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南京公交运营调查报告
关于南京公交运营调查报告
南京是最早实现公交市场化改革的城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交通问题已越来越严重。解决这一难题的最好方法是:用最少的车完成同等运输量。在城市客运交通方面,这就需要倡导“公交优先”,选择“公交优先”不仅仅在于解决城市客运效能问题,其对环保的意义更为深远。
为了促进南京公交事业的发展,了解市民眼中的南京公交,我就此开展了“市民出行情况和市民眼中的南京公交”的调查。本报告根据系列调查结果,结合南京公交的现状和市民出行情况,从方便出行、线路设置、人性化服务等方面展开分析,并对南京公交的发展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一、研究目的
针对南京市公共汽车目前的运营情况,我们对公交系统进行了专题的调查,研究。目的在于真实,全面了解南宁市市民对公交系统运营服务状况的看法,为公交公司等相关企业提供相关的真实数据资料,为进一步推进公共交通的改革,完善城市客运交通系统提供参考,以便为市民的出行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
二、关于南京公交运营现状
近年来,南京公交三家企业一大批中高档车辆相继投入使用,同时兴建了不少大型的停车场,公交GPS系统也正在测试中。南京公交近年来所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根据调查表明,100%的市民认为现在的南京公交与前几年相比有改善。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南京的公交事业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市政公用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企业还是公交运营的主体,将建立科学合理的公交考核补贴机制,促进企业有序竞争。使公交有了大发展。但近年来,随着私家车迅速发展,道路拥堵加剧,加上油价上涨等因素,公交企业全部亏损,市民公交出行率逐年下降。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南京市区已基本形成一张四通八达的公交线
网,出行条件不断得到改善,城市公交已颇具规模,目前城区公交线路已突破100条。场站作为公交线网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公交发展的基础和保证。就目前南京的场站来说,从现有数量还是规模、内部设施与南京公交的发展前景都是不相适应的
1
三、根据调查我发现南京公交在运营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在出行高峰期,运营车辆不能满足市民出行需要
在出行高峰期,98.44,的市民遇到过交通堵塞,公交车在马路排起的长队,不少市民被迫在车厢内等待,乘客因堵车而耽误了许多事情。同时,也影响了公交车的正常的发班时刻,导致某些路段和站点候车时间大大延长。
151路是南京最挤公交线路,南京公交总公司江北客运部宋经理也十分无奈。他告诉我,这两条线路确实在早高峰时非常拥挤,为此,他们也多方想办法去缓解矛盾,可收效并不明显。 151路原先配车为15辆,从今年4月份左右增加到了26辆;可以说运力已经与市区较大线路配车数差不多。宋经理表示,如果大桥不堵,理论上应该可以满足乘客的需求。例如151路,假如正常一个来回需要2小时的话,基本可以保证5分钟不到发一辆车。但问题是大桥常常堵车,而且最堵的还不是桥上,是上桥口那一段。原因是浦珠路、宁六公路都是4车道的,但这两条路上桥时就缩为2车道,怎么可能不堵,桥南也有类似的现象存在。大桥堵导致151路等早高峰一个来回跑下来要3小时,7点半以后发出去的车都收不回来。目前为缓解矛盾,他们采取7点前放一部分公交车到盐仓桥调头回江北,相当于开区间车加速车辆周转。也有可能采取另开新线的办法来缓解这一矛盾。
(二)公交的便捷性受到城市现状格局的制约
城市的不断发展和规模的扩大,我市的公交系统却没跟上城市发展的速度。在一些新开发的社区、工业区和某些大学的新校区等,存在了大片的空白或是线路的
不合理。虽然改造后道路通行能力将得到提高。但不少市民认为,在出行方面还存在“末端一公里”的问题,即市民从家里到公共交通
站点,或在公共交通站点回家的这段距离,没有“补充工具”。
市民张女士住在雨花新村,离最近的安德门地铁站有1公里远。每次上班的时候,不得不打车到地铁站。长此以往,开销也比较大,而如果转乘公交车又太浪费时间。还有的人选择骑自行车到地铁站,但是,目前地铁一号线周边可以存放自行车的只有珠江路站、三山街站等少数车站,而在新街口,想找到停自行车
2
的地方更是难上加难。“把车子放在外面一整天,我们也不放心。”不少市民抱怨说。一些市民选择骑折叠自行车到地铁站,但由于折叠自行车进站要折叠,进出站都要“拎”着,也不方便。
(三)对城市公交的投入仍有不足,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还需跟上
要实现我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中关于“逐步形成以普通公交为主体、轨道交通和快速普通公交为骨干的公交体系”和“到2010年,中心城区常规出行日运客运量达450万人次、出行分担率达30%以上”的预期目标,这都需要包括停车、车辆保养修理、气油供应等配套设施建设的不断健全和完善。
另外,公共交通属于更为方便市民出行的公益事业,应进一步加大财政补贴的力度,公交票价实行更为合理的票价制度,让更多的普通市民出行选择公交。
经我们调查,乘客们大部分都认为候车设施应该有:地图,时钟,垃圾箱,灯光,候车凳,防护栏,遮雨棚,方便残疾人的通道,允许的情况下增设交通协管员。这些设备是候车亭必备的,比如地图能够方便陌生人搭车,从某种程度也可以提升一个城市的文明服务形象。垃圾箱能够保持候车亭的干净。遮雨棚能够为乘客遮阳挡雨,增设以上设施能够为乘客提供舒适的候车环境。在一些车站,市中心等
