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犬咬伤伤口体会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6.145
2000~2010年收治犬咬伤患者1000例,按职业分:散居儿童120例(12%),学生420例(42%),农民460例(46%)。按性别分:男530例(53%),女470例(47%)。按伤口暴露程度分:ⅰ度110例(11%),ⅱ度730例(73%),ⅲ度260例(26%)。按暴露至处理时间分:0天910例(91%),1~3天60例(6%),3天以上30例(3%)。以上病例经过处理伤口,并注射狂犬疫苗及抗狂犬病血清或免疫球蛋白注射后,无1例狂犬病发生,现将其处理犬咬伤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人们被犬(另外包括猫、猪、牛、马等)咬伤、抓伤以及唾液污染伤口后,如不及时处理,容易患上狂犬病,其病死率100%。 暴露分级与推荐治疗:①ⅰ级:暴露为触摸或喂养动物,或被动物舔触皮肤无破损者,无需治疗。②ⅱ级:暴露为无出血的皮肤咬伤、抓伤,或破损的皮肤被舔触,需立即接种狂犬疫苗。③ⅲ级:暴露为单一或多处贯通皮肤性咬伤擦伤,黏膜被唾液污染(如舔伤口),咬伤部位接近中枢神经,需立即注射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和疫苗。
发病机率:人被犬咬伤后普遍易感染狂犬病病毒,人被咬伤后的发生率15%~30%,但是否发病与下列因素有关:①咬伤部位:头面颈、手指处被咬伤后发病机会多,腿被咬伤发病约3个月;②咬伤的严重性:创口深而大者发病率高;③局部处理情况:咬伤后迅速彻底清洗者发病机会少;④衣着厚受染机会少;⑤及时、全程、足
量注射狂犬疫苗者发病率低;⑥被咬者免疫功能低下或免疫缺陷者,发病机会多。
处理伤口:狂犬病病毒在伤口处停留时间约12小时,被咬伤后应尽快用20%肥皂水或0.1%新洁尔灭反复冲洗至少30分钟,力求去除狗涎、挤出污血,可用火罐法,冲洗后用70%洒精擦洗或浓碘酒反复涂拭。伤口不予缝合或包扎,以便引流。如有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或免疫血清,则应在伤口的底部和周围行局部浸润注射。被咬3~4天也必须彻底清洗,要去痂皮清洗。伤口必须及时正确处理,否则注射疫苗后仍容易发生狂犬病。
预防接种:⑴狂犬疫苗接种:①我国主要用(vero细胞)人用狂犬疫苗。②剂量0.5ml。儿童剂量同成人。③注射方法: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幼儿可在大腿前外侧区肌内注射,禁止臀部注射。④接种程序:分别在0、3、7、14、28天各接种1剂疫苗。或采用2-1-1法,分别在0、7、21天注射2针、1针、1针。⑤对已接受过免疫接种者;5年内接受过预防免疫并加强1针,接种2针,第0、3天各1剂。5年内接受过预防免疫接种但未加强,或最后加强免疫超过5年,接种5针,第0、3、7、14、28天各1剂,或分别在0、7、21天注射2针、1针、1针,必要时要求使用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对于免疫状态不确定的人群,应按5剂或2-1-1接种。⑥注射疫苗后注意事项:注射疫苗后大量饮酒、喝浓茶、食刺激性食品,以及从事剧烈劳动、过度疲劳均可使免疫失效。⑵注射人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①对象:凡是为ⅲ级暴露者,及时彻底清创。②剂量为
20iu/kg体重计算,一半用来进行肌肉注射,另一半量用来行受伤部位皮下侵润封闭注射。(头部咬伤者可注射于背部肌肉)。如1次注射所需总量>20ml,可在1~2天内分次注射。⑶注意事项:注射狂犬病血清可能发生过敏反应,表现为血清病,严重者可发生过敏性休克,因此使用抗狂犬病血清须特别注意防止过敏反应,注射前需做过敏试验。
过敏试验:①用氯化钠注射液将抗狂犬病血清稀释10倍(0.1ml抗狂犬病血清加0.9ml氯化钠注射液),在上臂三角肌或大腿外侧皮内注射0.05ml,观察30分钟。②注射部位无明显反应者即为阴性,可在严密观察下直接注射抗狂犬病血清。如注射部位出现皮丘增大、红肿、浸润、特别是形似伪足或有痒感,为阳性反应,必须用脱敏注射。③如注射局部反应特别严重或伴有全身症状:如荨麻疹、鼻咽刺痒等,为强阳性反应,则应采用脱敏注射,并做好抢救准备,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立即抢救。④无过敏史者或过敏阴性,也并非没有发生过敏休克的可能,为慎重起见,可先注射小量于皮下进行试验,观察30分钟无异常反应,再将全量注射于皮下或肌内。
脱敏注射法:在一般情况下,可用氯化钠注射液将抗狂犬病血清稀释10倍,分小量数次作皮下注射,每次注射后观察20~30分钟。第1次可注射1ml,观察无发绀、气喘或显著呼吸短促、脉搏加速时,即可注射第2次2ml,如注射量达到4ml,仍无反应,可缓慢地将全量注入。
血清病:主要症状为荨麻疹、发热、淋巴结肿大、局部水肿,偶有蛋白尿、呕吐、关节痛。注射部位可出现红斑、搔痒及水肿。一般系在注射后7~14天发病,称为延缓型,亦有在注射后2~4天发病,称加速型,对血清病应对症治疗,可使用钙剂或抗组织胺药物,一般情况为数十天即可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