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智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房屋建筑施工工艺流程

房屋建筑施工工艺流程

来源:微智科技网
房屋建筑施工工艺流程

房屋建筑施工工艺流程及验收标准

一、基础工程

一)施工工艺流程:

1.定位放线→复核(包括轴线,方向)→桩机就位→打桩→测桩→基槽开挖→锯桩→浇筑砼垫层→轴线引设→承台模板及梁底板安装→钢筋制安→承台模板及基础梁侧板安装→基础模板、钢筋验收→浇筑基础砼→养护→基础砖砌筑→回填土

二)技术要求及验收标准:

1.天然基础基槽(坑)机械开挖应设置标高控制点,预留20cm~40cm土体用人工清槽,以免扰动基底土体,且基槽(坑)底必须平整坚实,开挖后应及时浇筑砼垫层。

2.基坑开挖前须对边坡稳定(无支护基坑)、支护型式(有支护基坑)、降水措施、挖土方案、运土路线、土方堆放位置等编制好施工方案,经审查批准后方可开工。

3.天然基础承台必须满足刚性角的要求,否则必须与设计联系进行处理。深基坑或基础地质情况及周边环境较为复杂的必须严格按照专项施工方案的要求进行施工支护和开挖,承台埋置较深可能对附近已有建筑物及市政设施造成影响的要在施工期间落实相应的监控措施及应急救援措施。

4.桩与承台的连接:桩顶嵌入承台的长度对于桩直径不小于800mm的不宜小于100mm,对于2505.采用焊接接桩时钢板宜使用低碳钢,焊条宜用E43,应先将四角点焊固定,然后对称焊接,焊接完成后应冷却8分钟后方可锤击。对桩位偏位大于规范要求或地基土质与勘探资料不符时应及时与相关部门联系处理。

6.打(压)桩后的桩位允许偏差必须符合下表要求,斜桩倾斜度的偏差不得大于倾斜角正切位的15%(倾斜角系桩的纵向中心线与铅垂线间夹角)。

二、模板工程

一)施工工艺流程:基础验收→模板制作→模板验收→模板安装→钢筋绑扎→验收→混凝土浇筑→养护→拆模

二)技术要求及验收标准:

1.模板制作应符合设计要求,模板板面平整,无裂缝、变形、变色等缺陷,模板板面应涂刷防水剂。

2.模板安装前应验收模板,模板支撑应牢固,垂直度、水平度符合设计要求,模板接缝应牢固,并填充防水材料。

3.模板支撑应采用合适的支撑材料,支撑点应均匀分布,支撑点应设置在梁、柱位置,支撑点应与模板接缝位置错开。

4.模板拆除前应经过验收,混凝土强度达到规定要求后,方可拆除模板。

三、钢筋工程

一)施工工艺流程:基础验收→钢筋加工→钢筋验收→钢筋制安→验收

二)技术要求及验收标准:

1.钢筋加工应符合设计要求,钢筋长度、弯曲直径、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钢筋表面应清洁,不得有锈蚀、裂纹等缺陷。

2.钢筋制安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钢筋应牢固,不得有脱落、错位等现象。

3.钢筋验收应符合规定,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混凝土浇筑。

四、混凝土工程

一)施工工艺流程:基础验收→模板制作→模板验收→模板安装→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养护→拆模

二)技术要求及验收标准:

1.混凝土配合比应符合设计要求,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规定,混凝土浇筑应连续,不得出现冷缝、夹层等缺陷。

2.混凝土浇筑前应对模板、钢筋进行验收,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养护,养护期间应采取防止渗漏、防止冻害、防止裂缝等措施。

五、砌体工程

一)施工工艺流程:基础验收→砌墙验收→砌筑砖墙→砌筑空心墙→验收→抹灰

二)技术要求及验收标准:

1.砌墙应符合设计要求,砌筑砖墙应采用砌筑水平仪进行检测,砌筑空心墙应采用砌筑竖直仪进行检测,砌墙应牢固,不得有空鼓、脱落等现象。

2.砌墙后应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抹灰。

六、抹灰工程

一)施工工艺流程:基础验收→砌墙验收→抹灰→验收

二)技术要求及验收标准:

1.抹灰应符合设计要求,抹灰层应均匀、平整、无裂缝、无空鼓、无脱落等缺陷。

2.抹灰后应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步工序。

七、楼地面水泥砂浆

一)施工工艺流程:基础验收→砌墙验收→找平→验收

二)技术要求及验收标准:

1.楼地面水泥砂浆应符合设计要求,找平层应均匀、平整、无裂缝、无空鼓、无脱落等缺陷。

2.找平后应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步工序。

八、饰件工程

一)施工工艺流程:基础验收→饰件加工→饰件安装→验收

二)技术要求及验收标准:

1.饰件加工应符合设计要求,饰件安装应牢固、美观,不得有脱落、错位等现象。

2.饰件安装后应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步工序。

九、水泥砂浆刚性防水层施工工艺

一)施工工艺流程:基础验收→防水层施工→验收

二)技术要求及验收标准:

1.水泥砂浆刚性防水层应符合设计要求,防水层应均匀、平整、无裂缝、无空鼓、无脱落等缺陷。

2.防水层施工后应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步工序。

预制桩(钢桩)桩位允许偏差标准如下:

盖有基础梁的桩:1.垂直基础梁的中心线 2.沿基础梁的中心线 3.最外边的桩

桩数为1~3根桩基中的桩:允许偏差为100+0.01H 桩数为4~6根桩基中的桩:允许偏差为150+0.01H 桩数大于16根桩基中的桩:1.中间桩 2.允许偏差为1/2桩径或边长 3.最外边的桩允许偏差为1/3桩径或边长

其中,H为施工现场地面标高与桩顶设计标高的距离。

基础工程方面,必须确保以下要求:

7.基础垫层浇筑前必须保证土体表面平整,无浮土、泥浆、积水。必须用木枋对垫层位置进行定位方可浇筑,垫层厚度必须达到图纸设计要求。

8.基础模板安装应该通线验收,截面内部尺寸不许超过±10㎜。侧板高度应符合设计图纸要求,不宜高低不平。

9.基础钢筋验收要按施工图核查纵向受力钢筋的品种、直径、数量、位置、间距以及钢筋的搭接长度和锚固长度等内容。重点复核柱预留插筋的位置、品种、直径和数量。

10.基础浇筑混凝土前应将模板淋水湿润,承台内积水应及时排除,杂物必须清理干净。

11.基础回填前应将基坑内模板木枋、钢顶、钢管及零碎材料清理干净才能回填。

12.室内回填以分层进行,并分层碾压密实。回填土面用石粉约100mm厚做找平层,并用振板振平。室外回填土应同步进行,以免影响排栅搭设。

在模板工程方面,需要遵守以下要求:

1.模板及其支架应根据工程结构的形式、特点及现场条件,合理确定模板工程施工的流水区段,均衡工序工程(钢筋、模板、混凝土工序)的作业量,以减少模板投入增加周转次数。

2.确定模板配板平面布置及支撑布置。根据总图对梁、板、柱等尺寸及编号设计出配板图,应标志出不同型号、单块模板尺寸、平面布置,纵横龙骨规格、数量及排列尺寸、柱箍选用的形式及间距。

3.水平混凝土构件模板支撑系统高度超过8m、跨度超过18m结构梁、施工总荷载大于10KN/m或集中线荷载大于15KN/m的模板支撑系统要严格对其强度、刚度及稳定性进行验算,绘制模板设计图,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按程序报审,严格执行审核后的施工方案。

4.模板轴线引设、水平控制标高引测到预留柱插筋或其它过渡引测点,并进行交叉检查,确保无误。

5.在进行模板安装前,必须完成柱子、墙、梁模板钢筋绑扎和水电管线、预留洞、预埋件的安装,并进行隐蔽工程验收。钢筋保护层垫块也需要绑好。

6.模板安装的接缝不得漏浆。在浇筑混凝土之前,木模板应该浇水湿润,且模板内不得有积水。

7.完成模板工程后,必须复核梁的截面尺寸、梁板标高、开间尺寸以及每个开间的板面平整度是否符合图纸和验收要求。同时,木工班组必须将工作面清扫干净,不得在平桥上堆放剩余材料。只有工完场清后,才能申报验收并进行下一工序的施工。

8.模板支撑系统需要检查立杆垫板、倾斜立杆、单杆、水平联系杆件以及探头木方,并采取相应措施处理。在浇捣混凝土时,需要有专人跟班。

9.在拆除底模板时,混凝土的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或下表规定。已拆除模板的结构,在混凝土达到相应强度等级后才能承受全部荷载,必要时需要加设临时支撑。模板拆除后,材料必须分类堆放,并在用完后清扫干净。

