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议事决策制度
学校议事决策制度 学校议事决策制度1
为进一步完善学校管理,全面贯彻校长负责制,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发挥教代会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作用,依据校长负责制的相关文件精神,建立以知、议、决、行、督五个环节为核心的议事决策机制,特制定本制度和程序。
一、议事决策原则
坚持“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 二、议事决策形式
校务会议是学校行使行政议事决策职责、体现集体领导的主要形式,校务会议由校长召集并主持,参加校务会议的成员为学校正副校长、学校党组织正副和工会等。校务会议经集体讨论,由校长负责决策。
三、议事决策内容: 1、制订和修改学校章程
2、学校发展规划,年度与学期工作计划 3、重大改革措施及规章制度 4、中层干部及其他重要人事安排 5、师资队伍建设实施方案 6、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实施方案
7、年度经费预算、决算报告,大额经费支出 8、学校评优、评先以及职称评聘工作 9、其他重大事项 四、议事决策程序 (一)确定议题
校长根据工作需要或校务会成员提议确定校务会议的议题,议题分为研究决定、征求意见、情况通报三类。
(二)个别酝酿
班子成员在会前需要对议题进行酝酿。 (三)专门小组讨论
学校成立德育、教学评估小组、校务公开监督小组等专门小组,学校重大事项须有专门小组进行充分讨论,形成主导性意见子会议讨论。
(四)会议决策程序
建立健全核心人员。每月召开1次大会,校务会议根据专门小组讨论的主导意见进行研究并决策,决策时充分发扬党内民主,严格执行党的纪律,做到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凡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由班子会形成议案交教代会无记名投票表决通过。
(五)执行决策
支部班子会议决定后或教代会审议通过后,由相关工作职能部门或专门工作小组负责决策的执行与落实。
(六)监督反馈
为了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加强对议事决策的落实和监督,建立监督反馈制度。
1、征求意见制度。重大事项的讨论和执行以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在学校党支部或一定范围内的教职工征求意见,并指定相关部门及时搜集整理有关意见后向班子会报告。
2、学校决策公示制度。按要求搞好“政务广场”、 “阳光行动”和“校务公开”活动,学校重大事项及重大工作的推进和安排及时向教代会和广大教职工通报。 学校议事决策制度2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班子的能力建设,提高民主决策、科学决策水平,更好贯彻民主集中制,发挥好学校班子的'核心作用。
一、议事决策原则
1.坚持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相统一原则,学校校务委员会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支持、相互配合,防止个人决定重大问题和个人不负责的现象,不断提高学校校务会成员、行政
班子成员的整体合力。
2.坚持个别酝酿和会议决定相统一原则,贯彻“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紧紧围绕关系学校发展的方向、方针,大事、大局的工作和议题,会前充分酝酿、会上充分讨论、会后共同贯彻,防止议而不决、决而不行、行无督察现象,不断提高学校班子成员集体领导的效率。
二、议事决策制度
1、重大事情由校务会成员商量决定,(三位成员缺一不可)。 2、校务会一般两周进行一次,有特殊情况有校长、临时召集。 3、会议过程由相关人员做好详实记录。 三、议事决策范围
对涉及到学校发展的重大工作决策、重大事项安排、重要干部的任免和大额支出应有校务会集体讨论进行。
1、学校工作计划,三年规划,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 2、学校重大举措。
3、向上级提出的重要的请示报告等。 4、学校经费大额支出等。 5、重大基建项目规划审议。 6、中层干部任免,奖惩制度。 7、工会、共青团工作。
8、党风廉政建设,行风、政风建设。 9、对党员的奖惩制度。 10、有关来信来访等。 11、人事安排调整等
12、其他需要集体讨论的事项。 四.议事决策程序
1.根据议题进行充分酝酿。 2.充分听取征求相关人员意见。
3.意见不统一时,可以进行表决,少数服从多数,允许保留个人意见。
4.一旦存在比较大的分歧时,可以暂且搁置,等成熟后再提交会议讨论。
五.执行决策
1.得出的意见,在中层干部会议上讨论后再执行。 2.全校教工会议上宣传、讨论等。 3.公示,听取意见后,由具体部门操作。 六.建立并完善相关制度 1.相应的监管制度。 2,通报及征求意见等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