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智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15届本科毕业论文任务书和开题报告模版

2015届本科毕业论文任务书和开题报告模版

来源:微智科技网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题 目 从隐喻的角度分析中西爱情观 The Analysi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Love View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etaphor 学生姓名 罗琼

学 号 201114030508

院 系 外国语学院

专 业 英 语 届 别 2015届

指导教师 李世琴

职 称 讲 师

2014 年 10 月 18 日

1、毕业设计(论文)基本要求 (1) 该内容应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对选题进行认真分析,力争立论正确,证据充分; (2) 引用别人的研究成果,一定要注明出处; (3) 篇幅要适当,5,000字左右,全英文写作; (4) 使用电脑录入和打印论文及其相关资料; (5) 运用本专业所学知识,在广泛阅读和自己选题相关的文献的基础上,写出自己的看法或对他人之观点发表自己的见解,须有一定的创新. 2、文献查阅指引 [1]。Dunkling, Leslie Alan。 The Guinness Book of Names [M]。 London: Guinness Publishing, 1991。 [2].Sarah, The Ordure Burdock. Women in Eastern and Western Cities [M], Chelsea House Publishers, 1998, P12. [3]. 程抱一。 中国诗画语言研究[M]。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6。 [4]. 胡壮麟. 诗性隐喻[J]. 山东外语教学, 2003,(1). [5]. 朱维之, 方平. 比较论文集[A].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1984。 3、毕业设计(论文)进度要求 (1) 选题,定题:2014年10月上旬; (2) 资料查询:2014年10月中旬至2014年11月中旬; (3) 任务书和开题报告:2014年10月中下旬; (4) 初稿:2014年11月底; (5) 第二稿:2015年2月下旬; (6) 第三稿:2015年4月中旬 (7) 定稿:2015年5月上旬; (8) 答辩:2015年5月中旬 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小组意见 请按照本任务书对本科生毕业论文内容和格式的基本要求,认真查阅老师所提供的和自己选题相关的文献资料,根据外国语学院论文指导委员会安排的论文创作进度开始论文写作。 签名 2014年10 月 20 日 系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领导小组意见 签名 2014年 10 月 23 日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 目 从隐喻的角度分析中西爱情观 The Analysi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Love View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etaphor

学生姓名 罗琼

学 号 201114030508

院 系 外国语学院

专 业 英 语

届 别 2015 届

指导教师 李世琴

职 称 讲 师

2014 年 10月 26 日

一、 综述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动态: 传统语言研究中隐喻仅仅被认为是对常规语言的一种变异,是一种用于修辞话语的修辞现象;而且隐喻式表达被排除在常规语言范畴之外,也就是说常规语言不包括隐喻。 最早关于隐喻的研究出现在两千多年前的亚里士多德时代,1980年Lakoff和Johnson从认知的角度研究隐喻使得隐喻进入了新的阶段。他们认为隐喻不单是语言层面的,更是思维和认知层面的产物。隐喻是“语言无所不在的原理”;如今隐喻已不仅仅是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它其实也是人类思维现象,而且“所有的语言都具有隐喻性”( Lakoff,1980)。尽管人间有爱情的历史很长,但学术领域里关于爱情的研究只不过是近一百年的事情。史登柏格(Robert J. Sternberg)爱情理论是目前对爱情研究得最完整的理论,他提出爱的三角形理论,认为‘爱’有三个基本元素分属于三个不同的向度:一、亲密,一种亲近的、联结的、心与心交流的感情经验,属于情感向度。二、激情,混着浪漫、外表吸引力和性驱力的动力,属于动机向度。三、承诺,包括短期的决定去爱一个人和长期的承诺去维持爱的关系,属于认知向度.这三个基本元素有不同的特性,承诺的稳定性高,激情的稳定性低,但激情的短期效果强,而承诺和亲密则具长期的效果.史登柏格将这三向度三元素形成爱的三角理论,改变三角形的任一边将造成不同类型的爱. 国内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如徐珺(2004)、冯国(2004)、王文斌(2007)等从认知语言学的框架下对中西爱情观从隐喻的角度进行了阐述. 本课题的研究依据和意义: 隐喻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方式,在人类生活中普遍存在。据统计,人的一生大约使用470万个新颖的隐喻,2140万个定型的隐喻(辛自强,2005).英语语言中有四分之三是使用隐喻语言(Newmark,2001)。隐喻一方面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另一方面体现了人所居住的世界的文化模式(Quinn,1991)。 人类对复杂的多变的事物喜欢用隐喻或象征意义来表达,而爱情可能是隐喻最多的事物之一.喻体是隐喻这种形象思维的载体,但是因为词汇中的隐喻已经成为规约含义,其喻体往往是隐性的,不容易为人觉察。倘若它们挖掘出来比较,就会发现英语、汉语中隐喻对喻体的选择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尽管人间有爱情的历史很长,但学术领域里关于爱情的研究只不过是近一百年的事.故其中需探索与研究之处还颇多。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 分析比较中西文化中关于爱情观的隐喻概念. 2)探讨东西方有关爱情隐喻深刻的文化渊源。 3)东西方有关爱情的特色表达及其寓意. 4)东西方有关爱情的隐喻喻体分析。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探讨东西方有关爱情隐喻深刻的文化渊源。 三、研究的步骤、方法、措施及进度安排 研究步骤: 首先通过网络资源和图书馆的资料收集所写论题地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对该论题的研究状态和研究成果;然后在综合已有资料的基础上、在老师的指导下,初步确定论题;接着写出论文的任务书和开题报告,获得通过后,拟写论文的提纲及论文初稿,并交由指导老师审阅,根据其指导意见进行反复修改;交第二稿、审阅、最后定稿。 方法及措施: 方法及措施: 采用理论与语料分析、问卷调查等科研方法; 通过图书馆以及因特网查找相关领域的最新理论、收集资料;指导老师的指导;同学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研究工作进度: (1) 选题,定题:2013年10月上旬旬; (2) 资料查询:2014年10月中旬至2014年11月中旬; (3) 任务书和开题报告:2014年10月中下旬; (4) 初稿:2014年11月底; (5) 第二稿:2015年2月下旬; (6) 第三稿:2015年4月中旬 (7) 定稿:2015年5月上旬; (8) 答辩:2015年5月中旬 四、主要参考文献 [1]。Dunkling, Leslie Alan. The Guinness Book of Names [M]. London: Guinness Publishing, 1991。 [2]。Sarah, The Ordure Burdock. Women in Eastern and Western Cities [M], Chelsea House Publishers, 1998, P12. [3].程抱一。 中国诗画语言研究[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6. [4]。顾嘉祖。 跨文化交际:外国语言文学中的隐蔽文化[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 [5]。胡壮麟。 诗性隐喻[J].山东外语教学, 2003,(1). [6]。吴芳.姓名的跨文化研究 [D].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 [7]。朱维之, 方平。 比较文学论文集[A].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1984。 [8]。左金梅、申富英、张德玉。 当代西方文论[M]。青岛: 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2005. [9]。朱永涛.美国价值观: 一个中国学者的探讨[M]。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五、指导教师意见 签名 2014年 10 月 26日 六、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小组意见 签名 2014年 10 月 28 日 七、系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领导小组意见 签名 2014年 10 月31 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