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智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考古诗鉴赏

中考古诗鉴赏

来源:微智科技网
中考古诗鉴赏

最全诗词鉴赏答题技巧

1. 赏识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感情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取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利启迪。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偏向,能联系文化

背景作出自己的评论;对作品中动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尝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2. 朗读古代诗词,存心识地在累积、感悟和运用中,提升自己的赏识品位和审美情味。

考点解读

一、题型归纳

古诗词鉴赏题是中考语文中常常出现的一种题型,纵观历年中考试题不难发现,这种题目一般文字简易,学生对考点也比较熟习,但答题结果却年年失分严重。一个重要的原由就是学生答题不规范,简单遗漏一些重点,致使于只好“领悟”而不可以有效地“言传” 。答题自然要依据试题的要求给出相应的答案。

1. 品尝炼字类题型一

(1) 诗歌中的“某”字或词有什么表达成效

?

中考古诗鉴赏

(2) “某”个字或词用得好,幸亏哪里

?

(3) “某”字可否改为“某”字 ? (4) 你最赏识哪个字或词 ?请赏析。应试策略

抓住诗歌中重点词语理解词语的表层义和深层义,能够从词性、色彩、词的正确性、生动性以及词的丰富内容和境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等方面去

掌握它的内涵。解答修辞的成效时, (炼字和赏析句子时都)先指出用了 xx 修辞方法。剖析时要联合全诗的境界和作者的感情去回答,不可以孤立地

谈这个词的作用。炼字的 答题步骤

( 1)析词语的表层义和深层义;( 2)找修辞写其表达成效;

( 3)绘画面,即衬托了 xx 的境界;

( 4)写感情:表达了 xx 感情、传达了 xxx 的思想。

品尝词语答题格式

这个词在诗句中的意思是 ,运用了 的修辞,生动、正确、形象地写出了 的情形或情

态,表达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

例 1. (2017·岳阳)阅读徐俯的《春游湖》 ,达成以下题目。( 2 分)

中考古诗鉴赏

春游湖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①水开。

春风断桥②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

说明:① [ 蘸]zhn②[ 断桥 ] 指湖水浸过桥面

问题:“夹岸桃花蘸水开”中的“蘸”字用得好。

请做简要剖析。

答:“蘸”字主要运用了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桃花开得繁密的情形,也写出了桃花娇艳欲滴

的漂亮。因此在“夹岸桃花蘸水开” 这句诗中,“蘸”字用得很好。

题型二

你感觉哪个字更好,为何?

解题步骤( 1)一定“好”或一定“哪一个更好”。

( 2)解说该字的一般含义和在句中的意思。 ( 3)睁开想象和联想,把你以为好的字复原到句中,

再现诗人所描述的情形。

( 4)说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或衬托了如何的境界。

答题格式

某词 ( 或某字 ) 好,有...... 之意,(形象生动地)写出了 ...... ,表达了诗人 ...... 的感情。

中考古诗鉴赏

例 2. (2017·咸宁市)阅读杜甫《望岳》 ,回答以下问题。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①“阴阳割昏晓”一句中的“割”字炼得极好,请赏析“割”字的利处。 ( 2 分)

答:“割”字描述出了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的两种不一样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的高大、铺天盖地的形象。

2. 名句赏析类题型

( 1)某诗句向来遇到人们的赏识,该如何理解?

( 2)诗歌的某联流传成了千古名句, 请剖析原由。

( 3)从某句诗中领悟到什么人生真理 ? 应付策略

答题前先判断出诗句的种类,从景、情、理三方面剖析。一般来说,诗句拥有这三种种类,分别以下:

( 1)写景:景重,情浓,意淡。假如是写景,用了 xxx 的写景方法,描述了 xx 的优美景致等;景致优美,让人心怡。

中考古诗鉴赏

( 2)抒怀:情重,景散,意明。假如是抒怀,思虑抒怀方法 ( 直接抒怀、间接抒怀、寓情于景,情形交融 ) 、感情色彩与思想感情等;情真意浓,风格高亢。

( 3)言理:意重、情浓、景淡。 假如是真理,思虑 理 - 趣的交融、真理给人的启迪和思虑等。包含真理,气人心智。

描绘类

答题格式一: A、本诗在描绘上成功的运用了 描绘, 写出了 (诗句讲解即字面含义) ,衬托了诗人 感情。 B、本诗在光景描绘上的特点是 ,这样的描绘使光景 (答作用: 动静联合、虚实相生),同时

