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2017年小学《综合素质》:文化素养(三)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6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 1、打乱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而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编班,这是__ A.外部分组 B.内部分组 C.设计教学法 D.道尔顿制
2、测验结果的可靠性或一致性的程度是() A:效度 B:信度 C:区分度 D:难度
3、以美国布卢姆为首的一个委员会自50年代开始进行系统研究的是____ A:学生心理 B:教师心理 C:教学风格 D:教学目标
4、主张儿童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提出“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的教育家是____ A:卢梭 B:杜威 C:赫尔巴特 D:夸美纽斯
5、为了让学生掌握科学概念,教师在提供感性材料时,变换其非本质特征而保持其本质特征,这种方式是。 A:变式 B:定势 C:下定义 D:联想
E:重视个别差异 6、”以人为本”体现在教学中,要求教师。 A:统筹兼顾
B:一切以教材为标准 C:因材施教 D:立足长远
7、学科标准是指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也称____ A:德谟克利特 B:亚里土多德 C:柏拉图 D:苏格拉底
8、20世纪90年代以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倡的“国际理解教育”。实质上体现了20世纪世界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价值取向,即____ A:多元主义价值观 B:知识主义价值观 C:精英主义价值 D:主体教育
9、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 A:学生知的深与知的浅的矛盾
B:无产阶级思想与非无产阶级思想的矛盾 C:教育者与教育内容、方法的矛盾
D: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E:重视个别差异
10、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以下哪种文化的统一体?__ A.社会文化 B.精神文化 C.人文文化 D.地方文化
11、个体对客观事物作出判断时,常常依据自己内部参照的认知方式是() A.场型 B.冲动型 C.场依存型 D.复合型
12、学习者通过他人受到强化而使自己被强化的现象被称为() A:自我强化 B:次级强化 C:替代强化 D:原始强化
13、个体执行任务时追求成功的内在驱动力称为__ A.认识动机 B.成就动机 C.赞许动机 D.交往动机
14、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____ A:素质教育
B: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C:应试教育
D:著名学者的学说
15、奥苏伯尔提出的解释遗忘原因的理论是。 A:痕迹衰退说 B:干扰说 C:同化说 D:动机说
16、____ that no one was ever prepared for it. A:So suddenly did the bad news come
B:So suddenly the bad news came C:So did the bad news come suddenly D:Did the bad news come so suddenly
17、具有构造新细胞、修补组织功能的是。 A:脂肪 B:淀粉 C:蛋白质 D:无机盐
18、桑代克的学习理论被称为____ A:尝试—错误说 B:认知—发现理论 C:联结—认知理论 D: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19、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观念和信念称为____ A:态度的认知 B:态度的评价 C:态度的情感 D:态度的意向
20、通过课堂教学、报告、专题讲座等形式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和觉悟的德育方法叫作____
A:自我教育法 B:说服教育法 C:情感陶冶法 D:实际锻炼法 21、通过角色训练增强自信心,然后将所学得的应对方式应用到实际生活情境中的行为演练方式称之为__ A.自我控制训练 B.肯定性训练 C.自我强化训练 D.自我监督训练
22、教“果实”时。教师不仅提供某一果实,还提供了颜色、大小、形状不同,可食与不可食,硬与软的各种果实。这运用了心理学中所说的____ A:概念学习 B:符号学习 C:命题学习 D:原理学习
23、一位高中教师刚走进教室就看见同座位的小王和小张同学打架,你推我拉,互不相让。下列处理方式,最恰当的一项是() A:马上制止.让两位同学到班主任办公室解决 B:不予理睬.继续课堂教学 C:批评训斥学生 D:微笑着说:“怎么啦,你们俩,都已经是高中生了,有了小矛盾还不会处理?双方冷静一下,相信你们能够自己解决的。”
24、预防幼儿出现扭伤,以下哪种说法是不妥当的()?
