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智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推荐学习]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课时提升作业十四4.4

[推荐学习]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课时提升作业十四4.4

来源:微智科技网
生活的色彩就是学习

课时提升作业 十四 水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某个指标的同比增长率=(现年的某个指标的值-上年同期这个指标的值)/上年同期这个指标的值。下图为我国2009~2013年一次性能源消费量、同比增速与GDP增速(单位:亿吨标准煤、%),回答1、2题。

1.由此可知,2009~2013年我国 ( ) A.GDP增长速度慢于能源消费增长速度 B.GDP和能源消费2010年均下降 C.GDP变化导致能源消费量持续增长 D.GDP增长与能源消费增长始终同步 2.下列能帮助我国解决能源紧张的措施有 ①加大能源勘探与开采 ②积极发展水电,稳妥发展核电 ③多渠道进口石油

④加大技术革新,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⑤实现产业升级 A.①②③⑤ C.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 )

【解析】1选C,2选D。第1题,图中显示,GDP同比增长速度快于能源消费增长速度,两者同比增长率均大于零,因此未出现下降;我国能源消费量持续增加,主要是经济持续发展的需求。第2题,五项措施均会开发能源来源或增加能源利用率或节约能源。

(2018·长春模拟)我国东部沿海某省区,所辖范围内岛屿众多,自然岸线(包括岸线与岛岸线)曲折绵长,近年来,填海造陆等方式的开发利用强度不断加大,岸线曲折度变小,下图为1985~2015年该省区岸线长度与海岸人工化强度关系图,据此完成3、4题。

K12的学习需要努力专业专心坚持

生活的色彩就是学习

3.图中分别对应海岸人工化强度、自然岸线、人工岸线、整体岸线的是( ) A.②③④① C.③④①②

B.②④③① D.①③②④

4.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对该省沿海地区的影响是 ( ) A.岛屿岸线变长 C.改变地质构造

B.陆地岸线变长 D.地下水质变差

【解析】3选B,4选D。第3题,材料中提到近年来,填海造陆等方式的开发利用强度不断加大,岸线曲折度变小。说明岸线总长度减小,而人工岸线长度加大,则自然岸线长度减小,结合图示柱状图变化可知选项B正确。第4题,全球变暖导致海水受热膨胀,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部分地区,所以使陆地(岛屿)面积减小,陆地(岛屿)岸线后退,变小;气候变化对地质构造没有影响;海水上升,沿岸海水补给地下水,使地下水变咸,水质变差。

下图为我国某市2004~2013年用水量变化图。读图,完成5、6题。

91340125

5.该市用水量减少幅度最大的是 A.生活用水 C.工业用水

( )

B.农业用水 D.生态用水

6.关于该市工业用水量减少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工业技术进步,水资源利用率提高 B.工业用水价格提高,节约用水 K12的学习需要努力专业专心坚持

生活的色彩就是学习

C.该市较多耗水量大的工业企业迁出到周边省份 D.气候变暖导致工业用水总量减少

【解析】5选B,6选D。第5题,读图可知,生活用水和生态用水量增加,农业用水和工业用水量减少,其中农业用水量减少幅度最大。第6题,该市工业用水总量下降,与工业技术进步、节约用水和工业企业外迁有关,而与全球变暖没有关系。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在区域和资源影响下,我国新能源产业初步形成了以环渤海、“长三角”、西南、西北等为核心的新能源产业集聚区。下图示意我国新能源产业区及产品流动方向。

(1)简析甲地区风电项目和光伏发电项目集聚的原因。 (2)说明乙地区能源供给紧张的原因。 (3)简析丙地区水能开发的不利条件。

【解析】第(1)题,能源项目集聚在能源资源丰富地区。风能资源受地理位置、地形、风力、风频等因素的影响;太阳能资源受纬度、海拔、天气状况的影响。第(2)题,能源供给状况应从供需状况分析,既考虑生产,也考虑需求,更要考虑地区协调发展。第(3)题,水能开发条件应考虑两个方面:自然条件,如地形、地质、生态等;社会经济条件,如市场远近、淹没耕地、超高压输电技术等。

答案:(1)甲地区为西北地区,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地势平坦;靠近冬季风的源地,风能资源丰富;地势较高,气候干旱,晴天多,日照强,太阳能丰富等。

(2)乙地区人口、城镇密集,工农业发达,经济发展水平高,能源需求量大,但常规能源储量及生产不足,故能源供给紧张。

(3)丙地区为我国西南地区,地质、地形条件复杂,地质灾害较多;生态环境脆弱;距离市场较远;水能开发容易淹没农田,导致移民,同时也会产生环境问题;技术水平较低等。

K12的学习需要努力专业专心坚持

生活的色彩就是学习

(2018·莆田模拟)等水压线是指水压相等的点的连线,在等水压线上各点的水压相等,即这些点上的水在水压作用下都可以升到同样的海拔。下图为华北局部区域某时期深层地下水等水压线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四地中水压最大的 ( ) A.北京

B.沧州

( )

C.-35米

D.-53米

C.德州

D.衡水

2.天津的水压值可能是 A.-8米

B.-46米

【解析】1选A,2选B。第1题,从图中可读北京水压为-10~0米;沧州水压为-90~-80米;德州水压为-40~-30米;衡水水压为-50~-40米,北京水压最大。第2题,图中的天津,两侧有-20和-30两条等值线,天津外侧等值线若是-30,取了小的,天津的数值就应比-30还小,-50<天津<-40;若外侧等值线是-20,取了大的,天津的水压就应比-20还大,-10<天津<10,且天津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用水多,地下水位低,所以其为-50<天津<-40。 【加固训练】

