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财政和货币搭配来调节中国国际收支
作为以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和金融稳定的宏观经济调节重要手段的货币与财政,单一对单一目标的调整会引起另一目标的变动,如用紧的财政调节国际收支时,由于企业负担的增加而使经济发展的动力减小,影响国内经济增长等,所以财政与货币使用各有侧重,往往配合运用。财政和货币作为国际收支调节手段具有明显的局限性。这主要表现在,为解决国际收支失衡问题而采取的财政或货币可能同国内经济目标发生冲突。因此,选择财政与货币实现国际收支平衡,必须注意时机。
货币分析:一般性货币工具指的是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和公开市场业务三大工具,法定存款准备率是指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将其吸收存款的一部分上缴银行作为准备金的比率。再贴现指银行对商业银行持有未到期票据向银行申请再贴现时所做的规定。公开市场业务:指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以此来调节市场货币量的行为。
中国出现国际收支长期顺差时,可以通过扩张性促使国际收支平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使商业银行的吸收存款中上缴给银行的准备金减少,降低再贴现利率,使商业银行通过票据再贴向银行融资数量增加,银行在货币市场上回收有价证券,发放货币。这样均能使市场货币供应量增加。 货币供应量增加,一是引起利率下降,使国际套利资本流出,引起国际收支资本与金融账户项目的顺差减少。二是货币量增加,增加了人们的收入水平,鼓励消费,从而增加进口。
财政分析:中国出现国际收支顺差时,可以通过扩张性财政促使国际收支平衡。首先,减税或增加支出通过税收乘数或支出乘数成倍地提高国民收入,由于边际进口倾向的存在,导致进口相应增加。其次,需求带动的收入增长通常伴随着物价水平上升,后者具有刺激进口抑制出口的作用。此外,在收入和物价上升的过程中利率有可能上升,后者会刺激资本流入。一般说来,扩张性财政对贸易收支的影响超过它对资本项目收支的影
响,因此它有助于一国在国际收支顺差的情况下恢复国际收支平衡。
当一国的国际收支出现巨额顺差,如何用财政和货币政
策调节
国家财政和货币追求的是国家内部平衡和外部平衡的双平衡,因此一国的国际收支出现巨额顺差时,要考虑两种情况。1。国家内部处于通胀状态时,长期来讲,这就要求实行紧缩的财政和扩张的货币,逐步调节达到平衡。即国家大量减少财政支出,使得内部逐渐平衡,再通过扩张的货币即降低利率和提高银行准备金率等一系列手段,使得流通于国家的资金大量流出,以维持国际收支账户的平衡。其实,这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一般出现
巨额顺差时,不是单单使用财政和货币就能解决的,这还需要利用汇率手段和支出性国家财政手段,如汇率升值或者大量支出于进口。
2.国家内部处于失业状态时,这个情况和巨额顺差同时存在比较少见,故希望你自己分析,呵呵,建议你看一下工具的组合使用模型。
针对楼下的回答,我知道你的水平还不太高。 以中国现状为例子,中国为什么没有提高利率呢,这是因为提高利率虽然可以解决目前的通胀状态,但同时也会带入大量的资金涌入,造成国际收支顺差进一步扩大,所以一直推迟提高利率。等等还有一系列考虑,这种探讨是非常复杂和长期的工作。
还有国家发行央行票据,这一措施力在解决的是国内通胀,而并不是国际收支巨额顺差 。
当一国国际收支逆差时应如何采取货币和财政政
策调节
国际收支逆差时采取之财政和货币 1.财政(Fiscal Policy)
’财政是指一国通过调整税收和支出,从而控制总需求和物价水平的措施。财政一般主要取决于国内经济的需要,征国际收支出现逆差的情况下,一国应实行紧缩性财政,抑制公共支出和私人支出,从而抑制总需求和物价上涨,有利于改善贸易收支和国际收支芝的赤字。 2.货币(Monetary Policy)
货币又称为金融,是西方国家普遍、频繁采用的调节国际收支的措施。调节国际收支的货币主要有贴现和改变准备金比率的。 (1)贴现。当一国出现国际收支逆差时,该国银行提高再贴现率,从而使市场利率提高,吸引外国短期资本流人,这样,在资本项目下,流人增加,流出减少,可减少国际收支逆差。此外,提高利率,即对市场资金供应采取紧缩的货币,会使投资与生产规模缩小,失业增加,国民收入减少,消费缩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出口增加、进口减少,从而降低经常项日肿逆差。 (2) 改变准备金比率的政。准备金比率的大小决定着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可用于贷款资金规模的大水小,因而决定着信用的规模与货币量,从而影响总需求和国际收支。
上述分析表明,一定的财政和货币有助于扭转国际收支失衡的局面,但它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即它往往同国内经济目标相背离。为消除国际收支赤字而实行紧缩性金融,会导致经济增长的放缓以及失业率的明显上升;因此,通过财政和货币而实现国际收支的平衡,往往以牺牲国内经济目
标为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