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陆地港发展初探
来源:微智科技网
2013年 第1期 第35卷总第223期 LOGISTlCS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物流工程与管理 物流论坛 doi:10.3969/j.issn.1674—4993.2013.01.012 福建省陆地港发展初探 口施丹璐,朱东红 (福州大学 八方物流学院,福建福州350108) 【摘要】文中介绍了福建省建设陆地港的背景,并概括了各个陆地港的发展现状与优势所在。在此基础上,分析 现阶段福建省陆地港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发展对策,为促进福建省陆地港的发展提供建议。 【关键词】陆地港;福建省 【中图分类号】 F290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993(2013)01—0031—04 The Analysis of Dry Ports Development in Fujian Province 口SHI Dan—lu.ZHU Dong—hong (the College Of All—Trans Logistics,Fuzhou University,Fuzhou 350108,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background of dry ports construction in Fujian Province,and summarizes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advantages of each dry port.On the basis,analyzes the present problems of Fujian dry ports and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wishing to servi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dry ports in Fujian Province. 【Key words】dry ports;Fujian province 1 福建省建设陆地港的背景 陆地港又称为内陆港、无水港,是指在内陆地区建立的, 场,增强港口的市场竞争力,更好地应对港口群之间的竞争。 1.2国家和地方的推动 具备与海港类似的货物集散功能的特定区域,具有报关、报 检、签发提单等港口服务功能的物流中心。陆地港可以将海 港的功能延伸到内陆地区,提高货物异地通关的效率,降低综 合物流成本,还可以为沿海港口争取货源,拓展经济腹地。因 此,本世纪初我国各地纷纷进入陆地港的兴建时期,例如,以 大连港为龙头的哈尔滨、长春、沈阳陆地港群,以天津港为龙 头的石家庄、郑州、包头陆地港群,以宁波港为依托的金华、义 乌、绍兴、余姚、衢州陆地港群。当前福建省也正在积极建设 省内陆地港群,除了顺应港口行业的发展趋势之外,还有如下 主要原因。 1.1 港口航运业的竞争加剧 2009年7月,响应颁布的《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 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福建省出台《实施意见》,提 出了“鼓励本省企业在内陆地市和中西部省份建立无水港,拓 展纵深腹地”。同年,《福建省物流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方案》 明确指出“加快泉州、三明、龙岩、南平等地无水港建设”。 2010年,福建省发布《关于加快陆地港项目 建设的通知》,提出了11项具体要求,以确保武夷山陆地港的 首期工程年内竣工投产,晋江、沙县、龙岩陆地港工程开工建 设。2011年,《福建省“十二五”现代物流业发展专项规划》提 出“加强沿海港口与腹地的战略合作,加快建设省内陆地港”, 《福建省“十二五”外经贸发展专项规划》则分别对晋江和龙 岩、沙县、南平陆地港提出各自发展的侧重点。这一系列 从提出宏观发展方向到给出明确的目标再到提出具体的发展 伴随着港口数量的增加、集装箱运输的快速发展以及贸 易全球化和船舶大型化的趋势,港口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 当前,港口之间的竞争已逐渐演变为其所处的整条供应链的 要求和侧重点,既一脉相承又循序发展,保障着福建省陆地港 的项目建设得到切实的落实和执行,推动着陆地港项目稳步 前进。 