A:定期检查和维修幼儿园的滑梯、攀登架等游乐设施。 B:幼儿在户外游戏、活动时,注意观察、提醒幼儿。 C:避免户外活动和游戏。
D: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遇到不安全的情况及时给予幼儿适当的指导、帮助。 25、下列关于我国传统节日的描述。与古代的说法或传说不相符的是。 A:“元宵节挂灯”最早跟佛教仪式有关联 B:“清明节吃寒食”最早是为了纪念一位先皇 C:“中秋节吃月饼”曾与反抗元朝的统治有关 D:“古代的春节”叫元旦,意为一年的第一天 26、学校文化的缩影是__。 A.班级文化 B.领导文化 C.活动文化 D.校园文化
二、多项选择题(共26题,每题的备选项中,有 2 个或 2 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 个错项。)
1、有差别的微笑的出现是()发生的标志。 A:最初诱发性微笑 B:最初社会性微笑 C:最初生理性微笑 D:最初自发性微笑
2、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数学的实地测算、地理的地形测绘、生物的植物栽培和动物饲养属于下列哪一教学方法? A:实验法 B:参观法 C:演示法
D:实习作业法
3、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A:内容改革 B:方法改革 C:课程改革 D:途径改革
4、当代教师质量的集中体现是。 A:教师的专业素养 B:教师的个性品质 C:教师的个人修养 D:师生关系 5、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客观要求所引起的需要与个体的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运动,是推动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 A:动力 B:动机 C:条件 D:基础
6、第一次提出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形成了小学数学课程目标的三大能力格
局,即计算能力、逻辑能力和空间观念的数学大纲是。 A:1952年的《小学算术教学大纲(草案)》
B:1963年的《全日制小学算术教学大纲(草案)》
C:1978年的《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行草案)》 D:2001年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7、以下关于“个性教育”涵义的表述中不恰当的是__ A.其目的在于充分实现个体内在的、独特的天赋潜能 B.其手段是要求教育者因材施教
C.它鼓励学生处处特立独行,处处标新立异 D.它以对学生基本自由的尊重为前提
8、简述问题解决中常用的三种启发式策略。
9、提出学习过程应始终以人为本,必须重视学习者的意愿、情感、需要等的学习观的是__。 A.罗杰斯 B.布鲁纳 C.班杜拉 D.斯金纳
10、实验法的主要特点是____ A: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 B:探讨因果关系 C:严格自控制变量 D:简便易行
11、作为一名教育者要适应个体发展的顺序性规律,应做到____ A:导向性原则 B:疏导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原则 12、创造性问题解决,综合应用各种方法或通过发展新方法、新程序等来解决()的问题。 A:无结构 B:认知性 C:有结构
D:无固定答案
13、在影响人身心发展的诸因素中,起主导作用的是____ A:遗传素质 B:教育 C:环境
D: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14、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范畴有() A:教师修养 B:教师义务 C:教师良心 D:教师公正 E:教师荣誉
15、新课程强调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转化为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其价值观是指
A:充分认识知识对社会的价值
B:学科、知识、个人、社会价值有机地结合 C:让学生尊重知识尊重教师
D:将知识转化为巨大的经济利益
16、注重培养学生基础学习的课程是。 A:基础型课程 B:拓展型课程 C:研究型课程 D:发展型课程
17、儿童常以表面的、实际的结果来判断行为的好坏,认为服从成人就是最好的道德观念,服从成人的意志就是公正。在皮亚杰看来,儿童道德发展处于____ A:前道德阶段 B:他律道德阶段 C:自律道德阶段 D:合作道德阶段 E:公正道德阶段 1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颁布于__ A.1978年 B.1985年 C.1993年 D.1995年
19、表现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或当个体出现了与自己的价值标准相反的行动时,会感到内疚、不安,此时态度与品德的形成阶段主要处在() A:依从 B:认同 C:内化 D:参与
20、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是____ A:讲授法 B:讨论法 C:谈话法 D:指导法
21、当今教育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A:重知识轻能力
B:片面追求分数与升学
C: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唯成绩是论 D:制约教学改革,标准固定划一 E:以上问题都不是问题 22、国家或政党根据一定时期的政治和经济的要求,规定的教育工作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向是() A:教育目标
B:教育目的 C:教育方针 D:教育策略
23、把道德发展分为三级水平六个阶段的是() A.皮亚杰 B.华生 C.布鲁纳 D.科尔伯格
24、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产生于生产劳动,其根本目的在于促使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提倡教劳结合,教育科学的方法以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这一观点是__的认识。 A.实用主义教育学 B.制度教育学 C.实验教育学
D.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25、教师义务的实质是教师的责任__ A.在行为上的体现 B.在意志上的体现 C.在信念上的体现 D.在意识上的体现
26、学校文化的缩影是__。 A.班级文化 B.领导文化 C.活动文化 D.校园文化