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智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微信公众号的规划策略(2)

微信公众号的规划策略(2)

来源:微智科技网
微信营销与运营

授课教师 教学课题 专业(学科) 教学年级 新媒体 微信公众号的规划策略(2):留存策略与推送策略 学时安排 2学时(90分钟) 一、学习目标描述 1、知识目标 所选教材 《微信营销与运营》人民邮电出版社 1)了解留存策略(内容、服务、活动、渠道、社群); 2)了解微信公众号内容类型(原创、转载); 3)了解原创方法(用户需求分析法、搜索查询发、曼陀罗思考法、话题搭载法、时间地图选题法等); 4)详细了解留存策略之服务、活动; 5)了解周期规划 2、能力目标 1)发散思维:能够利用原创方法,根据一个主题创造出多个原创文章题目; 2)分析能力:能根据典型案例,总结分析出原创方法都有哪些;能通过分析经典案例得到运营启发; 3)策划能力:能根据留存策略,策划一项服务,一项吸粉活动; 3、德育目标 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提升学生学习自主性; 二、学习重点及难点 学习重点:原创内容的方法以及服务策略、活动策略; 学习难点:能根据留存策略制定有效的内容方案、服务方案与活动方案; 三、教学问题预测 四、教学问题解决方案 五、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师填写) 1

学习特点: 学习习惯: 交往特点: 六、教学资源 七、预习成果展示 1、根据自己公众号的主题,结合教材中的曼陀罗思考法、话题搭载法、时间地图选题法初拟20个文章题目; 2、快速增加公众号粉丝的活动方案; 八、教学项目(任务)设计 1、分析优秀公众号内容特点,讲授并实战原创方法; 2、结合实际案例讲授留存策略之服务; 3、结合实际案例讲授留存策略之活动并设计一项吸粉活动; 4、结合实际案例讲授留存策略之渠道、社群及公众号的生命周期; 九、教学结构流程的设计 教学学习环节 目标 参考导语 教学内容 项目任务 教法学法 设计意图 教学资源 时间 前节 回顾 【参考导语】 上节课,我们一起探讨了定位策略的用户画像内容。可以说,找准定位是一个公众号甚至一个企业的命门。而用户画像则代表着你的目标客户。如果无法说清楚自己的用户是什么样的和在哪里,也就无法获得更多的用户。 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我们上节课的主要内容。 希望上节课的内容能够让大家的公众号用户持续增加。当然,用户来了还可能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留存策略。也就是怎么样才能把用户留下。 5 2

【参考导语】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不知大家有没有体会到,当我们真正运营一个公众号,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增加了一些粉丝,却发现每天都有取消关注的。残酷的现实是大部分用户对一个号很难长期关注,所以微信运营一开始就要想好,如何策划内容才能吸引用户延长关注周期并带来传播能量? 我们这节课就来一起探讨留存策本课略和周期规划。 介绍 主要内容如下: 1、给用户推送什么内容? 2、用户需要哪些服务? 3、给用户设计什么活动? 4、用户聚焦区域在哪里? 5、承载用户的终极容器是什么? 6、需要用户们关注的周期是多长? 需要强调的是课堂上不可能让大家尝试每一个方法,因此需要大家课后将涉及到的方法逐一实践。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 【项目任务】 知识【参考导语】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先来看分析优秀公众号目标1 看优秀的公众号的内容特点。我们教内容特点,讲授材的第七章给出了7大类微信公众号并实战原创方 的内容特色。 法; 知识现在我们根据这些内容特色,尝【教法学法】 目标 试总结一下他们的共性特点。 其内容特色包括输入 2 但不限于以下几点: 【教学内容】 知识1、介绍留存策略基本内容(内容、服1、内容针对性强; 目标务、活动、渠道、社群) 2、内容聚焦; 3 2、总结典型案例内容特色; 3、以原创为主; 4、标题引人; 5 15 3

能力【教学内容】 【教法学法】 目标1、阅读教材第七章的典型案例并1、该部分内容也可以让学生在课2 总结共性特点; 2、教师收集学生的总结,并进行前完成; 输出 提炼; 2、引导学生关注德育3、教师将内容特点反馈给学生,如何原创; 目标并讨论:“如何运营才能拥有这些特2 点?” 【教学内容】 【教法学法】 【设计意图】 1、共性特点是否总结到位? 实战演练是不可如果有文案写作2、如何对其他公众号的内容特点缺少的环节,此相关课程,则此处进行总结? 时输出与反馈交可以略讲,否则应3、教师讲授原创方法(用户需求替进行。也可拓扩充为一项教学反馈 分析法、搜索查询法、曼陀罗思考法、展为另一项教学活动,甚至一堂话题搭载法、时间地图选题法),并活动,即XXX原课; 选择一种让学生进行演练; 创方法实践; 【教学内容】 【教法学法】 1、如何将这些特点运用在自己的1、反思的问题可公众号中? 采取小组谈论的2、这些内容特点对你还有什么启方式进行; 发? 2、时间允许的情反思 况下,可以让学生写下自己内容创作方案,并添加至运营方案内; 【参考导语】 【项目任务】 知识有没有这样的公众号,它平时几讲授留存策略之目标乎没有推送过,但是你却从来不取消服务,并着重讲4 关注?既然没有内容的推送,你为什解以场景应用来 么还要关注它呢?你在什么时候会想设计服务的步能力起它? 骤; 输入 20 目标 有时候,我们关注公众号的目的【教法学法】 3 并不是为了获得内容,而是为了获取可先让学生举出信息。比如关注印象笔记是为了能够几个类似的例德育一键发送微信推文至印象笔记。 子,并简要回答目标以上问题; 4

