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智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体育赛事为城市发展带来的经济效益分析

体育赛事为城市发展带来的经济效益分析

来源:微智科技网
2017年第25期 经济研究导千U No.25.2017 总第339期 ECON0MIC RESEARCH GUIDE Serial No.339 体育赛事为城市发展带来的经济效益分析 张宪民 (西安文理学院师范学院,西安710065) 摘要:体育赛事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能够满足消费者的体育文化消费需求,符合当前我国体育发展的新趋势 和新要求。举办体育赛事能够为城市的发展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包括直接的经济收益和各种潜在的影响,能够有力 地推动举办城市的经济发展。 关键词:体育赛事;城市发展;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25—0l19—02 体育赛事的举办要求城市具备相应的经济水平,城市经 事资源和赛事运营能力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随着体 济是体育赛事产业发展的基础。同时,体育赛事的举办也带 育赛事经济化、商业化、职业化水平越来越高,对项目管理、市 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包括刺激消 场营销、体育传媒、组织文化、赛事运营等方面能力的要求也 费、扩大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共同发展等,具有较强的经济潜 明显提高。面对资本介入、支持、消费升级为体育赛事发 力。随着我国对体育产业重视程度的提高,体育赛事产业的 展带来的新机遇,充分利用体育赛事在刺激消费和吸引投资 发展也被摆在重要的战略位置,各大城市开始积极申办体育 方面的优势,带动建筑、旅游、交通、金融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赛事,利用体育赛事带来的新机遇,刺激当地经济的发展。 最大限度地提高体育赛事为城市发展带来的经济效益。 一、体育赛事的发展现状 二、体育赛事对城市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在对体育赛事产品概念的界定上,国内外主流的观点认 1.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体育赛事的举办需要相应的 为,体育赛事作为一种体育产品,是体育项目、器材、场地、运 体育比赛场馆、交通设施、水电供应、通讯服务、安保系统等 动员等有形产品和比赛观赏、观众体验等无形产品。其中,提 配套设施作为硬件和软件支持。体育赛事对举办城市的基础 供给观众高水平且具有较强观赏性的体育赛事服务,满足观 设施建设和改造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以2008年北京夏季 众对体育文化的消费需求,是体育赛事产品的核心。除此之 奥运会为例,按照国际奥委会执委会颁布的《申办冬季奥运 外,体育赛事还有很多衍生产品,例如赛事电视转播权、冠名 会和夏季奥运会的报告调查表》要求,申请主办奥运会的城 权、主办城市的赛事旅游产品、赛事纪念品等。丰富多样的体 市必须满足的基本条件中,体育设施齐备、通讯设施完善、有 育赛事尤其是大型体育赛事的发展,能够有力地带动体育产 安全保障、城市美化和环境保护良好、交通便利、有体育赞助 业以及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为举办赛事的城市带来巨大的 的潜在能力等是其中几个重要的资质审核标准。为成功举办 经济效益,同时深刻地影响着举办城市的社会和文化等多个 奥运会,我国在体育场馆建设、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交通通讯 领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地进行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改 建设、环境保护和美化等方面投入巨大,如今鸟巢、水立方等 革,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推动经济的转型。体育产业作为新兴 奥运场馆已经成为北京的标志性建筑,同时也是重要的旅游 的服务业,成为国家战略布局的重点产业,充分发挥了体育赛 景点。同样,2010年的广州亚运会,也新建了12个场馆,改 事的巨大经济潜能,推动城市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并 建、扩建了58个场馆,投入资金高达1 200亿元,其中大部分 且,积极举办和运作体育赛事、尤其是国际大型体育赛事,例 预算用于城市面貌和环境改善,极大地改善了人们居住环境, 如克中国公开赛、花样滑冰世锦赛、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 提升了城市形象,促进了城市的经济发展。 赛、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东亚四国足球赛锦标赛、田径世锦赛、 2.带动城市相关产业的发展。体育赛事发展能够带动城 国际马拉松、超级杯等大型世界级体育赛事。赛事审批、转播 市相关产业的发展,如餐饮、酒店、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场馆 权的市场化,也给职业联赛产业链带来了新一轮的升级,2016 建设等建筑业,、保险等金融业,广播、电视、网络等传媒 年,暴风集团取得了2016r__2017年中超联赛的独家转播权,乐 业,作为关联产业,在体育赛事的带动下获得了明显的经济 视网买人了2016--2017年英超联赛转播权。可见,我国在赛 增长。首先,体育赛事是一项重要的体育资源,能够带来大量 收稿日期:2017~03—06 基金项目:西安市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以市场需求公平配置西安文化优质资源对策研究”(14T32) 作者简介:张宪民(1965一),男,陕西西安人,副教授,从事体育教育训练学、体育社会学研究。 的游客,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在观看赛事后,很多游客会选择 在举办城市停留一段时间,了解城市的风景和文化,刺激相 关产业的消费。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国内旅游者人 数、北京入境旅游人数、旅游外汇收入、国内旅游收入都有大 估,可以采用AY1=∑P,的模型。