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智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刍议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刍议

来源:微智科技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教学研究 ◎董 强(吉林省教育学院职教部130022) 摘 要:本文从现实出发提出了中等职业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教师素质的提高,重点阐述了教学规律的探索,以 及实践教学和管理。 关键词:中职教育教学改革 跨世纪的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要求我们更加自 觉地重视职业教育内部的深化改革,即教学内容、教学 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践教学、教学管理等改 革。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工作要针对教学的基本现状 和未来知识经济社会的要求,做出全面规划,抓住关键 并全面落实。 一、更新教学观念 时代与社会发展对学校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这 就需要我们对教学观念进行更新,在新观念的指导 寻求以质量求生存、求发展的最佳途径。 1.摒弃传统的学科本位体系,探索构建能力本位 体系 作为以实际工作能力培养为中心的中等职业教 育,在课程体系上要坚持立足于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 的培养,突出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应避免学科越分越 细、各门学科自成体系;理论内容偏多偏深,实践内容 可有可无;各学科之间缺乏有机联系,缺乏整体优化。 学校应结合专业特点引入能力本位思想,探索集群式 模块教学(宽基础,活模块)的基本规律,最终按照适应 职业岗位的综合能力要求,组织教学内容,以课程的应 用性、整体性、综合性为特征,探索构建能力本位体系 2.实现由单纯培养职业技能型人才向具有全面素 质的复合型人才转变 随着计划经济劳动分工的简单 化向市场经济劳动分工的复杂化转变,岗位职责将由 单一职能向综合职能发展,一个人一生从事的职业将 由一种向多种转变。作为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集 成化、移动化、个性化为标志的未来知识经济时代的劳 动者,必须改变单一的知识技能结构,具备全面素质和 综合职业能力。所以,学校和教师应更新观念,将人;r 培养规格定位于某一特定的岗位需要的专项技能和多 种职业都需要的通用技能上,同时,又具有在某一岗位 群内转岗和继续学习的基础,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己 任。 二、增强和提高教师的知识储备和自我学习能力 当代世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我国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的不断深化,要求从事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师成 为优秀教师与合格工程师为一身的双师型教师,这就 意味着我们的教师应努力做到: 1.具有丰厚的知识储备教师要在具有广博的科 学文化知识的基础上,还要具有适应本专业教学需要 的专业技术知识和技能;不但要对自己所教专业的基 本知识、基本理论、主要内容、研究方法以及它的历史、 现状、未来发展、社会功能等方面有深入的了解和必要 的研究,还要了解和掌握一些邻近学科的知识,并有能 力及时吸取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对新兴学 科、边缘学科的基本知识有所认识。 2.具有自我学习提高能力所谓自我学习提高能 力,就是教师在总结前人、他人和自己经验的基础上, 围绕自己所教专业,继续将最有价值的新知识、新技能 掌握过来,自觉地调整和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技能 结构,确保自己知识系统的先进性,并不断探索教学改 一 革的新路子。因此,要求广大一线教师要有自我学习提 ~ 高的计划、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如何去传授、影响、培 养学生的自我学习提高能力。 三、探索新的课堂教学规律 课堂教学是实现育人目标的主渠道。对职业学校 课堂教学规律的探索应该是全方位的、多层面的、有重 点的、有特性的。 1.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 主要包括教育目标、教学内容(课程开发、教学计划)教 学方法及评价。改革以传统学科为中心建立起来的教 学模式,构建以能力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取得职业教 育同仁的共识。因此,改革教学模式的关键是如何以模 块教学法来推动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模块教学以技 能训练为核心,需要教师成为有较高的操作技能,又有 一定的专业理论,并懂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知识 的复合型高级教育教学人才。当然,“模块”素质、能力 的具备,“模块”教材的建设(选择、编写),“模块”法的探 究等也将成为教学改革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2.掌握现代课堂教学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掌握现 代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过程,就是革新传统课堂教 学方法和手段的过程,也是区别现代教学与传统教学 的过程。革新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对原有教学 方法和手段的充实、调整和更新,也包括借鉴、引进国 内外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并在教学实践中形成自己 ■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_羲掌研究 的方法和手段 教学应体现现代教学方法的基本特征,即“教会学 生怎样学习”。在现代教学方法的指导下,在老师充分 发挥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学生应该处于主体地位。