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名称 课 型 新授课 4.3 平面镜成像 备课人 上课时间 编号 课标 2.3.4 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要求 及应用 光的直线传播知识是学习几何光学的基础,又是学习光的反射、折射的必备知识,为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利用三条特殊光线作图做必要的准备。对学生来说,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这一规律的过程,有利于教材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光线”这一概念所采用的“模型法”为学生今后在学习物理方面提供了一分析 种新的方法。同时,利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解释影子、日食和月食等生活和自然界中的重要现象,让学生知道物理现象随处可见,生活中充满了物理知识,学好物理非常有用。本节内容以光的直线传播为重点,主要的科学探究活动也围绕光的直线传播展开。 学生对平面镜很熟悉,但是对成像的规律及特点并不一定很清楚,重要的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创设出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对熟知现象进一步学习的分析 兴趣。 学情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能成虚像。 3、理解平面镜在实际中的应用。 课时 目标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平面镜成像原理 平面镜成像光路图画法 提炼的 课题 为什么我们所看到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及师生活动 活动一:复习回顾 平面镜成像实验规律总结 1.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2.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相等 3.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4.平面镜成虚像 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 活动二:难点解凝—平面镜成像原理 画图并总结 类型:t 作用:d 使用:g 来源:z 时间:10 活动三:平面镜的应用—成像 通过问题引领,类型:w 提高学生兴趣 1.水里的“月亮”是真实的吗?它是怎么形作用:b 成的? 使用:e 2.月亮到地球的距离是3 .8×108m,井水水来源:z 深5m,则月亮的像到水面的距离是多少? 平面镜的应用—成像 平面镜的应用— 改变光路 时间:5 学生深化对知类型:t 识点的理解 作用:d 使用:g 来源:z 时间:10 课堂小结 巩固知识点 类型:w 设计意图 回顾实验,学生复习回顾 类型:w 作用:a 使用:c 来源:x 时间:1 媒体选 择分析 平面镜成像由光的反射现象形成,每个物(发光或反光)点,都有其对应的虚像点,虚像用 虚线。 作用:j 使用:j 来源:z 时间:5 难点讲解:钟表在镜中的像 知识应用 类型:t 作用:d 使用:g 来源:z 时间:5 类型: 作用: 使用: 来源: 时间: 新学案 作业 布置 4.3 平面镜成像内容 课堂练习册 29页 选择题 第四节 平面镜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2)、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板书 设计 (3)、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4)、像与物体相对于镜面是对称的。 2、平面镜的应用 (1)、平面镜可议成像; (2)、平面镜可以改变光路; (3)、可以扩大视野空间。 附:教学媒体选择分析说明
媒体 类型 教学 作用 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 a.设疑—播放—讲解; 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 b.设疑—播放—讨论; t.图片 w.文本 s.视频 y.音频 d.动画 b.表格 q.其它 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 c.讲解—播放—概括; 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 d.讲解—播放—举例; 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 e.播放—提问—讲解; 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 f.播放—讨论—总结; 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 g.边播放、边讲解; 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 h.设疑_播放_概括. 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 i讨论_交流_总结 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 j其他 k.其它。
q其它 j链接 分钟 x下载 单位 z自制 使用 方式 媒体 来源 占用 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