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智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探大学物理课程思政

浅探大学物理课程思政

来源:微智科技网
第1期总第59期No.1SumNo.59三峡高教研究

SanxiaHigherEducationResearches

2021年3月Mar.2021浅探大学物理课程思政

宋明欢

(重庆三峡学院教师教育学院,重庆万州404120)

要:课程思政是目前教育中的新要求,也是高等学校课堂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本文针对《大学物理》课

程开展思政进行了探索,并且以《大学物理》课程中“双缝干涉”章节为例,进行了课程设计。

关键词:大学物理;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教学大纲2016年12月,**总提出了思政课程和课

理,培养能力,形成唯物主义世界观,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改变《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方法,开展课程思政新形式

物理教学中一般常见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有讲授、讨论、类比、实验[3,4]等,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方式起着不同的教学作用。讲授法常用于概念教学中,讨论法、实验法常用于探究教学中。下面以大学物理教学中类比法为例,来说明改变教学方法和模式,从而开展课程思政。刚体部分知识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比较陌生,学习比较困难,因为中学物理中涉及很少。那么我们可以用类比质点运动学的方法得出刚体定轴转动部分所有重要的物理公式。类比的具体原则是:用转动惯量类比质量;用力矩类比力;用角量类比线量。利用类比法后学生会把熟悉的质量模型与陌生的刚体模型相互比较,科学、合理、自然的得出刚体力学中的基本定理:刚体转动定理、刚体转动动能定理,这样能很好地激发学生想象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借鉴能力,也能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树立良好的意志品质,对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观和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有着很大的帮助作用;同时举例说明在现实生活中做人、做事要遵守一定的法规、秩序,借助于《孟子》名言“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来说明大学物理课程中的诸多定律、定理,以达到教育育人并重的效果。

3.调整教学内容,引入物理学史[5]和新成就,增强

程思政[1],2019年3月18日,他再次强调立德树人作为气象。

物理学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学科,它是研究物质的结构、运动和相互作用的自然科学,主要内容涉及到力、热、光、电、磁和近代物理等,它所阐述的物理原理、哲学和人文思想和科学研究方法,对培养学生的思维和科学素养,正确认识事物,对大学生形成正确

教育的根本性任务[2],同时也开启了高校课程思政的新

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唯物主义世界观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大学物理》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是刻不容缓的,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大学物理》课程思政的途径

1.科学、合理修订《大学物理课》课程大纲,恰当、适当引入思政

《大学物理》课程大纲是对大学物理知识内容和执行大学物理教学计划的总纲领,同时也是物理教师开展大学物理教学的重要指针和依据。传统的《大学物理》课程大纲重点关注的是:大学物理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以及知识内容和大学物理学科的结果和结论,但对于大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则相对偏少。在科学、合理修订《大学物理》课程大纲时,应该从课程的目的和任务出发,以大学物理知识为基础,将思政元素与《大学物理课》课程知识点相结合,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探索科学,追求真

基金项目:重庆市教改项目(项目编号:193194)重庆三峡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GJ201809)。作者简介:许刚(1977-),男,汉族,湖北荆门人,理学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凝聚态物理、物理学科教学。

2021年第1期开展课程思政元素

浅探大学物理课程思政73

生受到感染,激励学生努力学习;讲授动力学、光学和电磁学时,可以引入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科技、工业、制造业、经济、文化、政治等各个领域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例如:《辉煌中国》《超级工程》《超级中国》等,增强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从而提高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于润物细无声中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树立攀登科学技术高峰的信心,担负起民族复兴重任。

二、大学物理中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

[6]