体现 主体地位要避免一个由原来的“结论灌输式”向“满堂 提问式”的简单的、极端的过渡。在教学中除了教给学 生最基本的知识外,主要应着力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发 展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 自觉探索新知识,使学生从“认识型”变为“智能型”,从 “继承型”变为“创造型”,提高学生全面适应与自我发 展的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课的开端、课中、结束三 个主要环节要做好艺术处理,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艺术 水平。要有现代化教育手段的利用、研究意识和能力。 幻灯机在课堂教学的使用与出现绝不是现代化课堂教 学手段的标志,教育发展到今天,它只能是一个被广大 教师所基本掌握和接受了的辅助性教学手段。虽然,它 在相当长的时期起到了完善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质量 的作用,今后也将被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利用,但 是,课件的运用在未来的教学中将占有主导作用。为 此,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利用上进一步广开思路,做一 些深层次的探索,把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功能在实际教 学中体现的更加充分就显得尤为重要。 3.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调整课程设置和教 学内容是贯彻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深化职业教育改革 .. 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学校与教师应着力研究以下两 。’ 方面的问题。 一是课程综合化的研究。课程综合化是组织具体 教学内容的种方法,作为集群式模块课程的内涵之 一,很多学校都有所探究,取得了有实效性的成果。课 程综合化是个系统工程,每个学校对所设专业课程综 合化的范围、方式和程度都应做一些有深度、有广度的 探索,逐步探索课程综合化的规律和原则。 二是教材建设的研究。教学内容的改革,实质就是 教材的改革和建设。教材建设研究应主要打破教材学 科本位体系,满足复合型人才培养要求,解决知识内容 陈旧,增强弹性内容四个方面的问题。应根据普通中 专、职业中专、职业高中、技工学校同属一个层次的中 等职业类学校这一实际,按照职教新形势的发展要求, 编写一套适合中等职业学校共用的语文、数学教材。这 势必对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研究、教学管理、质量提 高,创造一个良好条件。中等职业学校的文化课教师可 根据新教村的内容要求,探索新的、符合教学实际的规 律。专业课教师可在模块式教材选择、教材编写方面进 行~些实验探讨。 四、加强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主要包括课堂教学中的操作实训、课堂 教学以外的生产实习等。在加强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应 注意以下几点: 1.按操作技能形成规律组织实践教学操作技能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2.15 一 譬| 0 — ●  r的形成一般分为接触感知、操作模仿、协调完善和熟练 掌握四个阶段。接触感知属于技能训练中的低级阶段, 具体讲就是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演示,使学生明确本 层次技能训练的目的、意义、内容,对掌握的操作技能 形成一个整体的直观印象;操作模仿是指在教师引导 或示范下,按照正确的程序与动作规范要求进行的~ 种实践活动;协调完善阶段是学生把已经掌握了的局 部动作连接起来,在此阶段教师要注意指导操作技能 的完整性,加强局部动作的综合练习;熟练掌握是指经 过反复训练,技能已达到精练纯熟的程度,并能把已经 掌握的动作运用到实际工作或模拟环境中去。在四个 阶段的教学中,教师的指导重点应在于训练与其他技 能相关的联系和融合,以完成新的任务。 以上四个层次说明,操作技能的形成离不开实践 教学,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也贯穿于操作技能形成的 始终。为此,有目的、有步骤、有层次、有组织的实践教 学,可以使学生的操作技能达到更高的水准。 2、按三个原则管理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中等职 业学校教学环节中的重中之重。实践教学质量的好坏 直接关系到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形 成。应按照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思想教育与实践教 学相结合、实践教学与生产产品相结合的原则,实施实 践教学的科学化管理。具体地说:一是制定实践教学计 划,实施计划管理;二是建立实践教学组织网络和信息 反馈网络,实施网络化管理;三是研究建立实践教学评 估体系,正确分析、评价和完善实践教学。 五、完善教学的科学管理体系 1.逐步实现管理标准规范化教学的科学管理, 必须规定明确具体的要求,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制定 出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共同遵守的规范化标准。 2.逐步实现教学管理手段的现代化作为中等职 业学校,要学会利用计算机将教学活动中各个环节的 信息及时地进行统计、分析、处理和贮存,为教学组织 管理的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避免传统的手工劳动方 式造成的误差,使教学管理水平达到高效能的程度。 3.逐步实现教学管理的量化教学管理的科学量 化是现代教学管理的体现,也是未来教学管理的方向。 教学管理的优化是通过教学管理信息的量化,反映教 学质量指标实现的程度,使教学质量的高低能够运用 数学模型表示出来。 各地都颁发有教学管理规程,学校在贯彻落实这 些规程过程中,要结合本校的实际,制定出具有可行、 可操作的学藉管理、教师考核、考勤、备课基本要求以 及教学检查、总结等制度。 学校应按检查备课——检查课堂教学——检查课 后学习——检查学生接受的程度和能力发展水平这一 基本规范化程序,探索制定出相应的规范化管理标准, 使教学管理规范有序的进行。 本栏目责任编辑:黄小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