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智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六年级部编版上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复习专项练习题完美版

六年级部编版上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复习专项练习题完美版

来源:微智科技网


六年级部编版上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复习专项练习题完美版

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1.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执竿入城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1]字释。

①执_________ ②亦_________ ③俄有_________ ④至_________ [2]句子翻译。

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何不以锯中截而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寓意。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寓意多一点)

2. 文言文阅读。

滥竽充数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癝食以数百人等。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齐宣王使人吹竽(__________) 好一一听之(__________) [2]翻译下列的句子。 癝食以数百人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的主人公是谁?从他身上,我们可以得到的教训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陈元方候袁公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①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②?”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③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⑤往者尝为邺⑥令,正行此事。不知卿⑦家君法⑧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⑨,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①候:拜访,问候。②履行:实践,做。③绥(suí):安,安抚。④恣(z

1 / 8

ì):任凭。⑤孤:古代王侯的自称。⑥邺(yè):地名。⑦卿:客气,亲热的称呼。⑧法:效法,仿效。⑨周旋动静:这里指思想和行动。⑩师:学习。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元方年十一时。(时间) B.久而益敬。(更加) C.孤往者尝为邺令。(曾经) D.周公不师孔子。(效法)

[2]下列是对画线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 A.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B.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C.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3]下列对故事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方认为其父为人称道的原因是施以恩德安抚强者和用仁爱抚慰弱者。 B.文末元方回答的言外之意是家父没有模仿袁公,袁公却模仿家父。

C.“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元方引经据典,既没有贬低父亲,也不失礼貌,回答得恰到好处。

D.本文通过元方与袁公的问答,表现了元方小小年纪就机敏过人的特点。

4. 阅读文言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1]“问之,曰:‘欲作针’”中“之”指的是(_________)

[2]“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中“弃”的意思是(________) [3]“逢老媪方磨铁杵”,中“方”的意思是:( ) A.方才 B.正在 C.方形

5. 阅读训练。

杨震暮夜①却金

(杨震)四迁②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③,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④昌邑令,谒见⑤,至夜怀金十斤以遗⑥震。震曰:“故人知⑦君,君不知故人,何也⑧?”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⑨无知者?”密愧而出。

-——选自《后汉书》 (注释)

①幕夜:深夜。 ②迁:升迁;升官。

③当之郡:当他到郡上任时,之:上任。 ④为:做。

⑤谒见:拜见。 ⑥遗:赠与,送给。 ⑦知:了解,知道。 ⑧何也:怎么回事。 ⑨何谓:怎么能说。

[1]《杨震暮夜却金》的作者是_________,题目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 [2]文题中去掉“暮夜”二字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 8

[3]《杨震暮夜却金》讲述了杨震到郡上任时_________的事。 [4]杨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文言文阅读。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1]在横线上按原文填空。 [2]写出加点字的意思。 伯牙鼓琴____________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____________ 巍巍乎若太山______________

[3]本文选自_________,由于这个故事,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作“_________”,用“_________”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我国古诗常提及伯牙、钟子期的传说,如: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最后一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我从中体会到了_________________。

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滥竽充数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mǐn)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1]南郭处士本不会吹竽,可他却为齐宣王吹竽多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划横线的字注音并翻译全句。

①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宣王死,泯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廪食以数百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故事适用于那些(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4]成语(___________)就出自本文,比喻的是(__________)

8.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 ,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 。 [1]按原文填空。

[2]给“之”字选择正确的意思,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A.弈秋 B.他,指前一人 C.的 D.鸿鹄 E.指弈秋的教导

3 / 8

(1)通国之善弈者也(______) (2)一人虽听之(______) (3)思援弓缴而射之(______) (4)虽与之俱学(______) [3]解释句意,写在横线上。 为是其智弗若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学习态度 结果 说明的道理 前一个人 _____ _____ __________ 后一个人 _____ _____

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桃园结义

玄德遂以己志告之,云长大喜。同到张飞庄上,共议大事。飞曰:“吾庄后有一桃国,花开正盛;明日当于园中祭告天地,我三人结为兄弟,协力同心,然后可图大事。”玄德、云长齐声应曰:“如此甚好。”

次日,于桃国中,备下乌牛白马祭礼等项,三人焚香再拜而说誓曰:“念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国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思,天人共我!”誓毕,拜刘备为兄,关羽次之,张飞为弟。 [1]根据意思写文中词语。

共同合作,互相帮助。(_______) 背叛道理,忘记别人的恩情。(______)

[2]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玄德、云长齐声应曰:“如此甚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报国家,下安黎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主要写的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人物)在______(地点)结义的故事,其中_______(人物)最大。这篇文章选自名著《_______》。 [4]该名著中还有哪些小故事呢?请再写两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读下面的文言小短文,完成文后的题目。

鹿照水

有鹿饮于逐边,自照水影,见其两角峥嵘,甚为自乐。惟恨四足轻小,颇不相称,甚不满意。正叹恨间,忽闻猎者带犬自远而来。鹿急为奔避,幸得四

4 / 8

足轻捷,猎犬追至,鹿则逃入竹林。奈被两角阻挠竹上,欲进不能,卒之为犬所捕。鹿悔曰:“我尚恨其脚小,而专其角长。不知救吾命者,脚也:丧吾命者,角也!”

