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智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04年华中科技大学微宏观经济学考研试题

2004年华中科技大学微宏观经济学考研试题

来源:微智科技网
2004年华中科技大学微宏观经济学考研试题 一、名词解释(65分30分)

1、 支持价格 2、 成本递增行业 3、 效用可能性曲线

4、 三部门经济 5、非自愿失业 6、乘数—加速数模型 二、简答题(510分50分)

1、 试说明生产函数的边际报酬递减与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之间的关系。 2、 简述垄断竞争市场的配置效果。

3、 简述国民收入核算中的两种基本方法。 4、 新凯恩斯主义,“新”在何处?

5、 什么是菲利普斯曲线?它在短期和长期中有何不同? 三、计算题(310分30分)

t/2t/21、 一个消费者,收入为120元,购买两种商品,效用为Ux1,x2x1x2。

(1) 设商品价格分别为P,P210,求消费者均衡; 112(2) 商品1的价格下降为P110,求商品1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2、 某地农村有三个村,共同在一小河上架设一座桥梁。建桥的总费用是桥的宽度m的

函数:TE760m5m。各村对桥的宽度需求mi与本村承担的单位(宽度)费用Ei有关,具体如下:

2A村:mA250.05EA B村:mB160.04EB

C村:mC200.04EC(1) 求建桥的宽度;

(2) 求三村分别承担的建桥费用。

3、 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人均生产函数为yf(k)2k0.5k,人均储蓄率s为

0.3,假设人口的自然增长率n为3%,求: (1) 使经济均衡增长的k值。

(2) 黄金分割律所要求的人均资本量。

四、论述题(220分40分)

1、 最近几年,农村中大量青壮年劳力到城市和沿海打工,造成农村中的土地荒置。试

用微观经济学理论解释和评价这一现象。 2、 结合中国近几年实施的宏观经济,运用IS-LM模型分析财政和货币的

效应性。

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