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改进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现状的对策
摘要:内部审计是企业自身一种的评价体系,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审查评价,对企业管理发挥制约、防护、鉴证、促进和参谋作用。然而目前的企业内审缺乏性,内审手段滞后,专业素质不高,了内审工作的开展。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应适应改革发展方向,强化审计责任,依法严格审计,在监督与服务中求效益。 关键词:现代企业;内部审计;改进方法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3-0-01
一、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 1.组织具有很强的依附性
不少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与财务会计机构是“一套人马,两块牌子”,既当会计,又当审计,自己做账自己审,自我约束机制不完善,内审难以起到应有的监督制约作用。同时,由于内部审计人员职位、工资福利等均受企业的控制,往往难以在实际工作中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的职能。当企业某些行为违法时,内审人员为维护自身利益,削弱了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 2.手段的滞后性与局限性
内部审计人员既是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监督主体,又是实施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决策的客体。一方面要维护国家利益,另一方面要按照经营者的旨意来维护企业利益,二者本身就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当国家利益与企业利益发生冲突时,审计人员往往选择后者,
这自然增大了审计风险。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手段落后,不仅与国际内部审计存在明显差距,而且滞后于国内会计核算的发展。如目前计算机犯罪呈上升趋势,传统审计技术又主要适用于手工会计信息系统,因此增加了审计的难度和风险。 3.人员专业素质能力较低
内部审计师应具备财务、会计、企业管理、统计、计算机、审计、法律等各方面的知识,以保证执业质量。而目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科班出身的人少,素质偏低。有的只掌握某一方面的知识,难以全面深层次地发现问题。由于传统审计基本是财务审计,审计人员大都是从财务战线转型,对经营管理、工程预算、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在工作中往往是事后审计多,事前、事中少;对下属单位审计多,对本级的审计少;对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多,对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少。内审人员在工作中仍以账项基础审计方法为主,审计目的仍是“差错防弊”,审计中发现的问题也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工作也只停留在完成上级部门的审计任务上,为审计而审计,很难发现客观性、针对性和苗头性的问题。 二、改进和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对策 1.创新观念,完善管理
企业的经营活动离不开审计监督,而且随着企业规模越大,管理层次越多,就越需要监督。而审计最基本的职能就是监督,它是企业健全内部控制、严肃财经纪律、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因此,首先是要明确隶属关系,改变由企业领导人直接
领导或充当企业内部审计领导的内审工作管理,将内部审计置于产权主体领导之下,使内部审计机构从行政设置转变为单位根据自身需要主动设置,逐步推行内部审计人员委派制,保持企业内审计机构的相对,增强内审的权威性,改变目前普遍存在的内部审计软弱无力的局面。 2.明确目标,完善工作机制
在工作重点上,要努力改进内部审计的方式方法,要围绕企业经济效率、效果,转变工作思路,拓宽审计领域,切实加强监督检查、调查研究、综合评价等手段,查深查透企业管理中存在问题和不足,有针对提出挖潜提效的意见和建议,更好地为决策管理层服务。现代企业由于经营规模的扩大,经营方式的多样化,管理层多级化及生产经营地点的分散化,客观上需要健全的审计监督机制,监督企业所属各经济责任承担者按既定的目标、方针、、制度、计划、预算等等要求认真履行其承担的经济责任,为更好达到加强企业控制、严肃企业制度、加强企业管理这一目的。应建立健全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机制,从查处违规违纪审计转向内控制度审计和绩效审计,理顺资金运行管理机制上,规范经营行为,维护企业利益。同时,要规范全国统一的审计指标体系,改变以往审计各搞各的,标准不一,口径不同,审计难有可比性这一弊端。严格按照国家39项审计规范办事,提高内审程序的规范性。 3.改进方法,加强沟通协调
(1)做好与组织领导层的沟通。在制定或修订有关制度与规定
时,通过与组织领导层的充分沟通,使组织领导层增加对内部审计工作的了解,使有关制度与规定能尽快通过组织领导层的批准,以书面形式下发。如能及时就年度审计计划和审计项目实施计划与组织领导层沟通,向组织领导层说明审计项目的实施对加强组织内部控制或提高组织经济效益的重大意义以及审计实施中存在的困难,可以取得组织领导层对内部审计工作的理解与支持,从而有利于各项内部审计项目的顺利实施。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审计部门要及时与组织领导层沟通,向组织领导层详细分析所存在问题和内部控制漏洞的危害,并提出纠正措施和改进建议。这样就可以取得组织领导层对审计建议的理解与重视,有利于审计决定的执行,实现内部审计促进组织目标实现的目的。
(2)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首先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审计前,要向被审计单位说明内部审计不是一味的挑毛病找问题,审计的宗旨是“一审、二帮、三促进”,即通过审计发现问题,帮助被审计单位分析问题发生的原因和问题存在的危害性,向被审计单位提出解决问题、改进工作的建议,其次在审计实施阶段,通过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了解和掌握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概况、工作流程、内部控制制度等情况,确定审计的重点。对审计中发现的无关大局的细小问题,及时与被审计单位沟通,提出整改建议,并督促其在审计结束之前整改完毕,这样可以缩小审计报告的问题面,获得被审计单位的认同,有利于审计决定的执行。 4.提高素质,防范审计风险
首先,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关注和判断能力。针对不同的审计案例,分析被审计对象的不同表现形态,运用辩证的逻辑思维,去感知审计中可能出现的实质性问题。同时,掌握灵活方法,对收集到的审计资料信息通过系统化整理、综合分析,获取全面有效的证据,以透过现象看本质。其次,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不仅要考核业绩,还要评价诚信,对审计人员的行为加重处罚。第三,加强业务培训,注重培训的时效性,做到学用结合,培训一次就要在业务水平上提高一步,尽快提高内审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和应对各种复杂局面的能力。四是对每一个审计项目所包含的风险都要有一个合理的估量,注重审前调查,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情况,掌握其经济管理中的薄弱环节,确定好审计的范围和重点,做到有的放矢,降低审计风险,应尽力将审计工作向事前、事中转移,使审计工作提前介入到审计项目的每一个环节,定期抽查,把违规违纪问题消灭在萌芽,从而降低审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