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智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论我国当前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挑战

论我国当前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挑战

来源:微智科技网
2010年7月 第4期(总第146期) Journal of Shandong Youth Administrative Cadres C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Jul,2010 No.4 Ju1.No.146 论我国当前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挑战 于春江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中国北京lO0102)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转型、经济转轨和对外开放,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也遭遇到很多挑战。 e-,体而 言,这些挑战主要包括全球化的挑战、信息网络化的挑战、西方错误思潮和理论的挑战,以及西方敌对势力“分化”、“西 化”中国的挑战。廓清当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挑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主流意识形态;全球化;信息网络化;“普世价值”思潮 中图分类号:D6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7605(2010)04—0006—04 Abstract:With social transform and new development of economy,chinag main ideological construction has met with many chal- lenges.In one word,it includes globalization,information unitizition,western evil thoughts and western enemies”division”and SO on. Being clear about these challenges are very important to meet them. key words:main ideology;globalization;ifornmation unitization;”world’’thoughts 改革开放30年来,伴随着我国的社会转型、经 动的客观过程”。_I儿 但同时,由于当今世界存在不 同社会制度,而不同社会制度之间又存在种种不可 调和的矛盾、对立和冲突,因此这一过程又不可避免 济转轨和对外开放进程,社会生活中出现了诸如社 会阶层和利益格局的分化、城乡区域经济发展失调、 西方文化入侵和各种错误思潮渗透等问题。这些问 题直接导致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益多元 化,不同阶层和社会团体越来越强烈地表达着自己 的利益诉求。这样一种局面势必对我国主流意识形 态建设构成某种挑战。廓清这些挑战,对于当下中 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地带有某些国家或集团将自己的社会制度、价值观 念、生活方式在全球范围延伸和扩张的战略意图。 “这种全球化对于大多数国家来说是一个被迫的过 程,这是它们无法摆脱的一个过程。对美国来说,这 是它的经济精英和政治精英有意识推动并维持的过 程”。_2I(H 对此,马克思也有过非常精彩的阐述: “资产阶级……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 、全球化的挑战 15世纪末随着欧洲资本主义对外扩张而开启 的全球化进程,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真正被学界 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 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文明制度,即变成资产者。一 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 界。”E3] 目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凭借其在科技、经济领域内的强势地位和军事实力, 在主导目前全球化进程的过程中,努力向我国进行 文化侵略和意识形态渗透,强力推销西方资产阶级 关注,并作为一个普遍使用的学术概念而被广泛探 讨。到了90年代,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全球化 问题日益成为不同学科和领域关注的热点。种种迹 象表明,目前的全球化是“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生产 方式的逐步确立及其资本的对外扩张,使人们不断 超越和克服不同的空间、制度、文化等社会障碍,从 经济、政治、文化、科技以及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日 益密切地相互交往与融合,达成更多共识与共同行 收稿日期:2010—03—31 价值观和人生观,侵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 主义意识形态。