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智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对低年级学生解决问题思维能力培养的体会

对低年级学生解决问题思维能力培养的体会

来源:微智科技网


对低年级学生解决问题思维能力培养的体会

解决问题在小学数学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所涉及的面也很广。解决问题既要综合运用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等基础知识,还要具有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的能力。所以,解决问题教学不仅可以巩固基础知识,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一、初步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教师可以给出不完整的题目,让学生补信息、补问题,使其成为一步或两步计算的问题。补数学信息、补问题的练习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问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初步培养学生从数学信息出发来考虑问题和从问题出发来考虑数学信息的综合、分析的思维能力。 如:“同学们做纸花,做了18朵红花,9朵黄花,_______?”要求学生根据数学信息分析数量关系,补充问题。有的学生说:“18朵红花是部分数,9朵黄花是另一部分数,可补求总数的问题。”这时教师再问:“还可补充什么问题呢?”有的学生说:“红花的朵数和黄花的朵数相比,红花的朵数是大数,黄花的朵数是小数,可补出相差的问题。”还有的说:“红花的朵数和黄花的朵数相比,红花的朵数和黄花朵数的倍数,可补求倍数的问题。”这种由数学信息补充问题的过程正是综合的过程。

又如:“黑兔有3只,白兔和黑兔一共有几只?这题缺少什么数学信息?要求白兔和黑兔一共有几只?必须知道哪两个数学信

息?”(白兔的只数和黑兔的只数。)黑兔的只数已知道了,必须补上白兔的只数。这种由问题想数学信息的过程是分析过程。 教师经常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由数学信息补出问题,由问题补出数学信息,不仅使学生对问题的结构有了明确的认识,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综合、分析的思维能力。 二、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与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通过比较,我们可以把相似、相近的问题知识区别开来,找出它们的差异,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教学时,笔者充分利用教材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找出两道题的相同点与不同点:①有红花9朵,黄花6朵,黄花比红花少几朵?②有红花9朵,黄花比红花少3朵,黄花有几朵?先引导学生通过题面观察、比较答出:两题中有一个数学信息是相同的,即红花9朵,另一个数学信息和问题不同。再让学生结合直观图,观察两题有何相同与异同的地方:①题里的第二个数学信息就是②题里的问题;①题里的问题在②题里变成了数学信息。因此,解题时应根据数学信息和问题确立解答方法。最后再从结构比较两题。这样的观察、比较,使学生对两类问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更加明确,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 三、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师用直观图形把解决问题的数学信息和问题形象地表示出来,

使学生获得充分的感性材料和丰富的表象,教师给予抽象、概括,学生认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从而抽象、概括能力得到培养。如一年级解决问题教学时,有一题是:“左边有8朵红花,右边有3朵黄花,一共有几朵花?”教师首先在黑板左边用红粉笔画出8朵红花,让学生观察,在黑板右边用黄粉笔画上3朵黄花,引导学生看黑板说意思:“左边8朵红花,右边3朵黄花。”这样使学生首先得到了感性材料。再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一共有几朵花?”这样就很自然地把“画”出的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即解决问题。学生比较容易地掌握了解决问题的结构,这样根据题意和已建立起来的表象,联系加法的含义,分析数量关系,学生很容易说出“要求一共有几朵花”就是8和3合并起来,用加法计算,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概括的能力。 四、初步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

教师可以抓住关键句子,进行判断推理训练:①苹果比梨多5个,谁多?(苹果多。)苹果可分为哪两部分?(一部分和梨同样多,另一部分是比梨多的部分。)②冬瓜比南瓜少3个,谁多?(南瓜多。)南瓜可分为哪两部分?(一部分和冬瓜同样多,另一部分是比冬瓜多的部分。)上述两例,第一问是引导学生依据“比多”“比少”问题知识直接作出判断。第二问是依据作出的判断,推论出多的数中可以分为哪两部分,这种练习方式,既强化了低年级解决问题的重点与难点,又发展了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路,展现推理过程,让学生在经常的训练中掌握判断、推理方法,逐步地能够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五、初步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系统性

在低年级解决问题教学中,不但要求学生要会正确列式计算,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将题意、思路、策略充分“说”出,培养其思维的条理性、系统性。“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说明思维决定着语言的表达,反过来语言又促进思维的发展,使思维更加条理。在低年级解决问题教学中,引导学生说题意、说思路、说策略,有利于学生理解问题结构,培养学生思维的系统性和条理性。 六、初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

教师可以变换数学信息、变换问题,训练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思考问题,说明问题实质,使学生思维更灵活、敏捷。这种变换形式的训练,使学生的思维不是固定在某一个问题的结构和解法上,从而培养学生认真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的良好习惯,发展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总之,在低年级解决问题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采取多种形式,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