衬着了 的氛围,表达了诗 人 的感情。抒怀方法

答题格式二:这句话运用了 抒怀手法,全诗 主要写出了 (诗句内容讲解) ,抒发了 情 感,这种方式使诗人感情抒发得 (用术语) 。修辞类

答题格式三:本句或本诗运用了 的修辞手 法, (作用)地写出了 (诗句讲解即字面含义), 表达了诗人 感情。 例 3:(2017·贺州)春望

中考古诗鉴赏

杜甫

国破河山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问题:“家书抵万金”传递千古,请作简要赏析。( 2 分)“抵万金”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极言家书宝贵、难得,真实地表达了战乱中人想念

失散亲人、期望获取亲人音讯的心情。

分析:本题考察与诗歌的主题相关,品尝语言,从“烽火连三月”一句中能够得出作者达了战乱中人想念失散亲人、期望获取亲人音讯的心情。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诗人想到:烽火已经连续不停地进行了一个春季,仍旧没有结束。 唐玄宗都被迫蜀地,唐肃宗刚才继位,可是官军临时还没有获取有利局势,到现在还未能光复西京,看来这场战争还不知道要连续多久。又想起自己流浪被俘,拘留在敌军营,许久没有老婆子女的音信, 他们存亡未卜, 也不知道怎么样了。要能获取封家书多好啊。 “家书抵万金” ,含有多少酸楚、多少期盼,反应了诗人在信息隔断、久盼音讯不至时的急迫心情。战争是一封家书赛过

中考古诗鉴赏

“万金”的真实原由,这也是全部受战争追害的人民的共齐心理,反应出广大人民反对战争,希望和平平定的美好梦想,很自然地令人产生共识。

3. 要旨感情类题型

(1) 诗歌表达了作者如何的思想感情 ? (2) 描绘了如何的光景 ?创建了如何的氛围 ? (3) 塑造了如何的形象,抒发了诗人如何的感情? 解题思路

借助题目、词前小序、重点词、说明、作者的生

平、作家的风格 ( 豪迈、婉约、沉郁顿挫 ) ;找诗歌中的意象,领会作者的感情。 【文后附录一:古代诗词中常有的思想感情】要旨类答题格式

这首诗描绘了 的(情形、风光、画面等)

抒发(表达、表现) 的感情(情怀、

志向等)

例 4. 阅读下边这首诗歌,回答后边的问题。秋

夜曲

张仲素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问题:全诗寄望了诗人如何的思想感情

?

思妇独守闺中的孤独和对丈夫的想念之情

中考古诗鉴赏

分析:这首诗是经过写景来抒怀的。 “全部景语皆情语”,前三句,作者描述了计时的漏壶在静夜响起了“丁丁” 滴水声、月亮时而遮住时而又露出、暗处的秋虫彻夜在鸣叫的三幅画面,这是失眠的

女主人公在秋夜的所见所闻,经过这些形象,再联合诗人婉约的诗风,我们可揣摩诗人的思想感情为:思妇独守闺中的孤独和对丈夫的想念之情。 ( 意对即可 )

4. 想象描述类题型

( 1)睁开想象,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歌优美的境界。

( 2)诗歌显现了一幅如何的画面 ?用简短优美的语言进行描述。 应付策略

描述画面其实就是创建性地合理想象的翻译句子。解答这种题目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依据诗歌的语境,抓住主要情形或形象并归纳出这一意象所创建的氛围特点,睁开想象和联想,用简短优美的语言加以描述,剖析出诗歌表达了诗人 xxx 的思想感情或给如何的启迪和思虑。

中考古诗鉴赏

注意:不可以偏离诗歌的境界、 主题和诗人的感情。回答要详细: 比方不可以只说 “表达了感慨的情怀,应回答出为何而感慨。

例 5. 赏识下边一首词,回答后边的问题。

西江月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子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现。

词的下片给人们显现了一幅如何的画面 ?试用简短优美的语言进行描述 (100 字之内 )

示例:乌云骤起,月光消失,天边只剩下几颗黯淡的星,野外变得惨淡了,逐渐的,雨点飘落下来,想找个避雨的地方,说来也巧,当年以前见过的茅店,依旧在社林边 !

分析:这是一道典型的想象描述类诗歌鉴赏题,有字数,题干中的重点词是“画面”——即要求将下片内容以“画面”的形式再现出来。描

绘时要将天外之 “星”、山前之“雨”、“路转溪头”突然体现出来的社林“茅店”等形象无一遗漏地

一再三现。其他,答题时还需要注意用语的简短优美。

中考古诗鉴赏

5. 表达技巧类题型

(1) 诗歌某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何作用 ?

(2) 诗歌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 ?

(3) 诗歌是如何抒发生者的感情的 ?