通常这部分收益与赛事的商 业化运作管理水平密切相关。如果赛事的运作较差,赞助商 有可能选择撤销赞助,因此,提高赛事的运作能力能够有效 地避免赛事在组织过程中的风险,吸引更多的资本进入。 幅增长。其次,电视等媒体的转播权、冠名权、广告投放也会 带来大量的收入,在增加消费的同时,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财政收入预算中,电视转播收入、Top 2.体育赛事的间接经济效益。体育赛事的举办能够带动 相关产业的发展,包括各国的参赛选手和入境观看比赛的观 众,产生了大量的消费需求,包括服装、住宿、餐饮、交通、旅 游观光、当地特产等。在对这些体育赛事的间接经济效益进 行评估时,可以将这些消费需求设为C,将赛事举办过程中 的投资设为I,赛事举办国的边际消费倾向设为b,此时乘数 可以估计为1/(1-b),如果用△Y:代表GDP增量,即△Y = 赞助计划、门票、体育彩票等收入占比达到了60%以上,是主 要的收入来源。 3.提高城市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体育赛事不仅是对 体育运动能力和水平的展示,也是对国家科技水平与成果的 重要展示。赛场竞争的背后,是同样激烈的科技水平和创新 能力的竞争。交通、安保、赛场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体育科 研等各个领域都离不开科技创新。据统计,2008年奥运会, 展现了150多项最新的奥运科技项目。在交通运输上,为了 改善交通运输环境,确保赛事期间交通畅通,采用了大量的 现代化、数字化、信息化的交通指挥和管理技术,建立了智能 化交通管理指挥系统,体现了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成果。 (I+C)/(1-b)。可见,b值越大,乘数越大,赛事对经济的发动 作用也越大。目前,西方发达国家的边际消费倾向大约为0.8, 我国的边际消费倾向只有其一半,还存在较大的差异。 3.体育赛事的潜在经济效益。体育赛事对城市经济的影 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会产生潜在的经济效益。一方面,通过 出售赛事的转播权,获取经济收益,同时,通过全球化的媒体 传播,也会提高赛事的影响力和城市的知名度,形成良性的 循环,推动体育赛事的发展。另一方面,通过体育赛事的举 办,使大量优秀的运动员进入公众的视野,成为体育明星,如 姚明、刘翔、郭晶晶等,不仅掀起了体育运动的热潮,使公众 更加了解和喜欢体育运动,同时,在体育明星的带动下,能够 在赛事转播上,首次采用高清设备进行电视转播,从规模上 看,是迄今为止全球电视传媒机构进行的一次规模最大、清 晰度最高的电视转播活动。在运动训练上,采用“数字化等动 游泳训练测试器材”技术,模拟运动员的动作并记录数据,在 运动员的训练水平评定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4.缓解举办城市的就业压力。体育赛事为举办城市提供 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极大地缓解了举办城市的就业压力。一 引领体育消费的潮流。此外,体育赛事对举办城市的社会、经 济、文化的影响是长期和多层次的。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 提升了北京的城市知名度,使世界人民了解这个城市,增加 了城市的魅力和吸引力。这种影响不是短期的,能够对城市 经济产生长期、深远的影响,促进了城市的旅游业的发展。因 方面,赛事的运营、管理、组织、营销、公关等各个方面,对人 才的需求量较大。另一方面,赛事的筹备刺激了相关产业的 发展,尤其是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的改造和修建,需要大量 的劳动力。例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创造的就业机会多达 200万个;在2010年的广州亚运会期间,也新增了就业岗位 此,对体育赛事的潜在经济效益的评估,可以表示为△ =ZOO, 其中△ 表示体育赛事潜在的经济收益,Zoo表示赛事的潜 在GDP增量。 30.4万个。可见,体育赛事在扩大就业、缓解就业压力方面, 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体育赛事经济效益评估体系可以表述为AY= AY。+△Y +△ ,通过对赛事经济效益的评估和分析,能够 合理利用体育赛事资源,发挥体育赛事为城市发展带来的经 济效益。 三、构建体育赛事经济效益评估体系 按照体育赛事的经济效益进行分类,其经济效益可以分 为直接的经济效益、间接的经济效益和潜在的经济效益。构 建体育赛事经济效益评估体系,能够提高体育资源的利用效 四、结语 体育赛事对城市经济的影响具有较长的周期性,无论是 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相关产业发展、城市的科技创新 率,实现体育赛事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 1.体育赛事的直接经济效益。体育赛事的直接经济收益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赛事主办方的经济收益和赛事赞助商 的经济收益。赛事主办方的经济收益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内 容:出售赛事的电视转播权收入、赞助商的赞助收入、赛事期 能力和水平还是城市就业等方面,其带来的影响都将长期地 影响举办城市的经济发展。因此,应积极构建体育赛事经济 效益评估体系,促进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积累体育赛事的运 作经验,同时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成功的体育赛事运作案例,提 高我国国际竞争能力和竞争水平。在体育赛事后,应充分利 间门票收入、纪念品销售收入。其中,赞助商的赞助收入主要 是通过体育赛事相关产品的营销,满足观众的多样化需求, 刺激观众进行消费产生的收益。对这部分的直接经济效益评 参考文献 用体育赛事带来的间接经济效益和潜在经济效益,进一步推 动城市经济的发展水平。 [1】 胡乔,陶玉流.城市竞争力视野下大型体育赛事的效益研究【J1.体育与科学,2009,(4) 【2】 曹亚东,王素娟,田伟产.产业融合视角下的大型体育赛事与城市旅游业发展研究[J】_中国市场,2009,(36) 姚颂平,沈建.举办国际体育大赛对大城市的经济、文化综合效应之研究【J1.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4) 【3】 肖锋,【责任编辑一吴明宇】 l20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