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智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华蓥山隧道涌水治理实例

华蓥山隧道涌水治理实例

来源:微智科技网
第18卷第1期2019年03月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OFGUANGDONGCOMMUNICATIONPOLYTECHNICVol.18No.1March2019

文章编号:1671-8496-(2019)-01-0014-04

华蓥山隧道涌水治理实例

唐勇

(四川路桥公路隧道分公司,四川成都610200)

要:岩溶区修建隧道,易出现涌水现象,危害较大。针对华蓥山隧道左洞左侧拱腰涌水情况,采取注浆

堵水的方法,遵循“先无水后有水,先小水后大水”的原则。采取主要步骤为:打孔引排、封闭涌水点、径向注浆加固扩大防渗圈。对靠近溶洞的拱腰位置,将防渗圈范围扩大。通过科学的注浆设计,合理的注浆材料选择,顺利地封堵了该涌水点。该工程治理实例对类似工程问题的解决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关键词:隧道;涌水治理;径向注浆中图分类号:U457.2

文献标识码:A

AnExampleofWaterInrushControlinHuayingMountainTunnel

TANGYong

(SichuanLuqiaoHighwayTunnelBranch,Chengdu610200,China)

Abstract:Theconstructionoftunnelsinkarstsareasispronetowaterinrush,whichisharmful.Inviewofthewa-tergushingfromtheleftarchwaistofHuayingMountainTunnel,thegroutingmethodisadopted,followingtheprin-cipleof\"nowaterbeforewater,smallwaterbeforebigwater\andthemainstepsareasfollows:drillinganddrain-age,closingthewatergushingpoint,radialgroutingreinforcementandenlargingtheanti-seepagering.Forthearchwaistpositionnearthekarstscave,thescopeoftheimperviouscirclewillbeexpanded.Throughscientificgroutingdesignandreasonablegroutingmaterialselection,thewaterinflowpointwassmoothlyblocked.Thisprojectgover-nanceexamplehascertainreferencevalueforsolvingsimilarengineeringproblems.Keywords:tunnel;waterinrushcontrol;radialgrouting

1引言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发展,隧道的数量和长度不断地增加,不可避免的遇到岩溶区。在岩溶地区修建隧道,涌水问题经常发生。隧道的涌突水会导致施工环境的恶化,甚至还会造成一些工程事故,如冲毁施工机具,造成人员伤亡。目前所有岩溶隧道突水防治对策中,注浆堵水是运用最广泛的方案[1]。注浆措施兼备堵水和对围岩加固的双重作用,对于隧道施工环境和施工安全有很好的改善作用。宜万铁路别岩槽隧道F3断层

突发性涌水治理采取的措施为注浆堵水加固[2]。中梁山隧道侧壁涌水,水压达到2MPa,主要治理措施为浅部加固注浆及深部帷幕注浆[3]。

为了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减少地下水排放,本文结合华蓥山隧道中ZK107+672~ZK107+684段左侧拱腰位置涌水情况,详细介绍了治理过程,为今后同类工程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和借鉴。

2工程概况

华蓥山隧道位于四川省华蓥山脉中段,是国道主干线成都到上海高速公路广安至邻水段的关

收稿日期:2018-12-05作者简介:唐勇(1971-),男,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公路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第1期唐勇:华蓥山隧道涌水治理实例15

键控制工程(南充—大竹—梁平(川渝界)高速公路重难点控制性工程)。华蓥山隧道左、右线长度分别为8151m、8168m,线间距40m,设计为双洞单向行车隧道,最大埋深770m。如图1所示,隧道主要穿越华蓥山背斜、区域断层(F1)和各种次级褶皱、节理裂隙。存在断层破碎带、岩溶及岩溶水、石膏及盐溶角砾岩、软弱围岩、煤层瓦斯、采空区、有害气体等不良地质和特殊地质。隧道洞身段主要穿越T2l、T1j碳酸盐岩地层,地下水以碳酸盐岩类裂隙溶洞水为主,径流方式以水平径流为主。地下水丰富,施工过程中隧道多处出现股状涌水。至2013年6月29日出现较大涌水以来,隧道进口端总涌水量稳定在110000m³/d左右。

