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
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明。 一、说教材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鲁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课,这是一篇精美隽永的短文。作者通过对德国奇丽风景和与众不同的风俗的描写,引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耐人寻味的境界引人思考。选择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为了给学生打开一扇异国文化的窗口,向学生展示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异国风情的画卷。 二、说学情
五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字词和知识的积累,也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但对重点的词句把握、理解运用还有待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处在形式运算阶段,学习积极性强,并渴望得到肯定。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学情:我确定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理解并掌握重点词语,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 过程与方法:了解一些德国的民族风情的特点,积累优美语言。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设置:
帮助学生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含义”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完成教学目标,解决设置的重点难点。我选择如下教法和学法: 教法:激趣引导法、朗读体会法、直观教学法 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法、朗读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着重说教学过程,我将从激趣导入、朗读感知、精读品析、总结全文、拓展提高、情感陶冶这六个方面来解说。
1.激趣导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情感极易受到周围环境的感染。在课程开始之前我会出示哥廷根城市的图片,并进行介绍,这就是德国的哥廷根,这座城市因哥廷根大学而著名,因为在这所大学里培育了三十多位诺贝尔奖得主。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北京大学的教授季羡林先生就在此留学十载,这里他看到了怎样的风景又留下怎样的感悟呢?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自觉走进文本。
2.朗读感知: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让学生充分有效的朗读,在读的过程中培养整体感知能力,语感,以及感受语言情感的熏陶。我设置三个小环节:第一环节教师配乐朗读,要求学生要听准字音、节奏、语调等。正确的读写“尔、暇”等字词理解姹紫嫣红等词语的意思。在扫清文字障碍的基础上,第二个环节请同学们自由大声地模仿老师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第三个环节:选取几个学生分角色朗读,其余学生从字音、准确性,语气等方面进行评价,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朗读,使同学们能够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为接下来的教学做铺垫。
3.精读品析:我的预设是,首先引导学生用简介的话概括整篇文章内容。然后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两个问题:
(1)文中那些语句让你感受到了景色的奇丽? (2)民族的奇特又体现在哪里?
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派代表进行行交流,在交流过程中,解决问题教师小结。
通过细读: “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以及“又是家家户户的窗口上都开满了鲜花”总结:花奇、花多、美丽没变表现了景色的奇丽。然后又细度 “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体会民俗的奇特。
(板书: 花奇 爱花真切
景色 花多 奇丽 民俗 奇特 美丽没变(45年后) 看花脊梁
在帮助学生了解景色和民俗特点后,教师接着引导学生来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句话的含义。文中写到“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点明这里人们在为别人奉献的同时,也得到了很多。明白正因为德国人这种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境界,才让我们见识到了这样一个奇特的民族。
4. 总结全文:这篇文章让我们感受到了德国景色的奇丽,民族的奇特,更收获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份心灵的充盈。
5.拓展延伸:在这个环节我的预设是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找一找我们日常生活中,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事例。目的是引导学生走向生活,把语言文字与发现美、鉴定美、创造美结合起来。
6情感陶冶:让同学们谈一谈本课中的收获和感悟,教师借此进行情感教育,设计的目的是将课堂融入到德育教育体系中,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五、说板书设计
上就是我的板书设计:给学生以引领,使学生能够一目了然的了解本课。 以上就是我今天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各位评委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