1.3独特的区位优势 竞争。港口为了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开始主动向内陆地 区延伸,主导或者参与建设为自身服务的陆地港群。长期以 来,福建港口在地理位置上受到长三角与珠三角港口的双重 夹逼,再加上当前比较成熟的沿海港口都已经建立起辐射经 济腹地的陆地港群,因此,福建港口面临的竞争态势比较严 峻。考虑到港口航运业的竞争态势以及陆地港的积极作用, 规划建设陆地港将有助于促进福建沿海港13有效开发内陆市 首先,福建地处我国东南沿海,海岸线曲折,港口资源丰 富,诸如厦门、福州这类发展比较成熟的沿海港口可以在建设 陆地港的过程中起到领军带头的作用,与陆地港形成互利共 赢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其次,在地理位置上,福建东临 【收稿日期】2012—12—21 【作者简介】施丹璐(1988一),女,福建厦门人,福州大学八方物流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物流规划、港13物流。 朱东红(1964一),女,福州大学八方物流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物流管理、物流技术。 物流工程与管理 第35卷 岛,背靠广阔的内陆腹地,是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主体,辐射粤 东、赣东南和浙南等地区,随着两岸经贸合作的不断深入,区 域优势明显。第三,福建省的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和对外经济 贸易发展水平逐年提高,刺激了社会物流需求的增加,并且随 着临近内陆省份以及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大量进出15货 物急需寻找就近的出海15,甚至渴望能在本地直接实现通关。 这两方面的需求为建设陆地港提供了市场基础。另外,当前 福建省正在构筑“两纵四横”的综合交通网络,将形成海西半 日交通经济辐射圈,以及涵盖江西、浙江西南部、广东东北部、 湖南南部等地的一日交通经济辐射圈,这也为建设陆地港、开 展多式联运提供了交通硬件上的支撑。这些独特的区位优势 为福建省建设陆地港营造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 2福建省陆地港的发展现状 根据福建省的物流业发展规划和区域、经济、产业、交通 等依托条件,福建省重点建设的陆地港有4个。 2.1 南平武夷山陆地港 武夷山陆地港位于武夷山市火车站货场北侧,由武夷山 市出资30%和民营企业三青物流有限公司出资70%共 同组建,是福建省首个通过验收并正式运行的陆地港。一期 规划建设用地面积210亩,是在现有横南铁路武夷山站货场 的基础上进行改扩建的,充分利用已有的3条铁路货运专用 线,不仅缩短建设期,还有利于开展海铁联运业务。目前,已 建成厂房仓库、集装箱堆场、通关联检综合大楼,物流商务大 楼以及相关配套设施。二期拟建设保税物流中心及配送中 心,进一步吸引江西省外经贸货物经由武夷山陆地港通关。 港区提供的主要服务有,港口货物及国内集装箱装卸、仓储、 港LI货物国际中转、海陆空铁联运、一级货物代理、进出I:1贸 易代理、报关报检服务。 武夷山陆地港有几大明显优势:一是,陆地港位于闽浙赣 三省交界,3条高速公路和1条高铁过境,是福建内陆承接长 三角的重要中转站。二是,铁道部批准陆地港成立集装箱办 理站,开展铁路集装箱运输业务,并给予武夷山至厦门运输费 用重箱7.5折、空箱2.5折的优惠,促进海铁联运的开展,降 低物流运输成本。三是,设立进口保税仓和出口监管仓,享受 相关税收优惠,帮助企业盘活资金。四是,在市场培育期为企 业提供半径200公里内的免费揽货“门对门”服务,吸引周边 物流汇聚,提升港口吞吐量。五是,与福州保税港区开展对接 交流活动,围绕保税港区和陆地港的、功能和区位优势, 探讨港铁联运的合作模式,共同打造海西物流绿色通道。 2.2泉州晋江陆地港 晋江陆地港位于晋江市内坑镇高铁物流区,总规划面积 2500亩,由环宇物流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属于中外合资项目。 港区规划建设通关监管区、公共服务区、综合保税区、商务配 套区和采购交易区等五大功能区域。首期规划面积586亩, 已建成267亩的通关监管区,具备港15服务功能并配套保税 物流服务,同时正在筹建进15食品实验室、国际快件监管中心 等项目。二期规划建设泉州新型综合保税区,全面开展保税 物流和增值加工服务。