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矢量化要求
① 规定不同要素的分层编码、线型、颜色和代码等;
② 图内个要素与影象套和,明显界限与矢量化底图上同名地物的移位不得大于图上0.2毫米
③ 地类图斑、线状地物、土地权属等界线应以调查底图和外业调查成果为准
④ 当同一要素有不同来源,并发生矛盾时,应核对有关资料,讨论确定要素矛盾处理方案
⒉数据接边要求
① 矢量数据接边要注意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的逻辑一致性
② 当相邻图幅图轮廓线两侧明显对应要素间距小于图上0.6毫米,可直接按照影象接边,否则应实地核实后接边;接边后图轮廓线两侧相同要素的矢量、属性数据保持一致;
③ 不同比例尺数据接边以高精度的矢量和属性要素为接边依据.
⒊数据拓扑要求
① 各要素无线段自相交、两线相交、线段打折、碎片多边形、悬挂点或伪接点等图形错误;
② 数据拓扑关系正确,面要素应闭合,个相邻实体的空间关系可通过完整的拓扑结构描述;
③ 公共边线或同一要素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类型特征时,应保证位置的一致性;
④ 地类图斑边界须与地类界线对应重合.
⒋几何纠正
① 选择四个内图廓点和至少五个均匀分布的公里格网点为控制点,当矢量化底图图件变形误差超限时,应适当增加控制点数量,一保证纠正精度;
② 控制点的选取应在DRG放大2-3倍的条件下完成;
③纠正后的DRG,其图廓点和公里网格交点坐标与理论值的偏差不大于0.1毫米;
④ 将图廓点、公里网格点、控制点等坐标检索条件在屏幕上显示,与理论值套合检查纠正精度,记录检查结果,不合格影象应重新纠正.
⒌坐标系统及投影变换
① 当基础图件与数据库的坐标系不一致时,需要进行坐标系转换;当涉及跨带时,需要进行投影变换作换带处理,统一为同一经线;
② 1∶50000比例尺数据采集四个内图廓点和至少二十五个均匀分布的公里网格点作为坐标变换控制点;
③ 1∶5000—1∶10000比例尺数据采集四个内图廓点和至少二十五个均匀分布的公里网格⒍点作为坐标变换控制点;
④ 根据数据跨带情况,选择任意经线方法或投影主带进行换带处理;
⑤ 检查数据库各要素数学基础的正确性.
⒎数据检查
① 要求对已有矢量数据的格式、坐标系、精度、现势性进行检查,并针对检性问题进行修改;
②转换坐标系为“1980年西安坐标系”;
③ 精度检查的方法是已有的矢量数据与国家统一下发的DOM套合,检查对应要素的位置偏移精度,对不满足精度要求的矢量数据需进行修改;
⒏外业电子数据检查
① 要求对外业电子数据的格式、坐标系、精度等进行检查,并真多检查问题进行修改;
②转换坐标系为“1980年西安坐标系”;
③ 精度检查的方法是外业电子数据国家统一下发的DOM套合, 检查对应要素的位置偏移精度,对不满足精度要求的矢量数据需进行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