治,或参照现代药理药化研究成果,动辄十儿味或数十味,虽也有效,但往往经不起时间的考验,难以形成象仲景方一样的不朽之作。仲景组方时的用意何在,我们不得而知,但也许我们可以从其方证对应中,找到某些规律,发现其组方用药的科学内涵。本文试图通过对三承气汤方组方的研究,从宏观的角度探讨药物的作用规律和作用机理,探索和学习仲景在没有现代药理、药化、提取、分离等技术的情况下,运用传统思维的组方用药。以期能从不同角度认识中医思想。三承气汤均用大黄荡涤胃肠积热。然大承气汤中大黄、芒硝两泻下药并用,枳实、厚朴两行气药共存,只是大黄后下,厚朴用量倍于大黄,泻下与行气并重,其攻下作用峻猛,为三方之首,主治痞、满、燥、实俱备的阳明腑实证、热结旁流、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及现代传染和感染性疾病的重症、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精神疾病、中风、癫痫等有以上类似症状者;小承气汤不用芒硝,枳实、厚朴用量较轻,其攻下作用亦轻,主治痞、满、实之阳明腑实证及急慢性肝炎、胃肠实热便秘、细菌性痢疾、胆囊炎等有腹满、便秘症状者;调胃承气汤不用枳实、厚朴,而大黄、芒硝并用,配以甘草同煎,其攻下作用力缓,主治燥、实同见而无痞、满之阳明腑实证及糖尿病、皮肤病、口疮、牙龈炎等属胃肠实热见大便干或不干者。此三方功效的不同,除了有煎煮法、剂量的变化外,还有药昧的变化皆在大黄、芒硝、枳实、厚朴之间。大承气汤寥寥几味药物就可治疗数十种危重病证,但只要变化一、二昧药,即功效竞异,说明:之一,此三方中每昧药的作用独一无二,不可或缺;之二,药与药之问关系密切,彼此互益,它药无可替代;之三,组方结构精当,药少力专。这种组方方法可谓以最少的药物取得最大的功效,非常经济实惠,正是数学原理运J1j于中医的现代处方优化的体现。下面就三承气汤组方中药物配伍之问的关系作一探讨,以探求仲景原始而朴素的组方思想,也许能为中医学习者提供些许提示。大承气汤与小承气汤比较,差异在于是否有芒硝的参与:大承气汤因有了大黄、芒硝同用,其泻下力峻,正如《温病条辨》所言:“承气者,承胃气也…日大承气者,合四药而观之,可谓无坚不破,无微不入,故日大也”…。大黄,《神农本草经》云能:“荡涤肠胃,推陈出新,通利水谷”性1,《药品化义》:“大黄气味重浊,直降下行,走而不守,有斩关夺门之力,故号为将军”。”,说明大黄的功效重在“降下”;芒硝,《神农本草经》云能:“除寒热邪气,逐六腑积聚、结固、留癖,能化七十二种石”H。,《珍珠囊》:“其用有三:去实热,一也;涤肠中宿垢,二也;破坚积热块,三也”【31,《药品化义》:“味咸软坚,故能通燥结”。”,说明芒硝的功效重在“化、破、软”。因此大黄、芒硝配伍,大黄重在“行舟”,芒硝重在“消冰”,显而易见,若无芒硝“消冰”,大黄则“行舟”受阻,若无大黄推进,即使“冰”消,“舟”亦行进缓慢,两者配伍构成相辅相成的紧密关系,把两者的功效最大化。144理论研究但大承气汤作为泻下首方,除大黄、芒硝外,方中还刚了枳实、厚朴,说明要想达到立竿见影,雷霆迅猛之势,只用大黄、芒硝还不够完美,须借助枳、朴行气之力,如虎添翼,恰似大黄、芒硝之“先头”。凋胃承气汤只有人黄、芒硝而无杪;实、厚朴/巾70,_I!现的缓下之效,可以佐证枳实、厚朴在大承气汤中的重要性。现代研究也表明:枳实、厚朴可以增强大黄的泻下作用"1。但枳实、厚朴同为行气药,仲景择其二而非其一,想必不是两者功效的叠加,而应是功效的补充。那么,枳实和厚朴在行气作用上有何不同?笔者从理论角度作如下分析:枳实,《神农本草经》:“除寒热结,止痢,长肌肉,利五脏,益气轻身”比1,《名医别录》:“除胸胁痰癖,逐停水,破结实,消胀满、心下急、痞痛、逆气、胁风痛、安胃气、止溏泄,明目”。“。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药学》。“及中普通高等教育“十五”星家级嫂划教材纠每康中药学》∽’皆云枳实能:“破气消痞,化痰消积。”