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智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坚持问题导向激发城镇社区治理的“红色动力”

坚持问题导向激发城镇社区治理的“红色动力”

来源:微智科技网
坚持问题导向激发城镇社区治理的“红色动力”

作者:暂无

来源:《青海党的生活》 2020年第8期

叶万福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新形势下,面对城市基层治理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新要求,如何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统筹推进城市基层党建成为必须答好的一道时代命题。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核心是要增强政治功能和提升组织力,着力把城镇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要充分发挥党建在基层治理中的引领带动作用,推进城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提升城镇社区居民获得感、满意度和幸福指数。

优化组织体系,搭建统一调度的“红色引擎”。党的基层组织扎根基层、服务基层,具有参与社会治理的天然优势。要充分发挥党的基层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推动党的组织体系与社会治理结构紧密衔接,采取“一网格一支部”或党小组的形式,推行“县-乡(镇)-社区-网格(小区)-楼宇(栋)”五级治理模式,建立“社区党组织+网格党组织+楼宇(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服务网络,把党的组织和工作延伸覆盖到每一个治理网格,实现基层社会治理的大合力、大集成。要构筑共建共融区域党建联盟,发挥社区党组织纽带联结作用,推动农牧区、社区、机关单位、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等各领域党组织横向联结。通过签订共建协议、建立例会制度等方式,推动区域共商共建、共治共享。要建立健全制度联动体系,推进社区“大”制,建立“社区大-网格大支部-楼栋党小组-单元党员联络员(党员中心户)”的四级架构体系,把不同区域、领域、行业等党组织有机联结起来,进一步强化党对城镇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努力推进城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整合区域资源,凝聚社区党建“红色力量”。社区是党在城镇工作的基础,加强社区党建工作是推进城镇基层管理改革和做活基层治理的重要组织保证。要突出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以党建引领城镇基层治理为抓手,不断强化社区党组织在区域内各项事务中的领导、统筹、协调功能,全力构建以社区党组织为基础,辖区单位党组织共同参与的区域化党建格局,促进城镇基层党组织的“五大能力”整体提升。要加强区域化标准活动场所共享,按照“组织共建、人才互动、党员联管、活动互助、设施共享、发展互助”的工作思路,不断完善区域内各类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共同参与的区域化党建新格局,通过依靠区域内党组织的组织优势、职能优势和人才优势,进一步增强城镇基层社区党建的区域统筹协调功能。要推进区域工作互联互动,充分发挥辖区内社区调委会的优势,通过组织共建、人才互动、党员联管、活动互助等形式,积极探索建立“社区党组织-兼职委员-驻区单位党组织”联动运作、互相促进的一体化党建工作机制,构建“单位+社区”“党员+居民”等多种共建共创共享共管的网格化管理服务模式,推动形成“需求在网格发现、服务在网格开展、矛盾在网格化解、成效在网格体现”的工作新格局。

做活基层治理,激发党建引领“红色活力”。坚持将“党建+基层治理”作为社区基础性工程,逐步形成党组织领导下的“大事一起干、好坏大家判、事事有人管”的基层治理新格局。要构建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大网络”,按照“小半径、熟人圈”原则,进一步细分网格,建立“红网格”功能型党支部,构建红色物业、社区党员、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网格员、楼栋长、单元长(党员中心户或党员联系户)、居民代表共同参与的“1+6”小区治理新模式,实现“人在格中走、事在网中办、难在网中解、情在网中结”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路径。要健全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的居民自治机制,推动完善以社区党支部为核心、以居委会和居务监督委员会为

基础的社区协同联动治理架构,推动小区自治、业主自治、物业党建联建,充分发挥居民公约在社区治理中的积极作用,进一步提升社区基层党建工作质量和水平。要深化“社区吹哨、部门报到”工作载体,完善驻区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到社区“双报到”“双报告”“双述

职”“双考核”制度,做好联系社区服务群众工作;开展“组团联楼”和“2+1”楼宇党建模式(“2”即成立楼栋党小组、单元党员联系户;“1”即组建1支“红网格志愿服务小队”),设立“党员示范楼栋、党员奉献日、党员责任区”等,不断激发城镇社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的活力。

(作者系都兰县委常委、组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