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语法知识
现代汉语语法基本知识,包括语素、词语、短语、句子、句群等五个方面。
一、语素
他坐在沙发里看书。这是一个最大的语法单位,我们把它尽量小的切分,就成了:
他│坐│在│沙发│里│看│书。
由此可见语素有两个特点:一是最小的,不能再分割的;二是有意义的。因此说“语素是最小的有意义的语法单位”这样的表述才是准确的。按照语法书上的解释,这句话里的“沙发”一词就应该是最小的语音单位,可是它并不是最小的语音单位,而是最小的语义单位。音义结合是语言的特征,不是语素的特征。
语素的种类
音义结合是语言的特征,因此我们可以从音节的多寡和语义的性这两个方面来考察语素。根据音节的多寡来考察,可以将语素划分为三类:单音节语素、双音节语素和多音节语素。
单音节:天、地、人、日、月、金、木、水、火、土(基本事物的概念)
双音节:坦克、扑克、蝴蝶、苜蓿、踯躅(踟蹰)、徘徊/仓促、仿佛、淋漓
多音节:威士忌、麦克风、布拉吉(连衣裙)、青霉素、奥林匹克、阿司匹林、
二、 词 语(词语在高考中是必考内容,尤其是同义词(近义词)辨析)
词语是能够运用的最小语言单位。从这个概念可以看出来词语的特征:一是能够运用,二是能够运用的语言单位(短语、句子也能运用)当中最小的。
词语的种类
词语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考察,可以根据词语的语法功能、词语的结构、词语的意义、词语的色彩来进行多方面的考察,从而可以对一个词语达到较为深入的把握。
(一)根据结构来考察,词语首先可以分作两大类,一类是单纯词,由一个语素构成;另一类是合成词,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我们主要研究合成词,合成词根据语素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七种,如下所示:
并列式:领袖、是非/开关、发展/高大、正误
偏正式:粗心、红色/大战、高中/笔直、金黄
支配式:求学、补课、打球、提水、走路、看书
补充式:提高、走高、扩大、放大、缩小、变小
陈述式:地震、月亮、脸红、眼红、腰酸、背疼
附加式:老师、老虎/学者、老者/木头、砖头
重叠式:朝朝、暮暮/走走、说说/潇潇、皎皎/常常
(二)根据意义来考察,对词语进行分类,有很多标准,比如“词语的来源”“词语的音节”等
等。我们主要看下面这四个不同的标准:从意义的多寡来看,词语可分为单义词、多义词两类;从意义的正反来看,可分为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两类;从意义附着的感情色彩来看,可分为褒义词、中性词和贬义词三类;从意义附着的语体色彩来看,可分为口语和书面两类。这里我们主要考察前两种情况,后面两种情况在同义词辨析里面要提到。
单义词和多义词中,单义词比较简单,我们只需了解一下(表示事物名称的词语大多数都是单义词),这里我们主要研究多义词。一词多义是由事物的发展变化和相互之间的关系所决定的,多义词有两种情况:一个是词语的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另一个是词语包含多个义项,实际上是一个书写形式表示几个不同的语素(一个语素只有一个意义)。
同义词、反义词是由事物本身的相同、相似、相反、相对、矛盾等关系所决定的。其中同义词是学习、复习的重点。同义词和反义词的大量掌握对于我们在写作中表达缜密的思想和细腻的感情有很重要的意义。
1、多义词
(1) 词语的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各个义项之间又逻辑联系,可以理解为词语的纵向意义)。
本义是词语本来的意思,比如:“兵”的本义是“兵器”。
引申义是一个词语所指称的事物发展变化后具有的在原来基础上引申得来的意义。再比如“兵”,他除了本义之外,还有“士兵”(精兵之路),“战争”(连年兴兵),“兵法、策略”(兵书)等意义。
比喻义是一个词语通过比喻得来的新的意义。比如“手足”,它的本义是“手和脚”,但是在语言运用中,它又常常用为比喻义“兄弟”;再如“疙疙瘩瘩”,本意是事物表面不平整,但它常常用来比喻“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出现了问题”。这类词语在口语和成语中很多,比如“眉目”“骨肉”“手
脚”“首领”“文章”“节骨眼”“白费蜡”“吃闭门羹”“一头雾水”“量体裁衣”“黑吃黑,白吃白”“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等等。
(2)一个词语包含多个义项,也就是一个书写形式包括多个语素(各个义项之间没有必然的逻辑联系,可以理解为词语的横向意义)。
这种情况在汉语中比较普遍,举例说明,即可明了。如:白,①白颜色,②做了事情却没有得到应该得到的结果(白费蜡);土,①土地,②土壤,③不时兴,跟不上形势;会,①聚集(会聚),②会议,③有某种能力(会不会)④交易市场(集会)。
※ 词义一般指词语在辞典中的解释,这些意义都属于静态意义,容易把握。还有一种情况要引起注意,词语在文章的上下文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除了本身的意义之外,还常常由于语言环境的影响,获得了一个特殊的临时意义,我们叫这个意义为“语境义”,这种意义是动态意义。在现代文阅读中,经常考察这种动态的“语境义”,而这是比较难的。比如下面一段话:
媳妇对公公很有意见,于是一边喂猪,一边大声嚷道:“好好吃吧,吃了好长膘,长肥了就可以卖个好价钱喽!”说完,她瞟了一眼公公。没好气地飞进了屋子里。
在这段话中,这个媳妇说的都是反话,于是乎,在这样的语境中,每个词语的意思都与原来的意思相反。在文学作品中这种情况比比皆是,我们应该培养自己的艺术感悟力,只有这样才能很好的理解词语的真正含义!
