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的探讨
来源:微智科技网
关于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的探讨 公建伟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系,上海200062) 摘要:一门学科的研究方法是区分该学科与其它学科的重要标志,也是该学科发展和进步的基础。同时,教育 技术学是教育学大家族中很独特的一门二级学科:教育技术学是一个多学科共同耕耘的领域,教育学、心理学、传播 学、信息科学与技术、系统科学、认知科学以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中占有一席之地,它发挥 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并形成了学科发展中的不同学派、不同方法和方。…因此,很有必要讨论教育技术学的研究 方法。 关键词: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教育技术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00(2009)05—0013-02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概述 1.1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的概念 2传统的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 在教育技术领域,研究对象通常是量和质两个方面,因此 从量的角度和质的角度进行教育技术研究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2.1量的研究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就是人们为深刻认识应用教育技术 进行教育活动的过程和现象而采用的途径、手段和工具等。 它的研究对象是应用教育技术进行教育活动的基本理论、规 律、方法和工具。 1.2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的分类 量的研究将引用数学方法,通过变换来判断研究对象诸因 素的关联,最后用数值来表示结果。因此,量的研究方法主要应 用于具体研究方法中的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两个阶段。 我们认识和了解客观事物的方法,按其普遍性程度可分为 3个层次。即哲学研究方法、一般研究方法和专门研究方法,如 图1所示。 其中,一般研究方法又可分为经验方法、理论方法 和综合方法。哲学是揭示事物普遍规律的科学,哲学方法是一 切科学最普遍的方法,适用于各种学科,所以我们在不知不觉 中就运用了这种方法。因此,我们将不对哲学方法展开讨论。 另外,教育技术学也是一个不断纳新和创新的领域,在它的发 量的研究的程序是:研究者事先建立假设并确定具有因果 关系的各种变量,通过概率抽样的方法选择样本,使用经过检 测的标准化工具和程序来采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建立 不同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有时需要使用实验干预手段,对控 制组和实验组进行比较,进而检验某种关于研究对象发展变化 的理论假设。 2.2质的研究 展过程中也相应地产生了新的研究方法。在讨论中,我们将主 要讨论传统的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教育技术学独有的研究 方法以及新的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 质的研究方法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 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研究,使用归 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并对其行为 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陈向明,2001)。 质的研究作为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研究活动,有一定的 操作程序和实施步骤,以保证研究活动规范有效地进行。质的 研究和操作大致包括5环节:①确定研究的现象、研究的问题 及研究的方法;②建构概念框架,逐步形成理论假设;③采用多 种方法收集资料:④整理和分析资料;⑤撰写研究报告。 图l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分类 需要指出的是,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两者不是相互对应 收稿日期:2009—04—10 作者简介:公建伟(1986一),男,山东泰安人,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系2008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教育信息处理。 2009年第5期(下半月)软件导刊.教育技术1311 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的。事实上,质的研究也 包含实证研究的因素。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反映了客观事物质 与量的辩证关系.