随着我国加入WTO,各种思想文化 的相互激荡变得更加激烈,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 作者简介:于春江(1981一),蒙古族,内蒙古呼伦贝尔人,民族大学教育学院民族教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助教,研 究方向:民族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 ・6・ 主义国家利用各种渠道对我国进行文化侵略和意识 形态渗透的压力也进一步加剧。如何有效抵御强势 文化的进攻,坚守我们的文化阵地,保持我们的民族 文化特色,壮大发展我们的民族文化产业,从而捍卫 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地位,是一个非 常紧迫而现实的任务。 二、信息网络化的挑战 展,世界范围内的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给人们的 精神生活领域带来深刻影响,而西方错误思潮和理 论的广泛传播和渗透也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造成严 峻冲击和挑战。目前,对我国影响较大、危害较深的 思潮和理论主要有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终结论、消 费主义和“普世价值”思潮等。 (一)新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兴起于20世纪 70年代的美国和英国,是目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 主流意识形态。近年来,新自由主义思潮成为国内 外学术界、理论界、思想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之 随着互联网等电子媒体的长足发展,信息技术 突飞猛进,信息无国界态势进一步强化,思想文化交 流也日益呈现出跨越国界的特点。所有这一切,都 使得国际间的意识形态斗争“短兵相接”。虽然从 一。尽管其理论派系很多,但在一些基本思想方面 技术上说,互联网本质上的确具有一种能够让不同 具有内在一致性。比如,它们都推崇“市场万能” 文化均处于同等地位的特性,但是,由于它发端并兴 论,反对国家干预,一切以利润最大化为原则;主张 盛于美国,其技术依凭、信息来源乃至传播格式等, 私有化,反对公有制,认为推行私有制经济就能顺利 必定带有美国社会的烙印,并符合美国文化的特点。 达到经济均衡发展;主张全球自由化,极力维护美国 因此,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运用先进的 等西方国家主导下的自由经济,认为各国不管经济 传播理论与技术,通过互联网有意识地向世界各国 和社会发展水平如何,都应该实行完全的贸易自由 受众连绵不断地传递“自由世界”的信息,持续不断 化、金融自由化和国际化;主张福利个人化,社会保 地影响着全世界网民对其意识形态、文化价值观念 障责任应由国家向个人转移等。新自由主义主流学 的感受和判断,也就变得如鱼得水。它们企图通过 派的主要观点是:在经济理论方面,主张自由化、私 这种渗透达到影响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从而实 有化和市场化;在政治理论方面,强调否定公有制, 现其“和平演变”的最终目的。有资料表明,以美国 否定社会主义,否定国家干预;在战略和方面, 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互联网及信息上占有绝 极力鼓吹以超级大国为主导的全球经济、政治、文化 对优势。目前,全球网上信息资源的80%是英文, 一体化,即全球资本主义化。总之,“新自由主义实 中文信息资源不足0.4%。全球每万人联网主机的 际上是适应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向国际垄断资本主义 平均水平为63.1台,其中高收入国家为375台,中 转变的理论思潮、思想体系和主张”。 低收入国家为2.14台;美国为976台,而我国只有 20世纪90年代之后,新自由主义在全球的蔓 0.16台。互联网基础设备一半以上设在美国。全 延一度呈现“繁荣景象”,包括拉美一些国家,还有 球共有13台顶级域名服务器,其中10台在美国。 东南亚和东欧。但事实证明,新自由主义推行到哪 据统计,网上各种语言的使用频率依次是英语 个国家和地区,哪个国家和地区就会遭到巨大的风 84%,德语4.5%,日语3.1%和法语1.8%。互联 险和灾难。新自由主义的“休克疗法”给俄罗斯人 网在很大程度上成了以少数发达国家语言、思想、文 民带来了深重灾难,但对于美国国际垄断资本来说, 化为核心的全球传播体系。_5 在这个“两极分化”的 它却成功地摧毁了原苏联的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经济 网络空间里,美国是处于强势地位的“信息超级大 体系。近年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为了实现它 国”,它不仅在信息收集、处理、应对和传播上具有 们的险恶目的,向我国大肆贩卖新自由主义。我们 明显优势,而且通过对信息库的控制而实质上掌握 必须清醒意识到,这种思潮在本质上就是要否定社 着对国际互联网的管理权力。这就决定了它可以利 会主义公有制、否定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范围内推广 用这种“网络霸权”对其他国家、特别是对我国进行 和普及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和实现全球资本 意识形态渗透,威胁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我国的 主义化。如果我们失去警惕,听任新自由主义泛滥, 互联网上网人数在2005年超过9000万户,仅次于 后果极其严重。 美国的1.85亿户,居世界第二,|6J而我国的互联网 (二)意识形态终结论。从某种意义上说,卡尔 用户还将快速增加。这意味着我国抵御“网络霸 ・曼海姆可以被看作是意识形态终结论的先 权”的任务将更加艰巨。 