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着力提高党支部的综合能力
党支部是党的最基层组织,党支部作为最基层组织的领头人,其自身素质高低至关重要。为此,在日常工作中,党支部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着力提高政治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综合管理协调能力,努力在工作岗位上得心应手,施展才华,为党的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坚定政治信念,破除“三种观念”
党支部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自己的理想和信念,注意学习和掌握党的方针、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战略、安全生产等中心工作内容,丰富自己的业务和理论知识,做到胸怀大局。
一是要破除做支部“吃亏”的观念,树立起在支部岗位上,是以“自我牺牲”为前提的一种特殊义务的观念。要明确支部必须以党的事业为重,任何时候都 “特殊权利”,而且还要比其他党员担负更重的责任,操更多的心,流更多的汗,吃更多的苦,受更多的委屈。这才是支部的岗位特点和党性所在,也是落实好“三个代表”的基本要求。
二是要破除“没有权力,说话不硬气”的观念,树立起要当好党员群众的领路人的观念。明确支部岗位责任的义务性,决定了自身影响力非权力性,这种非权力性的影响是支部党性原则所要求的。它通过自身素质、品质、才干表现出来的这种影响力,在支委、党员、群众中会产生信服性、感染性与凝聚性。
三是要破除思想政治工作难,两副“担子”没法“挑”的观念,树立起支部需要
“角色”多重变换的观念。明确支部既承担行政工作,又承担党务工作的两重性。二者都是党的事业的组成部分,既有统一性,又有区别性。这需要支部正确处理好所担任职务的“角色”变换,不仅仅是日常工作如何摆放问题,更重要的是党性原则对支部岗位特性的内在要求,无论抓行政,还是抓党务,都必须站在“三个代表”的高度,自觉地履行应尽的职责。
二、抓好素质培养,做到“三个提高”
一是提高政治素质。要把那些有一定工作经验、善于管理、政治坚定、事业心强的同志重点培养,重点从树立坚定的主义信念、忠诚党的事业、履行党员职责和义务方面,加强教育和引导,增强其政治素质
二是提高业务素质。以适应铁路跨越式发展的需要为目标,注重培养“复合型”的党务工作者,努力使其整体素质做到“长*宽*高”。(“长”就是要在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和行政管理、生产经营上有所专长;“宽”就是要视野开阔,知识面宽;“高”就是思想境界高、综合素质高)。坚持政治理论、党建业务和经济常识、专业技术知识并举,使党支部的知识面得到“扩容”。
三是提高文化素质。要注意在高学历和有一定的文化素养的人才中培养选拔支部,改善支伍的知识结构,提高党支伍的文化素质。同时大力扫除“科盲”和“网盲”,从根本上改变多年以来促膝谈心、我说你听等朴素的经验式思想政治工作老一套的作法,改变长期存在的“一张报、一块板、一只喇叭漫天喊”的落后状况。
三、抓好制度建设,激发 “三种精神”
一是激发奉献精神。坚持“党务工作日”制度,否认专职还是兼职党支部,每周必须保证有一天的时间,专门用来处理党务工作,组织开展党内活动。如:研究和思考党建工作,酝酿讨论车间重大问题,召开“三会一课”,组织开展“创先争优”、“创岗建区”考评,组织党员或职工的政治理论及业务知识的学习,做好职工思想分析,开展谈心走访等。通过实行“党务工作日”制度,强化党支部抓党建工作的责任意识,解决支部在抓党务工作上“兼而无法顾”的矛盾,使党支部工作在时间和内容的安排上做到了统一、规范、有序,从而保证了党支部建设制度的落实。这就需要有奉献吃苦的心理准备,自觉抵制各种不正之风,严格要求自己,从而在职工群众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
二是激发实干精神。党支部日常工作中,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扎扎实实,任劳任怨,坚持一件事情抓到底,一项工作干到底,说话要实实在在,真心实意的为职工解惑释疑。通过有形的服务,有效的引导,真心为职工说话办事,调动起职工的积极性,团结和带领职工全力以赴搞好安全运输生产。
三是激发创新精神。党支部对工作要有新思路、新方法、新措施。要善于总结经验,掌握规律,从小事情、小问题抓起,要有敢当“出头鸟”的魄力,不怕困难,不受条条框框的束缚,勇于创新,努力开创基层党支部工作新局面。只要持之以恒应付收到预期
的效果,也才能为党的事业添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