[歌诀]词义类型有多种,单多同反褒贬中,口语书面属语体,运用风格不相同。
多义词,有两类,纵向意义本引比,汉字相同有多义,横向意义莫忘记。
2、同义词和反义词
我们主要的任务是关注同义词辨析,但是反义词也很重要。积累大量的同义词和反义词,对于思想的细密性、周密性和深刻性,对于文章阅读与写作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辨析同义词的方法:
(1) 从意义来辨别(辨意义)。
a.词义的轻重不同,如:蔑视、鄙视、轻视 / 悲恸、悲痛、悲伤
b.词义的范围不同,如:战争、战役、战斗 / 土地、土壤、红壤
(2) 从色彩来辨别(辨色彩)
a.感情色彩(褒义词、中性词、贬义词)如:果断-武断/趋之若鹜-众望所归
b.语体色彩(口语、书面)如:爸爸-父亲(家父、家严)/ 妈妈-母亲(家母)
(3) 从词性来辨别(辨词性)如:
爱好(n./v.)- 兴趣(n.) 评论(n./v.)- 议论(多用v.)
中伤(v.)- 损伤(v./n.) 妨碍(v./n.)- 妨害(多用v.)
(4) 从用法来辨别(辨用法),词语的搭配习惯,语法功能,相应的反义词,使用的场合和对象等等,都有所不同,从这些方面来考察,我们可以比较容易地辨析出同义词的差别来。如:
斡旋/磋商
巴以冲突越来越激烈,世界各国呼吁用政治手段解决。中国以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从中斡旋,使得越来越激烈的巴以冲突终于出现了转机。
巴以冲突越来越激烈,世界各国呼吁用政治手段解决。经过多次磋商,各国认为中国能够担此重任。事实上中国不负众望,终于使越来越激烈的巴以冲突出现了转机。
这两个词语的使用场合和对象有所不同,“磋商”一词适用于多方,而“斡旋”适用于单方。当然了,这两个词语从意义上也可以区分开来,“斡旋”是“调解”,而“磋商”是“商量、商讨”。但是,加上这样的辨析方法不是更好么?
[口诀]意义色彩,词性用法,辩析词语,四面考察。
汉语的词可以分为12类。
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是实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拟声词和叹词是虚词。
名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的实词。如:\"黄瓜、白菜、拖拉机、计算机\"。
表示专用名称的叫做\"专用名词\",如\"云南、上海、李白、白居易\"。
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做\"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友谊、方法\"。表示方位的叫做\"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北\"\"前面\"\"后边\"\"东边\"\"南面\"\"中间\"等。
动词: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
有的动词表示一般的动作,如:来、去、说、走、跑、学习、起飞、审查、认识\"等。
有的动词表示心理活动,如\"想、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等,这样的动词前面往往可以加上\"很、十分\"。
有的动词表示能够、愿意这些意思,叫做\"能愿动词\",它们是\"能、要、应、肯、敢、得(dei)、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以、可能、必须\",这些能愿动词常常用在一般的动词前面,如\"得去、能够做、可以考虑、愿意学习、应该说明、可能发展\"。
还有一些动词表示趋向,叫做\"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进、出、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过来、过去、起,它们往往用在一般动词后面表示趋向,如\"跳起来、走下去、抬上来、跑过去\"。
\"是\"\"有\"也是动词,跟动词的用法一样。
形容词: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样式、性质等,如\"多、少、高、胖、死板、奢侈、胆小、丑恶\"。
数词:数词是表示事物数目的词。如\"一、二、两、三、七、十、百、千、万、亿、半\"。
量词:量词是表示事物或动作单位的词。汉语的量词分为名量词和动量词 。
名量词表示事物的数量,又可以分为单位量词和度量量词。
单位量词表示事物的单位,如\"个、张、只、支、本、台、架、辆、颗、株、头、间、把、扇、等;
度量量词表示事物的度量,如\"寸、尺、丈、斤、两、吨、升、斗、加仑、伏特、欧姆、立方米\"。