三期重点建设生产物料进口交易市 场、进口快速消费品交易市场、对台商贸市场等形式的临港交 易市场,以物流兴市场,以市场促物流。陆地港的功能定位 是,成为集保税、集拼、中转、仓储、加工、配载、配送、商业交易 于一体的现代化内陆15岸,为客户提供“一条龙”的综合物流 服务。 晋江陆地港有几大明显优势:一是,通过沈海、京福、泉三 高速与全国路网连接,毗邻福厦高铁晋江站,具备客货双重功 能,依托晋江机场,形成立体综合交通网络,有利于开展多式 联运;二是,晋江陆地港地处福建省经济总量排名第一的泉州 市,依托着这一民营经济发展突出、外向型经济发达的城市, 本地货源充足,物流服务的需求市场巨大。三是,与厦门港签 订战略合作协议,作为厦门港的后方“喂给港”,而厦门港各码 头为晋江陆地港开辟“绿色通道”,促进直通关业务的开展,降 低综合物流成本,并给予适当的补贴优惠,实现双方共赢。 2.3龙岩陆地港 龙岩陆地港位于龙岩市新罗区红坊镇,规划面积10157 亩,由龙岩交通发展集团投资,龙岩国际物流中心建设公司负 责运营。首期规划面积1104亩,重点建设保税物流中心、口 岸查验基地、集卡疏散中心、国际采购中心、综合服务中心等 10个项目,搭建具备港15服务功能的公共物流平台。由于陆 地港的中长期目标是设立保税物流中心,因此港区划分为保 税物流区、保税加工区、商贸物流区、商贸展示区、商贸交易 区、综合管理区、铁路换装区和村庄安置区等功能区,二 三期建设将以拓展保税物流和商贸物流为主。龙岩陆地港具 有明确的功能定位,即建设具备保税仓储、物流配送、商品展 示、出15加工、综合服务、商贸交易功能的闽粤赣边区域性物 流中心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龙岩陆地港的优势在于:一是,陆地港位于龙梅、龙厦铁 路交接处,高速公路网齐全,作为闽粤赣边的区域交通枢纽, 既连接着沿海与内陆,又是承接长三角与珠三角的黄金地带。 二是,与厦门市签订合作协议,厦门将为陆地港的规划与 运作提供指导意见与宝贵经验,并着手开发合作与对接项目, 共同推进陆地港的发展。三是,招商引资成绩斐然,先后与紫 金矿业、中国农批、中外运签订合作协议,建立紫金象屿现代 物流园、农产品物流交易城、陆地港综合物流中心,重点开发 特色产业交易中心,直接服务大型企业,培育商贸物流产业集 群的形成。四是,龙岩市出台扶持措施,在用地保障、资 金筹措、财税优惠等方面为陆地港提供支持。 2.4三明沙县陆地港 三明陆地港位于三明沙县城关水南区域,占地979亩,由 厦门港务集团和三明现代物流产业开发建设公司共同投资建 设和经营。计划分三期建设,一、二期为非保税功能,三期建 设保税功能。首动区已建成综合楼、非保税仓库、集装箱堆 场、卡15等。目前,已经引进20多家人驻,对接300多家各类 物流企业。陆地港集港15功能、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中转及 第三方物流功能于一体,以水、陆、空、铁多式联运为载体,依 托和关检部门、港15、船公司等单位,旨在把三明打造成 为内陆省份的出海口。 第1期 施丹璐等:福建省陆地港发展初探 三明陆地港的优势在于:一是,沙县是福建省四大综合交 通枢纽之一,长深、福银、泉南、厦沙4条高速公路以及鹰厦、 向莆、南三龙3条铁路在此交汇,有利于充分发挥多式联运的 功能,进一步对接沿海港口。二是,临近在建的三明机场,可 以开展高端物流业务,提升物流服务层次,形成“陆铁空”三位 一体的物流服务中心。三是,早在2004年三明就与厦门港务 公司开通了铁海联运业务,已经熟练掌握内陆和港口配合的 通关业务流程。四是,依托三明现代物流产业开发区,可以充 分利用产业集群的效应进行揽货。五是,规划建设金融中心, 将开办出口货物仓单质押和进口货物抵押贷款业务,帮助企 业盘活资金。 3福建省陆地港的发展问题 目前,除三明陆地港还处于试运营外,其他三个陆地港都 已经通过验收正式运营。福建省陆地港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 段,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些紧迫的问题有待运营方和相关 部门进行深刻的剖析和解决。 3.1 四个陆地港存在明显的竞争关系 首先,由于四个陆地港都布局在福建省省内,分布比较密 集,地理位置上较为靠近,因此陆地港的直接腹地存在交叉重 叠的现象。其次,四个陆地港都是在2009年省出台《福 建省物流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方案》后开始规划建设的,在建设 时间和周期上也重叠到一起。因此,陆地港之间在争取货源、 开拓市场、寻求沿海港口合作和优惠等方面存在着 明显的竞争关系。