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智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如皋市建管并举 提升水利工程长效管护综合效益

如皋市建管并举 提升水利工程长效管护综合效益

来源:微智科技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如皋市建管并举 提升水利工程长效管护综合效益

作者:吴国忠 谢晓红

来源:《农村财政与财务》2013年第02期

2011年,江苏省如皋市坚持把水利工程长效管护作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放大沿江开发培植税源的重要任务和举措,最大限度发挥财政支农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切实做到管护资金、人员、职责“三到位”,提高水利工程长效管护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1.管护资金到位。一是坚持“条”“块”结合,用足。首先是用足用好水利建设资金,每年超额完成省下达防洪保安资金收入任务;其次是市财政每年从当年可用财力中安排不少于2%的资金用于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第三是镇通过市场运作,将水利建设与通达工程、园区建设、土地复垦紧密结合,通过以土换资、以河养河、河堤发包和社会捐赠等市场化运作手段,实行一土多用,弃土有偿使用;第四是各村通过“一事一议”筹一点,要求村筹资筹劳60%以上用于水利建设投入。二是做足“水”“土”文章,挖潜增源。该市充分发挥水、土资源,挖掘潜力,增加水利工程建设和长效管护的资金来源。利用疏浚整治的淤泥复垦土地2280亩,每年增加资金来源 500多万元;将4000多亩河堤发包植树造林,实现固土护坡、美化家园、增加收益“三全齐美”;将疏浚后符合发包条件的近4万多亩水面进行发包,用于淡水养殖、种养菱角。另外,通过自筹资金、土地置换、BT方式等举措,破解防洪工程建设中的资金瓶颈,如碾砣港闸改造扩建、四号港闸建设和焦港闸的迁建等工程的实施。三是整合“零”“散”资金,聚沙成塔。一方面,在不改变资金使用性质和用途的前提下,市财政积极整合农业综合开发、国土占补、国土挂钩、商品粮基地、现代农业、河道整治等一些涉及农田水利建设的“零”“散”资金,按规划统筹安排,集中使用。另一方面,通过加强管理省一点,科学组织招投标,加强施工过程管理,减少中间环节,降低工程造价,以最低成本换取最大效益。2012年仅预算内投入9547万元,确保了防洪工程安全运行,各级河道引排畅通和农田水利设施正常运行。

2.管护人员到位。一是健全网络。该市坚持“领导、负责、部门协同、群众参与”原则,建立市镇村三级齐抓共管的长效管护网络。市级成立水利工程长效管理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全市水利工程长效管理工作;各镇(区、园)也组建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全镇的水利工程长效管理的日常工作;各村(社区)相应成立工作班子,负责长效管理工作。二是落实人员。按照800—1000名农村人口配备一名管护人员的比例,择优录用贫困劳动力1688人组成长效管理队伍,促进管护工作开展,帮助贫困人口脱贫。市镇共投入6500余万元,购置管护三轮车1240辆、割草机145台、小船139艘;为管护人员配备反光雨衣、反光背心及救生衣各1688套(件);管护人员工资按考核结果直接打卡发放。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管护职责到位。一是建立管理机制。先后制定了《如皋市水利工程长效管理手册》、《关于开展全市水利工程长效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明确管理范围、管理职责、管理要求、考核奖惩等。各镇(区、园)将管护人员全部分组到村,实行划片分段包干管护制度,确保垃圾收集覆盖全市农村的每家每户,垃圾清理覆盖到每条道路、每条河(塘),垃圾清运覆盖到每个垃圾房(箱、池)。在管护人员的责任区域设置了管护责任公示牌,公布市、镇两级监督举报电话,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二是严肃考核机制。该市将水利工程长效管理的考核纳入农村环境“四位一体”的考核内容,采取定期督查与常规巡查相结合,明察与暗访相结合,随机抽查与定点检查相结合,专项检查与推磨互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多种形式的检查考核,提高工作实效。做到有检查必有反馈必有跟踪回访。将考核结果严格与市级补助资金挂钩,与管护人员酬劳挂钩,与各镇(区、园)年终责任制考核挂钩,考核结果按季兑现。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如皋港财政分局) 责任编辑:洪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