动量词表示动作的数量,用在动词前后表示动作的单位,如\"次、下、回、趟、场\"。
副词:副词总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做状语,如 \"很、颇、极、十分、就、都、马上、立刻、曾经、居然、重新、不断\"等。副词通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如\"就来、马上走、十分好、重新开始\",只有\"很\"\"极\"可以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做补语,如\"高兴得很、喜欢极了\"。
介词:介词总是同其他的词组合在一起,构成介词短语,做定语、状语和补语。如\"把、从、向、朝、为、为了、往、于、比、被、在、对、以、通过、随着、作为\"。
连词:连词可以连接词、短语、句子乃至段落。如\"和、及、或者、或、又、既\"。
关联词语可以看成是连词,如\"因为……所以、不但……而且、虽然……但是\"。
助词:附加在词、短语、句子上起辅助作用的词。助词可以分为三类。
一类是结构助词,它们是\"的、地、得、所、似的\";
一类是动态助词,它们是\"着、了、过\";
一类是语气助词,如\"啊、吗、呢、吧、呐、呀、了、么、哇\"。
叹词: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的词叫做叹词。如:喂、哟、嗨、哼、哦、哎呀\"。叹词总是成句。
拟声词:就是模拟声音的词。如\"呜、汪汪、轰隆、咯咯、沙沙沙、呼啦啦\"。
三、短语
名词短语、动词短语和形容词短语。
1、名词短语
名词短语是以名词为主体构成的,具有名词的特征和语法功能,一般在句子中作主语和宾语。主要有三种情况:
①名词和名词直接构成,或者名词与连词结合组成,有并列关系和偏正关系两种短语,可以简单地表示为:n.+ n./n.+ link. + n.,例如:
三贤故里 景贤书院 下吉中学 书法艺术 荷塘月色 历史人物 人物春秋
法与情 法与理 灵与肉 胡同文化 历史文化 富裕与贫困 丰富与贫乏
②名词与代词(常常还有数量词)构成,代词置于前面复指后面的名词,是一种偏正关系的短语,简单表示为:pron./aum.+ n.,例如:
这个人 这种事 那个人 那种事 什么人 哪个人 此种情况 这位委员 一江春水
三千里 三头六臂 四库全书 五湖四海 八月桂花 一碗阳春面 七根火柴
③名词与形容词组成,有时候借助助词“的”,形容词在前,对名词起修饰、的作用,也是一种偏正关系的短语,可以简单的表示为:adj.+ n./adj.+ 的 + n.,例如:
艰难时世 困难时期 金色年华 美好的岁月 光荣的使命 悠久的历史
弯弯的月亮 绯红的黎明 永恒的丰碑 曲曲折折的荷塘 孜孜不倦的努力
④动词或者动词短语与名词构成,也是偏正关系。可以简单地表示为:v.(v.短语) + n.例如:
来者 去者 拼搏者 死难者 打更人 负责人 经纪人 走俏商品 发展规划 管理经验
牺牲的烈士 了的敌人 发展的模式 改革的步骤 风靡的席慕容
2、动词短语
动词短语是以动词为主体构成的,具有动词的特征和语法功能,一般在句子中作谓语。主要有四种情况:
①动词与动词直接构成,或者借助于连词构成,是一种并列关系的短语,可以简单地表示为:v.+ v/v.+ link.+ v.,例如:
走与停 留与溜 跑和跳 笑和哭 坐卧行止 生杀予夺 发展变化 批评赞扬
②动词和形容词、副词或者介宾短语构成,是一种偏正关系的短语,可以简单地表示为:v.+ adj./adv./prep.+ 宾语,例如:
小试 大发 笔试 都起来 都死了 还活着 会打拳 常出入 才回来
大力发扬 大处着眼 小处着手(古汉语里面“名词直接作状语”用法的保留)
从此开始 以此类推 当头棒喝 为人民服务 替法西斯卖力 从这儿出发
长吁短叹 能掐会算 载歌载舞 载欣载奔 娓娓动听 细细道来 昏昏入睡
③动词和宾语构成,宾语大多是名词,也可能是其他词。这是一种动宾关系的短语,可卖以简单地表示为:v.+ n.(或者相当于名词的词),例如:
卖蟹 出资 劝学 洗衣裳 纳鞋底 打猪草 做好人 打乒乓 走夜路 贴年画
洗衣做饭 当牛做马 写诗画画 为虎作伥 咬文嚼字 提心吊胆 投敌
记念刘和珍君 再现客观事物 表现主观情感 改造我们的学习 读《伊索寓言》
④动词和补语构成,是一种补充关系的短语,其补语大概由助词(得、了等)和形容词、数量词、名词或者一个短语充当,可以简单地表示为:v.+ inter.+( adj./aum.+n.),例如:
吃得好 睡得香 死得惨 活得累 想得美 跑得快 记得多 喝一杯(潇洒)活一回
死了一回 讲了多次 跑了一趟 呆上一会儿 说得天花乱坠 跑得上气不接下气
[注意]“吃了一碗饭”这是动宾关系,不是补充关系,去掉“饭”——“吃了一碗”
——就是补充关系。类似的短语还有:读了一本书、喝了一壶酒、花了一毛钱、等了一万年。
“得”和“了”在这些短语里是“补语”的标志。当然了除了这两个词之外,还有其他的,比如上面短语中已经有了一个——“上”。
