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智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谈中学化学教学中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

浅谈中学化学教学中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

来源:微智科技网
2009年第11期 林区教学 No.11 20o9 总第152期 Teaching of Forestry Region General No.152 浅谈中学化学教学中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 史智勇 (仪征市教育局,江苏扬州211400) 摘要: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追求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科学素质的塑造对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 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提高和发展学生的科学素质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科学素质;化学教学;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6714(2009)11—0094—02 在科学技术已成为当今世界第一生产力的形势下,强 教给学生普通的自然科学方法是很有必要的。在化学教 化全民科技意识,提高公众科学素质,发展科学技术水平 学过程中,主要应该使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掌握科学方 是世界各国发展的主题。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 法:(1)搜集有关资料、文献和数据,包括观察、实验、条件 是追求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如果忽视科学素质的塑造, 控制、测定、记录。(2)分析、研究和处理有关资料、文献和 学生的素质就得不到全面的发展,将来也难以跟上时代的 数据。包括资料和数据的处理(表格化、方程化和图线 步伐。因此,中学化学教学应以提高和发展学生的素质为 化)以及分类。(3)得出规律性结论。包括科学抽象、发 中心。 现规律、模型化,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得出结论、形成概 念)。 一、中学化学教学中科学素质教育的内容 (三)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科学能力 科学素质是人们在认识自然和应用科学知识的过程 科学能力是在一定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的基础上 中表现出来的内在素质,是人的基本素质的一个重要层 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科学素质的核心。科学能力是一个 面,它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能力、科学意识和科 属于能力范畴的概念,其包括的内容比较广泛,如有观察、 学品质等。中学化学教学中科学素质教育的内容,取决于 思维、想象、实际操作和创造能力等,但在中学化学教学中 中学化学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 应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培养。 个方面: 1.实验能力(包括观察能力) (一)让学生牢固掌握化学学科的基本知识 观察与实验能力是科学能力的基本要素,是一种全面 化学知识的总量很大,中学化学教学应该选择那些对 的综合能力,包含相当高的探索能力和创造性。在实 学生认识世界、面向社会以及自身发展来说是必不可少 际教学过程中,可把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具体分化为以下 的、最基本的、最典型的关键性知识让学生学习。这些知 几个方面:(1)按一定的认知目的安排观察或实验的活 识主要有:(1)最基本的化学现象和事实、最普遍的化学 动。(2)让学生地完成观察与实验。(3)使学生学会 常识及科学史知识。(2)化学计量系统,化学用语,命名 如何记录、分析、观察和实验所得的资料及数据,导出正确 法。(3)最重要的化学概念和最根本的化学原理。(4)典 合理的结论并写出报告。 型金属、典型非金属、过渡元素、稀有气体以及有关的化合 2.思维能力 物知识。(5)化学与社会、化学科学新进展、化学的未来发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思维能力包含的范围很广,化学 展方向,包括化学在日常生活与生产中的重大应用以及当 学科知识的特点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 前社会发展与生活密切关联的问题。 括的能力,也非常有利于培养他们对事物进行对比、类比、 (二)教给学生科学方法 逻辑推理的能力。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利用有关化 科学方法是人们在科学研究中所遵循的途径和所运 学知识的特点,进行相关的思维能力的培养。 用的各种方式及手段的总称。掌握科学方法无论从学习 3.自学能力 知识的角度或者从发展能力的角度来看都是非常重要的。 自学能力是一种科学能力,是建立在观察、理解、思 在中学阶段,要求学生掌握科学方法是有一定难度的,但 维、记忆等能力基础上的一种比较综合的学习能力, 它是多方面能力的综合,使学生具有自学能力,能地 收稿日期:2009—10—19 获得探求新知识,这是教育的最终目标之一。在化学教学 作者简介:史智勇(1971一),男,江苏扬州人,中学一 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可以具体分为以下两个方面:(1) 级教师,从事中学化学教学研究。 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教给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 ・・ ——94・—-—— (2)着重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训练。 4.理解能力 使人们乐于参与科学的学习与实践活动并从中得到乐趣和 满足,能使人们有坚强的意志,表现出高度的自觉性、顽强 性和自制性,能坚持实事求是的作风,谦虚谨慎、勤奋努力。 二、中学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若干举措 理解能力是反映学生科学能力好坏的一个重要方面, 是学生学习、消化知识,不断扩大知识范围和增大知识深 度以及提高自学能力所必不可少的能力。