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智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产前护理干预对初产妇分娩方式的影响

产前护理干预对初产妇分娩方式的影响

来源:微智科技网


产前护理干预对初产妇分娩方式的影响

目的 探讨产前护理干预对初产妇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 将86例于我院住院分娩的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干预组较对照组剖宫产率低,两组指标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初产妇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提高自然分娩率。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prenatal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maternal mode of delivery. Methods 86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43 cases in each.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given in the control group based on the targeted nursing intervention measures. Results The intervention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cesarean section rate is low, compared with two groups of indicators (P<0.05),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nclusion The primipara given targeted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natural delivery rate.

Key words:Nursing intervention;Early prenatal;Maternal;Mode of delivery

剖宫产作为产科领域的重要手术,已成为解决难产和某些产科并发症、挽救产妇和围生儿生命的有效手段[1]。近年来,我国剖宫产率一再升高,高危围生儿病死率和新生儿窒息率无明显下降趋势,却徒增手术的近、远期风险[2]。其新生儿病死率也明显高于自然分娩[3]。2013年6月~12月对我院86例初产妇采取了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12月在我院住院待产的初产妇8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年龄20~38岁,孕周36~42W,两组孕妇在年龄、孕周、孕次及文化程度等方面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产前采用传统的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护理干预措施。

1.2.1初产妇的心理特征 随着全民素质的普遍提高和网络信息的便捷,许多产妇对分娩知识了解的越来越多,但总体缺乏专业性。目前孕产妇基本上是80后的独生子女,他们从小生活环境优越,娇生惯养,在产程进展到关键时刻,由于精神紧张,疼痛剧烈难以忍受,乱喊乱叫,无法配合助产士进行助产,易造成胎儿宫内窘迫,当医师与产妇及家人谈论病情时,他们一般都会选择一种既安全、又立竿见影的方式结束产程,从而放弃阴道分娩,行剖宫产术[4]。

1.2.2有效沟通 沟通既是一门科学的工作方法,也是一门艺术[5]。因此,应

加强与产妇及家属的沟通,对产妇产前检查情况深入细致地去了解。除向产妇及家属讲解分娩的生理过程外,对有妊娠并发异常情况的产妇,耐心解答其疑问,在交流的过程中,注意语言要通俗易懂,少用医学术语,把握交流的深浅度,善于倾听孕妇的诉说,从其言行和表情中获取所需的信息,运用沟通技巧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沟通效果。

1.2.3舒适护理 舒适护理是护理活动与舒适的研究,舒适的概念最早提出于20世纪80年代,使人在生理,心理,社会上达到愉快的状态或缩短不愉快的程度。1998年萧丰提出舒适护理模式,他强调护士应具备医学、心理学及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在日常工作中,在做常规护理的同时,虚心研究舒适护理,并将研究成果应用到实践工作中去,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手法要轻柔、技术精湛、专业知识丰富、服务体贴周到,提高患者的满意度[6],护理人员将舒适护理贯穿于临床护理过程始终,不但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赢得了患者的肯定、尊重和理解,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情感上给予了孕产妇支持,她们的安全感也得到了提高,增进护患间情感交流,在一定程度上,消弱了孕产妇紧张和恐惧的心理,提高了服务质量。

1.2.4心理干预 随着护理学的不断更新,心理护理广泛应用临床各项护理,初产妇在产前产时给予心理护理,对初产妇顺利分娩起着决定性作用[7]。自然分娩是指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对产妇不给予人工干预,胎儿从引道顺利娩出[8]。孕妇分娩过程十分复杂,其既关系孕妇自身健康状态,又影响胎儿平安出生。孕妇能否成功分娩与诸多因素有关,如产力、产道、胎儿以及孕妇的心理状态等[9]。传统助产模式,助产人员一般不考虑社会及心理因素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作用,仅从生物学方面对产妇实施护理和治疗,在备产过程中,孕妇及其家属情绪紧张,易使产妇失去信心,致使产程异常[10]。因此,护理人员在保证母婴安全的条件下,依据孕妇分娩时不同阶段、不同心理状态,给予适当的心理干预。产妇入院后,医护人员应以端庄的仪表、热情和蔼的态度接待产妇,向其介绍住院环境、住院须知及注意事项,介绍的过程中,医护人员要注重自身的言行举止,注意说话语气,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医护人员应依据孕妇的个人性格、社会角色及文化素质等特点,进行相应的健康宣传,给予孕妇安全感,争取得到她们的信任。特别是首次来医院住院的产妇,不熟悉医院环境,容易产生害怕、恐惧、孤独等心理,适时恰当的健康宣传极其重要。医护人员应热情接待孕妇,为其耐心做思想工作,详细介绍待产及分娩的相关知识,使他们了解分娩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尤其是具有恐惧心理的孕妇,医护人员更应该温和、亲切、耐心的为其讲解,并配合恰当肢体语言,以诚恳的态度去关心和安慰他们。使孕妇产生踏实感和充分的心理准备,保证孕妇对自然分娩全过程心中有数,情绪稳定,对自然分娩充满信心,同时孕妇入院后的身体各项检查结果也能增强孕妇自然分娩的信心。2 结果

实施产前护理干预后剖腹产率低,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论

产妇分娩时胎儿与母体的分离过程,是产妇正常生理活动的自然现象,同样受到客观环境的制约和影响,并出现普通的心理变化规律,几乎初产妇在分娩过程中都会产生负性情绪变化[11]。近年来,医学逐渐向人文方向发展,心理护理干预在疾病的护理过程中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妇产科,心理护理干预的作用更突出[12]。孕妇是一个特殊的复合体,护理人员护理过程中既要考虑孕妇方面的因素,又要考虑胎儿的因素,因此,在护理过程中的要求较高[13]。护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孕妇的各方面生理,影响胎儿的健康发育[14]。产妇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对产妇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产妇的心理护理不仅关系到产妇的健康状态,更会影响胎儿的健康教育[1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在产前予以初产妇心理干预,能有效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

参考文献:

[1]黄醒华.对剖宫产术的思考[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3,19(17):385.

[2]王晓生,王世良.关于剖宫产的分析与思考[J].中国实用妇产科杂志,2005,21(10):633-635.

[3]陈月英,柏学民.5571例剖宫产原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4,19(1):95-96.

[4]胡建秀,尹桂然,任赵丽.心理干预对产妇分娩方式影响的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5,2(2):3-4.

[5]曾辉娜,欧春兰.探讨产科护理沟通的技巧[J].护理研究,2009,16(4):68.

[6]李媛.妇科患者术后疼痛的舒适护理干预[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0,23(4):191-192.

[7]习复淳,邱勤.中华综合临床医学杂志[J].2008,10(5).

[8]娄丽艳.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临床中的效果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0,7(9):96-97.

[9]刘晓红.护理心理学[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1998:203-204.

[10]颜丽君,陈俊如.护理人员关怀理念应用于护理操作的探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8):1005-1006.

[11]张春梅.产妇分娩时的心理护理[J].中华养生保健,2004,04(30):8.

[12]何美宁.探讨心理护理在妇产科产妇分娩中的重要性[J].中外医疗,2011,30(4):160.

[13]陈玲,周舒香,王玉仁.护理干预在产前筛查高风险孕妇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1,3:47-48.

[14]徐磊.早产孕妇的心理特征及护理体会[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7:52-53.

[15]汲文宇.孕产妇的心理状态分析与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36:25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