3、形容词短语
形容词短语是以形容词为主体构成的,具有形容词的特征和语的法功能,在句子中多作谓语,也可以作主语、定语。主要有三种情况:
①形容词与形容词直接构成,有时候借助连词构成,是一种并列关系的短语,可以简单地表示为:adj.+ adj / adj+和、跟、同、与等连词+adj.,例如:
高矮胖瘦 轻重缓急 真假虚实 悲欢离合 伟大、光荣、正确 美丽、漂亮、温柔
真与假 善与恶 美与丑 曲与直 红又红 圆又圆 又红又专 既庄又谐 真诚与虚伪
曲曲折折 大大小小 多多少少 勤勤恳恳 兢兢业业 战战兢兢 舒舒服服 清清楚楚
②形容词与副词、介宾短语构成,是一种偏正关系的短语,可以简单地表示为:adv.(prep.+宾语)+ adj.,例如:
非常好 就是好 几多骄傲 几许温柔 依旧美丽 时而委婉 那么美丽 多么幸福
分外妖娆 格外清爽 特别高兴 淡妆浓抹 不红不黑 不土不洋 半江瑟瑟半江红
比天高 比海深 比地大 比我好 比你高 比蛇毒 似纸薄 跟天一样高
③形容词、虚词(着、了、过、得、像、似、于等)和名词或者数量词构成,可以简单地表示为:adj.+ 虚词(着、了、过、得、像、似等) + n./aum.,例如:
红似火 白如雪 大如牛 细如丝 深千尺 黑得像墨汁 白得像雪 乱得一团糟
大于五 小如蚁 高于天 红过脸 弯着腰 瘦了一圈 绿了芭蕉,红了樱桃
[注意]后面几个加下划线的短语都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是比较特殊的情况,其实这是古代汉语中此类活用的情况在现代汉语里的保留。由此可见,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合乎逻辑的发展,它们之间
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口诀]短语看词性,三类动名形。
(二)短语的结构分类
短语按照结构来考察,可以分为十种:并列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介宾短语、补充短语、主谓短语、的字短语、兼语短语、连动短语、固定短语。
语法书上的分类都所偏,有的有这种,有的没这种。这里我给同学们作了比较全面的总结和归纳。我想,这些结构的把握和理解,对于我们一步一步地理解语言,进入语言的更深层次会有所帮助,特别是对于我们的语言能力,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口诀]短语看结构,十种莫忧愁。并偏动介补,主的兼连固。
1、并列短语
词语之间互不修饰限,地位平等,这样的短语就是并列短语,也称为“联合短语”。
这类短语主要由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数量词这四种词语自我构成,或者几种词语搭配构成,主要有五种形式,可以简单表示为:n.+ n./v.+ v./adj.+ adj./pron.+ pron./aum.+ aum.,例如:
崇山峻岭 柴米油盐 思想感情 民俗风情 老师和同学 国家与集体 个人与社会
发展变化 研究决定 调查研究 总结推广 吃喝穿戴 继承和发扬 继承与创新
婉转悠扬 和谐幸福 金碧辉煌 富丽堂皇 庄严肃穆 丰富而富饶 光荣而艰巨
你、我、他 你和我 这门那户 这个那个 彼此彼此 谁谁谁 一个和八个 二百五
2、偏正短语
词语之间有修饰关系,前一个词语对后一个词语进行修饰和,而以后一个词语为中心,词语与词语之间是偏正关系,这样的短语是偏正短语。修饰名词的词叫定语,用( )来表示;修饰动词、形容词的词叫状语,用〔 〕来表示。这类短语主要以名词、动词、形容词为主体构成,主要有三种形式,简单记为:adj.+ n./adv.+ v./adv.+ adj.,例如:
(1)名词性偏正短语——定语+名词(或代词)
①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作定语。例如:
名+名:中华情 赤壁赋 出师表 兰亭集序 荷塘月色 故都的秋 赤壁之战
代+名:我们家 这个人 之二虫 这只黄鹂 那只白鹭 这条纱巾 那根拐棍
动+名:发言稿 止痛片 美发厅 调查提纲 训练计划 运动规律 游览路线
形+名:黑牡丹 红太阳 白玫瑰 绿色食品 经典作品 优秀分子 永恒魅力
②指示代词、数词、量词组合作定语。例如:
(指+数+量)+名:这支笔 这一位委员 那一个书包 这两个人 那一年六月
(数+量)+名:七根火柴 一年四季 一件小事 一曲窦娥冤 千古关汉卿
(2)动词性偏正短语——状语+动词
①状语表示的意义
状语可以表示动作、行为的情态、时间、频率、范围、处所、对象等。例如:
表示情态:努力进取 认真研究 大力发展 倾情奉献 喜闻乐见 娓娓动听
表示时间:猝死 马上出发 立刻行动 现在开始 从眼前抓起 于拂晓结束
表示频率:间进 经常说 寻常见 几度闻 一再强调 再三叮嘱 常来常往
表示范围:都好 全赖 一呼百应 一丝不挂 九九归一 根根寄梦 个个宁腮
