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语文版六年级语文上册阅读与理解(带答案)
一、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我长大了
小的时候想长大,于是盼着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
终于考进了心目中理想的中学。带着一份喜悦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进中学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成为中学生并不代表你成为大人。”
于是,我继续等着“长大”的到来。
在脸上发现了第一颗青春痘,带着一份期盼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有青春痘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青春痘并不能证明你长大。”渐渐,“长大”在繁忙的学业中被淡忘。
后来,搬了家。家与车站有一段很长的路,于是邻家的孩子就用他的自行车捎我一段。
阴雨蒙蒙的清晨,雾气很重,路上很滑。一不小心,邻家孩子的自行年撞倒了人,我被重重地摔在地上。没有等我反应过来,邻家的孩子已扶起自行车逃之夭夭。我终于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这样的事还是走了为好,但是,当我要迈步时,却发现被撞的是位瘦小的老太太。
1 / 25
许多人围了过来。我有些惭愧,于是,我低着头帮老太太拾起散落在地上的菜。突然,在人群中我竟发现了父亲那深邃的目光。我开始害怕,今天闯这样的祸,回去会怎样呢?
我把老太太送回家,才发现她的儿女并不孝。老太太丝毫没有责备我的意思,她只是说地很寂寞。于是,我说,我会常常来看她。
我并不想敷衍地,我决定这么做。
然而,我不知道如何面对父母。
小心翼翼地回到家,准备先做“乖宝宝”,然后再坦白交代,想来会少些责骂。晚饭桌上,气氛并不如想象中的恶劣,而且桌上也多了几样我爱吃的小菜。吃饭时,我小心地边吃边注意父亲的神情。父亲很和蔼,不时夹菜给我。我等待着父亲的训斥,而父亲却只是询问了老太太的情况,嘱咐我一定要多陪陪老太太。
依然记得那天父亲在睡前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的话:“孩子,你懂得了什么叫责任。”我终于感觉到父母承认了我的长大;我也终于明自,长大并不像考上中学那么容易,也不像长青春痘那么简单。长大,意味着承担责任。
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
1.文中画“ ”的句子是___________描写,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 25
2.“许多人围了过来。我有些惭愧……”“我”感到“惭愧”的原因是( )
A.被许多人看着。
B.“我”没有拦住邻家孩子。
C.闯祸之后想一走了之。
D.“我”觉得自己长大了。
3.“我”闯祸之后回到家,本以为会___________,结果_________,父亲这样做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围绕“长大”的含义这个中心,写了“我”曾经把作为长大的标准,最终“我”在一次祸后意识到“长大”的真正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关怀和教育,请从文中举出两个例子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你觉得这句话对吗?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阅读感悟。
3 / 25
神奇“鱼医”
在浩瀚的海洋世界里,鱼类也有自己的医生,这里所说的鱼医并不是我们人类,而是一种小鱼。
“鱼医”体态小巧、行动轻盈,它给鱼治病,不是通过用药,而是用那尖尖的嘴巴,为病鱼清除细菌和坏死的肉。实际上,鱼医是以病鱼身上的寄生虫和坏死组织当佳肴(yáo)美餐的。
说来颇为有趣,病鱼与“鱼医”的关系相当融洽,凡是前来接受治疗的病鱼,就诊时,必须头朝下,尾朝上,笔直地悬浮在水中。如果是喉咙生病,那么病鱼就得乖乖地张..大嘴巴让鱼医钻进嘴里去,吃掉其坏死的组织。也许有人会问,病鱼会不会把鱼医吃掉?据海洋学家考察,这种事情是不会发生的,即使是遇上敌害,病鱼也不会匆匆将鱼医吞之,而是立即将鱼医带到安全地方后吐出来。总之,病鱼决不让鱼医受到伤害。由此可见,鱼类中鱼医是不可或缺的,只要有鱼医在,病鱼就能得到及时救治,患病致死的现象大大减少。
鱼医的诊所总是生意兴隆、门庭若市,病鱼过多时,甚至会出现排队候诊现象。一遇这种情况,鱼医也会( )、撤手不干,躲到清净的地方去。而此时,病鱼也常常( )地把它拦住,( )之际,鱼医又不得不重新开始治病工作。
说到这里,或许有人会怀疑其真实性。这并不奇怪,海洋学家们也颇感疑惑。为了证实鱼病是否真的由鱼医治好,他们在鱼医经常活动的水域将鱼医捉走,结果前往求医的病鱼大大减少。更令人惊讶的是,鱼医失踪10天后,该水域的很多鱼都染上了疾病,一些鱼的鳞、鳃和鳍上开始出现脓肿。这是因为鱼类无时无刻不受到微生物、细菌和寄生虫的
4 / 25
侵蚀,随时都能患病。加上鱼类间并不那么文明,争斗的事常有发生,受伤在所难免。如果没有鱼医,伤病就得不到及时救治。