下表是中国甲、乙两省(自治区)水资源利用情况对照表,读表回答(1)、(2)题。

项目 生活用水量(立方米/人·年) 生产用水量(立方米/人·年) 农田灌溉用水量 446 (立方米/亩·年) 万元GDP用水量(立方米) (1)从表中可以看出甲、乙两省(自治区)水资源状况是 ( ) A.甲地水资源短缺

K12的学习需要努力专业专心坚持

570 4 000 1 352 甲 70 540 乙 20 1 750 生活的色彩就是学习 B.乙地水资源丰富 C.甲地水资源利用率低 D.乙地生产用水量大 (2)乙省(自治区)应该

( )

A.调整用水结构,增加生活用水 B.调整农业结构,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C.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D.修建调水工程,补充甲地用水不足

【解析】(1)选D,(2)选C。第(1)题,从表中可以看出乙地生产用水量较大。第(2)题,乙地生产用水量大,单位面积农田灌溉用水量和万元GDP用水量都较大,说明水的利用效率还较低,今后应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2018·湖州模拟)水量和水质是反映水资源脆弱性的重要因素,下图示意以地表水污染、地下水开采、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矿化度(单位体积水中含有各种盐分的总量)等为指标综合评价出的黄河三角洲地区水资源脆弱状况。读图,回答3、4题。91340126

3.图中水资源强脆弱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地下水过度开采 C.水体矿化度较高

( )

B.地表水污染严重 D.万元GDP用水量大

4.为实现水资源空间优化配置,减弱黄河三角洲水资源的脆弱性,下列措施最合理的是 ( ) A.实行海水淡化

B.增加地下水开采 D.完善灌区排灌水网

C.进行跨流域调水

【解析】3选C,4选D。第3题,图中水资源强脆弱区主要位于地势低平的沿海地区,受海洋影响较大,水体矿化度较高。第4题,增加地下水开采会引起地面沉降、海水入侵、水质恶化等环境问题;海水淡化成本高;跨流域调水工程量大,投资大;完善灌区排灌水网可合理利用水资源,减轻该区的土壤盐碱化。 K12的学习需要努力专业专心坚持

生活的色彩就是学习

2017年5月18日,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宣布,我国在南海北部海域进行的可燃冰试采获得成功。可燃冰(下图)是由水和天然气在高压、低温情况下形成的类冰状结晶物质,是今后替代石油、煤等传统能源的首选。据此回答5、6题。

5.可燃冰属于 A.矿产资源 C.生物资源

( )

B.气候资源 D.水资源

6.可燃冰试采成功,说明了自然资源具有 ( ) A.分布的不平衡性 C.资源间的联系性

B.数量的有限性 D.利用的发展性

【解析】5选A,6选D。第5题,根据材料,可燃冰由水和天然气组成,属于矿产资源。第6题,可燃冰试采成功,说明了该自然资源可以为人类利用,随着科技进步自然资源利用具有发展性。

7.(能力挑战题)读我国某年成品油生产量和消费量资料表及我国油气资源供应体系的三个战略安全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第Ⅰ 安全区 华北区 东北区 华东区 中南区 西南区 西北区 汽油(万吨) 生产量 290 0 1 309 7 0 0 消费量 757 444 1 173 1 039 365 400 煤油(万吨) 生产量 54 0 401 270 0 0 消费量 187 55 245 276 121 91 柴油(万吨) 生产量 545 0 2 438 1 438 0 0 消费量 995 881 3 360 2 243 459 704 K12的学习需要努力专业专心坚持

生活的色彩就是学习

(1)根据资料分析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主要特点。

(2)第Ⅲ安全区中,资源前景最好的地区是________,制度风险最大的地区是________。

(3)为拓宽国际能源渠道,我国应与周边地区的______________等国家或地区加强合作,可优先考虑的陆上交通运输方式是________。

(4)除拓宽国际能源渠道外,我国为解决能源问题,还可采取哪些措施?

【解析】第(1)题,表格显示,我国成品油生产和消费地区分布不均;除华东(汽油、煤油)外都是消费量大于生产量,能源供应紧张。第(2)题,图中第Ⅲ安全区中,中东的资源前景指数最高,非洲的资源制度风险最高。第(3)题,为拓宽国际能源渠道,我国应与周边相邻的国家或地区合作,管道运输最适合。第(4)题,缓解能源危机的措施包括开源(勘探新矿、开发新能源等)、节流(提高利用率;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低能耗产业等)、储备三大方面。

答案:(1)生产和消费地区分布不均;大多呈现消费量大于生产量,能源供应紧张。 (2)中东 非洲

(3)俄罗斯、中亚(哈萨克斯坦)、东南亚(印尼、马来西亚、文莱等) 管道运输

(4)①加强资源勘探,提高后备储量和产量;②积极开发新能源,促进能源消费结构多元化;③进行技术革新,提高能源利用率;④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低能耗产业;⑤建立石油战略储备基地等。(任答四条即可) 【方法技巧】解决能源紧张的开源与节流的具体措施

(1)开源:加大国内资源勘探力度,加强煤炭、石油、天然气的开发利用,积极开发水能资源,加快发展核电,鼓励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优化能源结构。

(2)节流:适度开发,均衡生产,提高能源开采率;推广新技术、新工艺,充分利用经济杠杆促进节流,提高能源利用率;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节能产业。

K12的学习需要努力专业专心坚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