表示处所:东进 外敷 向阳开 内引外联 上窜下跳 外树形象 内抓管理
表示对象:天问 东向坐 今日始 把根留住 将心比心 对天发誓 向隅而泣
②状语的构成
状语通常由下面的词或短语充当。
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作状语。如:
热烈欢迎 衷心祝贺 迅速发展 精心设计 非常诚恳的帮助
表示时间、处所的名词或名词短语作状语。如:
明天早晨出发 夜间走路 四下张望 四处打听 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数量词作状语。如:
一次又一次的打击 一脚踢开 一口吃完
代词作状语。如:
这样写 怎样唱 哪里去 如此这般去做
副词作状语。如:
一再要求 终于知道 继续前进 经常发现
介宾短语作状语。如:
从梦中惊醒 在屋里开会 对大家说 向首都求援
(3)形容词性偏正短语——状语+形容词
形容词的状语主要表示事物性质、状态的程度。作形容词状语的,有表示程度的副词、指称事物的代词和表示比较的介宾短语等。例如
十分灵敏 异常精美 很高兴 最早 更加繁荣 比较好 非常激动
多么可爱 那样美好 这样善良 比海深 比山高 和他一般大
[注意]定语、状语在表达上很重要,它们对中心语表所示的事物、事物的动作行为或事物的性状起修饰或作用,使意思表达得更加具体、明确、生动。例如:“老师”表示所有从事教育工作的人,所指的范围很宽;“我的老师”从范围上对“老师”加以限定,意思就明确具体了。
使用定语、状语要准确、恰当。准确,就是要符合实际,修饰语和中心语要能够搭配;恰当,就是要用得合适,该用的用,不需要用的不用。如果定语和状语使用不当,就会产生表达不明确,或堆砌、累赘等毛病。
例如:
1)、(各种)读书声汇成了一支动听的歌(声)。
2)、同学们把校园打扫得干干净净,迎接(十月一日的)国庆节。
3)、(非常)雪白的墙壁,晃得人眼睛都睁不开了。
3、动宾短语
由动词和它所支配的对象所构成的短语叫动宾短语,动词是中心词,宾语是动词支配的对象,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结果、处所等。动词和宾语之间是支配关系,宾语用 来 表示。
(1)充当宾语的词类
充当宾语的有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等。
名词作宾语:改造山河 选购商品 研究问题 欣赏音乐 打开课本 赠送礼物
代词作宾语:做啥 回答他 喜欢我 需要什么 买多少 拥护谁 告诉他们
动词作宾语:搞调查 谋发展 爱唱歌 好游泳 喜欢游泳 请求援助 排除阻塞
形容词作宾语:怕冷 嫌热 找麻烦 爱干净 保持清洁 觉得疲乏 要求平等
(2)、宾语表示的意义
宾语和动词之间的意义关系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表示动作、行为支配的对象,例如:
学文化 踢足球 嘱咐我 擦玻璃 吃苹果 买东西 看电影 热爱祖国 保卫和平
②表示动作、行为涉及的处所,例如:
上中学 去 进医院 下连队 游西湖 登泰山 回娘家 住旅馆
③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手段,例如:
洗热水 吃大碗 吃食堂 刻钢板 写毛笔 抽烟带 照镜子
④表示动作、行为的发出者,例如:
看医生 晒太阳 淋了雨
(3)、双宾语
汉语里有些动词可以带双宾语,一个宾语指人,靠近动词,叫近宾语;一个宾语指事物,离动词远些,称为远宾语。
可以带双宾语的有以下几类动词:
①表示给予对方的,如“给、送、教、告诉、还、问、放”等,例如:
给我一支笔 送你一本书 教我们一支歌 告诉你一个好消息 还他五元钱
问你一句话 放学生三天假 等我一分钟 打他一棍子 吃我一刀
②表示取得的。如“买、借、要、收”等,例如:
买了他一件上衣 借了我两本书 要了他一支铅笔 收了我三十元钱 骗我七万块
[注意]使用动宾短语,要注意动词和宾语在意义上的配合,如果动词和宾语不搭配,表达就不准确。
例如:
1)、大路两旁,到处都种植着果园(果树)。
2)、经过大家的帮助,他端正了决心(态度),要好好学习。
4、介宾短语
(1)介宾短语的构成
介宾短语是由介词和它的宾语构成的。充当介词宾语的主要是名词、代词和名词短语。例如:
①介词+名词:向前 比春天 往高处 从南方 自今天 于无声处(听惊雷)
②介词+代词:朝那边 到这里 从那里 把他(抓住) 向我(汇报) 给我说
③介词+名词短语:在蔚蓝的天空中 对学校的情况(很了解)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2)介宾短语表示的意义
①表示起止、方向、处所。例如:
从广东(出发) (来)到北京 从明天(开始) 向南方(飞去)
往东(走) 在教室里(看书) 自北方(来) 向太阳 向阳(开)
②表示时间。例如:
(生)于一九二○年 (事情发生)在昨天下下午 从九点(开始)