10.后浇带模板的拆除和支顶应按照施工技术方案进行,需要对照施工技术方案进行观察检查。

三、钢筋工程

一)施工工艺流程:熟悉图纸→钢筋下料→钢筋制作→钢筋绑扎(柱、墙、梁板)→验收

二)技术要求及验收标准。

1.在钢筋加工制作时,需要将钢筋加工表与设计图复核,并检查下料表是否有错误和遗漏。对每种钢筋都需要按照下料表检查是否达到要求。加工好的钢筋需要挂牌堆放整齐有序。

2.在施工过程中,如果需要替换钢筋,必须充分了解设计意图和替换材料的性能,严格遵守现行的钢筋混凝土设计规范的各种规定。不能以等面积的高强度钢筋代替低强度的钢筋。对于重要部位的钢筋替换,必须征得甲方和设计单位的同意,并在书面通知后才能进行替换。

3.在绑扎钢筋之前,必须认真熟悉图纸,检查配料表和图纸设计是否有出入。只有核对无误后才能进行绑扎。

4.在墙筋绑扎时,应该使用吊线控制垂直度,并严格控制主筋间距。为了确保钢筋位置的正确,竖向受力筋外绑一道水平筋或箍筋,并将其与竖筋点焊,以固定墙、柱筋的位置。在点焊固定时要用线锤校正。

5.梁箍筋的接头应该交错设置,并与两根架立筋绑扎。悬臂挑梁则箍筋接头在下。双向板钢筋交叉点应该满绑。应注意

板上部的负钢筋(面加筋)要防止被踩下;特别是雨蓬、挑檐、阳台等悬臂板,要严格控制负筋位置及高度。

6.在框架梁节点处钢筋穿插十分稠密时,应注意梁顶面主筋间的净间距要有留有30mm,以利于浇筑混凝土。

7.受拉钢筋绑扎接头的锚固长度、搭接长度,应符合结构设计要求以及抗震设防烈度、混凝土强度等级来选择。钢筋的绑扎接头不宜位于构件最大弯矩处。同一纵向受力钢筋不宜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接头。

8.当受力钢筋采用机械连接接头或焊接接头时,设置在同一构件内的接头宜相互错开。

9.伸出楼面的柱(插)筋应该设置定位箍筋,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采用钢筋焊接固定。

10.梁柱节点箍筋应该按照图纸要求的形状制作。当梁柱纵筋较密时,可以焊接成封闭环式箍筋,然后按照设计要求的间距绑扎。当现场绑扎有困难时,可以在柱的每侧设置不少于

1根¢12钢筋段与节点箍筋点焊成钢筋笼,随绑扎后的XXX一起下沉到设计位置。

11.钢筋工程完成后,应该复核梁的截面尺寸、梁板的标高、纵向受力钢筋的品种、直径、数量、位置间距、钢筋的锚固长度以及钢筋的接头位置是否符合图纸设计要求。

钢筋安装位置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项目 绑扎长、宽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钢筋网 网眼尺寸 ±20 钢尺量连续三档,取最大值 绑扎钢筋骨架 长 ±10 宽、高 ±5 钢尺检查

间距 受力排距 ±10 钢尺量两端、中间各一点,取最大值 保护层厚度 墙、柱、梁 ±5 钢尺检查 基础 ±3 钢尺检查

绑扎箍筋、横向钢筋间距 ±20 钢尺检查

钢筋弯起点位置 中心位置 钢尺量连续三档,取最大值

预埋件的施工是混凝土工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水平高差,以确保预埋件的准确位置和牢固性。

混凝土工程的施工流程包括作业准备、混凝土搅拌、混凝土运输、柱、梁、板、剪力墙、楼梯混凝土浇筑与振捣以及养护等环节。在混凝土搅拌过程中,需要对出盘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易性等进行检查,并用坍落度筒进行现场检测。

在混凝土运输过程中,需要防止混凝土离析、水泥浆流失、坍落度变化以及产生初凝等现象。如混凝土运到浇筑地点有离析现象时,必须在浇筑前进行二次拌合,严禁随意加水拌合。

浇筑混凝土时应分段分层连续进行,浇筑层高度应根据结构特点、钢筋疏密决定,一般为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最大不超过50cm。使用插入式振捣器时应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均匀振实。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作用半径的1.5倍(一般为30~40cm)。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如必须间歇,其间歇时间

应尽量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凝结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需要经常观察模板、钢筋、预留孔洞、预埋件和插筋等有无移动、变形或堵塞情况,发现问题应立即处理,并应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凝结前修正完好。