驱。 儿 到2O世纪50—60年代,西方一些思想家 三、西方错误思潮和理论的挑战 如法国的雷蒙・阿隆、美国的丹尼尔・贝尔等不断 伴随全球化的加速推进,信息网络化的迅猛发 地抛出所谓“意识形态终结”的理论。1996年,美国 ・7・ 学者塞缪尔・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 时满足、喜好创新等特定的价值观念合理化为个人 重建》中提出,随着冷战之后意识形态冲突的结束, 日常生活中的自由选择。 不同文明和文化问的冲突将代替意识形态冲突而成 消费主义是一种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它“是到 为国家之间主要冲突的观点。另一位美国学者福朗 目前为止最强有力的意识形态——现在,地球上已 西斯・福山则提出“历史的终结”的理论。他认为, 经没有任何一个地方能够逃脱我们的良好生活愿望 “自由民主政体作为一种来讲”,在战胜了 的魔法。”_l 3l【P 消费主义不仅造成资源浪费、环境 “主义这些与之竞争的意识形态”以后,将可能 破坏和国际消费不公,更严重的是它还造成人们价 构成“人类形态进化的终点”,以及“人类的最 值观和信仰追求的危机,使得一些人一味追求拜金 终形式”,并由此成为“历史的终结”。l9 其实,这种 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造成人生观和价值 理论一直在左右着美国政界人物。美国前总统尼克 观的严重扭曲。消费主义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消 松在《1999:不战而胜》中认为,20世纪末世界资本 解作用是明显的,这种消解作用是通过影响人们日 主义将对社会主义“不战而胜”;美国前国务卿布热 常生活方式、进而改变人们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来 津斯基也宣称,“主义气数已尽,世界正进入历 实现的。而且,消费主义对我国青少年群体更具有 史上主义之后的阶段”。l1o](P37)随着苏联解体和 严重负面影响,它直接导致一些青少年理想迷茫、精 东欧剧变的发生,这种观点似乎得到了“验证”。 神缺失、价值观扭曲、创造力匮乏。 稍加分析不难发现,意识形态存在与否,其实是 (四)“普世价值”思潮。“普世价值”思潮在我 与一定的社会制度相关联的。制度不同,表现在意 国的泛起有一个过程。2005年l0月,一些境内外 识形态上也就必然会有差别。只要世界上还存在不 敌对势力和自由派知识分子就曾以西方民主的所谓 同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就不会消失,不同阶级和集 “普世价值”作为理论武器,攻击和否定我国社会主 团、不同制度之间意识形态斗争就仍会存在。因此, 义民主政治建设。到了2007年秋,在国内某些报 “在冷战结束和全球化态势下,美国等西方右翼学 刊、网站别有用心的推动下,“普世价值”在我国社 者大肆鼓噪意识形态的终结……其险恶用心就在于 会生活领域中得以广泛传播和散布。2008年,它们 鼓吹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永恒性’,否定社会 又借助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和北京奥运会、残奥 主义意识形态的科学性和真理性,进而否定中国特 会等重大事件,大肆宣扬鼓噪所谓的“普世价值”, 色社会主义的和平发展道路。”¨ 我们必须提高警 使其成为一股影响广泛、极具煽动和欺骗能力的错 惕,决不能真的以为意识形态已经“终结”了,从而 误思潮。必须看到,“在当今的作为整体的世界还 淡化、弱化我们的主流意识形态。 是阶级社会的历史条件下,根本不存在所谓‘普世’ (三)消费主义。20世纪50—60年代,随着美 的、超阶级的价值体系和价值观。”【l 就目前而言, 国国内经济的高速发展,国际市场的迅速扩大和自 属于全人类的共同精神文化财富是存在的,诸如在 由放任经济的实行,及时行乐的思想开始在美 自然科学、语言文字、艺术作品中所表现的人类社会 国社会出现并逐渐成为社会时尚。“所谓消费主 生活的共性;为全人类所共有、具有普世意义的价值 义,主要是指以美国为代表,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 关怀;等等。然而,自人类进入阶级社会,直至阶级 家普遍存在,也在不发达国家出现的一种文化态度、 现象被彻底消灭之前,凡是与一定社会阶级相联系 价值观念或生活方式。消费主义来自资本主义意识 的经济基础、利益结构和上层建筑,都具有鲜明的阶 形态的一个基本的教义,即认为人的自我满足和快 级性和意识形态指向,因此从根本上讲,并不存在所 乐的第一位要求是占有和消费物质产品。”[12]其基 谓超阶级的、全人类的“普世价值”。最近几年,“国 本特征包括:其一,它是一种生活方式。消费目的不 内外某些人宣扬的‘普世价值’思潮具有极强的政 仅仅停留在对自身实际需要的满足上,而是不断追 治指向性,集中在民主、自由、、宪政和私有财产 求被制造出来、被刺激起来的欲望的满足;其二,它 权等问题上,这不是偶然的。而是国内外某些势力 具有典型的符号化特征。它使现代消费由过去对商 利用我们深化改革的形势,企图通过‘普世价值’外 品的崇拜转向了对商品形象和意义的崇拜;其三,它 衣伪装,把他们那一套旨在根本改变我国社会主义 逐渐成为一种新的社会统治方式。消费主义在向社 制度的全盘西化主张塞给我们的一种手段”。¨ 正 会各个领域渗透的同时,日益在全球范围内获得存 是在这种意义上,有学者一针见血地指出,“一些人 在的正当性和合法性;其四,它以一种隐蔽的、非政 鼓吹的‘普世价值’实质上就是西方的价值”。【l 治化的方式,以普遍的伦理、风尚或习俗的形式将即 因此,“当前思想界争论的‘普世价值’问 ・8・ 题不是一个纯学术问题,而是一个意识形态领域斗 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加快了分化、西 争的前沿问题。”