③表示对象。例如:
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 关于月亮(的神话) 把敌人(消灭)
跟我(去一趟) 和他(好) 连饭(都不想吃)
④表示目的。例如:
为党(工作) 为主义(奋斗终生) 为了人民的幸福 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
⑤表示比较。例如:
比弟弟(高半头) 比刚来时(高多了) 不跟他(一般见识) (高)于生活
[注意]介宾短语主要作状语和补语,有时也作定语。
如:
1)、[在灯旁]把纸条展开。
2)、他把书包高高的顶〈在头上〉。
3)、我想听听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5、补充短语
是由动词、形容词和在它后面起补充说明作用的词组成的短语,动词、形容词是中心语,起补充说明作用的词叫作补语,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是补充关系,有些补语前头用结构助词“得”,这个“得”就是补语的标志;有些补语则不能用“得”。补语用〈 〉这个符号来表示。这里主要以动词的补语为主体进行说明,形容词的补语只进行简单的说明。
(1)、充当补语的词或短语
①动词或动词短语作补语。例如:
送走 赶跑 惊醒 杀死 搬得动 跑得冒汗 气得直跺脚 乐得合不拢嘴
②趋向动词作补语。例如:
爬上去 拿过来 走出去 落下来 说下去 叫起来 醒过来 昏过去
③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作补语。例如:
看清楚 听明白 擦干净 睡熟 长得高 跑得慢 写得又快又好 雕塑得精致细腻
④数量词作补语。例如:
分析一下 张望四周 去了一趟 读了几遍 休息一会儿 踢了两脚
忙了一阵 讲了三个小时 奋斗了几十年 自信人生二百年 会当水击三千里
⑤代词作补语。例如:
完成得怎么样 气成这样 打成这样 做得怎么样
⑥主谓短语作补语。例如:
跑得满身是汗 气得脸色发青 长得身材高大 红得像火 白得像雪
⑦介宾短语作补语。例如:
牺牲在这块土地上 生于一九一九年 来自广东 运往工地 躺在医院 走向胜利
(2)补语表示的意义
1、表示动作行为的情况或结果。例如:
震得发抖 打扫得干干净净 惊醒了 吓死了 吃胖了 打疼了 长高了
2、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处所。例如:
吃在地里 睡在地里 出生在农村 生于一八八一年 发生在去年夏天
3、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例如:
调往海南 记在心里 含在嘴里 放在手上 寄往北京 送往学校 转向门外
4、表示动量(动词的数量)。例如:
想了好几回 写了好几封 看了几遍 来过两回 走一趟
5、表示动作行为延续的时间。例如:
奋斗了几十年 住过几个月 下了整整一夜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3)形容词的补语——形容词+ 补语
和动词相类似的,还有由形容词和补语组成的短语,补语对形容词表示的性质、状态起补充说明作用,主要是表示程度和数量。例如:
好得很 大得多 冻得麻木 高兴得跳起来 急得团团转 漂亮极了 快一些 大三岁
6、主谓短语
主谓短语是由主语和谓语构成的短语,主语表示陈述的对象,谓语表示陈述的内容,主语和谓语之间是陈述关系。即表达“谁(什么)——怎么样(做什么)”。主语用=====表示,谓语用——表示。
大多数情况下,主语是一个名词、代词或名词短语;谓语则由动词、动词短语、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来充当。例如:
会议结束 什么也不懂 成绩下降 露珠晶莹 精力充沛 心情极不平静 气氛非常热烈
花香鸟语 莺歌燕舞 山明水秀 人勤春早 人寿年丰 马到成功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注意]主谓短语与句子很像,但它不是句子,它没有语气。有些主谓短语加上语气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句子了;但是有些短语加上语气还不能成为句子,它只能做句子成份。比如:“什么也不懂”就只能作句子成份,要把它放在句子中是这样的:
我什么也不懂。/ 你什么也不懂!
在这两个句子中,“什么也不懂”做得是句子的“谓语”。因此上,大家不要贸然认为只要是“主谓短语”,加上一定的语气就可以成为句子!
7、的字短语
的字短语是一种很特殊的短语,看起来简单,但是分析其结构和词性,我们会觉得非常有意思。
这种短语有“的”这个助词主要跟名词、动词、形容词和数量词构成,整体上相当于一个形容词或者名词,其中相当于形容词的做定语;相当于一个名词的做主语或宾语,这种情况在陕西方言里用地特别多!