柱(剪力墙)浇筑前底部应先填以5~10cm厚与混凝土配合比相同减石子砂浆,柱(剪力墙)混凝土应分层振捣。使用插入式振捣器时每层厚度不大于50cm,振捣棒不得触动钢筋和预埋件。浇筑墙体混凝土应连续进行,间隔时间不应超过2h,每层浇筑厚度控制在60cm左右,因此必须预先安排好混凝土下料点位置和振捣器操作人员数量。梁、板应同时浇筑,浇筑方法应由一端开始用\"赶浆法\",即先浇筑梁,根据梁高分层浇筑成阶梯形,当达到板底位置时再与板的混凝土一起浇筑。

11.针对高度大于1m的梁与板连成整体的情况,可以单独浇筑。在施工缝的处理上,应该将其留置在板底以下2-3cm处。在浇筑和振捣时,需要紧密配合,第一层下料速度较慢,梁底需要充分振实后才能下二层料。采用“赶浆法”让水泥浆沿

梁底包裹石子向前推进,每层都需要振实后再下料。在振捣时,梁底和梁帮部位需要特别注意振实,不得触动钢筋和预埋件。

12.当梁柱节点的钢筋较密时,在浇筑混凝土时应该使用小粒径石子和相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一起浇筑,并使用小直径的振捣棒进行振捣。

13.在浇筑楼板时,应该沿着次梁方向进行。施工缝应该留置在次梁跨度的中间1/3范围内,表面应该与梁轴线或板面垂直,不得留斜槎。施工缝可以用木板或钢丝网挡牢。

14.在浇筑混凝土之前,需要等待已浇筑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不小于1.2MPa,才能继续浇筑。在继续浇筑混凝土之前,需要先将施工缝混凝土表面凿毛,剔除浮动石子,并用水冲洗干净。然后先浇一层水泥浆,再继续浇筑混凝土,需要细致操作振实,使新旧混凝土紧密结合。

15.对于斜屋面、楼梯段等部位,混凝土应该自下而上进行浇筑,先振实低处混凝土后不断连续向上推进,并随时用木抹子(或塑料抹子)将混凝土表面抹平。

16.在混凝土浇捣过程中,严禁随意加水,因为这会影响混凝土后期强度的增长。

17.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需要在12小时内进行覆盖和浇水,浇水次数应该足够保持混凝土处于润湿状态,养护期一般不少于7天。

18.在所有部位进行混凝土浇筑时,都必须设立专人跟班进行检查。

砌体工程:

1.施工工艺流程:砌砖作业准备→砖浇水→砂浆搅拌→砌砖墙→验收。

2.技术要求及验收标准: 砌体尺寸允许偏差为15mm; 基础轴线位置允许偏差为10mm;

基础、墙、柱、梁、剪力墙的垂直度允许偏差为8mm;

层高和标高允许偏差为5mm;

井筒长、宽对定允许偏差为8mm,井筒全高允许偏差为H/100且不超过30mm;

预埋设施中心线位置允许偏差为10mm; 表面平整度允许偏差为5mm; 预留洞中心线位置允许偏差为2mm;

检验方法包括钢尺检查、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检查、经纬仪或吊线、钢尺检查等。

Before starting the masonry work。the axis line and control line should be set up。and the control points for horizontal n。door and window openings。and window sill XXX.

1.Before laying the blocks。the base should be cleaned up。and the ns。ns。quantities。and spacing of the wall ties should be left according to the design requirements。and should not be XXX.

2.The blocks should be wetted with water or special mortar before laying。and the mortar should be used XXX must be used

within 3 hours。and cement mixed mortar must be used within 4 hours。without using overnight mortar.

3.XXX and the width of the vertical mortar joint of the masonry should generally be 10mm。but should not be less than 8mm or greater than 12mm。There should be no transparent。blind or false joints in the mortar joint.

4.XXX should be used to lay bricks on the n of the sloping surface and the wall。three bricks on the floor and the top bricks at the bottom of the beam。rcing steel bars should be set up according to the XXX.

5.rcing XXX beams should be set up according to the drawings.

6.For projects with structural columns。the n of the structural columns should be marked according to the design drawings before laying bricks。and the rcing bars of XXX should be built at the n een the XXX.

7.Non-load-bearing walls should be laid in stages。and the height of each stage should not exceed 1.5m。The next stage can only be laid after the mortar of the us stage has finally set。The daily height of masonry should not exceed 2.8m.

8.A gap of about 200mm should be reserved at the top of the wall。and the blocks should be laid with cement mortar after 3-5 days。and the cement mortar should be full.

9.When repairing the broken part of the brick masonry。the joint surface should be cleaned。wetted。and XXX.

10.XXX。and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walls should not be XXX should be built at the broken part that cannot be laid simultaneously。and the XXX length of the beveled dovetail should not be less than two-thirds of the height.

