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智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大学生信贷消费的情况分析

大学生信贷消费的情况分析

来源:微智科技网
大学生信贷消费的情况分析

随着信息技术在金融领域的深化应用,互联网金融取得 迅猛发展并影响着企业与居民的生产与生活。网络消费与网 络支付提高了交易的频次与效率,促进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 展。近年来,各种消费信贷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支付 宝花呗、微信微粒贷、京东白条等消费信贷工具进一步发展, 促进了我国消费金融发展。大学生作为特殊的消费群体,思想 前卫、爱好追求新鲜事物,但经济没有完全,却在消费市 场上占有很大的份额。如今网络借贷购物以方便快捷、门槛低 等优点吸引了大学生,一方面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大学生的财 务压力,另一方面满足了其购物欲。如今网络借贷已然成为 了大学生信贷消费的首选,但同时也会给自控能力不强的大 学生带来消极影响。网络借贷可能导致过度消费、攀比消费 和拜金主义,并可能出现不能按时还款、无力还款的现象。一 些非法信贷平台的产生,使一些没有金融风险防范意识的大 学生难以辨别真假,上当受骗,引发悲剧。本文通过对江苏省 大学生信贷消费状况的调查,分析信贷消费的情况,揭示其 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对大学生金融风险防范教育的策略。

大学生信贷消费的现状分析

2021 年 10 月至 12 月,围绕“生活费使用分配情况”、“是 否使用过互联信贷消费”、“信贷金额”、“使用频率”等方面问 题,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对江苏省大学生进行了调查。 其中,线下发放问卷 300 份,线上通过问卷星及微博、微信、 QQ 等各种社交平台发放问卷。经过处理,剔除有明显错误、 数据填写不完整的反馈,并进行了问卷的有效性分析,最终 共收回问卷 1 432 份问卷,包括 282 份线下问卷和 1 150 份 线上问卷。在选取的地区中,苏南地区占总人数的 %,苏中地区占总人数的 %,苏北地区占总人数的 %。 (一)大学生生活费使用分配情况调查 大学生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他们的生活费主要来源于 父母。问卷调查显示,54%的学生生活费在 1 000—1 500

元, %的学生生活费在 1 500 元以上,其中 %的学生生 活费在 2 000 元以上。大学生日常消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 方面:食品消费首当其冲,占 %;服装和生活日用品相 当,分别占 %和 %;网络课程学习占 %。根据 调查,男生的服装消费主要体现在喜欢购买名牌服装、名牌 运动鞋上,而女生则偏向于购买奢侈化妆品。

(二)大学生信贷消费基本情况调查

在调查的 1 432 名学生中,%的大学生使用过信贷 产品,其中大一年级使用信贷产品的人数最少,不使用信贷 消费人数占受访大一总人数的 %。这可能与大一新生刚 入学有关,他们刚开始的生活,对信贷消费的了解还处 于朦胧状态,不太敢轻易尝试。而信贷消费使用较多的集中 在大二、大三年级,这些人群往往已经适应了大学生活,对信 贷消费了解更多,消费形式也更加大胆。

(三)大学生信贷额度以及频率调查

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的信用借款额度主要在 1 000 元 以下,占比 70%;但是也有少数借贷额度超过 3 000 元。 %的学生是每个月都会使用信贷消费;偶尔有需要就使 用的学生占 %。信贷消费的类型多种多样,%的学 生使用在日常生活用品上,%的学生花在服装上面,其他 的还有电子产品、学习用品消费等等。这表明,信贷消费涵盖 了各个消费领域,不管消费金额的多少,都会有学生选择信贷消费。

(四)大学生信贷消费的动机 大学生在什么情况下会使用到信贷产品呢?在使用过信 贷产品的人群中,%的信贷使用者是在资金紧张时使用。 调查结果显示,81%的大学生月生活费在 1 000—2 000 元之 间,可见这部分学生并不能做好合理消费规划,没有良好的 金某某与消费某某。%的学生是在想买到心仪的东西时某某 择信贷而提前消费,“花

今天的钱,圆明天的梦”这种超前消 费的观念在大学生当中比较流行。 (五)大学生分期信贷产品种类 在信贷产品使用方面,花某某 %,是使用最多的信 贷产品;其次是京东白条,为 %。除此之外,有 %的学 生会使用腾讯旗下的微粒贷、现金贷。在调查的大学生中,有 %同时使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信贷平台。 (六)还款来源与按期还款 还款来源上,%的学生是利用下个月的生活费偿 还;其次是兼职、利用奖助学金还贷。但是 %的学生存在 以贷还贷现象。%的学生能够按时还款,%的学生无 法按时换款。 二、大学生信贷消费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进行信贷消费时不理性消费首当其冲 根据麦可斯研究院发布的《2021 年大学生消费理财观数 据》显示,2021 年双“十一”期间,全国在校大学生平均花费 1 021 元,可见大学生是网络消费中的活跃群体。调查中了解 到,许多学生存在盲目跟风消费行为,有时购买的不是一定 需要用的东西,而是看到别人有就觉得自己也应该有,有时 买回来的东西只用过几次甚至没有用过就直接闲置。另外, 在双“十一”期间,商家通过预热付定金、拼团等营销方式也 很容易引导大学生冲动消费。信贷消费会让大学生不懂珍惜 金钱,从而消费起来毫无节制,形成不良的消费习惯。进入社 会以后,不良的消费习惯会导致失信风险,如果不对大学生 信贷消费加以引导和风险教育,大学生的不良消费习惯将会 导致大量的失信问题,进而变成社会问题,甚至影响国家的 经济发展。 (二)大学生对信贷产品认识不足,缺少风险防范意识 调查结果显示,只有 10%的学生在使用信贷产品之前会 仔细阅读《隐私条款》,经常阅读金融法律资讯的仅占总人数 的 8%。大部分学生都没有足够的耐心阅读《隐私条款》和其 他条款,一旦信贷产品出现问题或者遇到金融法律问题,只 能蒙受损失。部分学生知道有哪些信贷平台,却不知道具体 的还款利率以及利息怎么计算。这说明大学生对信贷产品的 了解不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大学生由于缺少风险意识造成不及时还款,不仅会产生 罚息,还会影响个人征信,对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有影 响。另外,大学生没有固定收入,生活费几乎是唯一的资金, 用生活费来还信贷几乎成了必然选择,这说明大学生能承受 的贷款额度有限,一旦信贷超过限度,只能向朋友借钱,或陷 入以贷还贷的无底洞。 三、大学生信贷风险的表现 (一)信息泄露的风险 调查显示,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使用信贷产品