图例:J1-2z-泥岩夹泥灰岩;J1z-泥岩、粉砂岩;T3xj-页岩夹煤层;T2l-白云质灰岩、盐溶角砾岩;

T1j-盐溶角砾岩、灰岩、生物灰岩

图1隧道纵断面地质剖面

3涌水情况

3.1围岩情况

围岩以泥岩、泥灰岩为主,伴生石膏。岩体属于较软岩,层间结合差,节理裂隙发育,地下水发育,岩体质量较差,围岩完整性较差,地下水的水力连通性较强。

该涌水区段上方存在一个大型溶洞,离隧道距离较远,对围岩稳定性没有影响,但在重力作用下,岩溶水会补充围岩周围的地下水。

受前方200m的F1断层破碎带影响,该区段围岩受挤压产生褶皱,破碎带内的积水也是该区段的水源之一。3.2涌水情况

2013年10月份左线隧道掘进施工ZK107+670至ZK107+680,出现透水现象,涌水量非常巨大,整个隧道出水量增加达到40000m³/d以上,透水同时有掉块现象。在该段出现大量渗水,大大增加了堵水施工的难度。该段落属于隧道加宽带,堵水施工断面加长。

拱腰处涌水量(图2所示)稳定在超过30000m3/d,初支背后因水流的冲刷形成了较大的空腔,对围岩的稳定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图2左侧拱腰涌水

4涌水治理

4.1基本思路

该涌水点涌水量已达到30000m3/d,属于大流量地下水范畴。针对该类型地下水治理的基本思路,步骤为:“系统加固、归流导排、分流引排、可控排放、收口封堵、局部加强”。4.1.1系统加固

区域内如有大出水点,则出水点附近肯定存在围岩条件差的部位或洞段,在大出水点封堵后,这些围岩条件差的部位或洞段可能因岩体劈裂形成新的集中出水点。所以在大出水点封堵前首先应检查、分析出水点上、下游甚至相邻洞段的围岩条件,并对相对差的围岩进行系统加固。4.1.2归流导排

在施工前和施工中对区域内出水进行系统排水布置,创造相对良好的施工环境和为各工序创造施工条件。

16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18卷

4.1.3分流引排

在对出水部位进行封堵过程中,需布置大量的分流引排孔,将其出水部位的地下富水进行分流引排,使其不规则出水变为规则通道出水,从而减小最后原始出水部位的封堵处理难度。4.1.4可控排放

分流引排及原出水部位封堵后,对分流减压排水孔进行灌浆,根据工程要求可预留部分孔作为临时排水孔(观测孔)或永久排水孔。安装高压阀门实现可控制的排放。4.1.5收口封堵

根据要求利用最后批次的排水孔对整个地下水进行最终封堵。4.1.6局部加强

对于钻灌过程中发现的地质条件较差的部位,将采用增设加密孔的方式进行水泥灌浆加强。4.2处治措施

因为涌水量及水压较大,水的冲刷作用还造成了初支背后空洞的出现,所以需先对涌水点采取降压措施,创造处治条件,然后再进行注浆堵水加固。对于该涌水点,结合基本思路,总体处治顺序为:打孔引排→封闭涌水点→径向注浆加固→深孔封堵。4.2.1打孔引排

在对涌水点进行处治之前,需要降低涌水点的水压,过大的水压将会影响注浆的处治效果。

现场通过对涌水点来水方向进行判断,确定在涌水点前方15~20m的位置设置14个18~30m深的降压引水孔,在涌水点后方15m位置设置5个引水孔对涌水进行引排,如图3所示。

采用φ130~1孔径开孔,预埋φ110~148孔口管。引水孔深度不定,以打出大水为宜,对未打出大水或少量出水的孔,若钻进过程中岩石破碎或遇溶腔等异常钻孔,该类孔作为注浆加固灌浆孔及时灌注。