11.For the broken part of non-seismic n and seismic n of 6 or 7 degrees。if a beveled dovetail cannot be left。a straight dovetail can be left。but the XXX.

12.During the n。self-XXX。If there is any n。it should be corrected in time。XXX.

13.The n site (including the working surface) of all masonry projects should be cleaned up every day。and all floors should be cleaned before applying for acceptance。The next process can only be carried out after passing the acceptance.

14.XXX in the table。and should be checked with a XXX instruments.

XXX。plastering works:

1) n process: sealing around doors and windows (or wall reserved line pipes。slots。and holes) → wall cleaning → pasting rced mesh → wall base treatment.

分层抹灰是建筑工程中常见的施工工艺,下面介绍一些技术要求及验收标准:

1.在室内外进行抹灰前,应先制作样板,并经有关部门验收合格后再进行大面积施工。

2.砂浆的配合比应符合设计要求。

3.抹灰工程所用材料应符合国家现行产品标准的规定,并应有出厂合格证。材料进场时应进行现场验收,不合格的材料不得用在抹灰工程上。

4.抹灰前应检查门窗框的位置是否正确,连接处的缝隙应用1∶3水泥砂浆分层嵌塞密实。

5.基体表面的灰尘、污垢和油渍等应清理干净,并洒水湿润。

6.凸出墙面的混凝土应剔平,凹处提前刷净,用水湿透后,再用1∶3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封堵。

7.墙体基层处理:先将表面上的粉尘扫净,用水湿润,按图纸要求的配合比的细砂浆用机械喷或用笤帚甩在墙体表面,第二天浇水养护,直至砂浆疙瘩凝固,用手掰不动为止。

8.抹灰前应检查基体表面的平整度、垂直度以及墙体角度,并挂线打灰饼,提前淋水湿润,每一立面宜一次成型。

9.抹灰工程应分层进行,当抹灰总厚度大于或等于35 mm时,应采取加强措施。不同材料基体交接处表面的抹灰,应采取防止开裂的加强措施,当采用加强网时,加强网与各基体的搭接宽度不应小于100 mm。

10.抹灰层与基层之间及各抹灰层之间必须粘结牢固,抹灰层应无脱层、空鼓,面层应无爆灰和裂缝。

11.抹灰层的总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水泥砂浆不得抹在石灰砂浆层上。

12.外墙墙面抹灰分两次进行:底层砂浆抹好后,待底层砂浆达到一定强度后方可抹第二层砂浆。应注意在抹第二层灰以前,应先检查底层砂浆有无空、裂现象,如有空裂,应剔凿返修后再抹第二层灰;另外应注意底层砂浆上的尘土、污垢等应先清净,浇水湿润后,方可进行第二层抹灰。

13.有排水要求的部位应该做滴水线或滴水槽,其应该保证整齐顺直,内高外低,宽度和深度均不小于10毫米。在檐口、窗楣雨篷、阳台、压顶和突出墙面的线条等部位,应该在上面做出流水坡度,在下面做滴水线或滴水槽。滴水线(也称鹰嘴)应该保证其坡向正确。

14.雨季进行抹灰工程时,应该采取防雨措施,以防止抹灰层在终凝前受到雨淋而损坏。

15.抹灰层表面应该光滑、洁净,颜色均匀,无抹纹,线角和灰线平直、方正、清晰美观。

16.墙体预留的孔洞和槽应该尺寸正确、方正、整齐、光滑,抹灰面应该平整。

17.分格条(缝)的宽度和深度应该均匀一致,条(缝)应该平整光滑,棱角整齐,横平竖直、通顺。

18.门窗框上残留的砂浆应该及时清理干净,铝合金门窗框安装前应该检查保护膜的完整性。如果采用水泥嵌缝,应该使用低碱性的水泥,缝塞好后应该及时清理,并用洁净的棉丝将框擦净。

19.在抹灰层凝结前,应该防止快干、爆晒、水冲、撞击和振动,以保证其灰层有足够的强度。立面总高度垂直度允许偏差:单层每层框架或每层大模为H/1000,且不大于20毫米,高层框架,高层大模为H/1000,且不大于30毫米,应使用经纬仪、吊线和尺量检查。

20.所有内外墙天花抹灰面完成后一天必须进行喷水保养,应该不少于3天。

21.所有的抹灰工作面必须每天做到工完场清,将掉落的砂浆及时收集并当天用完。抹灰工程完成申报验收时,必须打扫干净,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下一工序施工。

