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胡文仲【名师指导】2-8月份是专业课复习黄金时间,因为在复习过程遇到不懂的难题可以尽早地寻求帮助得到解决。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只有早准备才能在最后时刻不会因为时间不够而手忙脚乱。
对于跨专业来说,时间安排上更是应当尽早。复习的尺度上,主要是将参考书精读2-3遍,速度不宜太快,否则会有遗漏,一般每天弄懂2-3个问题为宜。
由于这段时间很关键,大家完全可以而且应当把专业问题都吃透。事实上,并非所有的知识点都能够作为考试内容,但是重点则会不厌其烦地在不同年份的真题中变换着面孔出现。
所以,大家在精读的时候就需要把这些能够成为考察点的东西挖掘出来,整理成问答的形式。限于篇幅,不再赘述,以上仅供大家参考,不当之处,敬请指正,更多备考方法、策略、规划请到我们的官网查询,必能满足你的期待。
第六章非语言交际
一、非语言交际的界定
包括在交际的环境中人为的和环境产生的对于传播者或受传者含有潜在信息的所有的刺激。着重指出:1)双方的交际2)非语言交际可以是有意识的,也可以是无意识的。3)不论是哪一类非语言交际,必须包括潜在的信息。
体态语是非语言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眼神、手势、身势、面部表情、体距、体触等。非语言交际还包括副语言(副语言亦称为伴随语言,包括音质、音幅、音量、语速以及会话中发出的一些非语言的声音)、对时间与空间的利用。
二、非语言交际的特点与作用文化起着重要的支配作用非语言交际与语言交际在五个方面存在区别:
首先,语言交际遵循语法规则,具有严谨的结构,而非语言交际却没有正式的规则和模式,没有固定的结构,非语言交际行为往往需要综合分析周围的情况才能确定。
第二,语言交际使用特定的符号,而非语言交际却没有一套具有明确意义的符号。
第三,语言交际在讲话的时候进行,在停止讲话的时候中断,时断时停,是非连续性的。非语言交际是连续不断的。
第四,语言是后天习得的,而不是生而知之。非语言交际的手段一部分是人类的本能,有些是后天习得的。
最后,从神经生理学的角度看,在从事语言交际时大脑的左半球在进行工作,负责处理语言刺激,作信息分析和推理。而非语言交际由大脑右半球处理。
非语言交际通常与语言交际结合进行,在不同的情况下起着不同的作用,大致上起补充、否定、重复、调节、替代或强调的作用。一般来说,在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传达的信息冲突时,人们倾向于相信后者。
三、眼神、手势、身势、面部表情及服饰1.眼神
女性比男性更多地注视对方,因为妇女比男人更重视人际关系,更重视人们之间的感情交流。眼神还对话轮转换起调节的作用。2.手势
同一手势在不同的文化中却可以表示并不相同的意义。
即使在同一民族中,由于地区习俗的不同,同一手势也可能会具有不同意义。
有些手势是某一文化所特有的。也有跨越文化的手势。3.身势
总的来说,南欧、中东、拉丁美洲地区的人们讲话时动作较多,动作幅度也很大;北欧、英美人动作较少,幅度也较小。中国、日本、朝鲜人也属于动作较少、幅度较小这一类。
上课坐姿,中国强调集体、纪律、合作,美国强调个人、自由、发展自我,无拘无束的自由讨论。姿势与地位的高低有一定的联系。姿势与性别也有着密切的关系。4.面部表情5.服饰
三项功能:舒适、保护遮盖与文化真是。它作为文化标志的作用愈来愈大。
在现代社会中,衣着象征身份地位,或表明职业。场合与服装的要求有着密切的关系。四、触摸
触摸分为五类:功能、社交、友爱、情爱、情欲。
文化可划分为“接触性文化”(气候暖和的国家)与“低接触文化”(气候寒冷的国家)。
英美人对于身体接触十分敏感,通常都极力避免。泰国孩子的头绝对不能抚摸。西方国家,拥抱是一种礼仪,接吻也只是面颊触碰一下。中国教师在美国感到最难适应的是体触、接吻、拥抱。五、时间观念
不同的民族对于时间又不同的概念和态度。即使在同一民族同一国家,由于社会阶层的不同,生活方式的差异,人们对于时间仍抱有迥然不同的看法。
单时制的人们(北美、北欧、西欧、中国)把时间看作是一条直线,可以切割成一段一段,他们强调时间表,强调事先安排;多时制的人们(拉丁美洲、中东)习惯于同时处理几件事情,强调人们的参与和任务的完成,而不强调一切都按照时间表。准时、提前计划。六、对空间的使用1.领域性2.个人空间和体距
个人空间是指一个人与另外的人之间所保持的空间或距离。影响个人空间的因素很多,包括性别、年龄、关系远近和文化背景。Hall将个人之间的距离分为四种:亲密距离(6-18英尺)、个人距离(近者1.5-2.5远者2.5-4)、社会距离(近者4-7远者7-12)、公众距离(12-25,公众领袖30英尺)。中国人的体距比西方人的体距要小。3.对于拥挤的态度