候车亭应设置防护栏。和公交公司不仅要完善这些设备,而且要定时对这些设备进行检查和维修,对已经被损坏的设施要进行维修或者更新,保证候车设施的完整性和齐全,以提高公交公司的整体服务水平。
四、关于我市公共交通的对策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 (一)、优化公交线网,确立公交优先原则
立足建成比较完善、科学、合理的公交车线路网络,放眼发展大公交,形成多格局的公交体系,真正形成公交优先,使之成为市民出行的首选。优化线路设置,把公交车的触角伸到城市的角角落落,公交线路形成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线网布局,使公交真正发挥出充满活力的大动脉的作用;提高公交服务覆盖面,弥补城市发展造成的公交服务盲点,发展连接城市新区的公交线路。要实现市区
3
公交最大出行时耗小于50分钟,候车时间市区线高峰时不超过3分钟,平峰时不超过8分钟的目标。形成一个多层次的公交线网,将城市各个功能区在空间上连接贯通,进一步健全城市功能。在道路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多发展公交专用车道,提高公交系统的运营效率,缓解中心区交通矛盾。城市公交优先是解决交通堵塞最基本和普遍实行的手段,但除了开辟公交专用车道外还应包括:公交投资优先、公交补贴、交通管制对公共交通的不等。
(二)以人为本,倡导人性化服务
根据公共财政服从和服务于公共的原则,要加强道路交通、综合换乘枢纽、场站等设施建设,对车辆和设备装备维护更新继续给予必要的资金和扶持,对性亏损给予适当补贴,对承担社会福利的支出要定期给予专项经济补偿。同时城市公用事业附加费、基础设施配套费等性基金要用于城市交通建
设,并向公共交通倾斜。特别是基础设施起步晚、更需要扶持、资金投入的城乡公共交通。
公交站点设置必须方便乘客到离和换乘。为使客流不在站点长时间滞留等候,必须加大公交运力,这就需要足够长的站台;站台上乘客要能快速、安全流动,也需要足够的候车面积。因此,站台的设计和建造必须力求宽大,此外,还要考虑站台外形美观、挡风遮雨等实用性方面的功能,以及其它附属设施。
(三)、公交进小区、方便送到家
本次调查中市民一般出门到站点步行所需的时间。集中在10分钟以内占
96.7%,其中5分钟以内的有75%。因此,从总体上来看目前站点的设置已基本达到合理的要求。但是,根据有关部门提供的数据:人均步速为100米/分钟。若以国际上500米的标准来看,即有25%的居民出门到站点步行超过500米;从平均水平来看,出门到站点步行所需的平均时间为7分钟,居民为坐公交车每次都需要走700米。公交站点离居民小区的距离是还稍远了点。此外,在设置站点时,应对客流量进行相关的调查和了解,在人流出入频繁的地方增设站点,避开不适宜设站点的地方。
(四)、南京公交总公司智能调度系统
乘客在公交站台候车中,有时左等不来、右等不来一辆,有时一来两三辆,
4
这是公交运营中的常见现象。其原因,一是凭经验出发的人工调度,二是对发车频次和油耗的考核促使司机开快车、开赛车。而今,这类浪费运力、服务低效的运营在南京行不通了。
南京公交总公司智能调度系统已经启用,南京公交总公司50多条线路的车辆运营和信息数据,均上载在12平方米DLP背投大屏上,车牌号、经纬度、地理位置、速度、行驶方向、时间等信息状况一目了然。调度人员介绍,公交智能系统由
卫星定位、无线数据传输、地理信息等系统组成,有了它,公交运营就有了“千里眼”和“顺风耳”。
另外,遛站、超速等投诉也可通过系统回放车辆运行轨迹来避免取证难。驾驶员如出现超速、开门行车、遛站、滞站、晚点等违规操作时,系统还将以声音和电子显示的方式提醒驾驶员,同时将有关信息上传控制中心,作为实时和事后查处管理的依据。这些将有效提高公交服务质量。
(五)发展公交文化,塑造文明乘客
城市公交的发展,它的服务内容不应仅仅只停留在是市民出行的交通工具,这一表层意义上,公交蕴涵着深厚的公交文化。对于公交文化要予以引导和创造,这是一项系统整合的工程,而且它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人的因素在很多方面发挥着能动的作用,公交车是城市流动的窗口,塑造现代化都市精神文明的风景线,司机则是窗口里的窗口,因此加强司机的素质、技能、职业道德建设是展现公交文化、优化公交服务的基础,也是事关城市文明的大事。
五、今年的南京公交工作重点
张保杰总经理针对今年的工作,张总强调,要以建企80周年为契机,承继企业好的传统,外树形象,内控成本,把企业的发展、职工的收益摆在首位,继续抓好安全、服务、加大领导干部问责力度,加强对驾驶员安全文明行车的培训教育,使企业继续保持平稳和谐、积极向上的发展态势。
随着地铁网络的日趋覆盖,公交运营状况不断受到冲击,2010年总收入比2009年同期减少了1371.38万元,客运总量同期减少了1371.38万人次,如何合理优化线网,发挥车辆最大运能运效是公交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城市公交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套用,但是我们应该在借鉴国内外其他城市的先进经验,结合南京的现状,发展适合南京的公交。提
5
供既能安全方便、快捷舒适的一流服务,又能按照市场运作、机制灵活的公交;建设结构优化、布局合理、装备先进、管理科学、服务规范、能够发挥客运市场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的公交。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南京的公交一定会线网如彩带,公交路路通,阡陌纵横的运营线路延伸向远方,清洁舒适的运营车辆载着去实现自己梦想的人们,担负起城市交通的动脉,构架出知识经济信息时代人们出行的网络。
6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