对于这些既存的竞争关系,如果不加强引 导,造成盲目竞争,那么不但会影响陆地港的建设与发展,而 且也不利于海西物流网络的构建。 3.2 建设初期投入与收益不成正比 建设陆地港是一项资本密集型的工程,土地获取、工程建 造、设施配备等方面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并且,运营初期 由于新的人员、技术、管理模式等因素的磨合,整体收益不高。 目前,全国绝大部分陆地港在发展初期赢利很小甚至不赢利。 陆地港的投资巨大,回收周期较长,因此在建设初期投人与收 益往往不成正比,这可能造成陆地港在发展资金上存在困难。 资金供应不足势必会影响建设进度、设备购置,最终导致业务 流失和运营困难,严重束缚陆地港的建设发展速度。 3.3发展初期市场需求较小 鉴于历史原因、长久的合作关系以及港口的管理经验、发 展成熟度等因素,大部分货主企业如果选择从福建省进出口, 首选的是厦门港和福州港。由于市场对陆地港这一新型物流 节点和运营模式尚不了解,大部分企业很可能望而却步,造成 陆地港发展初期市场需求较小,业务量不足。例如郑州陆地 港虽然是铁路枢纽,但是由于货源不足,经营状况不理想,最 终导致人港职能部门的撤出。针对这一问题应予以足够的重 视,虽然陆地港在规划建设前期就通过市场需求的可行性分 析,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应始终保持市场开发的力度,否则就将 被市场所淘汰。 3.4直通关模式尚未真正到位 目前,福建省陆地港均推行“属地申报、口岸验放”的直通 关模式,实现“一次报关、一次查验、一次放行”。但是这种快 速便捷的通关模式只适用于守法水平较高并且海关企业管理 级别为AA类或A类的企业,对于不符合资质认定的企业仍 然需要采用异地转关的做法。由于海关规定的门槛较高,各 陆地港货物的属地通关率仍比较低。此外,福建省陆地港主 要是与厦门港和福州港合作开展直通关业务,合作的海港还 比较少,覆盖范围较小。可见,直通关模式无论是在货物占比 上,还是在覆盖范围上都还未形成相当的规模,仍需进一步 优化。 3.5多式联运尚未形成规模 陆地港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货物从内地出运到港口必 须通过多式联运的手段。目前,由于福建省陆地港的发展刚 刚起步,主要接收省内货源,因此在陆地港与海港之间的运距 较短的情况下以采用公海联运方式为主。但是如果从长远发 展考虑,要吸收内陆省份的货源,或者发展更为高端、快捷的 物流服务,那么还必须发展海铁联运和海空联运。四个陆地 港中,只有武夷山和三明成立集装箱办理站,开展铁路集装箱 运输业务,晋江和龙岩都还未采用海铁联运方式。而在海空联 运方面,毗邻机场的晋江和三明陆地港也还未充分利用这一优 势。可见,福建省陆地港的多式联运还未形成一定的规模。 4福建省陆地港的发展对策 针对以上问题,必须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创新工作方 式,积极探索陆地港建设与发展的思路和对策,在此提出几点 建议,希望为福建省陆地港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参考。 4.1 系统规划,明确功能定位 针对四个陆地港的竞争关系,需要建立起省级协调机制, 建议省成立专门机构,系统规划各陆地港的发展方向,明 确各自的功能定位。从建设海西物流网络的全局出发,变竞 争为合作,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目标。陆地 港建设要以市场需求为基础,结合地方区位、交通、优势产业 等特点,因地制宜,探寻陆地港在功能定位、运营模式、目标市 场、增值服务等方面的差异,形成自己的特色,打造自己的 品牌。 4.2推行市场化运作,着眼于长远发展 可以看出福建省陆地港的投资方较少,龙岩和三明陆地 港属于国企投资,武夷山陆地港是国企与民营合资,晋江陆地 港则是民营投资。陆地港的建设仅靠投资或民营资本是 难以为继的,要鼓励吸纳多种渠道的社会资本,如港口、船公 司、大型货主、、民营资本、国外资本,多元化投融资, 使陆地港逐步走向市场化。这样不仅有助于克服陆地港建设 的资金瓶颈,还可以发挥市场资源配置作用,活跃陆地港的经 营机制。此外,虽然陆地港建设初期赢利很小甚至不赢利,但 需要着眼于长远发展,意识到建设陆地港是为福建港口群的 进一步发展赢得先机,将有助于海西物流网络的构建。 4.3加强市场开拓的力度 加强市场开拓力度是陆地港发展初期的重要任务之一。 从短期措施来说,一是应该着力于市场调研,分析腹地进出口 企业的类型、货物结构,努力开发适箱货源;二是宣传推介陆 物流工程与管理 第35卷 地港,通过专题推介会、客户走访、广告宣传等形式,提升品牌 和知名度,吸引企业从陆地港走货或入驻;三是,采取一定的 优惠措施,例如武夷山陆地港就为客户提供200公里以内的 免费揽货服务。