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智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七上语文期中复习专题(古诗)

七上语文期中复习专题(古诗)

来源:微智科技网
七上语文期中复习专题(古诗)

一、《观沧海》

1、本诗作者,不仅是建安时期一位杰出的诗人,还是封建社会一位杰出的、军事家。 2、按要求填写原诗中的语句。 ①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是:。 ②实写诗人所见之景的句子是:。 ③虚写诗人所想之景的句子是:。

3、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统领全篇写景的一个字是“”。写景时,先写岛上的,次写海面上的,最后写天空中的日月星辰。本诗的情感基调是。

4、前三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写的是动景,“”写的是静景。 5、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通过写作者在远征途中登上碣石山俯瞰大海所看见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诗人 宽广的胸襟。

B.诗歌前四联写诗人登上碣石山看见山岛耸立,树木茂盛,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 C.第五、六联通过丰富的想像,写出沧海之大,吞吐日月,含盈群星的气派。 D.最后一句,如一曲雄壮的乐曲,在最激越处戛然而止,悲从中来,发出感慨。

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

1、默写:

, 。 , 。 2、诗中融情人景,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的句是,。

三、《次北固山下》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以对偶句开头,既显工丽,又觉跳脱。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那种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

B.第二联的“风正一帆悬”写得尤为精彩。诗正是通过这一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大江泛舟、波平浪静等大景。

C.第三联写得妙绝。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显露春意。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比喜悦之情,令人想象到诗人已被江南的美景所陶醉了。

D.尾联写诗人正放舟于绿水之上,正向着青山之外的客路进发,看到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想托雁儿捎信给在洛阳的家人,诉说自己内心深深的乡愁。 2.对下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写景诗描写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表达出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的胸襟。 B.诗的颈联写景致的缺憾:残夜中的海日和旧年中的江春,使人顿生惆怅之情。 C.尾联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抒写了思乡之情。 D.在唐朝的诗人里,王湾并不算一位有名的人物,但他的这首五言绝句却使他留名青史。 3.找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 )

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B.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天气势。

C.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D.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4.下列对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题“次北固山下”中的“次”是游览的意思,表明诗人写诗的地点。

B.首联先写“客路”后定“行舟”,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 C.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颔联颈联对仗工整,这是律诗的一个重要特征。 D.尾联的“乡书”、“归雁”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思乡愁绪。

四、《天净沙•秋思》

1.《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散曲中的______。天净沙是______,秋思是散曲的______。

2.《天净沙•秋思》作者______,是______代著名______作家、______家。他与_______、

_______、_______被称为“杂剧四大家”。他的《天净沙•秋思》被称为“___________”。

3.全曲中,暗含题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与“夕阳”相呼应的是:“________”,与“天涯”相呼应的是:“________”,最能触发旅人(游子)思乡之情的景物是:“________”。 体现“思”字的一句是:“。”

4.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这首曲的题目叫“秋思”,“秋思”的意思是“秋天的思考”。

B.“枯藤”句中的“枯藤”、“老树”是最有特征性的秋景,给人以萧条、寂寞、悲

凉的感觉。

C.“小桥”一句读来令人亲切,可仔细想去,却更增添了“断肠人”的愁绪。 D.“断肠人”句中的“断肠人”是一位“离人”,“天涯”即“极远的地方”。 5.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前三句十八个字,写了九种景物,有静有动、有声有色,而加在名词前的定语则体

现了诗人对那些景物的独特感受。

B.这首小令,写景由近到远,感情抒发由浅入深,开头一句“枯藤老树昏鸦”是诗眼。 C.这是一幅秋景图,又是一幅绝妙的秋思图。图中有景有人,人和景都是经过作者精

心选择的,最能表现“秋思”。

D.这首小令用极有限的字句,塑造了极丰富的意象;人与物结合,情与景交融,有一

种动人心魄的力量。

6.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曲的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的景色图。 B.第二句描写诗人所见异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越发使人感到孤独。

C.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写景是为了

烘托人。

D.从此曲的题目来看,作者所要表达的是对秋的伤感,而并无思乡之情。

五、《峨眉山月歌》

1.默写:

(1)峨嵋山月半轮秋,。 (2)夜发清溪向三峡,。

2.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古诗词名句:

(1)李白《峨眉山月歌》一诗中,点明远游时令,叙写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的一句是;明写月映清江美景,暗点秋夜行船之事的一句是。

(2)李白《峨眉山月歌》一诗中,点明远游路线,抒发依依惜别情思的两句是,。 3.《峨眉山月歌》作者是 (朝代)的 (姓名)。

六、《江南逢李龟年》

1.默写:

(1)岐王宅里寻常见,。 (2)正是江南好风景,。

2.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古诗词名句:

(1)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接触,表达对“开元全盛日”

的无限眷恋的两句是是,;隐写“风景不殊,江河有异”的乱世时难的景况,表达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的一句是,。

(2)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常被用来表达久别重逢,幸会难得的心情的两句

是 ,。

3.对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一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的前两句中,“寻常见”、“几度闻”,既写出李、杜交往之密、友谊之深,又从一个侧面表现“开元盛世”的繁华。

B.诗的最后一句,“落花时节”比喻诗人和李龟年潦倒凄凉的处境和唐王朝国运的衰落。

C.诗的前两句叙事,后两句直抒胸臆,全诗运用映衬对照的手法来凸现主题。 D.全诗既流露出对“开元盛世”的留恋,又流露出“风景依旧,人事全非”的感慨。

七、《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1、这首诗写到了哪个传统节日?。 从诗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八、《夜上受降城闻笛》

《夜上受降城闻笛》一诗中,描绘凄凉、寒冷环境的句子是: 。

《夜上受降城闻笛》一诗中,表达诗人怀念家乡之情的句子是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