在鱼类中约有50种鱼是鱼医,他们夜以继日地从事“救死扶伤”的医疗工作。“医疗站”通常设在珊瑚礁、岩石旁、海草茂盛等水流不急的水域或沉船残骸(hái)边。鱼医治病的速度快得令人难以置信。研究人员曾连续6小时在水中观察鱼医治病,经统计,一条鱼医6小时内竟医治了10条病鱼。
1.根据所给解释从文中找出恰当的词语。
1.门口或庭院里像市场一样,形容来往的人众多,非常热闹。(______)
2.日夜不停,加紧工作或学习。(______)
3.令人难以相信。(______)
2.将下面成语还原至文中括号内。
前呼后拥无可奈何勃然大怒
3.文中画线句中的引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4.文中加点的词能否删除?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 25
5.短文以“神奇‘鱼医’”为题,你从哪些方面看出了鱼医的“神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阅读理解。
成功的起点
法国科学家曾做过一个著名的“毛毛虫”实验。
这种毛毛虫有一种“跟随者”的习性,总是盲目地跟随着前面的毛毛虫走。科学家把若干个毛毛虫放在一个花盆的边缘上,首尾相连,围成一个圈,并在花盆周围不到6寸的地方撒上一些毛毛虫爱吃的松叶。毛毛虫开始一个跟着一个,绕着花盆一圈一圈地走。一分钟过去了,一小时过去了,一天过去了,又一天过去了,毛毛虫还是夜以继日地团团转。一连七天七夜,它们饥渴难忍,终于精疲力竭,相继而亡。
科学家总结实验时,在实验笔记上写下了这样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在那么多毛毛虫当中,其实只要有一只稍与众不同,去走另外一条路,不就会避免死亡的命运?
在西撒哈拉沙漠中有一个小村庄比塞尔,它靠在一块1.5平方公里的绿洲旁,从这里走出沙漠一般需要三昼夜的时间。然而,在肯·莱文发现它之前,这里的人们没有一个走出过沙漠。他们不是不想离开那儿,而是尝试了多次都失败了。肯·莱文对此表示难以置信,于是他亲自做了个实验。他从比塞尔向北走,结果三天半就走了出来。这使得比塞尔人惊悟:原来他们中根本没有人向北走过,每一个试图走出沙漠的人都是沿着他前面那个人走过的路线走的,从来没有人想过另辟蹊径。
6 / 25
如今的比塞尔已经成了一个旅游胜地。每一个到过比塞尔的人都会发现一座纪念碑——新生活是从选定方向开始的。
生活中,我们太习惯于走别人走过的路,偏执地认为走大多数人走过的路不会错。但是,我们不会想到,当我们这么想的时候,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事实,那就是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往往更容易成功。
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词语,写在括号里。
1.精神、力气消耗已尽。(______)
2.经得起人们仔细体会。(______)
3.表示另开一条路或另创一种方法。(______)
2.在文中找出具体描写毛毛虫具有“跟随者”习性的语句,写在下方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因为没有选对方向最后失败,短文列举了两个事例:
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科学家为什么“在花盆周围不到6寸的地方撒上一些毛毛虫爱吃的松叶”?请你
7 / 25
写一写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往往更容易成功。”你赞同这个观点吗?请联系生活实际,写一写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阅读《北京的春节》选段,回答问题。
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的,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上灯中点上烛,观者就更多。
小孩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 宫灯 各形各色的纸灯 里面有小铃 到时候就叮叮地响。这一天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呀!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1.说明灯的数量的词语是_______;说明灯的种类多的词语是_________。
2.请用“ ”划出文中最能说明家中“有声有光”的句子。
8 / 25
3.请给第2段中没有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
4.中国的传统节日,除了“元宵节闹花灯”之外,你还知道哪些?用一句话介绍一个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短文阅读,完成练习。
下课时,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黑脑袋,攒着观战,还踩脚拍手,咋咋呼呼,好不热闹。常要等老师进来,才知道已经上课,便一哄①(hòng hǒng)作鸟兽散。 .
