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智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谈党员的角色意识

浅谈党员的角色意识

来源:微智科技网
浅谈党员的角色意识

曾凡英 四川美术学院美术学系党支部

一、角色、角色意识、党员的角色意识

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按社会学理论的观点,每个人在生活中都充当着多种角色。角色要演好,首先角色意识要到位。角色意识,是个人对与自己特定身份相一致的权利、义务的态度和认识。如果对自己特定身份相一致的权利、义务有正确的认识则说明角色意识到位。党员的角色意识,是党员对自己政党纲领与任务的认同,是对自己在这一组织中所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的认同。其核心是党员在自己一生中对理想信仰坚定不移的追求,以及作为一名党员的责任感、使命感。它是党的整体利益与意志在个体即某个党员身上的集中体现,随着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任务不同,有着不同的历史特点和具体表现。 党员的角色意识要求每个党员时常提醒自己是一名党员,牢记自己的党员身份,牢记党的宗旨和自己肩负的历史重任,强化自己的角色心理,把党员的各种规范要求内化为自己的自觉行为,在行动上表现出党员应有的觉悟和情操,把党员这一角色“演”好、“演”到位。陈云同志曾经

说过,党员始终不要忘记自己是一个党员。党员角色意识关系到党员能否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关系到党的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关系到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关系到党整体形象与事业的兴衰成败。党员一定要有党员的角色意识,无论职务高低、党龄长短。党员有了强烈的党员角色意识,就会珍惜党员称号,履行党员义务,自觉用党员的标准和条件约束规范自己,就能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带头为富民强国出力,真正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二、党员角色意识淡化的现象及原因

这些年来,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随着社会经济成份、经济利益、组织形式及生活就业方式的多元化变得格外活跃。党员队伍中出现了“角色意识”淡薄和弱化的现象,主要表现为:“角色模糊”,即党员对自我形象发展无所适从、把握不定、认识不清,对自己处在一个怎样的“角度位置”,应该以怎样的标准和姿态出现在群众的面前,有种说不清、摆不正、行不通的感觉;“角色贬抑”,即由于党内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不正之风,党外一些群众存在不满情绪,少数领导干部搞特殊化等现象,使一些党员的信念受到了影响,出现了角色自我怀疑、自我否定的倾向;“角色偏移”,即主观愿望、入党动机与党员角色的要求相背离。有些同志积极要求入党,实际上并非真正想到为社会主义、主义奋斗终身,更好地为人民服务,而只是出于某种个人需要,只想要党员权利,不愿履行党员义务。

这些角色意识淡化、弱化和偏移现象,是不同程度缺乏党员先进性或者丧失党员先进性的具体表现,给党的建设带来了危害,使党的先进性受到了影响,导致党员思想平庸化,功利思想抬头,得失意识增强,为民理念扭曲,使党的先进性不能充分显现;导致党员标准下降,使一些党员混同于一般群众,缺乏事业心和使命感,对政治淡漠;导致党内思想混乱,有的党组织失去原则性、战斗性,党的领导弱化;更有甚者,一些党员理想信念动摇,世界观、人生观发生变化而导致堕落等等,影响了党在群众中的形象。

党员“角色意识”弱化、淡化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市场经济对党员思想观念带来的巨大冲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大了人民群众的思想,广大党员也空前活跃起来,在市场经济的洪流中敢闯、敢试、敢干。但市场经济天生具有的求利性、自发性、竞争性和盲目性特点不可避免的给党员思想观念带来了冲击,使党员的思想认识产生了偏差。市场经济求利性,使党员队伍的先进性与物质利益产生了矛盾,诱发了一些意志薄弱的党员产生“一切向钱看”的拜金主义不良倾向。市场经济的自发性,易于诱发一些党员的个人主义和本位主义,使一些党员纪律观念淡化,出现“有利争着干,无利懒着干,不利顶着干”的现象。市场经济的竞争性,被一些党员扭曲带入党内政治生活,集中体现在对权利和利益的争夺上,使党的政治生活带上功利化色彩。市场经济的盲目性,

使个别意志不坚定的党员,丧失了明辨是非的基本能力,价值观念发生倾斜,追求享乐、生活作风腐化,弱化了党员的先进性,损坏了党的形象。

二是部分基层党组织对党员教育缺乏实效。一部分基层党组织抓党员教育乏力,实效性不强。首先,在思想认识上缺乏足够重视。一些基层党组织对党员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把对党员的思想教育看成是一种形式,民主生活会也仅走过场而已。其次,思想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教育内容大而全、教育形式单一乏味,使党员学习兴趣大减,学习效果也大打折扣。另外,在党员教育制度上缺乏长效机制。尽管这些年来采取了许多措施,党员教育不断拓展延伸,但在制度的落实和长期性运转方面缺乏有效的办法,尤其是在党员的自我教育方面,有些制度制定后监督落实不够,使之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三是部分党组织对党员监督管理不够严格,对党员队伍管理和监督相对滞后。首先表现在“进口”把关不严。一些党组织盲目追求数量,忽视了党员的发展质量,使得一些尚不具备条件的人进入党的队伍。其次管理不够严格,主要是党员管理的基本制度执行不严,落实不够。民主评议党员流于形式,批评与自我批评(特别是批评)难以开展,党内生活缺乏思想性和原则性,党员监督管理的约束力不强。对不合格党员处置不严、不及时,党员“出口”不畅。一些基层支部“三会一课”制度名存