这种短语主要有四种:
① n.+的,这里的名词主要是人名字,例如:
王立的 李明的 江华的 赵静的 向前的 韦唯的 地上的 天上的 空中的
② v.+的,这一类在陕西方言中作为名词短语的现象特别多,例如:
吃的 喝的 穿的 用的 天上飞的 地上跑的 空中飘的 坐在那儿的 躺在那儿的
③ adj.+ 的,这一类同样在陕西方言中作为名词短语的现象特别多,例如:
红的 黄的 绿的 白的 蓝的 紫的 青的 黑的 脆的 硬的 胖的 瘦的
④aux.+ 的,这里数词自己单独不能跟“的”构成短语,要借助于量词,例如:
二号的 三号的 二十号的 三十号的 八天的 十五天的 六年的 十四年的
[注意]这类短语相当于一个形容词,很好理解,再说了,“的”字也是定语的标志。所以说的字短语相当于一个形容词的情况就比较简单了。关键是“的字短语”相当于一个名词,这种情况同学们不太注意。相当于一个名词的情况跟英语里的“名词性的物主代词”基本一样,希望同学们注意这一点!
8、兼语短语
由一个动宾短语套接一个主谓短语构成的短语,由动宾短语的宾语兼作主谓短语的主语。如:
请他参加大会 叫他进教室 老师叫我去 邹忌讽齐王纳谏
叫他来 放他出去利令智昏 催人泪下 令人发指
[注意]这里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动宾短语”非常像“兼语短语”,而实质上并不是“兼语短语”。比如:
宣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这个短语就不是“兼语短语”,它应该是一个“动宾短语”,类似的还有:
我说你来吧。
他表示他会支持我。
她解释这是个误会。
这两种短语的区别主要在于动宾短语的动词后面停顿比较大,而“兼语短语”的第一个动词后面几乎没有停顿;二是“动宾短语”在句子中作谓语,而“兼语短语”在句中继续扮演“兼语短语”的角色,不能按照一般的主谓成分划分。
9、连动短语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动词或动词性短语构成的短语。如:
去死 上来看 下去听 吊起来打 放下就走 掏出钱买 抡起拳头打
去北京旅游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上山采蘑菇 拿出笔作记录 上山采靡无
连动短语的结构搞清楚了,那么连动句的句子成分划分也就不是问题了。
[注意]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连动短语构成的连动句与在时间上、逻辑上连续排列的几个句子组成的句群不是一回事!
比如: ①我放下饭碗就出去了。(连动句)
②我放下饭碗出了门,掮了锄头,跨上笼,绕过山岗,来到了自家的田地里。(句群)
10、固定短语
固定短语是约定俗成的语汇,是语言运用的特殊现象。
四、 句子
按照结构,句子分为单句和复句。
1、单句:由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构成的句子是单句。
2、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句构成的句子是复句。
单句的分类:
(一)、根据结构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
1、主谓句是由主谓短语构成的句子。
2、非主谓句是由单个词或非主谓短语构成的句子。
(二)、按照语气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1、陈述句:述说一件事情,末尾的语调是平的,句末用句号,在意义上是告诉别人一件事情。
1)、肯定陈述:我有三本书。 我他是共青团员。
2)、强调陈述:你这样回答是很好的。
3)、否定陈述:你的说法不对。/ 他不是新井中学的学生。/ 他终于没来。
2、疑问句:提出一个问题,末尾的语气是上扬的,句末加句号,在意义上是询问别人一件事情。
1)、特指问:用“谁、什么、怎么、哪”等代词表示疑问,要求针对这些疑问代语来回答,句尾可以用“呢”。
如那是谁的房间? 他究竟说了些什么呢?
2)、是非问:要求对提出的问题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可以只用语调表示,也可以在句尾用“吗、啊”等。如:你已经答应他了? 你身体好吗?
3)、选择问:提出并列的几个问题,要求选择其中的一个作出肯定的回答。如你去呢,还是我去呢?
4)、反复问:用肯定或否定相叠的方式来提问,要求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如:能不能再快一点?
5)、反问句:既是一种语气,又是一种修辞方法。其特点是无疑而问,答案隐含在问句之中。如:
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
3、祈使句:表示要求或禁止的语气,末惊动的语调是下降的,可以带表示祈使的语气词,句末用句号或感叹号,在意义上表示要求别人一件事。如:
请把书递给我。 快走吧。 禁止吸烟!
4、感叹句:表示自己的某种强烈的感情,末尾的语调是下降的,可以带表示感叹的语气词,句末用感叹号。如:
好球! 太精彩了! 北京的秋天多好啊!