上课了,意兴②(依然 显然)不减,手痒痒的,将课本竖在面前当屏风,跟同桌在课桌上又搏将起来,这会儿,嘴里不便咚锵。
偏偏后面的同学不知趣,看得入了迷,伸长脖子,恨不能从我们肩膀上探过来,被那虎视眈眈的老师看出了破绽。
老师大步流星走过来,怒气冲冲伸手一拂,“屏风”颓然倒了,一切秘密暴露无遗。不消说,③(废 费)了许多功夫做出来的,建立了赫赫伟绩,鏖战犹酣的两个竹节人被一把抓去。
下课后,眼巴巴看别的同学重新开战,玩得欢,不禁沮丧得要命,便一起情悄溜到办公室窗户下的冬青丛里转悠,希望老师能像往常一样,把没收的东西扯散了,随手扔出窗外。
9 / 25
1.联系上下文,在文中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读音、字或词语,依次写下来。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
2.照样子写词语。
①咋咋呼呼 _______、_______ ②眼巴巴 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虎视眈眈:______________
②大步流星:______________
4.联系上下文理解:“屏风”颓然倒了,一切秘密暴露无遗。“屏风”指①__________,“一切”指②_____________。
5.短文有两处写竹节人玩得入迷,把相关句子抄写下来。
①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
6.仿照短文写玩竹节人玩得入迷的写法,用两三句话写一写“看书看得认真”的情景。
10 / 25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多想一步
①对于生活中衣、食、住、行的种种现象,人们常因为熟视无睹,而难于发现其中的奥秘。事实上,你只要能留心,并比别人多想一步,就往往会有令人惊喜的收获。
②斐塞司博士总是在午饭后坐在门前晒会儿太阳。一只母猫在阳光下安详地打着盹儿。随着阳光的转移,每隔一段时间母猫便会醒过来,伸伸懒腰,踱到另一块有阳光的地方,接着打盹儿。猫的这些举动唤醒了斐塞司博士的好奇心。
③猫为什么喜欢待在阳光下呢?是光和热,还是其他的什么原因?对,是光和热。猫喜欢待在阳光下,这说明光和热对它一定是有益的。那对人呢,对人是不是也同样有益?这个想法在斐塞司的脑子里闪了一下。
④就是这么一闪,成为闻名世界的日光疗法的引发点。不久,日光疗法在世界上诞生了。
⑤如果我们家的院子里面也有这么一只睡懒觉的猫,我们也看到它一次次地趋近阳光,我们是不是能想到这些呢?或许想,这猫真会享受,不但长时间地睡,而且还喜欢睡在阳光下;或许想,这猫该产小猫了,怎么还不产呢……或许什么也不想。
⑥生活中的许多“金点子”也是源于多想一步的。厦门市民马达经常在风光旖旎的环
11 / 25
岛路上跑步锻炼,跑过会展中心,跑过椰风寨,跑过景州乐园……跑着跑着,他思索着:环岛路这么美丽,能不能把它开辟为马拉松赛道呢?能不能在环岛路上举办国际马拉松赛呢?