22.抹灰工程质量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抹灰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项目 允许偏差(毫米) 检验方法 立面垂直度 表面平整度 阴阳角方正

普通抹灰4,高级抹灰3 - 普通抹灰4,高级抹灰3 - 普通抹灰4,高级抹灰3 -

普通抹灰4,高级抹灰3 -

分格条(缝)直 线度 -

墙裙、勒脚上口

-

线度

墙裙、勒脚上口 直线度

-

八、楼地面水泥砂浆

1.检查工具:使用2米垂直检测尺、2米靠尺和塞尺、直角检测尺和钢直尺进行检查。拉5米线,不足5米时拉通线。

2.抹灰饼和标筋:根据房间四周墙上弹的面层标高水平线确定面层抹灰厚度(不小于20mm),然后拉水平线开始抹灰饼(5cm×5cm),横竖间距为1.5~2.0m。灰饼上平面即为地面面层标高。若房间较大,为保证整体面层平整度,还需抹标

筋(或冲筋)。若砂浆铺设厚度超过3.5cm,应先用花米石混凝土找平,用木抹子拍抹成与灰饼上表面相平一致。

3.搅拌砂浆:水泥砂浆的体积比宜为1:2(水泥:砂)且应搅拌均匀,其稠度不应大于35mm,强度等级不应小于M15.

4.刷水泥浆结合层:在铺设水泥砂浆之前,应涂刷水泥浆一层,其水灰比为0.4~0.5.涂刷之前要将抹灰饼的余灰清扫干净,再洒水湿润。不要涂刷面积过大,随刷随铺面层砂浆。

5.铺水泥砂浆面层:涂刷水泥浆之后紧跟着铺水泥砂浆,在灰饼之间(或标筋之间)将砂浆铺均匀,然后用木刮杠按灰饼(或标筋)高度刮平。铺砂浆时,如果灰饼(或标筋)已硬化,木刮杠刮平后,同时将利用过的灰饼(或标筋)敲掉,并用砂浆填平。

6.XXX搓平:木刮杠刮平后,立即用木抹子搓平,从内向外退着操作,并随时用2米靠尺检查其平整度。

7.压光处理:如果设计要求需要压光,采用铁抹子压光。第一遍压光时,木抹子抹平后,立即用铁抹子压第一遍,直到出浆为止。如果砂浆过稀表面有泌水现象时,可均匀撒一遍干水泥和砂(1:1)的拌合料(砂子要过3mm筛),再用木抹子用力抹压,使干拌料与砂浆紧密结合一体,吸水后用铁抹子压平。第二遍压光时,面层砂浆初凝后,人踩上去,有脚印但

不下陷时,用铁抹子压第二遍,边抹压边把坑凹处填平,要求不漏压,表面压平、压光。第三遍压光时,在水泥砂浆终凝前进行,人踩上去稍有脚印,铁抹子抹上去不再有抹纹时,用铁抹子把第二遍抹压时留下的全部抹纹压平、压实、压光(必须在终凝前完成)。

8.养护:地面压光完工后24小时,洒水湿润,养护的时间不少于7天。当抗压强度达到5MPa时才能上人。

9.防水处理:有防水要求的建筑地面工程,在铺设前必须对立管、套管和地漏与楼板之间进行密封处理,严禁漏水。排水坡度应正确,无积水。

12.水泥砂浆面层的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最小厚度不应少于20mm。

13.面层与下一层应牢固结合,无空鼓和裂纹。 14.面层表面的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出现倒泛水和积水现象。

15.面层表面应保持干净,无裂纹、脱皮、麻面、起砂等缺陷。

16.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保护其他专业设备,如地面内的管线不得随意移位,地漏内不得堵塞砂浆等。

17.在面层完成后的养护期内,严禁进入,需要进行蓄水试验以防止漏水。

18.如果先做水泥砂浆地面,后进行墙面抹灰时,要特别注意对面层进行覆盖,并严禁在面层上拌合砂浆和储存砂浆。所有工作面完成后必须清洁干净,申报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下一工序施工。

19.水泥砂浆面层的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规定。

水泥砂浆整体面层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mm)

项次 项目 允许偏差 检验方法

1 表面平整度 4 用2m靠尺楔形塞尺检查 2 踢脚线上口平直 3 直查

3 缝格平直 3 拉5m线和用钢尺检查

九、饰件工程

一)施工工艺流程:

1.室外饰件:基层处理→吊垂直、套方、找规矩→贴灰饼→抹底子灰→回缝→清理墙面→弹控制线,排砖,贴样板块→面砖粘贴

2.室内饰件:清理基层→弹线→刷水泥素浆→水泥砂浆找平层→水泥浆结合层→铺贴饰件→回缝→清理墙面

二)技术要求及验收标准:

1.根据设计图纸要求,按照建筑物各部位的具体做法和工程量,事先挑选出颜色一致、同规格的饰件,分别堆放并保管好。

2.预留孔洞及排水管等应处理完毕,门窗框、扇要固定好,并用1∶3水泥砂浆将缝隙堵塞严实。铝合金门窗框边缝所用嵌缝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且塞堵密实,并事先粘贴好保护膜。

3.在墙面饰件铺贴前应放出施工大样,根据具体高度弹出若干条水平控制线,在弹水平线时,应计算将铺贴的饰件块数,使两线之间保持整砖数。如分格需按总高度均分,可根据设计与饰件的品种、规格定出缝子宽度,再加工分格条。但要注意同一墙面不得有一排以上的非整砖,并应将其镶贴在较隐蔽的部位。

4.墙面饰件铺贴应自上而下进行。高层建筑采取措施后,可分段进行。在每一分段或分块内的饰件,均为自下向上铺贴,但应先排好饰件模数。

5.在夏天镶贴室外墙面饰件时,应有防止暴晒的可靠措施。 6.在室内铺贴楼地面饰件之前,需要先清理地面并均匀洒水,然后用笤帚均匀涂刷水泥素浆(水灰比为0.5)。刷的面积不宜过大,需要与下道工序的铺砂浆找平层紧密配合,随着刷水泥浆的进行,同时铺水泥砂浆。

7.在室内楼地面铺贴饰件之前,应在墙面上设置+50cm水平标高线,测出面层标高,拉水平线做灰饼,然后进行冲筋,在房间中间每隔1m冲筋一道。有地漏的房间按设计要求的坡度找坡,冲筋应朝地漏方向呈放射状。冲筋后,用1∶3干硬性水泥砂浆(干硬程度以手捏成团,落地开花为准),铺设厚度约为20~25mm,用大杠(顺标筋)将砂浆刮平,木抹子拍实,抹平整。有地漏的房间要按设计要求的坡度做出泛水。

8.在室内楼地面铺贴饰件之前,应在房间中心弹十字控制线,根据设计要求的图案结合饰件尺寸,计算出所铺贴的块数,不足整块的应甩到边角处,不能贴到明显部位。

9.在室内楼地面铺贴饰件时,需要在砂浆找平层上浇水湿润后,抹一道2~2.5mm厚的水泥浆结合层(宜掺水泥重量20%的107胶),应随抹随贴,面积不要过大。

10.在室内楼地面铺贴饰件时,宜整间一次镶铺连续操作,如果房间大一次不能铺完,须将接槎切齐,余灰清理干净。具体操作时应在水泥浆尚未初凝时开始铺饰件(背面应洁净),从里向外沿控制线进行。

11.进行回缝时,应使用湿水泥浆(或白色水泥),缝里应刮满、刮实,再用麻丝和擦布将表面擦净。如需清洗饰面时,应待回缝材料硬化后方可进行。

12.饰件镶贴必须牢固,无歪斜、缺楞、掉角和裂缝等缺陷。

13.饰件表面应平整、洁净,颜色协调一致。

14.饰件接缝应填嵌密实、平直,宽窄一致,颜色一致,阴阳角处的砖压向正确,非整砖的使用部位适宜。

15.饰件套割应用整砖套割吻合,边缘整齐;墙裙、贴脸等突出墙面的厚度一致。

16.在铺贴好饰件的墙面上,应有切实可靠的防止污染的措施;同时要及时清擦干净残留在门窗框、扇上的砂浆。特别是铝合金门窗框、扇,事先应粘贴好保护膜,预防污染。

17.各抹灰层在凝结前应防止风干、暴晒、水冲、撞击和振动。

18.少数工种(水电、通风、设备安装等)的各种工作应在铺饰件贴之前完成,防止损坏面砖。

19.对于可能渗水的饰件铺贴,禁止使用干浆铺贴,必须使用湿浆铺贴,并且所有铺贴的基层必须做防水层。经试水验收合格后才能铺贴饰件,并再次试水验收(包括阳台、露台、天面、卫生间等)。

20.拆除架子时注意不要碰撞墙面,以免损坏饰件。 饰件工程完成后,必须将剩余的饰件分类堆放并对工作面进行场地清理,否则不予验收。

饰面砖粘贴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下表规定:

项次 | 项目 |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

1 | 外墙面砖 | 3 | 用2m垂直检测尺检查 | 2 | 外墙面砖 | 4 | 用2m靠尺和塞尺检查 | 3 | 外墙面砖 | 3 | 用直角检测尺检查 | 1 | 内墙面砖 | 2 | 拉5m线,不足5m拉通线 | 2 | 内墙面砖 | 3 | 用钢尺检查 |

3 | 内墙面砖 | 3 | 用钢直尺和塞尺检查 | 4 | 接缝直线度 | 32 | 用钢直尺检查 | 5 | 接缝高低差 | 1 | 用钢直尺和塞尺检查 | 6 | 接缝宽度 | 1 | 用钢直尺检查 |

水泥砂浆刚性防水层施工工艺:

一)施工准备:

1.水泥、砂、防水粉等外加剂材料已按施工图纸要求准备就绪。

2.厨卫间、阳台、露台楼地面、屋面砼蜂窝、麻面、露筋、裂缝等质量缺陷已按施工规范要求进行修复。

3.预埋件位置正确无误。

4.厨卫间、阳台、露台楼地面、屋面基层砼应提前进行试水,试水验收合格,并应办好验收手续。

5.找平层标高、泛水坡度应符合要求,表面应抹平压光、坚实、平整,无空鼓、裂缝、起砂等缺陷,墙交接处及转角处、管根部,均要抹成半径为100mm的均匀一致、平整光滑的小圆角。

6.厨厕间墙面按设计要求及施工规定(四周至少上卷300mm)有防水的部位,墙面基层抹灰要压光,要求平整,无空鼓、裂缝、起砂等缺陷。

7.作业前应对施工班组作业人员进行质量技术交底,先做样板间,经检查验收合格,方可全面施工。

8.水泥砂浆施工前,基层砼和砌筑砂浆强度应不低于设计值的80%。

9.水泥砂浆终凝后应及时按规范要求进行养护,有条件应做蓄水养护。

二)操作工艺:

1.基层清理:基层必须坚实、平整、粗糙、清洁、保持充分湿润,不积水。

2.通线确定砂浆厚度,如果厚度超出要求,要先用细石混凝土重新铺平。

3.刷素水泥浆结合层一道,用扫帚均匀扫一遍。擦浆前必须把积水扫干净,以免造成离层空鼓。

4.防水砂浆按设计的原材料、外加剂、配合比,按掺合水泥量3%~5%的防水剂,确保防水砂浆配合比符合要求,保证砂浆强度并搅拌均匀,然后再进行防水砂浆施工。

5.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将砂浆刮平、磨实、原浆磨光、压水泥膏抹面,确保面层密实光滑,并淋水保养。有条件做蓄水保养,也可作试水验收。

屋顶女儿墙和卫生间沉箱四周的混凝土板与梁交接处必须做出泛水坡,该泛水坡的高度应不小于10厘米。此外,泛水坡施工必须与屋面防水砂浆同时完成,否则会导致渗水问题。在安装好卫生间沉箱内的排水管之后,必须进行蓄水试验,以防止管边渗漏。同时,卫生间还必须安装二次排水管。

质量标准方面,防水砂浆的原材料、防水剂、配合比及分层做法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排水坡度和预埋管道的密封也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屋面天沟和楼地面地漏应该位于地面最低处,以便排水畅通。防水砂浆防水层各层之间必须结合牢固无空鼓,防水层表面应密实、平整,不得有裂纹、起砂、麻面等缺陷。此外,防水层厚度也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在施工过程中,基层表面必须清理干净,并冲洗湿润,但不能有积水。涂刷水泥浆结合层应随涂随铺,不能过早涂,以免风干硬结。同时,严禁在有防水要求的楼、地面、屋面混凝土部位现场拌制水泥防水砂浆。在地漏或排水口进行防水施工之前,应采取保护措施,以防杂物进入,确保排水畅通,蓄水合格,将地漏内清理干净。合理安排施工流向,避免过早上人

走动。在未达到强度前,不得进行下一工序的施工。同时,注意及时进行养护。

在厨卫间、阳台、露台楼地面防水层施工后,应进行24小时蓄水试验。屋面防水层应进行不少于6小时的淋水实验。如有渗漏现象,可根据渗漏具体部位进行修补,甚至于全部返工。在阳台、露台落地门下滑底防水砂浆填充后,应进行试水合格后方可进行室内面砖铺贴。厨卫间、阳台、露台楼地面面层铺贴后,再进行第二遍蓄水试验,无渗漏为最终合格,填写蓄水检查记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