图3打孔引排情况

引水措施施做完成后,原涌水点的水量减少了90%,为后期处治创造了可行的施工条件。4.2.2封闭涌水点

引水成功后,对初支背后空洞进行充填注浆,封堵涌水点,采取自进式锚杆和喷射混凝土对空洞部位进行了回填加固和封闭,如图4。

图4封闭涌水点

4.2.3径向注浆堵水加固

在涌水点封闭后,需要对该区段围岩一定范围进行注浆,以起到加固围岩和堵水作用。

径向加固注浆采用先浅后深的顺序进行,在对初支背后的空洞进行浅部回填式注浆施工后,再对涌水段初支背后进行注浆。因为左侧拱腰部位靠近溶洞,该部位水压较大,故在拱腰部位的初支背后注浆深度为10m,其余部位注浆深度为5m。

(1)注浆参数①钻孔参数

隧道中线左侧90°和右侧35°的拱部范围注浆钻孔深10m,钻孔孔径为φ75,孔口环向间距1.2m,纵向间距为2.5m,每个孔口埋设2m长φ108钢管(壁厚5mm)作为孔口管;其余拱墙注浆钻孔深5m,注浆采用φ42钢花管(壁厚3.5mm)进行,孔口环、纵向间距分别为1.2m、2.5m;仰拱注浆钻孔以伸入开挖轮廓线外5m为准,临时中心沟顶面至仰拱底部开挖轮廓范围埋设φ75PVC管(壁厚5.6mm)作为孔口管,孔口环向间距1m,纵向间距为2.5m。钻孔呈梅花型布置,如图5所示。径向注浆示意如图6。

②注浆压力

注浆孔浆液按2m扩散半径考虑,注浆初压0.5~1MPa,终压1.5MPa。

(2)注浆材料

采用水泥浆并加入2%~3%的氯化钙速凝剂,水泥浆水灰比为0.8~1。

第1期唐勇:华蓥山隧道涌水治理实例17

图5注浆孔位布置示意

图6径向注浆

①特种堵水砂浆材料:含有聚乙烯醇纤维,抗分散剂以及速凝剂等材料改性的砂浆。

②低热沥青堵水材料:用于动水堵漏灌浆。③速凝膏浆堵漏材料:在普通水泥膏浆的基础上加入一定量的铝酸盐水泥(作为速凝剂)及增稠剂等配制而成的快凝结浆材,与普通膏浆相比凝结时间可调。通过铝酸盐水泥调节水泥膏浆的凝结时间,可以解决普通水泥膏浆在水下凝结时间长、不利于动水下堵漏施工的问题。同时,根据动水条件调整和控制浆液的凝结时间和流动性,可以减少浆液的浪费,节省灌浆材料和时间。

④水泥浆:水灰比0.5∶1,根据现场情况可加入2%~3%的氯化钙速凝剂调节浆液的凝胶时间,控制浆液的扩散范围。

前两种材料为协作单位针对大涌水封堵自主研发的特种灌浆材料,主要用于大涌水点封堵及引水孔灌浆。4.3注浆效果

注浆治理后,注浆结束时进浆量小20L/min;所有注浆孔均无漏注现象;浆液有效注入范围大于设计值;注浆加固体渗透系数≤2×10-6cm/s;对检查孔进行压水试验,在1MPa压力

下,进水量小于2L/min;检查孔涌水量小于0.2L/minm,且某一处漏水小于10L/min;注浆后预测涌水量小于2.5m3/md。

注浆治理后,拱腰原涌水位置停止了涌水,周围无新的涌水点出现,达到了预期效果,如图7和图8所示。

图7浆液防水效果

图8拱腰涌水处治理后情况

5结语

本文介绍了华蓥山隧道中ZK107+672~ZK107+684段左侧拱腰位置涌水情况,采取注浆止水的方法,设计了注浆的方案,确定了注浆参数及材料,遵循“先无水后有水,先小水后大水”的原则,成功的封闭了涌水点,解决了隧道左侧拱腰的涌突水问题,为今后相似隧道涌突水现象提供了治理参考。

参考文献:

[1]郭佳奇,李宏飞,徐子龙.岩溶地区隧道突水灾害防治原则及治理对策[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4,25(3):56-62.

[2]张民庆,殷怀连.宜万铁路别岩槽隧道F3断层突发性涌水治理[J].铁道工程学报,2006,(1):67-78.[3]章方政.中梁山隧道涌水综合治理技术[J].隧道建设,2013,(10):883-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