⑦这个想法使这位热心的市民激动不已,他向有关部门提出了举办国际马拉松赛的建议。市采纳了他的建议,成功举办了“403年厦门国际马拉松赛”和“404年厦门国际马拉松赛”。
⑧厦门环岛路上跑步锻炼的人并不少,可为什么只有马达想到了举办国际马拉松赛的好主意?有些人几乎天天见到猫晒太阳,可为什么只有斐塞司一人发现了日光疗法?可能我们都只是认为,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比别人付出足够多的努力。其实在很多时候,天才和普通人的区别还在于能否比别人多想一步。科学发现如此,在日常的生活、工作、学习中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1.短文要表达的观点是:___________
2.短文讲述了两个事例,请概括出事例主要内容。
事例一:_________________
事例二: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两个事例能不能支撑观点?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 25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发现第①然段和第⑧自然段是什么关系?这两个段可以交换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想起那年读书时(节选)
真的,读书,是件特别好玩的事情。
十来岁,三年级,天不怕地不怕的感觉,不管生疏,常常和同学去串门。到了别人家里,是安静的,不声不响,微笑,直盯着土屋墙壁上的黑白报纸。那些报纸,是一些富裕人家不知从哪里弄来的,贴在墙上,给土屋一点美观,不至于到处露着暗灰的墙皮。有字,可读,真好。
看着看着,身子会趴下,因为,靠底下的一些字,实在是看不清了。而下面的报纸,往往是更旧一些,泛着黄色,伴随着一丝丝潮潮的味道。而于我,是温润,是隆重,闪着华丽的光,仿佛是琥珀。
慢慢读完一面墙,真畅快呀。
当时,除了课本之外,再也找不到书可读,偶然在同学家发现这样的“报纸墙”,自
13 / 25
是欣喜若狂,也就有了这“串门”的雅好。
慢慢地,很多人知道我喜欢“读字”,便有人告诉我,谁谁那里有小人书,可以借着看看的。听了那些陌生的名字,怵头,哪里认识人家呀?怎么办?
便央求妈妈去借,大人总会和人家说上话的吧。
那时候的小人书,人人当宝贝的,自是不会轻易借出。便苦口婆心地求人家,一遍遍保证,不会弄丢的,不会弄脏的,不会弄扯的,一定按时还……终于,在人家一遍遍的叮嘱里,在犹豫的眼光里,拿到了小人书。
抱着书,飞奔回家,小心翼翼放在床头一角,赶紧吃饭写作业,然后,扎在灯下,一声不吭,一页页,仔仔细细看过去。
夜,深了,抚摸着小人书,恋恋不舍地睡去,天亮,它就该物归原主了。
后来啊,读书的种类,读书的桌子,读书的茶台,读书的座椅,读书的场地……慢慢丰富起来,读书的每一个刹那,都仿佛是时光滋养的花枝,慢慢开出耀眼的花来。
多年以后,到底还是因为这书,生出了一些灵性,鲜亮了人生。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喜出望外(____) 完璧归赵(____)
亮丽(____) 滋润(____)
14 / 25
2.作者回忆了“那年读书时”的哪些事?请用小标题简要概括。
3.文中画“ ”的句子中,用了一连串的____词,写出了“我”得到书时______的心情,及对读书______; 句中细致形象地体现作者认真读书的情形的词有:______、_________。
4.请找出文中其中一句使用修辞手法的句子写在横线上,并指出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 课外阅读。
贝多芬的故事
在乡下一家简陋的旅店里,躺着一位客人,他正在欣赏着楼上优美的琴声。琴声一会儿低沉,一会儿高亢。低的时候像珠子在盘子里滚动,高的时候像雷鸣震撼大地。
“这是谁弹的呢?”旅客想。忽然,“啪”的一声,一滴水滴在他的脸上,他睁开眼睛往天花板上望去,又滴下一滴水,正好滴进他的眼里,他跳了起来,放开喉咙喊道:“来人呀!来人呀!”“什么事,先生?”服务员慌慌张张地跑进来。“楼上是谁?怎么往地上倒水?”旅客生气地问。服务员看着天花板上漏下的水,答道:“上面住的是当代德国大音乐家贝多芬!”“哦!贝多芬!难怪弹得这么好!”旅客一听这个名字,怒气消了一大半。
15 / 25
“要不要我去关照他不要让水滴下来呢?”
“不,不!你不要打扰他,我自己去看看他吧。”
旅客轻步走上楼去,透过门缝看见贝多芬正集中全部精神地弹着钢琴。琴边放着一盆水。他正在纳闷儿,忽然看见满身大汗的贝多芬把手指往盆里一浸,又继续弹下去。啊!原来贝多芬练得连手指都发烫了,需要随时用冷水冷却一下,因为太紧张匆忙,水溅了一地,顺着地板缝滴到楼下去了。
这位旅客站了很长时间才离开,当他下楼时,已抑制不住自己的情感了,感叹道:“真努力呀!怪不得他能成为伟大的音乐家!”
