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智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基于成果为本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成效检验及反馈方案设计 精选文档

基于成果为本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成效检验及反馈方案设计 精选文档

来源:微智科技网


基于成果为本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成效检验及反馈方案设计

一、教学对象基本情况分析 高校是一个聚集全国各地学生的大学堂,来自不同地域、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入学时对计算机基础学科的了解程度参差不齐,少部分学生基础较好,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应用知识,如简单的WINDOWS系统操作、文字处理等应用;而大部分学生则毫无计算机的概念,有的甚至连计算机都没有接触过;再加上文理科学生逻辑思维的差异,针对同一计算机教学内容,文科学生有时接受速度慢于理科学生。 二、教学成效检验目标

通过对本单元的讲解、演示、练习和测试,培养学生使用excel软件的兴趣,增强学生能学好这个office组件的信心。 从知识目标上讲,我希望100%的学生能够掌握 公式的应用,90%以上的学生能够掌握数据排序和筛选的方法,80%以上的学生能够对数据进行合并计算和分类汇总,70%以上的学生能够建立和设置数据透视表,并能利用数据透视表来分析数据。 从技能目标上讲,我希望85%以上的学生能够运用excel的插入函数、排序、筛选、分类汇总等功能,对工作表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想要的数据内容。

从情感目标上讲,我希望增强50%以上的学生细致和分析问鼓励学生通过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题的能力,

大胆展现自己的能力,亦为今后就业打好基础。 三、检验内容分析

本单元是基于学生已经了解excel功能和特点,并掌握一些简单操作之后而设定的,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培养学生用计算机处理表格数据的能力,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能够对各种表格数据,如财务报表等相对复杂的数据进行运算和分析。 本单元设有20个操作,涉及社会的各个领域,如学校、银行、公司、超市、国家机关职能部门等,掌握这些知识点并能熟练操作它们,制作学院奖助学金时即可用到。今后工作中若遇到类似问题亦将不再生疏,容易上手,通过分析、对比后的数据可为决策者提供理论依据。 四、教学成效检验标准

通过统计该单元模拟练习题的分数了解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情况。课本后配有每单元评分标准,不同的知识点得分不尽相同。该单元总分为15分,若得分15分,说明该部分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点掌握非常好;若得分在12-14分之间,说明该部分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点掌握良好;若得分在9-11分之间,说明该部分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点掌握一般;若得分在9分以下,说明该部分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点掌握不太理想。若未达到上述教学成效检验标准,教师应立即查找原因,询问学生哪些知识点欠缺或没有听懂,重新讲解并演示或下次课开始新课之前作为重点复习、强调, 以此往复。.

五、教学成效检验方法

1、设疑法(提问法)。通过提问,观察学生回答问题时的积极性及回答问题的正确率,亦可通过与学生的眼神交流查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讲解和演示的速度。

2、测试法。随即抽取一套模拟题,让学生按照规定时间完成本单元的测试,测试过程中,教师可在不影响学生做题的情况下下位巡视学生做题的速度及正确率,最终通过统计学生的得分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情况。

3、学生示范法。以学生为主体,将教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从“台前”退到“幕后”,学生由被动转为主动。下课前五到十分钟,学生注意力逐渐分散,适当的开展此方法在调节大脑、消除疲劳的同时集中学生注意力,强化知识的深层理解和技能的巩固。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教师可选取一套模拟题,随机指定1-2名学生,让其按照自己对本单元知识点的理解,进行解题思路的分析及操作方法的演示,若该生能够清晰讲述并演示,说明该生对本单元知识点掌握情况良好。

4、小组讨论法。将全班学生以人数为单位分成若干小组,小组成员根据学习内容和教师提出的问题相互交换观点和看法,并针对问题的某些方面进行讨论,最终达到共同理解与求同存异的一种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教师从中亦能掌握学生掌握本单元知 识点的程度及是否能举一反三。.

小组讨论过程中还可适当组织解题速度快慢等之类的竞赛评比方式,来进一步调动学生主动思考的积极性和趣味性,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和参与度。

5、反复矫正法。课堂上进行信息反馈,争取当堂内容当堂“消化”,若课上时间不够,可利用实验课或学生课余时间对于残缺知识进行有效的矫正和补救,通过反复测试,防止知识缺陷积少成多,实现达标。 六、成效反馈标准

布置与本单元相关的1-2题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按规定时间提交,若按规定时间内上交并完成良好的学生人数达到总人数(以两个班为例)的85%以上即达到上述教学成效检验目标。 七、成效反馈实施效果分析

1、课堂气氛轻松活泼,学生回答问题争先恐后,他们的学习兴趣被有效激发。

2、学生乐于将课堂以外的相关性问题向老师提问。 3、学生对教师演示过的操作基本掌握,并能思考,对知识点进行理解,消化知识点的解题要点,为解决课后作业打下基础。

4、学生能够协作学习,并自觉开展小组交流、讨论,组员分工协作,共同进步。

5、学生能够学以致用,例如可将课堂所学知识应用于此次 奖助学金汇总表的制作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