艺术技巧

( 1)修辞方法: 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频频等。 ( 2)表达方式:记述、谈论、描绘、抒怀等。

描、工笔、衬托、对照、想象、联想、照顾、等。

( 4)篇章构造:直截了当、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顾、伏

笔铺垫等。

( 5)思想感情: 忧虑、难过、孤独、伤感、孤单、愁闷、淡泊、安逸、欢喜、激怒,固守、忧国忧

民等。

( 6)语言特点:浓墨重彩、栩栩如生、诗情画意、朗朗上口、富裕真理、酣畅淋漓等。

( 7)语言风格:行云流水、自然流利、形神兼顾、简短、洗炼、简易、平庸、朴素、清爽、淡雅、 ( 3)表现手法:借景抒怀、托物言志、情形交融、以动衬静、虚实联合、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白

中考古诗鉴赏

沉郁顿挫、凄凉、低落、挺秀、舒缓、雄健、深沉等。

应付策略

第一要认识常有的表达技巧,它包含: (1) 修辞方法,主要包含比喻、夸张、拟人、对偶、借代、

设问、反问、双关等; (2) 表现手法 ( 写作手法或艺术手法 ) ,主要包含运用典故、托物言志、动静联合、虚实相间、小中见大、以乐写哀、衬托衬着、对照映托、多角度描绘等 ;(3) 表达方式,主要有描绘,谈论,抒怀,记述; (4) 抒怀方式主假如直抒胸臆和间

接抒怀,而间接抒怀又包含借

景抒怀、情形交融、 寓情于景等。 诗歌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爽淡雅、平庸自然、 明快简易、辞藻华丽、委宛委宛、简短洗炼、沉郁顿挫、浑朴雄伟、多用口语理解如话、朴素无华、华丽绚烂、理解晓畅、笔调婉约

( 8)作用:深入境界、深入要旨、境界深远、境界优美、语重心长、回味无穷等。

表达技巧类答题格式

这首诗运用了 修辞方法 ( 或表现手法或抒怀方式 ) ,表达技巧表现了 内容,抒发了 的思想感情或揭露了 的道理。 【注意:联合诗句和详细词语作剖析】

中考古诗鉴赏

例 6. 阅读下边这首古诗,回答后边的问题。

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光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问题:诗的三、四两句富裕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生动传神。试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

分析:这是一道典型的表现手法类试题,要求赏

析三、四句,注意题目要求中的“修辞的角度” ,这两句写白雪盼春,运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

把雪花比作“飞花” ,是比喻,而后再说出这些修辞手法表现了什么内容( 或抒发了什么感情 ) 。答

案以下 :用白雪盼春的拟人手法,表现了诗人渴望春季的急迫心情,生动而传神; 把白雪比喻成飞

花,把早春的冷淡写成了仲春的喧闹, 富裕情味。

6、理解词语类

理解词语一般从内容和构造双方面剖析。

构造上作用 :从词语在诗歌中的地点下手,联合诗词详细内容理解。诗歌的构造特点:开篇的铺

垫、衬托; 中间的过渡、照顾;

结尾的深入、

升华主题等。

中考古诗鉴赏

内容上的作用 :即词语在诗词表达的内容或诗人表达的感情中起到的作用。第一要理解词语自己的意义,在联合全诗内容解说词语的作用。

例 7. (2017. 泸州)阅读下边的诗歌。回答以下问

题。早发

唐 韦庄

早雾浓于雨,田深黍稻低。出门鸡未唱,过客马频嘶。树色遥藏店,泉声暗傍畦。独吟三十里,城月尚如硅。

诗歌题为“早发”,请简要剖析全诗是如何扣住字来写的。( 4 分)

首联用“早露”直接点题,第二联用“鸡未唱,马频嘶”重申客人起得早,第三联“树色遥,泉声暗”用雾浓突出早,尾联写诗人行“三十里”

后月亮依旧高悬, 可见诗人出发之早。(一联 1 假如学生未分联作答,最多得 3 分)

7、选择题答题技巧

( 1)考试说明

能力要求 : 能阅读简易的古典诗歌。

详细要求 : ①古典诗歌内容的理解和作者感情的体察。(为何写 ?写了什么 ?)

“早”

分,

中考古诗鉴赏

②古典诗歌语言、表达技巧和境界的鉴赏。 ( 如何写的 ?)

