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纲要简答题、辨析题、论述题答案(完整版) 2009-06-07 13:24 | (分类:默认分类)
简答题
1. 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什么?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2.1840-1919年西方列强发动的对中国的5次大规模军事战争是什么? 1840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1856—1860年,英法联动发动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 1883年,法国发动侵略越南和中国的中法战争 14年,日本发动侵略朝鲜和中国的中日甲午战争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辛亥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法是根本行不通的。
从主观方面来说,在于它的领导资产阶级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主要是:第一、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纲领。第二、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第三、不能建立坚强的政党,作为团结一切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4. 八七会议前后中国党领导的三大武装是什么? 南昌、秋收、广州
5.列举5位在抗日战争中涌现出来的民族英雄。
吉鸿昌,佟麟阁,赵登禹,赫梦龄,张自忠,左权,孙立人 赵一曼 冯玉祥 杨靖宇 李宗仁 6.社会主义改造指的是哪三大改造?
1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2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3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其中,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三大改造的重点。
7.1921-1949年中国存在的3种主要的政治力量是什么? 地主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
8.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哪些历史性成就?
第一,从争取经济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第二,从赢得政治到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第三,从发展新民主主义文化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四,从打破封锁到全方位对外开放 第五,从“小米加步”到逐步实现国防现代化
辨析题
先辨别正确与否 是否认可这种说法 1/3 的分数 说明认为其正确或错误的理由是什么 2/3的分
1.军事侵略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最主要手段。
正确,他们一张先进的俗气和军事结束,或者进行武力威胁,或者发动侵略战争,或者武装干涉中国内政,升值直接出兵中国。这种军事侵略是逐步升级的,从骚扰、蚕食中国沿海、边疆,到割占中国大片领土,甚至企图瓜分全中国。
2.《天朝田亩制度》是反映农民要求的非常切合实际的社会改造方案。
错,天朝田亩制度 是当时天平天国的一种幻想但是的确变现了农民对土地的迫切的需求但是不切实际
3.辛亥的流产宣告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的彻底终结。
错,辛亥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辛亥是中国人名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饿历史性的巨变,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4.抗日战争进入战略防御阶段,中国的始终消极抗战。 错,国名党军民积极抗战低于日军主力进攻,中国领导的正面战场为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
5.“有了土地改革,就有了蒋介石的胜利。”
正确,土地改革彻底废除封建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土地改革运动的胜利,摧毁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集团的社会基础,巩固了工农联盟,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6.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中国完全建成了社会主义社会。
错,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火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不经过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我们无法超越这个阶段。只有生产力高度发展了,物质精神成果丰富,我们次啊能完成建成社会主义社会。
7.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剥削阶级被消灭,中国社会已经没有了阶级斗争。
错,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剥削阶级被消灭后,阶级斗争已经不是主要矛盾。由于国内的因素和国际的影响,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在某种条件下还可能激化。目前的阶级斗争就是党和领导的广大人民与部分极少数与人民政权为敌、或破坏人民利益的人的斗争。
论述题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鸦片战争失败后,清被迫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及其补充条约、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这是中国人民遭受外国资本主义奴役的起点,给中国社会带来极大的影响。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即由一个的封建社会一步步地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中国的自然经济由于遭受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而开始解体。在思想领域 也发生了巨大的震动。所以 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2.中国党成立以后,中国呈现出了哪些新面貌?