任何事物的质与量总是统一而又不可分的。 好的方式就是在实施这个教学系统时,通过实证研究来论证该 教学系统的有效性。如果研究者即是实践者,这个问题便很容 易解决 (2)将教学设计的技术原型交给教学设计者(通常是教师) 质是一定量的基础上的质,量是一定质的量。对于事物质的研 究,必然导致对于事物量的研究。因此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是 相辅相成的。 去使用。如果设计者可以设计出自己期望的教学系统,研究者 就需要分析这个教学系统的缺陷,并且探究缺陷产生的原因。 寻找教学系统的缺陷在逻辑上基本有两种方式:一是请专家教 师对教学系统作定性分析,寻找其中的缺陷;二是实施教学,通 过评价实际的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来寻找教学系统的缺陷。 教育技术学研究中存在着3个因素,即“教师、学习者、人 3教育技术学独有的研究方法 在2005年的最后一天,我国首届教育技术学博士生论坛在 华东师大举行。黄荣怀教授作了《教育技术学中的研究方法》的 报告。他指 :“为什么日前大部分教育技术方面的研究对实践 影响甚微,很少产生‘看得见的效益,失败在哪里?归根结底,原 因在于教育技术没有自己的研究方法。”随之他提出我们要在借 鉴社会科学,尤其是教育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以及自然科学研 究方法的基础上,倡导教育技术学自己的研究方法。那么教育技 术学的研究方法究竟是什么呢?黄教授提出了两种研究方法:开 发性研究和方法互动研究。 另外,黄荣怀教授提出将“开发性 研究方法”和“方法互动研究”作为教育技术自己的研究方法。前 者主要用于平台和资源开发研究,后者主要针对教育技术研究 要先作分析,再作没计。 我们知道,教育技术学涉及诸多学科。因此,这些学科的研 究方法同样适用于教育技术学领域。但在应用这些方法时要注 意,由于研究内容、研究对象、研究范畴等有差异,完全移植教 育研究方法不能解决教育技术独特的学科问题。教育技术也形 成l『一些自己专门的研究方法,如内容分析法、懈释结构模型 法(ISM J和课堂信息分析法(S-P表分析法)等。可这些方法的 应用的确有限:内容分析法一般只用于确定教学内容的范围和 深度,解释结构模型法一般只用于分析教材结构;S—P法一般 用于分析学生的问题得分情况。可见这些方法还不能用于研究 我们专业的一些热点问题,如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 合、教学设计和远程教育等。 笔者认为,在教育技术界花费大力气讨论这个主题而又很 难取得一致意见的现状下.我们大可不必纠缠在此问题上。合 适的便是最好的,教育技术不一定非要有自己独特的研究方 法,但一定要有适切的方法。在独特的研究方法体系尚未健全 之前,我们能够进行研究,可以达到研究的目的即可。 4新的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 4.1技术人造物缺陷分析法 技术人造物缺陷分析法,是一种新的教育技术学的研究方 法。所谓技术人造物缺陷分析法,就是通过分析某种技术所生 成产物的缺陷来分析和反思所运用技术的缺陷并使之得到改 进的研究方法。 运用某种技术所生成的产物被称为技术人造 物。具体的研究过程分为两个部分: (1)确定教学设计的技术原型。这时需要对教学设计所产 生的技术人造物——(设计态)教学系统的有效性进行论证。最 I 14 2009 ̄5期《下半月)软件导刊教育技术 造物”。因此,在教育技术学研究中,“人造物”是指教育系统、工 具、环境、学习课程、教材、传送系统等等,一般特指围绕教师的 “教”和学生的“学”。技术人造物缺陷分析法使我们从正面追求 技术的有效性转到消解技术的缺陷上来,同时使我们对教育技 术的研究从局部微观技术要素的研究转到系统的构造原理及 其技术实现上来。 4.2设计研究 近几年来,随着研究领域的不断扩展,国际上兴起了一种 以设计为对象的研究范式,称为“教育设计研究”(Educational Design Research,EDR),或简称为“设计研究”(Design Research。简写DR)。目前比较公认的定义是:EDR是一种既有 系统性又带灵活性的方。旨在通过研究者与实践者在现实 世界情境中开展协作,通过迭代的分析、设计、开发和实施过 程,得出情境敏感的设计原理和理论。_6 设计研究把教育看成是“设计科学”.致力于产品改进和知 识培育,强调其问题取向和跨学科取向,是一种将研究与开发 结合起来的方。设计研究致力于减少决策制定的不确定 性,为干预提供建议,检验设计的一般原则.并促进教育干预开 发中研究者和一线教师等专业工作者的专业发展。 综合诸多学者的观点,EDR具有5个关键特征:实用性、 务实性、迭代性、整合性、情境性。另外,设计有3个研究目的: 一是形成与教育相关的理论或原则;二是产生具有问题解决功 能的适用于特定情境的知识;三是设计活动对参与者专业发展 的贡献,这与学习有关。 参考文献: [1』 桑新民.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通论[J].电化教育研究,2008(11). [2] 李克东.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3] 丁丽红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探析[J].教育技术导刊,2005(6). [4] 张小红.对近年来我国教育技术研究的几点看法[J].电化教育研 究,2006(9). [5] 杨开城一种新的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技术人造物缺陷分析 法[J].中国电化教育研究,2005(8). [6]祝智庭.设计研究作为教育技术的创新研究范式fJ].电化教育研 究,2008(1O). (责任编辑:沈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