[1]最初,鹿引以为乐的是,两角高高耸起;不满的是________;当它被猎犬抓住以后,它在悔恨中明白了:救它命的是________的脚;害它命的是________的角。(用自己的话填空)

[2]读了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________ [3]我还想提出问题:________

11. 文言文阅读。

匡衡勤学而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拥作而不求偿。主人怪而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1]解释下列带点的词语。 邻居有烛而不逮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凿壁偷光意思相近的成语是( )

A.胸有成竹 B.鹏程万里 C.三顾茅庐 D.囊萤映雪

[4]文章主要写了两件事分别是:________ 和 ______ [5]写写你读了这个故事后的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练习。

司马温公

司马温公①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②绝编③,迨④能背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诵习,乃终身不忘也。

(注释)①司马温公:司马光死后被封以温国公称号,故称司马温公。②下帷:原指汉代董仲舒下帷讲学,三年不看窗外这件事;这里借此指读书专心。③绝编:原指孔子读《易经》时,反复阅读,多次将穿简册的牛皮绳子翻断这件事;这里指读书刻苦。④迨:等到。

[1]根据上下文,可以推测“众兄弟既成诵”中“既”的意思是( ) A.既然 B.已经 C.都,全部 D.非常好地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用力多者收功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幼年司马光学有所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 [4]读了这篇古文,在学习方面,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阅读《学弈》,完成下列各题。

学弈

5 / 8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选择句子中加点字“之”的意思。

一人虽听之(_____),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_____)。 A.弈秋 B.鸿鹄 C.弓 D.箭

[2]在句旁的方框里,各用一个词语批注两个人不同的学习态度。 [3]《学弈》这个事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

14. 文言文阅读。

凿壁偷光 (《西京杂记》)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①,衡乃穿壁②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姓文不识③,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而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④给以书,遂成大学⑤。

[注释]①逮:到,及。②穿壁:在墙上凿洞。③文不识:姓文名不识。④资:借。⑤大学:大学问家。 [1]解释文中“偿”的意思。 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而”字用法和其他的不一样的是 A.匡衡勤学而无烛。 B.邻舍有烛而不逮。 C.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D.学而时习之。

[3]写出下列句子的大意。

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篇文言文,你有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阅读理解。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钟子期曰:“_________,_________。”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按原文内容将“”处补充完整。

[2]本文选自《______》,成语“_______”就出自这个故事,用来比喻_______________。

[3]下列不适合形容伯牙与钟子期之间关系的词语是(_______)

6 / 8

A.知音 B.志趣相投 C.知恩图报 D.心有灵犀 [4]你能写出一句与友谊有关的名句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阅读下文,完成练习。

墨子怒耕柱子,耕柱子曰:“我无愈①于人乎?”墨子曰:“我将上太行,以骥②与牛驾,子将谁策③?”耕柱子曰:“将策骥也。”墨子曰:“何故策骥也?”耕柱子曰 :“骥足以策。” 墨子曰:“我亦以子为足以策,故怒之。”耕柱子悟。

[注释]①愈:通“逾”,超过,胜过。②骥:好马。③谁策:即“策谁”,赶哪一种(指骥或牛)。

[1]解释文中的加点词语: 何故策骥(____)

[2]下列“我亦以子为足以策,故怒之。”一句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也认为你是值得鞭策的 B.我也是给了你足够的鞭策 C.我也是把你当作好马的脚 D.我也认为你足够成为好马

[3]我无愈于人乎?”从耕柱子的语气中可以看出他_____的态度。 [4]“耕柱子悟”,下列对“悟”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他明白了自己就是被“策”的鞭 B.他领悟到自己应不断努力进步 C.他知道了自己确实不如别人优秀 D.他明白了墨子对自己抱有希望。

1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王蓝田性急

王蓝田性急。尝食鸡子①,以箸(zhù)②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③地。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乃下地以屐④齿碾⑤之,又不得。瞋(chēn)⑥甚,复于地取内ロ中,啮(niè)⑦破即吐之。

(注释)①鸡子:鸡蛋。②著:子。③掛:扱。④屐:木底鞋,下有齿以防滑。⑤碾:踩。⑥瞋:发怒。⑦啮:咬。 [1]翻译文中画“___”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把王蓝田_____的性格刻画得栩栩如生。作者妙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动词作动作描写,选用_____、_____两字作神态刻画,使读者如见其状,如闻其声,给人留下极其鲜明而深刻的印象。

[3]故事中王蓝田的表现让你想起哪些相关谚语、歇后语或成语?试着写出两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画竹题记 郑燮(xiè)

余家有茅屋二间,南面种竹。夏日新篁①初放,绿荫照人,置一小榻②其中,甚凉适③也。秋冬之际,取围屏骨子④,断去两头,横安以为窗棂⑤,用匀薄洁白之纸糊之。风和日暖,冻蝇⑥触窗纸上,咚咚作小鼓声。于时一片竹影零乱,岂非⑦天然图画乎?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

7 / 8

(注释)①新篁(huánɡ):刚长出的竹子。②榻:狭长而低的床。③凉适:凉爽舒适。④围屏骨子:屏风架子。⑤窗棂(línɡ):窗户上用木条或铁条等交错制成的格子。⑥冻蝇:过冬受冻的苍蝇。⑦岂非:难道不是。 [1]解释下列词语。

(1)余家:___________________ (2)师承: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夏日新篁初放,绿荫照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岂非天然图画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下面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郑燮是清朝著名的诗人、画家,他画的竹子尤为出名,《竹石》一诗就是他写的。(________)

(2)“秋冬之际”和“用匀薄洁白之纸糊之”这两句中的三个“之”意思一样。 (________)

[4]在郑燮的眼中,美丽的竹林就像一幅美丽的画。结合文段,想象竹林中的美景,用自己的话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篇文章,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