在中学化学的 教学实际中,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应帮助学生和要求学 生在学习化学知识时能做到:(1)掌握所学化学概念和规 律产生的背景或实验条件和现象;(2)掌握所学化学概念 (一)以实验教学为基础 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标志。我国 化学家戴安邦先生曾指出:“只传授化学知识和技术的化 学教育是片面的,全面的化学教育要求既传授化学知识和 技能,又训练科学方法和思维,还培养科学精神和品德,学 生在化学实验中,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验, 训练用实验解决化学问题,使各项智力因素皆得到发展, 故化学实验是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教学形式。” 在教学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化学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掌握 化学知识,提高实验能力,改善思维品质,帮助学生形成辩 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另外,还能唤起学 和规律的确切含义,会分析物质发展变化时的原因;(3) 掌握所学的化学知识和其他化学知识的联系、区别;(4) 掌握所学的化学概念和规律的成立条件和应用范围,且会 依据对基本概念和规律的解释作出正确的推断。 5.创造能力 培养学生创造力也是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未来社会 需要更多的创造性人才,人人都具有创造能力,只是程度 高低不同而已。创造能力能通过教育和训练予以提高,创 造性的思维能力是创造能力的核心,在化学教学中,培养 创造性思维能力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在教学实践 生的学习热情,启迪他们追求和创造化学美。总之,化学 实验“可以发展人的更成熟、更完善的科学素质。”因此, 中,应该有意识地使用创造教育的教学模式,组织学生进 行学习活动,从而培养创造性的思维能力;(2)注意创造 中学化学教学应该把实验教学作为培养和发展科学素质 的基础,充分利用学校的实验条件,在开齐教学大纲规定 的全部实验的同时,采取改演示实验为分组实验,根据教 学需要补充分组实验等措施,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 会,从而全面发挥实验教学的素质教育功能。 (--)增强教学的探索性 思维的发散性的特点,培养学生善于对已知事物进行怀疑 和再思考,能够打破习惯性思路,提出几种另外的解决问 题的办法;(3)注意联想能力的培养。由于化学学科知识 的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类似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等 能力;(4)注意利用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在丰 富多彩的兴趣小组活动中,让他们有机会充分施展才能和 创造性。 增强教学的探索性,就是让学生通过学习科学家的研 究方法,自己去感受、探索新知识,并运用结论,在新情境 中解决新问题。这种探索性程度高的教学有利于激发学 生智慧潜能,提高智力和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内在动 机,激发学生对学科本身内容的兴趣;有利于促进学生掌 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能,培养基本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 神;还有利于学生保持对有关知识的记忆。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根据教材的基本内 容,分步提出系列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实验、探 求新知识,然后让学生利用这些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或 应用到生活、生产实践中去,基本模式为:问题一观察或实 验、阅读科学史一问题一试误、讨论一结论一实践。 (三)注意发挥课外活动的功能 (四)促使学生逐渐形成科学意识 科学意识包括两重意义,一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自然科学观;--是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实际问题,要有科学 意识地进行对待、处理或解决。 辩证唯物主义的内涵丰富,在化学教学过程中,不要 求学生系统地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原理,但学生在学习化学 知识时,可以促使学生形成唯物主义观点,这是化学科学 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具有的特点。例如,可以促使学生逐渐 树立起物质第一性的观点,树立相信科学反对迷信的观 点,树立为科学而不断探索、不断奋斗的观点。 促使学生形成化学科学意识,这也是化学素质教学的 一课外活动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相对于 个应当重点加强的方面,我们的教育最起码应做到:一 课堂教学有形式多样,内容灵活等特点,我们要注意发挥 课外活动的这些特点在培养学生素质方面的功能。如组 织和指导学生办化学小报、化学墙报、化学魔术表演、自制 仪器和自找代用品、做家庭小实验、举办化学讲座、化学竞 赛、搞社会调查、组织参观化工厂、化学兴趣小组开展化学 实验等活动。这些是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向实际运用转 化的理想形式,这一过程中引导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科学 个受中学化学教育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化学问题 时,不要求他们能说出问题的原因,但应具有知道这是化 学现象的化学科学意识,就好比说,一个公民走在大街上, 看到汽车后面排出尾气,他应该意识到这些气体会污染空 气。 (五)培养良好的科学品质 科学品质是一种非智力因素,它主要包括兴趣、情感、 意志、作风、态度等方面,因这些品质具有强化学习过程的 驱动力作用,又对学生学习科学具有控制调节的反作用, 所以,我们把这些品质称为科学品质,良好的科学品质能 方法、科学的精神去解决实际问题,解决新情境中的问题, 解释我们社会生产、生活中的某些现象,有利于促进学生 知识的迁移能力的提高,更是一个激发科学情趣、培养学 生科学素养的过程。 [特约编辑:林一晔] 9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