四、句子成分:
短语的成分主要有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短语带上语气语调就构成句子,构成句子的短语的成分也就是句子的成分。
在一个比较完整的陈述句中(主谓句),句子中各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一般是:
[状语],+(定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定语)+宾语
五、句子的主干:
在句子中主语、谓语、宾语是句子的主干部分,它表述句子的主要意义,补语、定语、状语是句子的枝叶部分,它使得句子所表达的意义更具体、形象。
找出句子的主干,就是找出主语、谓语、宾语的中心语,值得注意的是,在否定句中,作状语的否定副词“不、没有”等不能去掉,否则意义就会完全相反。
六、特殊句式
与一般句式在结构上有着很大的不同,在表述上或强调突出句子的某一成分,或者某一成分比一般句子多,或者在表述上起到某一方面的专门作用,这类句子就叫特殊句式。现代汉语中特殊句式有六种,分别是:把字句、被字句、连动句、兼语句、是字句(判断句)、存现句。
[口诀]把被连,兼是现。
1、把字句
把字句是一种用“把”字将宾语提前并与宾语一起构成句子的状语的特殊句式。这种句式使得语句的表达变得灵活多样,也为诗歌等韵文的押韵提供了方便。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把”字,还可以用“将”等虚词起到这样的作用。例如:
我把我的作文本忘在家里了。
2、被字句
被字句(也称“被动句”)是一种用“被”字变施事者(正常的语序中是主语,相应的宾语就被称为“受事者”)为状语或者用“被”字表示受事者所受的动作、行为的特殊句式。如:
我被这突如其来的事情给吓懵了。/ 我被吓懵了。
我被这重重的一掌给打醒了。/ 我被打醒了。
3、连动句
连动句是一种一个主语带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在逻辑上紧密连接的谓语的特殊句式,也可以说连动句是由连动短语充当谓语的特殊句式。
这种句式中几个谓语之间互不修饰,相互,但是谓语之间存在着目的、方式、因果、先后等逻辑关系。例如:
他脱下大衣坐在了炕上。(先后)
他搜集着一片片的干苔藓烧水喝。(目的)
凭着他的求生的意志,他还是挣扎着蠕动爬行。(方式)
由于劳累过度,终于生病住院了。(因果)
[注意]综上所述,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连动句有主要三点:
一是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词共同陈述一个主语。
二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词短语互不作成分,而在意义上有目的、方式、原因、结果、先后等关系,位置不能互换。
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词短语中间不能有语音停顿。
4、兼语句
兼语句是由兼语短语充当谓语的特殊句式。它有下列特点:
第一,兼语句的谓语是由动宾短语的宾语兼做主谓短语的主语构成。例如:母亲叫闰土坐。“闰土”既作“叫”的宾语,又作“坐”的主语,“闰土”因一身兼二任,所以叫做兼语。
第二,兼语句多有命令的意思,所以句中前一个谓语多由使令动词充当。常见的使令动词有:使、让、叫、派、命令、吩咐、禁止、请求、选举、教、劝、号召等。此外前一个谓语也可以是“有”字。如:
大家一致选小萍做代表。
我有个弟弟今年考大学。
第三,兼语句中兼语的谓语(第二个动词)是前边动作所要表达的目的或产生的结果。即兼语前后两个动词在语义上有一定联系。如:
护士叫他快去请大夫。(“去请大夫”是“叫他”的目的。)
这不由得使我们想起松树的风格。(句中兼语的谓语“想起”是前一个动词“使”的结果。)
[注意]连动句,可以连续叙述一个人的几个动作;兼语句,则可以连续叙述几个人的几个动作。连动句可以扩展,连动套接兼语;兼语句也可以扩展,兼语套接连动。
如:叔叔打电话叫我去。妈妈禁止小妹骑车乱闯。我叫他到村外的小河边去钓鱼。
(5)是字句 是字句专指由动词“是”构成的判断句。在是字句中,“是”的作用是判断主语和宾语的关系。主语和宾语有两种关系,一是同一关系,二是从属关系。同一关系就是对等关系,一般的“定义”就是这种关系,即S是P。如:正方形是四条边等长、四个角相等的四边形。
从属关系是主语属于宾语,即宾语是一个大类,主语是其中之一。如:
另外是字句除了标准的“是”字表示判断之外,尚有“为”“叫”“就是”“叫做”“称为”“称作”等词。例如: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我的名字叫人民。
(6)存现句 表示人或事物存在、产生、出现、消失的句子是存现句。存现句有三个特点:
第一,主语常是处所名词或时间名词。如:门口站着两个兵。
第二,存现句的谓语多是表示存在、产生、出现、消失的动词,即不表示动作,只表示一种状态的持续。如:海上生明月。(表示出现)到处是欢乐的人群。(表示存在)家里来了一个客人。(表示出现)
山上开满了映山红。(表示产生)眼前浮现着那和蔼可亲的笑容。(表示出现)
第三,存现句的宾语往往是动作的发出者。因此有的存现句可以转换为一般主谓句。如:
门口站着两个兵。/ 两个兵在门口站着。
台上坐着团。/ 团在台上坐着。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轮金黄的圆月挂在深蓝的天空中。
[注意]存现句这种特殊的句式,与英语里的“There be”句型非常像,表述的是同一类现象。同学们可以对比学习,别有一番兴趣。从上面的讲述中我们可以看出来,在句式变换中,这也是经常用到的一种;在写作中,根据表达的不同需要,我们可以用一般的主谓句,也可以使用这种特殊的存现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