从长远来看,主要是发展保税物流、商贸物流 和培育临港产业,利用产业集群的效应吸引货物资源在陆地 港集聚。可以通过改造和升级批发市场、建设专业化经营交 易中心、发展连锁企业的配送中心等途径,促进商贸与物流的 协同发展。 4.4继续优化通关服务 发适箱货源,积极向铁道部申请办理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开设 “定点、定线、定车次、定时、定价”的“五定”海铁联运班列;而 对于已经开展海铁联运的武夷山和三明陆地港,则应继续增 强海铁联运的能力,例如积极吸引班司在陆地港设点、提 高铁路集装箱班列与港口船期的对接程度、逐步解决铁路箱 与海运箱的换装问题等。 5结束语 陆地港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以上提到的问题和 对策均涉及多个部门,即需要陆地港运营方、地方、海关、 检验检疫、港口、铁道部、航运企业和货主等通力合作。福建 省陆地港的发展刚刚起步,需要的引导,更需要各部 直通关是陆地港的优势所在,决定着陆地港业务的运转 效率,因此必须继续优化通关服务,提高直通关模式的利用 率,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建议海关在保证有效监管的前提下, 将属地报关的适用范围放宽至部分B类企业。同时,陆地港 也要积极向进出口企业进行宣传,鼓励和帮助企业申报属地 报关的资质。从这两方面人手,提高陆地港货物的属地通关 率。陆地港应与海关和检验检疫部门加强配合、互认资质,共 门的协调与配合,逐步磨合,解决各方面存在的问题,为陆地 港发展营造良好的综合环境。 [参考文献] [1]张继明,王庆声.天津港发展内陆无水港的实践与做法 [J].天津经济,2007,(9):25—28. [2]徐琳,陈宁,杨阳.福建省无水港及海铁联运通道规划研 究[J].交通企业管理,2010,(1O):40—42. 同推行“陆地港便捷通关模式”,真正实现“属地报关,属地报 检,属地验放,口岸通行”的大通关目标。 4.5进一步推进多式联运的开展 加快集疏运体系建设和物流基础设施的改造、升级,进一 步整合水陆空等物流运输资源,使陆地港、码头、公路、铁路和 机场实现“无缝对接”,推进多式联运,尤其是海铁联运的发 展。对于还未开展海铁联运的晋江和龙岩陆地港,应重点开 [3]曾倩琳,陈宾.构建海峡西岸经济区无水港刍议[J].福建 财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3):6—9. [4]罗坤,葛学平,廖昆.海峡西岸无水港建设发展模式规划 [J].中国港口,2011,(3):42—44. (上接第43页) 来说,只要“经济人假设”存在,摩擦就会存在。摩擦有利有 附性所决定的。由犁沟效应产生的犁沟力,增强了连锁组织 的稳定性,这是因为大物流企业能够为小物流企业提供技术、 资金、人才等方面的支持。由于该组织结构中,大物流企业处 于主导地位,是连锁组织运行的核心,所以被认为是连锁组织 的核心企业模式。在该组织模式下,核心物流企业以契约规 弊。首先,没有摩擦,物流连锁组织将失去基础。从某种意义 上讲,摩擦,尤其是静摩擦可以被看成是物流连锁组织存在的 基础。其次,物流连锁组织还需要一些动摩擦,如建设性冲突 等,以形成“鲶鱼效应”,减缓外部压力对物流连锁组织的冲击 和影响,推动物流连锁组织不断地发展。再次,物流连锁组织 定的地位和自身的威信监督契约的执行,维护物流连锁组织 的运行,在连锁组织中发挥主导作用。当两个实力相近的物 流企业形成物流连锁组织时,经济人行为也会使连锁组织产 生犁沟效应。这种犁沟是相互的、肤浅的,是物流企业之间相 互作用和影响的结果。这是连锁组织的平等模式(非核心模 在运行过程中还会产生一些不利的摩擦,如人际冲突、本位利 益等,需要通过培训、流程再造等措施加以克服。 [参考文献] [1]陆大雄.摩擦学导论[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0. [2]魏江林.浅析经济人假设与利己主义[J].经济师,2O08,(1). [3]康荣.消费保护推进物流连锁配送网建设[M].北京:北 京通州年鉴,2008. 式)。在该组织模式下,成员物流企业通过契约和社会资本来 协调物流企业之间的活动,围绕特定的任务组建临时性的物 流连锁组织。 4结论 [4]田甜,黄新民.第三方物流企业连锁经营研究[J].中国商 界(上半月),2010,(6). 摩擦是客观存在的,人们无法消灭它。对物流连锁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