1 【教学内容】 【教法学法】 【教学资源】 1、结合教材与PPT相关部分内容讲解这部分内容培训微信公号的与案例,教师讲授留存策略之服务(也时,应注意两点: 也无需求 可改为学生讲解); 1、结合案例与课输出 2、教师提前将培训业务为主的公堂讨论进行; 众号业务需求等列为表格,参考教学2、先给出以场景资源与教材P139,并让引导学生进行应用来设计服务填写; 的步骤,然后再让学生填写表格 【教学内容】 1、进行课堂讨论时应及时反馈; 反馈 2、学生集体填表时应及时反馈,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教学内容】 【教法学法】 【设计意图】 1、学生活动公众号是否可以用这1、此阶段至少引1、该部分可作为样的方式进行? 导学生列出服务课后作业布置给2、讲解学生活动公众号的以场景步骤及至少3项学生; 反思 应用来设计服务的步骤(可询问学管业务场景; 2、输出的内容应部门老师); 2、可用此部分内符合“立竿见影”容替换培训为主原则; 的公众号(即替代P139内容); 【参考导语】 【项目任务】 【设计意图】 在之前的课程中,我们讨论过如结合实际案例讲设计吸粉活动的知识何在朋友圈做活动。大家还记得吗?授留存策略之活目的在于强化这包括转发、集赞、试用、筛选、引流、动并根据自己的个方法的应用; 目标互动等等。还学习了活动流程的设计。公众号设计一项4 如果我们能将微信个人号与公众号相吸粉活动; 结合来设计活动,效果会不会更好一能力些呢? 输入 目标活动是为了增加新用户或者刺激25 3 活跃用户而使用的一些激励、互动手 段。对我们来说,当前最大的问题就德育是用户量太少。因此,我们这个部分目标就来一起设计一个“吸粉活动”。在1 设计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些案例。 【教学内容】 结合第七章案例与之前讲解活动设计,要求各小组讨论设计方案; 5

【教学内容】 【教法学法】 1、小组讨论“吸粉活动”方案; 1、教师的活动建2、必要时教师可给出建议; 议应给予案例方3、各小组分享自己的活动方案; 法。即模仿是创输出 新的必由之路; 2、学生在设计过程中教师不予评价,只予鼓励; 【教学内容】 【教法学法】 1、组间互评活动方案,并给出修改意见。重点评价活动的有效性和可反馈 操作性; 2、教师结合案例对比学生的活动方案,给出修改意见; 【教学内容】 【教法学法】 【设计意图】 1、活动设计时应注意什么?(活1、引导学生反思横向比较和借鉴动目的、用户画像、资源投入等) 活动的注意事有助于学生一通反思 2、能否借鉴微博活动、社群活动项; 百通; 等内容进行? 2、横向比较和借鉴其他平台的活动形式; 【参考导语】 【项目任务】 留存策略里,我们已经探讨内容、结合实际案例讲知识服务、活动三大块。这三大块已经足授留存策略之渠目标够留住我们的用户。但还有没有其他道、社群及公众1 的方法呢? 号的生命周期; 我们在这堂课程开始前,大家都另,此部分可列输入 知识分析了一些案例。这些案例中或许还为自学内容; 目标给了我们其他的启示。那么,接下来5 由我来和大家分享留存策略之渠道和社群以及公众号的周期规划内容。 15 【教学内容】 能力结合教材中的实际案例讲解渠目标道、社群以及周期规划; 2 【教学内容】 【教法学法】 【设计意图】 1、为自己的公众号设计渠道策1、此部分教学活此部分输出的目动可设计为学生的不在于实际应德育略; 输出 2、为自己的公众号设计社群营销分享与互评; 用,而在于体验。 目标2、也可作为课后2 策略; 3、为自己的公众号规划运营周期作业进行; 与变现周期; 6

【教学内容】 【教法学法】 1、渠道是否全面?是否有效? 反馈 2、你在设计社群营销策略碰到了什么问题? 【教学内容】 【教法学法】 反思 【参考导语】 这节课,我们分析了优秀公众号内容特点,讲授并实战了原创方法;结合实际案例讲授了留存策略之服务策略,还设计了一项吸粉活动。最后教师和大家一起探讨了渠道、社群以及公小结 众号的生命周期。 时间关系,课堂上只能让大家进行体验。课后大家应当按照教材中的相关内容进行策划和实践。 我们下节课一起探讨品牌策略和推送策略 作业1 完善自己公众号的内容策 略、服务策略以及活动策略,并撰写课后策划书; 作业 作业2 预习4.2和4.3节内容,并结合之前学过的内容,撰写微信公众号的规划策略; 十、教学后记(教师填写) . .

3 2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