英语国家对于从拥挤的人群中传过去有所顾忌,双手开路,说抱歉,往往不愿意用身体去挤。中国人安于拥挤的情况。1.位置安排
宴请活动中,最重要的客人安排在主人的右边,次重要的安排在主人的左边。如果女主人在场,次重要的客人安排在她的右边。
2016考研独家专业课复习经验指导考研专业课的复习分为六大阶段,六大阶段是考研专业课复习的“六部曲”。
正确的阶段做正确的事,优化每个阶段的复习,才能让考研“更容易”,才能做到“不走弯路,一次成功。”
(一)择校预备阶段(1月中旬——3月初):
关键词:全面自我分析、确定考研院校专业、了解内部信息、抱定信念这一阶段最重要的任务是:全面的自我分析基础上,
定下自己的目标院校和专业,并进一步明确自己报考专业的参考书目、
报考人数、招生人数、复试分数线、该专业必备考研资料。提醒广大考生:选择院校和专业要综合考虑兴趣、专业课基础、外语水平、未来职业规划、报考专业的就业前景等因素。
考研就是给自己一次机会,无论跨考与否,报考名校与否,择校、择专业一定要要建立在全面自我分析的基础上。
一旦决定,要抱定信念,切勿轻易中途换学校、转专业!中途换院校和专业会极大浪费有限的备考时间和精力。
(二)基础理解阶段(3月上旬——7月初):
关键词:扎实理解、参考书及核心资料通读3遍、记下核心概念和公式这一阶段最重要的任务是建立完整理解,
为后面记忆和运用打下基础。将参考书目完整地看至少3遍以上。全部知识点重在理解,除了核心概念和公式外,不必刻意记忆。实在不理解的知识点标记下来,后面通过相关的辅导或者查阅解决。此外,这一阶段做笔记,切不可过分细致,以梳理框架和概念为主,太细会浪费很多时间,也记不住。
建议考生制定每天和每周的规划,一般2-3章/天,这个速度比较合适。
(三)重点掌握阶段(7月初——11月上旬):
关键词:分清重点、地毯式全面记忆、不断循环巩固、检测督促这一阶段最重要的任务是抓住重点、掌握重点。要抓住重点,一是要分析真题;二是要专业化辅导;三是内部资料,如出题老师的论文、讲义、当前学术热点等。在此基础上坚持专业课复习的80/20法则,对核心概念、基础概念、重要知识点、要点、常见公式一定要地毯式全面记忆,并反复强化,达到永久记忆。提醒广大考生要自我检测或者让专业课老师及时检测,不断督促,有压力才能保障效果。
(四)框架专题阶段(11月上旬——12月上旬):
关键词:将知识系统化、体系化,建立知识结构树这一阶段最重要的任务是将知识体系化,
系统化。知识点掌握的零散,不体系化,会造成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思路狭隘,影响答题发挥,尤其是做大题的时候。
必须要按照参考书的章节架构或者通过总结专题将知识体系化,系统化。对参考书做到提纲挈领,纲举目张。
总结了全国各学校专业课的专题和章节联系,能在这一阶段帮助广大考生建立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五)模拟考试阶段(12月上旬——1月初):
关键词:全真检测、训练答题方法、试卷批阅、查漏补缺这阶段最重要的任务是通过全真模拟掌握答题技巧和方法,
查漏补缺。知识储备的好,不一定答题好,更不一定意味着考场得高分。要全真模考,在考试时间、题型题量和真题完全一致的情况下,做3-5次模拟试题,通过全真检测发现知识盲点,纠正答题方法,稳住考前心态,要经历一个盲目自信——弱点暴露——完善提高——再次暴露——再完善再提高的涅槃重生的过程,提高答题能力。建议一定要让权威的有经验的专业课辅导老师批改试卷,发现问题,及时查漏补缺。
(六)考前冲刺阶段(1月初——考试):
关键词:保持复习热度、调节最佳身心状态、查漏补缺这一阶段最主要的任务是调整身心状态,以最佳的心态迎接考试
。经过前面5个阶段的复习,效果已经基本定型,在最后的5-10天
内,要保持每天8小时的复习,保持专业课和公共课复习热度。这一阶段的复习要跳出来,不要纠缠于知识点的细枝末节,要敢抓敢放,抓大放小,整体通览,查漏补缺。
此外,调节最佳的身心状态也很关键,要调整作息适应考试时间,比如考试是上午考英语,那么现在的复习也应该是上午复习英语;要注意饮食健康,充足睡眠;要积极的心理暗示,给自己输入考研正能量。考研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了完美的知识储备,优秀的答题能力,强健的身心状态也很关键。赢在终点,笑到最后。
此资料由易研教育权威团队独家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