以大学物理中“双缝干涉”为例来讨论如何进行

常规的大学物理教学中,重点关注的是物理学知识、规律和原理,对学生来说,比较枯燥;同时需要借助高等数学工具,许多学生感觉学习大学物理困难重重,长此以往,学生就会丧失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学效果欠佳。如果在大学物理教学过程中不断穿插物理学史的内容,课堂学习氛围更轻松,学习积极性也会大大增加。如我们在教授“牛顿三运动定律”时,可以引入物理学史中关于牛顿的故事,通过对牛顿的生平、主要成就和不足来进行教学,让学生真切感受他的成长,所经历的困难、磨炼直至取得辉煌的成就。同时也能使学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导1.实例引入,设置问题,引入新课入新课1.1观看与干涉相关的各种图片通过设置情景,提出直观感受,体验提出问题,吸引学生问题,主要引起学生生活中的物理。注意力,为新课教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并积极主动的思做好铺垫学习动机,有助于调考老师的问题动学生的思维希望通过物理学家的成功和失败的历史去感染学生,启发学生,达到情感教育目的建立起前后知识之间的逻辑性突出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要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数据处理,加深学生对于实验原理的理解体现“做中学”教学理念实验背景介2.介绍光的本性,强调本实验的意绍,强调双义【讲授法】结合多媒认真聆听缝干涉实验(1)牛顿的微粒说体,生动讲解。的意义(2)惠更斯的波动说3.复习波的干涉相关知识回顾知识(1)什么是波的干涉,波干涉现象【讲授法+问题】提问为新课做好(2)波的三个相干条件学生,回答波的干涉积极参与回答铺垫(3)出现干涉加强和干涉减弱对应相关内容,板书总结波程差满足的条件4.1实验装置【讲授法+启发+实验跟随教师,积极法】分析实验装置,思维参与,尝试给出实验参数,引导写出条纹成像学生计算波程差并位置公式计算条纹成像位置公式,并板书示范实验讨论d双缝间距D屏缝间距x条纹位置4.2实验原理dDδ=x=±kλDd【讨论法】根据公式明纹x=±kl计算出条纹宽度,组k=0,1,2⋯l织学生分组讨论,干x=±(2k-1)2暗纹涉图像影响因素,并4.3实验结果总结Dλd4.4发散思维,入射为白光。分析条纹特点Δx=xk+1-xk=分组讨论参数改变对干涉图像的带来的影响利用知识迁移性,将新学知识类推到其它情况,发散思维,达到培养效果74三峡高教研究总第59期

即学即用实战演练5.例题跟进,加深印象例题讲解

学以致用,即学即用,提高学生【讲授法】分析引导,在教师引导下强化双基,

讲解并板书示范的思维参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能力【讲授+启发】结合多媒体直观演示,配以图片和板书,充分利

用理论联系实际原倾听,思考,讨则,将所学知识应用论,回答问题与实践,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所学知识

1、培养学生利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让学生领略自然界的奇妙与和谐3、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角度出发,使学生体验物理学对于人类社会、科学、文化等方面的推动作用

6.介绍双缝干涉的应用

理论联系实(1)测量波长际(2)测量薄膜厚度和折射率

(3)飞机降落辅助系统

归纳总结

完善认知

7.归纳总结,完善认知(1)条纹重要公式(2)条纹特点

引导学生自行构建知

【讲授+讨论】教师引学生小结,其他

识体系,理清知识脉

导,展示课件,完善人补充、完善,教

络,养成良好的自主

学生的认知结构师总结。

学习习惯

教育工作落细、落小、落实在每一堂课,真正起到“协同效应”,真正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参考文献:

[1]张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01).

[2]**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EB/OL].http://dangjian.people.com.cn/n1/2016/1209/c117092-236962.html.

[3]周德昌.简明教育辞典[M].广东: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127.

[4]闫金铎,郭玉英.中学物理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38.

[5]李艳平,申先甲.物理学史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25-26.

[6]程守洙,江之永.普通物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刘文荣)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课前预习了解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杨在探索光的波动性背景以及设计实验是百折不挠的精神和创新能力;注重在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实验装置,分析问题——条纹分布特征的能力;侧重培养学生类比创造性思维能力——与机械波的干涉现象类比;注意让学生把学会的知识在实际中加以应用,同时知道杨氏双缝干涉的作用与意义——测量可见光的波长和验证了光的波动性;同时在授课过程中,穿插介绍我国在光学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如两千多年前《墨经》中的小孔成像,中国天眼,世界最大的望远镜,北斗卫星,世界排名第二位的量子卫星墨子号,世界独一无二的八光子纠缠态,再次刷新了光子纠缠态制备的世界记录,嫦娥五号登月取壤……不断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三、束语

大学物理课程要实施课程思政,必须挖掘大学物理课程中的思政素材才能对学生实施德育。以大学物理中“双缝干涉”为例进行探讨,结合大学物理教学实践的心得体会,深入挖掘思政素材,在物理教学中深度融入思政教育,潜移默化地渗透育人价值,将思想政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