( 2)现存问题剖析问题之一:读不懂诗

问题之三:答题不详细,缺乏翻译与剖析

( 3)方法指导

问题之二:只懂大体,阅读粗拙不认真,客观题丢分

设题方向 : 在翻译、归纳和手法上设置问题解题策略 :

①先审清题干,弄清单项选择仍是多项选择,正确仍是错

误。

②找寻敏感点。圈出显然的敏感点,带问题去比对清除

③利处 : 能够不用浪费太多时间纠结内容,在审题过程中你已经大体认识诗歌内容了,剩下的问题就是按解读诗歌的方法去比对清除了。

①词句翔译禁止,内容理解有误。

关注选项中的“意谓” 、. “描述”、“写出”等词。

( 4)错因归类

中考古诗鉴赏

回归文本,从整体上掌握写作对象。关注光景描绘的节气、地址、特点,

中考古诗鉴赏

关注事件、人物、动作或评论。

②概略有误。

对诗歌语言风格、境界、感情剖析不到位。

关注选项中的“语言” “表达”“抒发”等词。关注对境界、氛围、基调的判断,

要研究诗人写作企图,抓准感情。

注意联合说明剖析。

③手法判断失误,成效剖析禁止。关注选项中手法的判断。

( 5)诗歌鉴赏选择题常有设误方法①语语言风类错误 : 或成心译错实词虚词 ; 或对诗歌的语言风格判断错误。

②境界意象类错误 : 对诗歌的意象的含义判断错误 ; 或对境界的归纳错误。

③技巧手法类错误 : 对诗歌运用的写作技巧的种类或作用判断错误。

④思想感情类错误 : 拔高感情 ( 对诗歌中描绘的 感情成心妄加引申, 添上某种光圈 ); 或转移感情。 ⑤ . 看法内容类错误 : 扩大范围 ( 把作家的某一详细作品风格用其整体作品风格来取代 )

二、古代诗词中常有的思想感情1、忧国伤时:

揭穿统治者的昏庸;

中考古诗鉴赏

反应离乱的难过,如:杜甫《春望》 ;

怜悯人民的疾苦,如: 《茅舍为秋风所破歌》 、白居易《卖炭翁》;

对国家民族前程命运的担忧。2、立功报国:

立功立业的期望,如:曹操《龟虽寿》 、陆游《书愤》;

保家卫国的信心,如:王昌龄《参军行》 ;

报国无门的伤心,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河山沦丧的难过,如:陆游《示儿》 、文天祥《过零丁洋》;

年光消失,壮志难酬的哀叹,如: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

揭穿统治者穷兵黩武,如:杜甫《兵车行》 ;理想鲜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屈原《涉江》 。

3、思乡怀人:

羁旅愁思,如:孟浩然《宿建德江》 ;思亲念友;

边关思乡,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景色异》;

闺中怀人。4、生活杂感:

中考古诗鉴赏

寄情山川、田园的安闲,如:王维《山居秋暝》 、孟浩然《过故人庄》 ;

昔胜今衰的感触, 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

借古讽今的情怀,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宦途失落的愁闷, 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告慰一生的愉悦,如:杜甫《春夜喜雨》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 ?明月别枝惊鹊》 。

5、长亭送别:

恋恋不舍的纪念,如:王维《渭城曲》 ;

情深意长的鼓励, 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三、诗歌按内容分类及其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1、田园诗:热爱、神往安闲沉静自由的生活,表

达淡泊安逸的心情。

2、写景诗:描述春夏秋冬、山川美景,表达对自

然美景的热爱、赞叹之情。

3、送别诗:恋恋不舍的迷恋;对友人的想念;劝

勉宽慰的豪迈;坦陈心志的告白。

中考古诗鉴赏

4、边塞诗:期望立功立业、保家卫国的信心;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忿;久居边关想念亲人的伤心、孤单。

5、行旅诗:游子流浪在外 (久戍边关、 久宦在外)

的孤单孤独和对家乡、亲人的想念。

6、咏物诗:借某物的特点来表达自己的人品品性或追求。

7、怀古诗:哀叹怀才不遇的感触;抒发昔盛今衰的气愤;忧国伤时,揭穿统治者的昏庸,怜悯基层人民的疾苦。

8、闺怨诗:对丈夫的想念, 离其他孤单孤独之感;

对自由幸福生活的神往。

四:古代诗歌中的典型意象

明月:寄望对家乡、亲人的想念

斜阳、暮色:多给人以失落、悲凉之感。

流水、落花 :常代表生命的短暂;惜春、伤时的难过、关于死亡的忧虑、伤心。

春水:这一意象来比喻愁怨的浓重和不停。

子规、猿啼: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同

鸿雁:常借指书信,常寄望思乡怀人的情思折杨柳:送别、迷恋、伤感。

篱笆、鸡啼、犬吠:田园的安逸、安闲

中考古诗鉴赏

松、梅、竹、菊:是品德高洁、刚毅不屈的形象化身,先人常用这四种形象表现理想、时令。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