1.用横线画出文中描写琴声优美的句子。
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换成意思相近的成语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旅客为什么站了很长时间而且抑制不住自己的情感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谈谈读完这篇短文后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 25
九、 课内阅读。
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有桉树、椰子树、橄榄树、凤凰树, 还有别的许多亚热带树木。初夏,桉树叶子散发出来的香味,飘得满街满院都是。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
小城的公园更美。这里栽着许许多多榕树。一棵棵榕树就像一顶顶撑开的绿绒大伞,树叶密不透风,可以遮太阳,挡风雨。树下摆着石凳,每逢休息的日子,石凳上总是坐满了人。
小城的街道也美。除了沥青的大路,都是用细沙铺成的,踩上去咯吱咯吱地响,好像踩在沙滩上一样。人们把街道打扫得十分干净,甚至连一片落叶都没有。
这座海滨小城真是又美丽又整洁。
1.这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海滨小城的_____、_____、_____的美景。
2.请用“﹏﹏﹏”画出每个自然段的中心句。
3.小城庭院的特点是_________,作者重点写了_____和_____,分别写了它们_____、_____的特点。
4.对第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这句话写凤凰树开花的景象,突出花开得多,开得旺盛,就像一片片红色的云
17 / 25
彩。
B.这句话是说凤凰树开花了,小城呈现出一派喜庆、热闹的景象。
5.文段中画“_____”的语句把____比作_____,生动形象地写出了____的特点。
6.作者写小城的街道,主要突出了它_____的特点。
十、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练习。
地球之水天外来?
地球之水哪里来?
对于这个问题,科学家仍一直在探索。一种普遍流行的观点是:地球上的水是在地球形成时,从那些宇宙物质中分离出来的;而在地球形成以后,从地球内部不断析出水分并聚集在地表。这由今天的火山活动可以得到证实。从地下分离出水的规模现在还很大。一次火山爆发,它喷出的水蒸气就可达几百万公斤。可以想见,在漫长的地球历史发展过程中,这样产生的水是很多的。此外,地球的重力比较大,它能把水吸引住;地球上的温度.也有利于水的存在,如果地球表面温度太高,水就会被汽化跑到太空去了,如果温度太低,水就变成冰了。
最近,科学家又有一个重要发现:地球上的水源靠“天外来客”不断得到补充。据美国科学家最近在美国地质物理协会的一次会议上宣布,卫星观测表明每天有成千上万个小型冰球撞击地球大气层,它们带来的水分进入了地球大气和海洋,对地球上保持充足的水
18 / 25
源起到了重要作用。
科学家解释说,这些冰球由冰和宇宙尘埃组成,实际上也就是小彗星。当距离地球160公里到2.4万公里时,冰球就成小碎片。当这些碎片暴露在阳光下时,就会迅速汽化,成为厚厚的云层,然后或被风吹散或形成降水。弗兰克博士估计,每隔1000到400年,来自太空的冰球可以使地球海平面升高2-3厘米。天文学家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认为陨冰可能就是这些未汽化的冰球。(选自《环球科学》,有删改)
1.本文主要说明的内容是( )
A.地球有生命存在 B.水是生命的源泉
C.地球有大量的水 D.地球上水的来源
2.第2自然段“它能把水吸引住”中的“它”指的是( )
A.地球 B.海洋 C.火山 D.冰球
3.第4自然段画线的句子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
A.举例子 B.列数字 C.作比较 D.打比方
4.地球上的水是从哪里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 25
5.“天文学家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认为陨冰可能就是这些未汽化的冰球。”这句中“可能”一词能不能删除?结合文本内容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