l17]面对这样一种错误思潮的冲击 化中国的步伐,通过各种渠道操纵、、、 和影响,我们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基本 等势力,控制境外分子和境内“民主 方法,努力澄清“普世价值”问题上的是与非,揭露 派”、“自由派”分子,利用、民族、宗教及各类社 在“普世价值”外衣包裹下的错误思潮的实质,自觉 会矛盾等国内问题,在政治、经济、外交、军事、意识 抵制“普世价值”思潮,巩固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 形态等领域形成了比以往更加清晰完整的对华“和 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 平演变”战略。美国以经济为先导、以军事为后盾, 四、西方敌对势力“分化”、“西化”中国的挑战 融化、压垮中国的可能性和危险在增加。 “在西方国家向社会主义国家发动攻势的过程 中有一个趋势,即由军事进攻为主逐渐转向‘和平 参考文献: 演变’为主,而‘和平演变’又主要集中在意识形态 [1]王永贵.经济全球化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研究[M].人 领域,意识形态因素被提到了最核心最关键的地 民出版社,2005. 位。”El8] 早在20世纪50年代,“和平演变”就已 [2儿德】汉斯-马丁,哈拉尔特・舒曼(张世鹏等译).全球化 陷阱——对民主和福利的进攻[M].编译出版社,1998. 经从一般构想发展为美国国家基本战略。到了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卷1)[M].人民出版社,1995. 70年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敌对势力开始向社会主 [4]庞元正,冯鹏志.重视网络阵地,加强网络文明建设[J].红 义国家全面推行“和平演变”战略。“和平演变”战 旗文稿,2001,(14):5. 略的最终目标就是要消灭社会主义。从凯南的“遏 [5]牛晋芳,孔德宏.必须重视网络时代我国意识形态的安全问 制论”到老布什的“超越遏制”,再到小布什的“接触 题[J].理论探索,2003,(1):58—59. [6]郭诚.主流意识形态:消解・内省・重塑——对坚持马克思 与遏制”,这一目标始终未变。早在美苏冷战时期, 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思考 ].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 西方敌对势力就制定了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意识形 报,2005,(4):38. 态渗透的宣传提纲,把反对党执政和反对社会 [7]张才国.新自由主义在中国的影响及其归因分析[J].探索, 主义制度的战略目标具体化为:“宣传西方生活方 2006,(3):187. 式;宣传社会主义是一种力图为统治世界而发动战 [8]【英】大卫・麦克里兰.意识形态(第2版)[M].吉林人民出 版社,2005. 争的侵略势力;宣传社会主义社会是一种‘极权主 [9]余源培,陈宝,郭友聪.开放条件下巩固和加强社会主义意 义’社会,没有和个性;煽动社会主义国家的民 识形态研究[J].理论研究,2006,(2):6—7. 族情绪和宗教狂热;动摇受众对党的信任;报道 [1o]【美】布热津斯基.大失败与大混乱[M].中国社会科学出 社会主义国家存在的困难,并指出社会主义不可避 版社,1995. 免和无法克服这些困难;宣传社会主义向资本主义 [11]王永贵.全球化背景下冲击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西方思潮 分析[J].云南党校学报,2006,(1):32. 演变的必然性;将资本主义和时代精神、自由民主相 [12]李德,岳书亮.论消费主义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与 等同。”l19]这个提纲一直是西方国家对社会主义国 对策[J].学术探索,2004,(3):45. 家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指导性原则。苏东剧变后, [13]【美】比尔・麦克斯本.自然的终结[M].吉林人民出版社, 中国成为当今世界最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成为西 2000. 方敌对势力“和平演变”战略的重点。 [14]李崇富.关于“普世价值”的几点看法[J].马克思主义研 究,2008,(9):l8. 西方敌对势力“分化”、“西化”中国是西方对华 [15]蒋旭东.“普世价值”问题学术研讨会综述[J].思想理论教 “和平演变”战略的主要特征。所谓“分化”中国,就 育导刊,2008,(10):93. 是西方敌对势力意图采取多种措施中国 [16]周新城.一些人鼓吹的“普世价值”实质上就是西方的价值 党、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华民族,使中国陷入四 [J].政治学研究,2008,(6):3. 分五裂的状态(前段时间发生在我国、地 [17]刘书林.“普世价值”问题出现的过程、原因及实质(J].政 治学研究,2008,(6):5. 区的集体暴力事件,是其“分化”中国战略的典型表 [18]郑永廷,叶启绩,郭文亮.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M].中 现);所谓“西化”中国,就是西方敌对势力试图利用 山大学出版社,1999. 一切手段和各种机会,企图用资本主义的民主政治 [19]文选德.当前意识形态领域的若干问题[J].湖南社会科 制度和经济制度,以及它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取 学,2004,(2):146. 代目前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以实现中国社会的全 (责任编辑:孙书平) 盘西方化和完全私有化。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