第一,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的纲领,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明确指出加给中国人民最大痛苦的是资本帝国主义和军阀官僚的封建势力。
第二,开始采取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政党和政治派别没有爱去过的,也不可能采取的方法,即群众路线的方法。是不是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是关系成败的一个大问题。以往的斗争往往未能发动群众,因此成效甚少。中国党成立后,这种情况有了根本改变。
3.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中国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中国何明转危为安的关键。长征保存下来的,是灵力了千锤百炼的骨干,是党和红军的宝贵精华。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一部伟大的英雄主义的史诗。它向全中国和诠释节宣告中国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红军长征,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现,是一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名族精神的最高体现。长征结束,中国的新局面就开始了。
4.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 的民族战争,是20世纪中国和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第一、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
第二、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第三、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使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第四、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差生了巨大的影响。
5.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第一,帝国主义列强压迫中国,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从此结束,中华民族一洗近百年来的耻辱,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第二,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历史从此结束,长期以来受尽压迫和欺凌的广大中国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第一次成为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
第三,军阀割据,战乱频繁,匪患不断的历史从此结束,国家基本统一,民族团结,社会政治局面趋向稳定,各族人民开始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人民可以集中力量从事经济文化等方面建设的时期开始到来了.
第四,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第五,中国党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他可以运用国家政权凝聚和调集全国力量,巩固民族和人民的成果,并发展生产力,以造福于各族人民,造福于整个中华民族. 总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取得了基本的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中国历史由此开辟了一个新纪元
6.中国党人在1956年至1957年的早期探索中对社会主义建设有哪些理论建树?
(1)《论十大关系》的发表,是以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经济方面(这是主要的)和政治方面提出了新的指导方针,为的召开做了理论准备。
(2)路线的制定。的路线是正确的,它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后,中国党在探索中又提出了一些重要的新思想,如“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等。 (3)《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它创造性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发展,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4)进行整风和提出建设“六由”政治局面等思想是路线的继续和发展,是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新成果。 五、论述题
1、为什么说中国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答案要点
(1)中国党实行的是全民族抗战路线采取的是持久战的战略方针。
(2)为了贯彻执行全面抗战路线,中国党做出了开辟敌后战场的战略决策,并坚持在敌后广泛开展游击战。
(3)中国党在统一战线中坚持自主的原则,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反对妥协、、倒退。 (4)中国党积极建设抗日民主根据地。在抗日民主根据地实行三三制的民主政权建设,减租减息,大力发展生产,积极进文化建设和干部教育。
(5)在大后方开展抗日民主运动和抗战文化工作,对于激发大后方人民的爱国意识,坚持国共合作团结抗战,支援抗战前线,积蓄力量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6)中国党注重自身建设,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立了新民主主义理论,从思想上武装了中国党人,使他们极大地增强了参加和领导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的自觉性 2、为什么说辛亥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变? 答案要点
辛亥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具有伟大了历史意义。
第一、辛亥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
第二、辛亥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并在中国形成了“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民主主义观念。
第三、辛亥给人们带来了一次思想上的。
第四、辛亥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第五、辛亥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运动的高涨。
六、分析题
1、五四运动中的爱国学生提出了下列口号:\"外争主权,内惩\"、\"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请回答:
⑴分析五四运动中提出这些口号的原因,并根据这些口号说明五四运动的性质。 ⑵五四运动使上述口号中的哪些目标得以实现? . [答案要点]
⑴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民族危机严重;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提出的正义要求被无理拒绝。 性质:这些口号反映出青年学生要求收回国家权益,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及本国的封建反动势力,使五四运动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⑵实现的有\"内惩\",即罢免了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三个卖的职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中国出席巴黎和会的代表没有在和约上签字。
2、(1)蒋介石邀到重庆谈判的理由是什么?国共双方经过9月-10月的谈判,有什么结果?
(2)蒋介石对中国党的真实态度是什么? (3)蒋介石当时为什么耍弄反两手?
(4)对于蒋介石玩弄的反两手,美国采取什么态度? [答案要点]
(1)表面上说为了避免内战,共商大计。10月10日签订了《会谈纪要》。 (2)蒋介石对中国党极端仇视,力图消灭。
(3)当时大多还在西南,无法控制全国,所以蒋介石要争取时间,企图一手利用谈判来束缚中国党,另一手加紧调兵抢占地盘削弱中国党。 (4)蒋介石的\"两手\"是在美国的全力支持和密切配合下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