1.环境 为下文邻家孩子撞倒老太太作铺垫(交代邻家孩子撞倒老太太的缘由)
2.C
3.受到父母的责骂 却受到了优待 能够承担责任
4.“我”懂得了什么叫责任
5.①当“我”对“长大”的含义有曲解时,父母能够一脸笑意地纠正和教育“我”。②当“我”送被撞的老奶奶回家并决定要常常去看望她时,父母赞赏和鼓励“我”。
6.对。长大并不在于年龄的增长,而在于能够承担责任。
二、
1.门庭若市 夜以继日 难以置信
20 / 25
2.勃然大怒 前呼后拥 无可奈何
3.特殊称谓
4.不能。“必须”是一定要的意思,说明病鱼的就诊姿势是一定的,如果删去,表达不严谨。
5.①给鱼治病不是通过用药,而是用尖尖的嘴巴为病鱼清除细菌和坏死的肉,达到“药”到病除的目的;②病鱼与鱼医的关系相当融洽;③鱼医治病的速度快得让人难以置信。
三、
1.精疲力竭 耐人寻味 另辟蹊径
2.毛毛虫开始一个跟着一个,绕着花盆一圈一圈地走。一分钟过去了,一小时过去了,一天过去了,又一天过去了,毛毛虫还是夜以继日地团团转。
3.毛毛虫盲目地跟随着前面的毛毛虫在花盆边缘走,最终全都力尽而亡。 每个试图走出沙漠的比塞尔人都是沿着他前面的人走过的路线走,结果从未有人走出沙漠。
4.他想证实毛毛虫是否有“跟随者”的习性。撒上毛毛虫爱吃的松叶,若毛毛虫没有“跟随者”习性,就会吃到松叶。
5.我赞同这个观点。在生活中,跟着别人走,可能不会犯太大的错误,但却也摒弃
21 / 25
了新的可能,因此也很难做出新的成就;“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意味着尝试新的路线,迎接新的机会,这是一种创新,富有开拓精神,因此,更容易成功。
四、
1.处处 各形各色
2.家中也有灯:走马灯 宫灯 各形各色的纸灯 里面有小铃 到时候就叮叮地响。这一天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呀!
3.、 、 …… ,
4.中秋节赏月、吃月饼;端午节吃粽子。
五、
1.hòng 依然 费
2.高高兴兴 开开心心 绿油油 白茫茫
3.指像老虎要捕食那样注视着。形容贪婪地盯着,随时准备掠夺。 形容步子跨得大,走得快。
4.竖起来的课本 偷偷玩竹节人的游戏
5.常要等老师进来,才知道已经上课 伸长脖子,恨不能从我们肩膀上探过来
22 / 25
6.小女孩戴着一副宽边眼镜,她一边看,一边做笔记,有时,还停下来紧皱着眉头,仿佛在思考着什么,时不时还扶扶滑以落下的眼镜。
六、
1.只要留心,并比别人多想一步,往往会有令人惊喜的收获。
2.斐塞司从晒太阳的母猫发现了日光疗法。 马达在环岛路跑步之余提出了举办国际马拉松赛的好建议。
3.能。这两个事例都是从小处着眼,从“科学发现”和“生活”两个方面论证了多想一步会有令人惊喜的收获的观点。
4.承上启下的作用。
5.前后呼应,不可以。第①自然段总起文章,引出全文的观点,第⑧自然段总结上文两个示例,呼应开头。
七、
1.欣喜若狂 物归原主 华丽 滋养
2.①去同学家里读“报纸墙”。②让妈妈帮忙借小人书读。
3.动 喜悦 渴望 一声不吭 仔仔细细
23 / 25
4.第八段中:一遍遍保证,不会弄丢的,不会弄脏的,不会弄扯的,一定按时还。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八、
1.琴声一会儿低沉,一会儿高亢。低的时候像珠子在盘子里滚动,高的时候像雷鸣震撼大地。
2.聚精会神 情不自禁
3.他被贝多芬顽强的毅力和勒学苦练的精神感动了。
4.在日常学习中我们也应该学习贝多芬顽强的毅力和勤学苦练的精神。
九、
1.庭院 公园 街道
2.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
小城的公园更美。
小城的街道也美。
这座海滨小城真是又美丽又整洁。
24 / 25
3.树多 桉树 凤凰树 味道香 花开得热闹
4.A
5.榕树 绿绒大伞 榕树茂盛
6.干净
十、
1.D
2.A
3.B
4.有两种观点:1.地球上的水是在地球形成时,从宇宙物质中分离出来的,而在地球形成后,从地球内部不断析出水分并聚集在地表。2.撞击地球大气层的小型冰球的水分补充地球水源。
5.不能删去。删去以后句子就变成冰就是这些未汽化的冰球,句意由猜测变为肯定。“可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
25 / 2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