时不会阅读隐私条款。而网络信息安全保障问题是信贷平台面临的一 个重大问题,技术漏洞、监管缺失、人为因素等都是网络信息 安全出现问题的重要原因。另外,大学生在进行不规范的信 贷时,部分大学生应出借方的要求将身份证、学生证以及亲 戚朋友的联系方式等私密信息提供给对方,而出借方如违法 在网上出售或公开借款人身份证等个人信息,则可能会涉及 侵犯借款人的隐私权。 (二)信息不对称的风险 一些不规范的大学生借贷平台利用大学生不关注信贷 协议与隐私条款推出高利贷产品,同时利用各种诱惑让大学 生盲目陷入信贷泥沼。加之大学生对借贷缺少谨慎的态度和 风险防范的意识,对利率、计息方式、还款期限等问题缺乏充 分的考虑和了解,贸然借贷的结果往往是使自己置身于危险 之中,很容易被犯罪分子利用,甚至可能面对暴力威胁,给大 学生的身心发展带来不良影响,甚至威胁到其人身安全。 (三)法律不健全的风险 针对大学生的信贷消费应该要有对应的法律法规进行 管制、监督。目前来看,在大多数情况下,仅依靠金融机构管 理信贷消费并设立规范大学生信贷消费的规则难以给借贷 双方足够的安全保护,阻碍了信贷消费市场的发展。法律的 缺失会让不法信贷企业平台钻法律漏洞进行不法行为。信贷 没有法律法规的约束与规范,将使大学生的利益受到侵害,让 大学生信贷的风险变得越来越高。 四、加强大学生信贷风险教育的策略 (一)加大大学生信贷风险防范意识教育力度 大学生信贷消费是一种特殊群体的消费行为。由于大学 生涉世不深、社会经验与阅历不足、心智不太成熟,加上部分 大学生价值观的偏颇,容易发生信贷消费。为此,高校、社会、 部门及家庭要各司其责,增强大学生信贷消费风险防范 意识。高校可以开设金融知识相关公共选课,通过学生社团 活动等多渠道进行宣传教育。及社会相关机构可以出版 金融风险防范手册,规范信贷消费平台,打击不良信贷消费 平台违法活动。家长作为大学生的监护人,在日常生活中应 该逐步帮助子女树立信贷风险防范意识。 (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某某 大学生群体特殊,他们往往伴有多重消费心理,超前消 费、攀比消费、追风消费、炫耀消费、享乐消费都是他们的“代 名词”。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信贷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出来。大学生进入大学,离开父母的约束管制,有更多的时间 要支配,往往喜欢追求一些新鲜的事物。父母应当引导孩子 树立正确的消费某某。只有父

母理性消费,做好消费规划,有良 好的消费某某和金某某,才会正确的引导孩子。 学校应该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新生入学时,应某某 育、多沟通,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诚实守信的品 质,树立远大理想;弘扬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构 建团结、奋进、向上的学习风气,用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抵 制不好的消费习惯。学校还可以定期给学生开展相关的讲 座、举办社团活动,潜移默化地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 费某某。 (三)加强大学生信贷消费安全意识教育 部分大学生无视《隐私条款》,在遇到出借方索要个人信息时直接将个人信息透露给对方,如大学生郑德幸校园贷的 悲剧就是一个沉痛的教训。家庭、学校与社会要加强大学生 的信贷消费安全意识的教育。家庭方面,父母可以多叮嘱,从 小培养;学校对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宣讲,可以采取讲课与 传单等形式;社会应当鼓励学生拿起法律武器,对危害 自身信息安全的情况说不。 (四)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 诚实守信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必须让学生意识到信 用的重要性,这样大学生在信贷消费时才会三思而后行。信 用意识的教育不仅是家庭与学校的责任,也是部门应该 做的。可以建立健全学生信用体系,不仅对考试作弊这些诚信问题进行记录,对信贷超期的问题也要进行记录,从 而规范大学生的信贷消费,使大学生的信贷消费行为在他们 自己的承担范围之内,进而合理消费。 (五)增强大学生维权意识 大学生信贷消费市场发展迅速,但目前还没有一部完善 的校园信贷消费法律来约束各个信贷平台,保护大学生的信 贷消费权益。随着近年来互联网金融信贷消费的快速发展, 部门应当提高网络信贷机构的准入标准,明确监管职 责,规范信贷平台的同时建立举报机制,加大处罚力度,建立 金融、工商等部门联动机制,共同整治违规信贷平台,多措并 举,不断增强大学生信贷消费维权意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