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智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造林绿化工作经验探讨

造林绿化工作经验探讨

来源:微智科技网
78 2015,WoL3 ̄No.18 农业与技术 ※林业科学 造林绿化工作经验探讨 方志平,王昌满,刘士文,王柏林 (四平市叶赫林场,吉林四平136523) 摘要:党的把生态文明建设摆上重要位置,梨树县委、县以生态安全为核心,以增量提质为重点,以 建设宜居农村环境为目标,上下齐动员,全民共努力,创造新机制,制定新措施,突出重点,攻坚克难,推进造林 绿化建设。 关键词:抓住重点;消灭欠账;建章立制;提升质量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00I:10.11974/nyyjs.20150933068 党的把生态文明建设摆上重要位置,梨树县 能紧紧抓住这个机遇,积极推进造林绿化事业发展,近 年来全县造林绿化取得了显著成果。 1消灭欠账。提升质量 在重点工程和采伐迹地造林工作中,全力消灭欠账, 杜绝产生新的欠账,2014年完成欠账面积400多hm , 彻底甩掉了这个沉重的包袱。在确保完成造林任务的同 时,狠抓了造林质量管理,避免年年造林不见林现象的 发生,实现了数量和质量的“双赢”。全年补植补造面 积2000多hm ,造林成活率、3a保存率均达到80%以上, 是近几年造林质量最好的一年。 2建章立制,强力执行 为使造林工作顺利开展、通畅运行,梨树县主要坚 持实行以下几项制度:抵押金制度,在林木采伐前,由 林地经营者将一定数量的更新保证金存入专设账户,待 造林检查验收合格后,返还保证金;实行采造挂钩、采 伐更新合格证制度,对上年及历年采伐更新验收不合格 或更新造林有欠账的乡镇、林场不审批当年采伐,不下 达次年采伐指标;项目及资金制度,未完成造林任 务或质量不达标的单位,不再安排下1年的工程建设项目, 建设资金不予拨付,整改合格后再行安排。 3抓住重点,攻坚克难 3.1 全县林地清收还林情况 梨树县应清收林地面积17117lⅡn ,规划林地面积 4864hm ,合计面积21981hm 。经过la多的工作,这些 地块已完成调查摸底,落实到位。截止目前,已收回林 地14945.7hm2,占应回收林地总面积的87.3%,已立卷 归档签定合同4000余份。2014年完成清收林地还林面积 5046.2hm2,占应还林总面积的25%(其中:2014年春 季完成3546.3hm2,经省厅核实3375.4hm2,面积核实率 95.2%)。2015年计划完成清收林地还林面积6000hm , 合计占应还林面积的55%。 3-2 主要做法 3.2.1 落实责任 在清收林地工作中,先落实了责任主体,各乡镇长 为本辖区第一责任人,林场场长为本单位第一责任人, 实行分级负责和“一次清收、分批还林”的工作原则, 增强各级领导干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2-2 严看死守 凡参与包保的干部,尤其是包村包户干部,春季打 垅播种时,每天都要到户、到包保地块进行巡查,死看 死守。了解包保户在做什么,有何思想动向,林地有没 有打垅播种。发现问题,及时制止,及时汇报。 3.2.3 高压严打 自林地清收工作开展以来,梨树县林业干警全体参 战,哪里有问题就出现在哪里,保证24h出警,严格执 法。2014年查处各类非法侵占林地案件28起,其中行政 案件l8起,刑事案件1O起,打处违法行为人18名,起 诉犯罪嫌疑人10名,清收回被非法侵占林地40.7hm , 协助各乡镇、林场清理打处阻碍还林事件31起,造林 352hm2。 3.2.4 帮扶到位 为使林农在土地还林后不减少收入,相关部门及包 保人员积极进行帮扶,多渠道筹措资金,多方面争取项目, 培育绿化苗木,种植山野药材,开办果树基地,有效开 发林间空地潜能,努力提升经济效益。 3.2.5 创新机制 部门联动,涉及清林案件,公、检、法、司提前介 入,快侦快办,不误造林时机;包保到位,从领导 到村社干部,全员参与包保,确保每个地块每个退耕户 都有包保人,不留死角;以理服人,积极动员干部以身 作则退回林地,打消农民攀比观望心理,同时约束党员 干部不许在清理林地工作中拉关系、讲人情,营私舞弊, 违者重罚;加强管护,增强护林员队伍建设,造林成果 能否保存好,不反弹,是目前造林工作亟需破解的老大 难问题,强化管护队伍势在必行。目前我们正在筹备各 村配备护林员,梨树县胜利乡从转移支付资金中为 各村护林员支付工资,我们将在此基础上探索一条行之 有效的途径,解决护林员配备开支问题。 3.3 存在的问题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造林工作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 的问题。各单位任务完成情况不平衡。有的单位造林任 务没有完成,有的村屯绿化进度较慢,绿化水平较低; 对抚育和管护重视不够。有的单位重造林,轻抚育,轻 管护的思想依然存在,造林时轰轰烈烈,抚育时轻描淡 写,管护时自生自灭,常常是一年一茬苗,年年不成林; 造林苗木不足。各单位造林用苗外购比例过大,由于长 途运输,导致苗木失水,影响成活,降低了造林质量; 个别造林户对补植补造认识不足,存在应付思想。 我们将按照既定工作目标,抓住这一难得历史机遇, 以饱满的工作热情,真抓实干,完成各项造林及清收林 地任务,为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作者简介:方志平(1966-),男,吉林梨树人,工程师, 从事营林生产工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