实亡,部分支部在开展党的活动时,存在着以会代教、以读报代党课、党的会议与行政工作会议混淆、甚至虚拟记录的现象。 四是一些党员自我放松影响了党员角色的发挥。目前一些党员在学习上普遍存在“五多五少”现象:即工作应酬多,认真学习少;浅尝辄止多,深入学习少;被动学习多,自觉学习少;零散学习多,系统学习少;应付学习多,理论联系实际少。由于放松学习,制约了一些党员理论水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的提高,影响了一些党员先进性作用的发挥,导致了党员对自己角色认识的模糊和弱化。

三、强化党员角色意识的对策

虽然对自己角色认识的模糊和弱化的问题只发生在部分党员干部身上,但却会严重损害党的形象和威信,动摇党的基础。作为一名党员,如果不自觉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加强世界观、人生观的修养,不在社会实践中强化自己的党员角色意识,那么面对不断变换的社会实践,就无法正确认识和自觉抵制一些似是而非的东西,甚至会从根本上动摇和丢掉我们的理想信念,保持党员先进性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强化党员的角色意识,对党员以坚定的理想信念驱动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更是当前保持党员先进性所要解决好的主要问题。

强化党员角色意识,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加强对党员的思想教育。强化党员角色意识的首要任务就

是教育和组织党员认真学习政治科学理论,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方法来分析和认识改革开放中所出现及所面临的问题,加强对市场经济的科学认识,以唯物辨证的观念来认识世界。教育的内容要丰富,形式要多样化。在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根据工作情况和党员分布的特点,分批不定期地组织专题理论培训和讨论,从理论联系实际方面,进一步认识马克思主义的说服力和战斗力,提高和铸造党员角色意识。

加强民主监督。实践证明:任何一种理论,只有能够正确回答和指导解决实际问题,它的威力才能真正得到发挥,才能化为群众自觉自愿的行为。强化党员角色意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全面提高党员素质,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党员在实际生活中到底充当着什么样的角色是由党组织和群众来评判的,人民评判党员的行为可以指出其行为的偏差与不足,达到纠偏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党员应自觉将自己的行为置于群众监督之下,另外党内的监督机制也要进一步完善。 严把党员“进出口”关。首先,要把牢“入口”关,确保新党员的质量。认真贯彻“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建立发展党员工作的质量管理四项制度,即建立发展党员工作程序把关制、实行政治审查和教育培训否决制、建立预备党员公示制、建立发展党员质量考核和违规追究制。特别要对入党积极分子在关键时刻和完成重要任务中的表现

进行认真严格考核。其次,要畅通“出口”,坚决清除不合格党员。要明确不合格党员的评定和处置标准,要深化处置不合格党员的评议方法,采取定性评议和定量测评、党内评议和群众评议、支部初审和终审相结合的办法。通过严把“入口”和“出口”这两道关口,为保持党员先进性提供组织保证。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党的基层组织是我们党领导和执政的重要基础,是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源泉。如果基层组织软弱涣散,没有战斗力和凝聚力,将直接影响党员角色意识的发挥,动摇我们党的执政地位。因此,强化党员角色意识,必须把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一是要建立健全党员责任落实和权利保障机制。保持党员先进性,发挥党员作用,最重要的是必须履行好党员义务。建立健全党员责任落实机制的实质,就是要防止党员不履行义务,即\"不作为\"。同时,为防止只注重党员履行义务,而忽视或者漠视保障党员的权利的倾向,使党员权利得到充分行使,要以完善和落实《两个条例》为核心,建立党员权利保障机制。二是用好党组织生活的鲜活载体。提倡通过文化建设,优化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小气候。三是积极创建党的学习型基层组织。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其关键就是要大力提高党员、党员领导干部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使广大党员、党员领导干部能紧跟时代的最新科技前沿、最新文化的发展步伐,始终保持一种健康向上的学习状态,并善于将学习成果转化为促进

单位事业发展的效益成果,使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党员相互学习的课堂、交流思想的精神家园,进一步增强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总之,强化党员角色意识,开展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是一个塑造党员灵魂的艰苦过程,是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搞好党建的基础工作。我们每个党员只有为此付出努力,才能适应新形势、符合新要求、取得新发展,才能始终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良好的精神状态,求真务实的作风,确保开展保持党员先进性的教育活动取得新成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