;厚朴,《名医别录》:“消痰,下气,疗霍乱及腹痛,胀满,胃中冷痫,胸中呕不止,泄痢,淋露。除惊,去留热,止烦满,厚肠肖”¨1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药学》中厚朴能:“燥湿消痰,下气除满”。“。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ll台i床中药学》中厚朴能:“燥湿,行气,平喘”蛳。。枳实昧辛、苦,微寒,厚朴味苦、辛,温,枳实味辛在先,厚朴味苦在先,说明辛为枳实的土要功能之味,而苦为厚朴的土要功能之1味。《药性论》云:“夫五味之用,苦直行而泄,辛横行而散”H1,则能很形象的说明枳实与厚朴功能特点的差别。当然枳实的行气作用除了横向的行散外,还有味苦所致的泄降,厚朴除了向一I-的降气作用外,也有味辛所致的横向行散作用。正如教材所总结:枳实善行中焦之气,厚朴善于下气宽中聃,。综上所述,枳实和厚朴的相需配伍关系可以这样解释:①枳实的作用方向“横散”中有降泄,厚朴的作用方向降泄中有“横散”,在作用方向上相需为用。②枳实善行心下、胃脘之气滞而偏上(此应当是枳实皮的作用),厚朴主行大腹气滞而偏下,因此在行气功效上构成上、下的互补关系。③枳实以橙子的幼果入药,幼果之时皮厚而瓤少,但既是果皮,必是有腹或腹大中空,形似人体之胃肠,因此可以用取类比象的方法推测,枳实的行气作用特点表现为“宽肠行气”,而厚朴以树皮、根皮入药,且根皮行气的效果好于树皮(以厚朴酚、和厚朴酚为行气的物质基础)旧1,其入药部位在下,生长伸展之方向向下,故其行气作用特点表现为“下气”,理解为向下的推进作用。如此推断,枳实、厚朴在行气作用上形成宽肠胃、降泄气的互补关系,即两者相配产生了1+1>2的效应,最大限度地帮助大黄、芒硝泻下通利。本文从药性的角度分析了承气汤各药的理论配伍关系,目前有实验"1表明:枳实、厚朴不仅能够促进结肠环肌运动,而且能够抑制大黄诱发的结肠环肌功能紊乱;小承气汤的泻下作用明显强于大黄。说明枳实、厚朴对大黄泻下作用的重要性。但各药之问,特别是大黄、芒硝之间,枳实、厚朴之间是否也存在1+1>2的药效,尚需实验的进一步印证。参考文献[1]段富津主编.方剂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m版社.1995:41[2]章国镇主编.神农本草经(精选图文本).福州:福建科学技术拄;版社.2006:48,148『3]高学敏丰编,普通高等教育“十瓦”国家级规划教材・中药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182—183.290.238[4]马子密,傅延龄.历代本草药性.北京:中国医药科技{_fj社.2001:243,447,373,707[5]YagiTJTradMed,2002,19(3):98—104[6]张廷模主编,普通高等教育”卜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临床中药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326,277[7]王好古.汤液本草.北京:中华书局.1991:70[8]王承南,夏传格.厚朴药理作用和综合利用研究进展.经济林研究,2003,21(3):80—81三承气汤方组方思想探讨

作者:作者单位:

贾德贤, 王谦

贾德贤(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临床中药学教研室 北京 10029), 王谦(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病理教研室 北京 10029)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Conference_6565135.aspx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